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P13

  ..续本文上一页看起来这个禅师似乎非常粗暴,不讲道理,其实,这是要打破一般人过于使用逻辑、思考的习惯;如果直接放下执着心,就能得解脱。虽然外在客观的事实是有理由的,不过光是讲理,是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烦恼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前,台湾曾经发生一桩很大的风波。我的老师白圣长老,也是当时中国佛教会的理事长,有一天他演讲时说到:「台湾现在男众的出家人越来越少,那是个危机,像日本就不会有这种危机,因为他们的出家人都结了婚,儿子可以接下寺庙继续维持下去,而台湾的男孩子都不愿意出家,将来寺庙不知道要由谁来经营!」结果第二天报纸、杂志都在报导说:「白圣长老主张台湾和尚要结婚。」接连几天的早、晚报都在谈论着这个问题。白圣长老很烦恼的问我说:「圣严啊!你来替我想想办法,怎么办呢?」我回答说:「无言胜有言,您已经讲了这些话,再解释,人家又会重复地说您演讲时讲了些什么。现在要再否认您的演讲,这是不可能的。舆论说您是赞成结婚,可是您现在并没有结婚啊,所以就不管它吧!佛学院照办,传戒照传,多成就一些出家人,将出家人的身分提高、素质提升,自然会有人来出家的。现在再讲也没有用,不必辩论也不必回答!」

  

  这个方法很有用,跟他谈过之后,当人们再问他时,他就回答说:「我要讲的已经讲过了,你看我还俗了没有?」这场风波就因为不再辩论而停止了。

  

  几年前,写《弘一大师传》的陈慧剑居士,有一天拿了几本书来见我。这些书都是在讲禅,而且把台湾以及大陆,凡是华人佛教界的法师全部都批评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印顺长老,我当然也被批评了。书里说我们这些法师全部都是外道,只有作者本人讲的才是真正的佛法。陈慧剑居士问我说:「这还得了,这些大德法师都是外道,那他是什么呢?」我说:「他的书里,不是讲他自己就是佛吗?」陈居士说:「我们必须予以反驳!」我回答说:「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就有外道,外道毁谤佛法是正常的,否则就不能称他为外道了。说我们是外道,实际上他才是外道,何必跟他去啰嗦!危机,不在于外道毁谤佛法,破坏大善知识,而在于佛教没有人才。如果多一些有智慧、有慈悲,真正懂佛法的修行人,外道算什么呢?佛教自己没有人才,专门去跟外道辩论,实在是得不偿失,浪费时间。」老居士听了之后反问我说:「法师,您在二十多岁时,不是也出了一本书跟外道辩论吗?」我说:「阿弥陀佛!那个时候我是无知,所以跟他们辩论,现在懂得一些佛法,就知道根本不需要再去辩论了。」

  

  大概是在五年前,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出了一本书《跨越希望的门槛》。这本书翻译成几百种语文,其中有一篇专门在讲佛教。有人就拿了这本书给我看说:「师父,您见过教宗,他是您的朋友,您应该教训教训他,不懂佛教还在乱批评佛教。」其实,我和教宗只见过一次面,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认识我。于是我跟他说:「站在天主教教宗的立场,要是说佛教好,那才奇怪呢!说佛教不好是正常的,这本书不是给佛教徒看,而是给天主教徒看的。其实,这样写也很好,佛教徒看了之后,会觉得天主教竟然如此误解佛教,就不会去信天主教了;对天主教徒来讲,本来就是天主教徒,根本不受其影响,所以我不需要讲些什么话。」

  

  三、好好把握现在

  

  讲了这么多的譬喻故事,目的是要告诉大家,要守着自己现在的方法,不要瞻前顾后,顾此失彼,这是非常现实的现实主义。中国有句谚语说:「百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其他的东西再多,就好象一百只鸟都在树上,你看看这只鸟、那只鸟,那都不是你的。如果有一只鸟已经在手上,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你只要照顾这只鸟就好了。方法也是一样,只有现在这个念头在方法上是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过去的问题及状况,也许对过去有用、对未来有用,可是现在这一刻如果不好好把握,连现在都会没有了;现在这一个阶段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真正得力,过去及未来的问题也能解决。不要浪费现在,现在是最重要的,也是非常现实的。

  

  最近看到一篇在《人生》杂志发表的文章,内容是说,动物是最好的禅修者,因为动物没有什么记忆及思想,它只知道现在、现在,经常就是处在现在,完全是直接的反应。所以任何动物,当遇到对其生命有危害的状况时,都会非常的敏锐,这包括气候、环境、敌人。譬如要下大雨,或者房子失火前,蚂蚁、老鼠会搬家,这都是因为它们只有现在,以致于感觉非常敏锐,所以禅修者最好学学动物。假如禅修者,能够将心练习着随时放在现在,也会具备这种敏锐的能力。

  

  为何有些人会有神通、第六感,以及第三只眼?是因为禅修的力量。但是禅修的目的不是修神通,而是要修智慧、除烦恼,所以更需要将心放在现在。请诸位不要认为练习把心放在现在,从此,过去的就忘掉,未来的就不管了,没有这回事!人还是人,把现在照顾好,心能够随时随地练习着放在现在,如此一来,对过去、对未来的处理和预测,将会更正确。

  

  四、身心都在打坐

  

  现在再来复习一下,方法已经讲过两种:1.体验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只管呼吸出入的感觉,不管呼吸的多或少、深或浅,或者空气品质的好与坏。2.体验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要体验、知道身体的全部都在打坐,不要特别注意有知觉、感觉的部分,没有知觉的部分也知道是存在着;知道「我在打坐」,但是请不要在脑海中想象着自己在打坐的形象,这是想象着打坐,而不是体验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这两者是不一样的。用头脑想象,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1.身心分离,渐渐会看到一个自己的形象在打坐,造成幻觉出现。2.用头脑想象身体在打坐,于是头脑会冲气、会痛。所以,请诸位不要想象着一个形象在打坐,知道这个身体在打坐就好,身心全部的我都在打坐,这是非常实在的;仅仅是「我在打坐」,这是个观念;如果只停留在「我的身体在打坐」,很可能会产生幻境而变成一个图像;如果身体与心结合在一起,我的心知道我在打坐,身心都在打坐,那就是一体了。

  

  

  

  

  

  

  

  〈第四天:晚上〉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一、天地万物皆在说法

  

  刚才我去湖边,看到一只颜色灰白相间的鸟,停留在湖面的一根木头上。最初我以为木头上长出东西,因为我观察了十五分钟之久,这只鸟毫无动静,我心想:这究竟是什么呢?一开始,我不确定那是只鸟,我对它叫了两声,它没有动静;当我正想离开时,突然看见水面上有个水花,原来这只鸟很快地啄了一下,就猎捕了一条鱼,马上把鱼吃掉,然后这只鸟又不动了。

  

  我真佩服这只参禅的鸟,它一定是学默照的。它安静地停留在木头上,什么状况都不管,但是它很清楚情况。当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时,根本不知道有只鸟,等到游近时,鸟不动声色,一点也不累地跳出来把鱼吃掉。这还真需要一些工夫。早上我提到一篇文章,说动物是活在当下而不管过去及未来,所以对当下特别敏锐。而一般人活在过去,活在未来,忘掉现在,因此要用方法来帮助自己活在现在,使自己更灵敏、更敏锐,那就是智慧的出现。

  

  修行,是可以向任何人或动植物学习佛法。佛经里说:「大地所有一切的万事、万物,都在放光说法。」这是指地球上所有事物,无不是在放光说法。相反的,鸟吃鱼如果以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定会认为这只鸟很阴险、很可恶;鱼是那么的天真,悠闲自在,结果被鸟所骗。如果鸟动一下,鱼就会避开,可是它却像木头似地动也不动,这条鱼真是可怜!如果有人因此恨那只可恶的鸟,也为那条鱼叹息,好象很有正义感的样子,但这样却不是佛法,而是一种烦恼法。

  

  有很多人,每天一睁开眼就在自找烦恼。不论是看见人、看见动物、看见东西,本来是他人的麻烦、困扰,因为打抱不平,结果被卷入其中而变成了自己的麻烦、困扰,这是很可怜的,这不是佛法。

  

  二、以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

  

  有位菩萨问我:「修默照,是什么事情都不管它,如果觉得自己的配偶做错了事,像这种情况,要不要管呢?」我回答说:「这要看状况。如果对方愿意接受,为什么不管?如果知道去管它,会变成家庭战争,造成两人都烦恼,还要管吗?不管它!虽然会有问题,至少并不严重。」许多人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不管时,问题还不严重,一插手,问题反而更严重了。所以,修行人要用智慧来处理事,要以慈悲心来关怀人。

  

  有智慧、有慈悲的人,称为修行人、菩萨。在修行菩萨道,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应该以三种方式来处理:第一种方式是对很有修行,也很有信心的弟子而言;如果两人在争执,彼此都认为对方是错的,这位有智慧的老师,一定是有理的打三十棒,没有理的也给三十棒。既然是修行人,还计较什么﹖计较就产生烦恼了。诸位有没有听过,古代的中国禅师及祖师们,动不动就是棒、喝;打人是棒,骂人是喝。这是因为有智慧的老师,很清楚知道弟子是很有修行、很有信心,才会用这种方便法。你们诸位,如果问一句,我就打一棒,可能你们很快就要打电话报警,说这里是个疯人院了。

  

  第二种处理方式是见到想要修行,但是没有信心,也没有什么修行的弟子发生争执时,他们都在数落对方的错误,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你们都是对的,都没有错,错的是老师没有把你们教好,所以你们会吵架!」因为老师承认错误,两个徒弟觉得对不起老师,就不再吵,也就没事了。

  

  第三种处理方式是对有一点修行,但是信心不坚强的弟子,那就要对他们说道理了。要用佛法来疏导、安定他们:「他的错误是有道理的,这是…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