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P11

  ..续本文上一页工夫非常深了。

  

  其实,禅宗的这些公案,都有它一定的轨则,跟普通的逻辑不一样。但若是将这些轨则弄清楚了,只要把同样的模式套上去,那参公案实在是很容易参透的,并不需要开悟。也就是说,了解公案发生的时候,这样讲究竟是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的原因。

  

  这其实很简单,天下的事,本来就没有事,本来任何一样就是这个样子,这叫做「现成的公案」。譬如,「人的鼻子是向下长的」,这很奇怪,谁不知道鼻子是向下长的?「比丘尼是女人做的」,谁又不知道比丘尼是女人做的?但是,为什么禅师一说,就好象成了很奇怪的事?还有,「狗有没有佛性?」这根本是一个笑话,你不必执着它到底有还是没有,只要你懂它的轨则的话,用几个公式来套,套了之后,这些公案全部都能够通的。

  

  我很惭愧,我自己也写了一本书《公案一○○》,就是用这个逻辑去套的。如果大家看了我解释的公案之后,认为自己开悟了,那你就上当了。所以我不用公案,我还是用话头。

  

  当然,我并不是说参公案没有用,它是有用的,但就是不要告诉弟子它的轨则是什么,而要让弟子自己去发现它。因为一般人的常识都是颠倒的,也就是把虚妄当成真实,把妄想当成是自我,认为种种的现象是实在的,所以烦恼很重。例如觉得不舒服的,就很痛苦;觉得舒服的,就贪、就要追求,于是造成了苦的生活。

  

  但是,以佛法的知见而言,是要我们从真实面去看。真实面是什么?就是这个「我」是虚假的,现象都是暂时的。虽然这个「我」是虚假的,可是还是存在;现象虽然是虚幻的,但它也不是没有。因此,你把它当成虚幻的时候,禅宗的老师就告诉你:「胡说,这是有的。」你要是把它当成是真的,他也会骂你:「乱讲,哪有这样的事。」

  

  听起来这个禅师没有道理,因为怎么讲都是错的,实际上很简单,他是在破执。

  

  公案发生的故事,全都是老师在破学生的一种自我执着,是破学生的烦恼的。所以,当你事先没有办法了解这个事实的话,那你参公案有用。你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那可能变成疑情、疑团了。到最后疑团破了,那就是将公案看破:「这个公案,啊!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

  

  二、公案的关键句——话头

  

  我们为什么不用公案,而是用话头?什么是话头呢?话头实际上是从公案来的。每一个公案是发生了一种情况,这种情况里有一个关键字,或者是关键的一句话。

  

  话头不需要去思考这个公案里的故事是什么意思,而是把公案的范围缩小,选择公案里的一个关键字,或是一句关键的话来问:「这是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没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否则的话,虽然参公案很好,但是很可能会变成了思考,变成用逻辑去分析,那就跟参禅没有关系,而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们直接用话头。

  

  为什么日本不用话头而用公案?这跟禅法传到日本的历史有关。因为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禅法33,主要是在宋朝的时候,其中包括临济宗和曹洞宗。就日本临济宗而言,他们还不知道要用话头,所以只是用公案,而所参的公案,大概都是唐朝的公案。但是从中国南宋时代起,出现了大慧宗杲禅师,他开始勉励禅修的人用话头,是话头禅的创始者。然而,当时并没有人把参话头的禅风传到日本去。

  

  大慧宗杲是临济宗的嫡系,他就是用话头使得十八个人在一夜之间开悟的,因此他鼓励人们用话头。大慧宗杲经常鼓励人用的一句话头,是取自赵州从谂禅师的「无」字公案,就只参一个「无」字,而成为「无」字话头。

  

  「无」字公案的意思是什么?禅宗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为这是《涅槃经》中说的,但是有一个弟子问赵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狗有没有佛性呢?」赵州说:「无。」意思是「没有」。

  

  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狗却没有佛性呢?从佛法与禅宗的理论背景来说,这是错的,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我们修行开悟,能够见佛性,能够成佛,那狗也算是众生,为什么狗就没有佛性呢?因此这变成了一个疑问,弟子们不断地猜、猜、猜,实际上猜到最后变成了参,也就是疑情出现了、疑团也出现了。因此,全心全力参这个「无」字的时候,很容易开悟,所以一个晚上有十八人开悟,都是参「无」字话头。

  

  一直到现在,日本的临济宗也参这个「无」,只是他们叫「无」字公案,我们叫「无」字话头。我在日本参加他们精进禅修的时候,老师也教我们参「无」。

  

  他问:「无……」是用日语发音的「无」。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参话头是默参,在心中参,可是在日本的禅堂里边,本来是默参的,不过有的人参着、参着,忘掉了自己是在禅堂里,也忘掉了会不会打扰别人,不知不觉就发出声音:

  

  「无……」最后,禅堂里处处都在「无……无……」,好象是在牛栏里一样。

  

  但是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参的公案是:「为什么赵州说狗没有佛性?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是『无』?」最后就成了一个「无」字。所以,公案本来是个故事,是问那个故事,问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字,这就是大慧宗杲所说的,参「无」字公案、「无」字话头。其实这是殊途同归,本来是参公案,结果变成了参话头,所以我们干脆丢掉公案,直接参话头。

  

  三、安定身心用话头

  

  我建议的第一个话头是「什么是无?」、第二个是「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第三个话头是「拖着死尸走的是谁?」,平常念佛的人,就用第四个话头「念佛的是谁?」。

  

  你觉得对哪一个有兴趣,你就用它。但是在身心状况还没有安定下来之前,话头是用不上的,所以要在身心状况比较安定了以后,你再选择一个来用。

  

  如何调整你的身心状况?首先,把身体放松了,然后将你的心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体验你的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或者是数呼吸,从一数到十。如果没有学过数呼吸,请你不要用,学过的人则可以用。如果学过体验呼吸,可以用体验呼吸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欣赏和享受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身体有什么状况不要管它,心情自然会安定下来。安定以后,妄念比较少了,那你就可以用话头了。

  

  注1共三十卷,宋代道原撰,略称《传灯录》,为我国禅宗史书之一,是研究我国禅宗史之根本资料。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注2全一卷。宋代僧无门慧开撰,弥衍宗绍编。全称《禅宗无门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注3日本禅宗的流传,始于孝德天皇白雉四年(六五三)道昭入唐求法。天平八年(七三六),我国道璇东渡日本,弘传北宗禅;嵯峨天皇在位时,派遣专使招请义空赴日弘传南宗禅,开日本禅宗之风。

  

  

  

  

  〈第二天:晚上〉《六祖坛经》︰修持一行三昧

  

  一、天台宗四种三昧

  

  今晚先教大家怎么睡觉。睡着后有很多状态,有的人睡着以后会乱梦,一直做梦,但是不知道做些什么梦;有的人则是很清楚所做的梦。其实,做梦是因为紧张,身体紧张、脑筋也紧张。但是如果睡得很熟,这时候你就没办法用功了。因此,睡觉的时候,最好是没有梦,自己很清楚地知道是在睡觉,这种是真的睡觉,而且是在修行睡觉法。

  

  去年话头禅修时讲了一部分《六祖坛经》,现在我们要接下去讲。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从中间讲起,事实上,我们只是用《六祖坛经》来说明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观念,所以无论我们从哪个地方讲起,都是相同的,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我们怎么修行。

  

  天台智者大师所讲的修行法门中,有四种三昧,就是「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以及「非行非坐三昧」。所谓「常坐三昧」,就是坐着不动,一直坐下去。但是,大概只有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或者是在雪山修道的时候,才能一直坐着。

  

  第二种是「常行三昧」,又叫做「般舟三昧」,就是不睡觉、不坐、不卧,一直在走,慢慢的走,修行这种三昧很辛苦。

  

  第三种是「半行半坐三昧」,就是坐坐、走走,又坐坐、走走,很多禅堂都采用这种方式,南传、日本的禅堂也是这样。但是,这只有在禅堂里才行,所以只有专门修行的时候才可以用。

  

  <, p>  第四种是「非行非坐三昧」,又叫做「一行三昧」、「随自意三昧」或「方等三昧」。「一行三昧」为什么又叫「随自意三昧」?就是指在任何状态下,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或是在写文章、在上课,甚至于跟别人讲话、握手时,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修行。那么「一行三昧」要怎么修?

  

  二、以直心修一行三昧

  

  《六祖坛经》中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但行直心,于一切法,无有执着,名一行三昧。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1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种修行法跟无情物一样,会是障道的因缘了。道应该是流通的,心不住于法就能流通,心一住,即被束缚了;若是坐而不动才是修行的话,那么维摩诘也就不会诃斥舍利弗,反对独自在林间树下默坐冥想的修行方法了。

  

  所谓「一行三昧」,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状况下,无论行、住、坐、卧,无论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修一行三昧,所以又叫做「随自意三昧」,只要你的心与意是在三昧上,那就是在修一行三昧。

  

  什么是「在三昧上」?意指你的心修的是直心。「直心」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时,还原…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