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善根还会再发芽,信心又会再回来。也许诸位会想:「修行的时间要这么长,算了!」如果算了,那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三、悟不等于解脱
正统的佛教修行人,不会随便说自己已经是圣人,特别是在中国,所有的祖师没有一位说自己是圣人,都说自己是凡夫。许多大乘菩萨示现的是凡夫相,圣人和凡夫在一起,现凡夫相、凡夫身来度众生;如果说自己是圣人,凡夫会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结果会导致与人间脱节。
有一次我问达赖喇嘛:「在西藏,开悟的人多不多?」他说:「开悟,对菩萨而言是解脱,那不是凡夫菩萨的解脱,而是圣人菩萨的解脱。开悟之后的菩萨,已经断一分烦恼,还有未断的烦恼没有显现。听说台湾开悟的人很多,那开的是什么悟呢?」我说:「真是惭愧,我们没有人告诉大家什么是开悟,所以认为只要有一点神秘经验,就是开悟。中国禅宗、天台宗就有讲过这个问题,我也知道经验不是开悟。」
禅宗讲的见性不等于解脱,见性是指和空性相应,可以说是开悟,但并不等于是解脱。譬如,没有见性的人如同是在云雾里,云和雾将视线挡住,根本不知道远处有座山在那里,只听过有人说那里有座山,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见性,就像云雾突然间开了个缝,从缝中一看,知道前面有座山在那里,但是缝合拢之后,山又看不到了。虽然已经看过山,晓得那地方有座山,但并不表示已经上山了。见性,又好象在黑夜中,没有灯,什么也看不到,此时突然有个闪电,在一闪之间变得好亮,全部东西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一闪过后,又什么都看不到了,只是在闪的那一剎那中,看到了一些东西。
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说自己:「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计其数。」也就是说他经常与空性相应,但之后又会被烦恼盖住。数字的形容并没有意思,重点在于说明悟境并不等于解脱。开悟是见性,是与空性相应,但不是解脱。请大家不要太重视自己是否见性,重要的是烦恼与痛苦是否减少,是否比以前慈悲、快乐。
圜悟克勤禅师说过,古代把关很紧的祖师,印可他人见性开悟,那个印是金刚印;但现在很多老师给的印,是用冬瓜做的是「冬瓜印」;我则形容,目前有更多的印是「豆腐印」。
〈第九天:早上〉发出离心与菩提心
一、佛法与其他宗教不共的观念
修行佛法或禅法,必须要有理论,也就是要有观念和方法。观念是指出如何解脱的方向和原则,方法则是练心,从散乱心练到统一心。就方法而言,不论是不是佛教或禅宗,都可以用;但是理论的观念,佛法与其他宗教的观念是不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解脱、无相、无我、空的观念。
(一)无神论
曾经有几位非佛教徒问我:「其他宗教是否可用禅的修行方法?用了之后能不能得到力量?」我说:「当然可以用,一定可以得到力量。」他们认为佛教跟其他宗教完全相同,我说:「绝对不同。用方法等于用工具,任何人都可用那个工具,工具有它的效果及功能。然而指导的方向、原则不同,得到的就是不一样的效果。」他们又问:「为什么?不是同样是宗教吗?许多宗教师认为,你们佛教所信的神,应该跟犹太教、基督教、回教所信的神是差不多的,只是解释不一样,同样都是神啊!」我说:「佛教是无神的。」这下可把他们楞住了,问道:「你们不信神,你们信什么呢?是不是反对我们的神呢?」
我说:「无神,当然就不信神,既然是无神,为什么要反对你们的神,反对你们,不就是表示有神了吗?我不但不反对,而且是赞成的。每个宗教的神,是对他们这个宗教有用,他们认为信的是唯一的神,但在我看来却不是的。就像美国、中国以及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领袖,但不是世界上共同的领袖。历史上许多国家、民族的领袖,例如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史达林等,都希望做世界共同的领袖,但没有一位成功。因此,我承认你们信的神是有的,不过,不是全宇宙唯一的、最高的、最大的神;要不然每个宗教为什么都不承认彼此的神,而且每个神只保护自己的信徒、民族,对我们来讲,这些神叫做护法神。」
目前我正在做这样的工作,希望把所有的宗教,组织成一个宗教的联合国。大家都成为这个联合国的会员国,每一个宗教的神都在一起,彼此做做朋友,不要相互指责说你是魔、他是魔。如果能够达成这个目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但是,人的联合国比较容易,神的联合国却很难。问题就在于每个宗教都各自有其神学观念,要放弃自己信仰中的神学基本观念,而共同来成立一个宗教联合国宪章,这是很困难的。
不过撇开观念不说,佛教所提供的修行方法,在回教里就有一派在采用;而天主教有许多神父和修女,他们也在学禅。特别在日本,有一位神父就有个禅堂,有许多学生在跟他学习打坐。那个禅堂跟我们佛教的禅堂完全一样,用的方法及规矩也相同,他说他是天主教的禅师。有人问我这位禅师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说:「这是天主教的禅师,不是佛教的禅师,有什么真和假呢!」
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之处是在观念上,佛教是无神论者,不承认有什么神创造的宇宙。无神论的意思是宇宙和人类,不是由哪一个最高的神所创造,宇宙与众生,是由于众生的共业所形成;也就是说,许多共处在宇宙中的众生,形成宇宙众生的业,因而有了宇宙的现象,这是众缘───众生的业缘所创造,称为共业;这个观念和有神论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宗教的神,都说是神创造了宇宙,以佛教的观点来看,还算是健康的。
(二)因缘观
佛经里有一段记载是说,印度相信最高的神叫梵天(Brahma),他是宇宙的原理及根本。梵天去见释迦牟尼佛,佛问:「宇宙是你创造的吗?」他说:「是梵天创造的。」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全是空。一切都是因缘生,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是因缘生,因缘灭,并不是由一个最高的梵天神所创造。」由于梵天认同佛所说的因缘生因缘灭,所以请佛说法,后来梵天就成为佛的弟子以及护法。
各种宗教信仰的神学理论,所带来修行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有神论的到神国去,无神论的则至涅槃,也就是解脱。有神论者也讲解脱,但是这种解脱是指从人间解脱到神的天国;而佛教所说的解脱,是从烦恼和我执得到解脱,进而至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涅槃之后进入法身,自己的身体变成法身,法身遍在,在所有一切的时间、空间里,并没有一定的位置,这跟去天国的解脱是不一样的。虽然在佛教信仰中也有净土说,但事实上,并没有一定在哪个地方才称做净土,只要心得解脱,处处便是净土。
禅宗有位禅师将要去世,他的弟子问师父百年之后要到哪里?禅师说要到山下当一只公水牛。弟子就问:「师父,你到山下做牛,那我是不是也要去做牛呢?」禅师说:「你到山下做牛,就只有专门吃草啦!」禅师是做什么都好,因缘如何,就到哪儿去。释迦牟尼佛就曾经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为了救度动物,而出生为牛王、象王、马王。禅师死后要去山下做牛,人们会问:「开了悟的禅师怎么会去做牛呢?」其实,烦恼不生不灭就是解脱;已经解脱的人,只有众生,没有自我,众生需要什么帮助,就应现什么身分,是不拘自己的身分,不会考虑到自己说:「我是禅师,除了禅师,我是不做的。」
我现在是老师,我当学生的时间很长,学生身分一直到四十六岁至美国为止。我常常这样想:虽然我是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及弟子,但是有些人,比我更有基础,更有善根,他们是为了成就我,所以把自己变成学生,他们真是菩萨!
水涨船高,没有好的学生,不能成为好的老师;没有坏学生,也不会成为好的老师;如果只有普通的学生,那个老师必定也是普通的。因为有很坏的学生时,老师会受到考验,至少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及慈悲心,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成长,这个坏学生就是位大菩萨,是可怜我而来成就我,所以我要感恩坏学生。如果遇到非常好、非常优秀的学生,我更是感恩。因为他们会有很多的反应,能够启发老师,使得我这个老师也不得不优秀,因为我会觉得惭愧,我会更加的努力。因此,优秀的学生及很坏的学生,他们是菩萨再来,都是我的大菩萨,也许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可是我相信他们是发了这个愿,来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我这一生之中,优秀的学生不多,坏学生倒不少,他们当时是会让我不舒服,好象与我纠缠不清,但是事后我会觉得,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无法付出这么大的耐心。
二、出离心与菩萨道
出离心,实际上就是默照的默,不受任何诱惑、刺激,有任何状况及现象时,不受其困扰及影响,但仍很清楚的知道有这回事。出离,是要从烦恼、是非的陷阱中跳出来,不要再跳进去。有位菩萨对我说:「师父,我很傲慢,我讲的话可能对你不恭敬,请你原谅我的态度。」我说:「这是你的事,跟我没有关系,不论能力强或能力弱的人,都可能傲慢。」其实这就是个陷阱,他已经明白告诉我,可能会对我不恭敬,如果我因此觉得不舒服,那不就上了他的当?所以人与人接触时,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个陷阱让你跳进去,对方也不一定是故意的,而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如果一接触,就紧张、生气,那就是跳到那个大陷阱里去了。
有的人认为出离一定是要出家;没错,出家的生活型态以及生活的戒律,能够得到许多预防措施,跳进陷阱的机会较少。但是,出家人如果贪心、瞋心、烦恼心很重,出离心就无法生起。无法生起出离心的出家人,常常导致三种结果:一种是犯戒;另外一种是还俗;第三种结果虽然…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