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P6

  ..续本文上一页具体表现,如果大家受完三归依之后,能够发大心愿,不食众生肉,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善举,真是菩提心的大展流露。

  

  2.一般人都认为归依三宝之后,就是不能男婚女嫁,这种无知的阴影,令无知者不敢归依,这实在很严重的谬论,归依三宝不但没有约束我们不能男婚女嫁,归依三宝只不过是做为佛门的在家弟子而已!并没有管制归依者不能婚嫁。

  

  有一次我在慈航寺说法,说完佛法下座之后,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老师,尚未嫁人,走到我面前:很稳重又害羞的问我:『师父!我想要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之后,我可以嫁人吗?』

  

  我说:『归依三宝之后,当然可以嫁人啊!归依三宝没有规定我们不可婚嫁,尽管放心,不要忧虑不安,但是呢?只要不嫁两个丈夫就好啦!不然会惹祸临身,痛苦万千,追悔莫及,中外古今以来,皆是一夫一妇较为幸福美满,知道吗?』

  

  她说:『师父啊!根据你这么说的话,归依三宝可以嫁人,师父!我要归依三宝,做为佛门在家弟子,坦白的说,过去我都生活在错误的观念当中,以为归依后不可嫁人,一直都不敢入佛寺归依三宝,今日恍然觉悟,恳请师父为我授三归依,成为佛陀的在家三宝弟子!』像这种类似情况很多,不胜枚举。

  

  3.一般人认为归依三宝之后,都以为非要出家修行不可,因此,心里又生障碍了,又没有福报来归依佛门了,诸君要明白,我佛门弟子有两大类:

  

  一者出家佛门弟子

  

  经过剃度而露出僧相,受过三坛大戒者,是名出家佛门弟子,出家(梵语pravrajya)者:割爱辞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自度度人,为成就佛道而努力不懈,出家就不能男婚女嫁,男婚女嫁就不能称为佛门出家弟子。

  

  二者在家佛门弟子

  

  在家佛门弟子的条件要受过三归依,受过三归依就是名副其实的佛门在家弟子,在家佛门弟子可以男婚女嫁,无妨,同时受归依之后,并没有硬性要求我们去出家修行,这点可不必生忧恼,因为在家弟子毕竟是在家弟子,不是出家佛门弟子,请放心!

  

  如果在家弟子,自己认为出家的因缘成熟,想要出家的话,那么佛教的大门,无时无刻都非常欢迎诸君的光临,剃度而现出法王相,因而行菩萨道,自度度人。

  

  4.有一些人,认为一生作恶多端,过去、现在亦然还在为恶当中,深感罪恶无量,因而内心起了自卑感、罪恶感、堕落感、自暴自弃感、于是不敢面对善良的一面而迈进,自以为无药可救,心里产生了无形的围墙,阻碍了自己,不敢来归依三宝,于是永远漂流在三宝门外,孤苦伶仃,如同浪子无家可归,如此之辈,内心自生障碍故。

  

  在大圣佛陀的启示之下,一个人作了多大的罪恶,只要诚恳的悔过,由衷的发露披陈忏悔,痛改前非,浪子回头,这是难能可贵的,有这份勇气与魄力,亦堪称大丈夫之行为表现,这种具体的表现是值得嘉许的,可赞叹的,可鼓励的。

  

  此时,若要归依佛门,佛教大门也同样他而开放着,欢迎这位有勇气与魄力的仁者,弃邪归正,弃暗投明。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阿阇世王子,被提婆达多所煽动,因而心起了贪图王位之念,将其父王频婆娑罗王关闭于地下监牢里,又令食物断绝,不久其父王因饥饿而逝世。

  

  阿阇世王子为了登上王位,心生起恶毒之念,将父王活活的关毙于地牢,自己做了国王,将自己的亲生父王害死,这是属于大道不孝的罪恶,过了一段岁月之后,害死父王的业障开始现前了,立不稳,卧不能眠,心神恍惚,因而他的身上又生满很多的痈,也就是皮肤红肿而出脓的疮毒。害死父王的阴影,时常在脑海里浮现,心里不断有着悔恨的负担,自己也知道是企图害死父王的罪恶在浮现所致,日夜睡在床上,深感恐惧不安,忧愁苦闷,生大苦恼,内心不得安宁,自己所犯的是忤逆重罪,不久就要堕入地狱(梵语maraka),受罪煎熬。正在惶恐无主之际,即时想起当今的大圣佛陀,是世界的明灯,佛陀是四生(梵语catasro-yonayah)的慈父,佛陀出现于人间,是难遭难遇的,佛陀是苦海中的舟航,是六道众生的归依处,佛陀是无上医王,我应该即时起身,到佛陀说法处哀求忏悔。于是提起沉重的脚步,迫不及待的想要面见佛陀,不久即到了佛陀静坐的讲堂中,佛陀此刻端身坐在狮子座上,四周环绕着无量弟子,灯火明亮,香烟缭绕,阿阇世王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面如满月目如莲,身心安祥,清净无为,与世无争。

  

  阿阇世王(梵语Ajatasatru)看到这种场面的修道气氛所驱使,惭愧心流露了,情不自禁的涕泪嚎哭,往佛前扑冲直奔,颠仆不已,身躯擦伤无数,一幅狼狈可怜相,唯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摔倒在地上,连忙又爬了起来,跪在佛陀的法座前,生大惭愧心:低下头来说道:『慈悲的佛陀啊!像我样极恶无道的人,为了贪求国王之位,竟然把父王关在地牢,令其饥饿而毙,我杀害我无罪的父亲,罪恶贯满,我后悔已来不及了,现在身心不得安宁,唯愿佛陀慈悲开示佛法,救济苦痛无知的我,令我心结释放,以得解脱。』

  

  佛陀很安祥的对阿阇世王说:『大王!你来的正好,我等待你好久了,你注意听着,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二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现在,大王悔过的机缘成熟,世间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做错的时候,知过必改,就是一个好人,我如来的法门是广大无边的,忏悔能得清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忏悔得清净,清净心是十方诸佛所尊、所归、所护、大王能发自内心披陈悔过,起大惭愧心,虔诚发露,即可消罪除愆。

  

  大王啊!罪性本空由心造,罪业是没有本体的,是无自性的,是空幻的,是无常的,是缘生缘灭的,能以大智慧体悟心与罪本是空幻不实,这就是真实的忏悔,知道吗?』

  

  大王听了佛陀清凉的法音,当下心结即时顿除,恍然觉醒,内心清凉无比,正当此时:

  

  佛陀接着又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时间总是会过去的,罪过与痛苦的情景,会随着光阴的流转消逝而去,过去的事实,已无法挽回,这就是人间的真相,自古以来,每个人都逃不了无常的侵蚀,无常能吞噬罪恶与痛苦的情景,无常也能吞噬快乐与美好的情景,无常(梵语anitya)是世间上最公正的真理。

  

  同时,大家对无常也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最平等的,谁也逃避不了无常的事实,能够体会无常的真相,内心对世间一切顺境与逆境,当下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执着与怀念。

  

  既然无执着与怀念人世间的情景,心即无动念,心无动念即无心,无心即无灭心,无灭心即可入不生灭心,证入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体悟无为法,证入无为果,你就可以解脱得度啦!』

  

  阿阇世王又听了佛陀的开示法要,如雷大响,如扣大钟,钟声一响,唤醒了苦海梦中人,对自己的新生命充满了希望与信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的法乐,一切迷妄无知的乌云,一扫而空,如晴天万里,无量劫以来的善根齐同发露。

  

  阿阇世王感激佛陀的开示佛法,法音震醒了他的迷妄,因此,激动得又涕泪哽咽不已!在这种情况之下,善根流露,浪子回头,阿阇世王请求佛陀慈悲,终于归依(梵语sarana)了大圣佛陀的座下,因而得救了。

  

  像这样作恶多端,五逆十恶的大魁首,可说罪恶深重无底的人,佛门慈悲平等法门,不排斥、不拒绝,亦然接纳他们的弃邪归正,弃暗投明,来归依三宝,成为佛门正信三宝弟子,早日觉悟,共登解脱彼岸。

  

  第三点:

  归依三宝之后,要做个正信的三宝弟子,绝对不可崇拜鬼、神、魔、及低级魍魉魑魅之类,也就是天魔外道,为什么佛门弟子不可再去拜鬼神外道呢?因为鬼神外道也是六道轮回之一,是免不了有生死轮回的,痛苦忧伤亦然存在,也是凡夫众生之一。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欲求得解脱,不要与外道神鬼共聚同混,仅管攀缘相处美好,三界(梵语trayodhatavah)轮回亦未脱离,虚度光阴,与开悟证果无关,外道思想观念偏激,神教色彩浓厚,打杀符咒,呼风唤雨,怪力乱神,乩童扶鸾,有障碍佛道。

  

  佛经法:『一切鬼神假借佛菩萨名义,来自称自己是某佛某菩萨降世降笔,这都是外道之鬼神所为,莫上鬼神当。』

  

  佛陀慈悲早就呼吁我们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来人间降笔,扶鸾的,佛菩萨来人间都是示现出家众或在家众,而具备有正知正见,佛菩萨来人间度众生,不会说他是某佛某菩萨示现的,切记!切记!

  

  绝对不会有所谓:佛道分不清的现象,不会有三教合一的观念产生,更不会有五教合一的思想混乱,各个宗教的教义都有所差别,差距悬殊不可对比,教理教义格格不入,三教如何合一?五教如何合一?

  

  我们可以客观的,拿出各宗教的教义与教理比较一番,就很明显的发现教义教理太悬殊了,基督教有基督教的教义,回教有教的教义,儒家有儒家的道理存在,道教有道教的教义,佛教有佛教的教义教理。

  

  我们在学道的历程不可太笼统,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牵强附会;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对就是不对,对就是对,说明白一点就是:

  

  孔子不是耶苏,耶苏不是孔子,老子又不是释迦牟尼佛,穆罕默德又不是孔子‧‧‧依此类推而知、教义差距使得你都不敢领教,怎么会三教五教合一呢?

  

  譬如说:基督教说天地万物是上帝所创造的,飞禽走兽是供给人类所食用;这种论调完全与佛教的教义格格不入,三教合一,五教合一,请问外道的行者,你如何把三教五教来合一呢?

  

  外道的行者又不是三教五…

《归依三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地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