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灵感,所以拜恩主公。恩主公就是关公,关公是忠义之士,「关圣帝君」是尽忠、尽义,忠义双全。拜关公就是要学习关公的这种精神。又一般人拜土地公,只知道拿猪头、鸡鸭乃至于香花水果去拜,藉此希望土地公能给自己增福寿。若土地公是因为这些而给对方增福寿,如此土地公的神位也就无法做下去了。为什么?土地公是福德正神,「正神」不会因为别人用一个猪头、鸡鸭,或香花水果去供养祂,就因此给对方增福增寿;若果真这样做,祂也就没有办法胜任福德正神了。
佛法言,众生只要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能有无量的福报;持守五戒,就有二十五位福德善神来守护自己。所以只要受持五戒,即使不求土地公,土地公也会来保佑,相信了这些道理,这就属于正信。因此,信仰有正信、邪信,正确的信仰对于人生很有意义,对于社会更具有安定的功用。
--------------------------------------------------------------------------------
(六)931107
信仰佛教有其道理及意义;例如拜佛,用香花、水果、饮食供养佛,这只是做到一部分的尊师重道。再进一步,还要学习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平等心,将自己的智慧、时间、技能及财物等,布施给大众、服务大众,让大众生活得欢喜。佛经言:「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只要令众生欢喜,诸佛一定欢喜,如此自然就能得到诸佛的慈光加被,就能入佛法界。所以,拜佛,除了要学佛的善法、功德以外,还要净化这念心。将这些道理了解并落实,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什么是如来?「如来」是指这念心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没有贪心、痴心、瞋心,始终是「定慧不二」,如此就是见到如来。如果心中还存有贪心、瞋心、痴心,就无法见到如来。《金刚经》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就在这念心当中,这念心没有贪心、瞋心、痴心,始终是清清明明,这就是见到如来。所以要见如来,就是要在这念心上用功。
这念心具足体、相、用;「体」是指这念心不去、不来,不出、不入,不垢、不净;「用」,指心的作用,这念心的作用无远弗届,想达到这种妙用,就要净化这念心,心没有净化,就不能达到这种作用。「无远弗届」,就是指这念心的作用,无论远近都没有障碍、遮障,即使是隔山隔海,远在美国或是近在台湾,乃至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障碍,心灵都能相通、相互感应。为什么呢?因为这念心,也就是这念觉性、这念佛性是空性;譬如虚空,虚空广大,虚空当中能容纳山川、大海,乃至万事万物,但虚空却不被这些山川、大海及万物所阻碍。又譬如,自己的亲人、好友移民到美国,或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如果自己天天想念他的生活、学业、事业,不知是否平安顺利?如此经过一天、两天……乃至一周、一个月,后来梦到自己所想念的亲人生病了,心生焦虑,于是打越洋电话关心他的近况,结果真的是生病了。这就是这念心「无远弗届」的感应,一般人称为「第六感」。
宗教能净化这念心,这念心净化到相当的程度,就能产生这种「无远弗届」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基督教、回教、道教、儒家、佛教,都离不开这念心,这念「心」才是最重要的。
--------------------------------------------------------------------------------
(七)931114
「宗教」,「宗」就是指这念心;「教」是教化、教育;宗教就是「心」的教育,也就是要从心上去反省、检讨、净化,并加以实践。如果不了解「宗教」的真实意义,就很难得到宗教信仰的利益,甚至于会变成迷信、邪信,成了宗教迷、宗教痴、宗教狂,非但自己得不到好处,劳命伤财,乃至造成社会的混乱、不安及损失。譬如宾拉登神学士就是一例,他以恐怖组织,在世界上制造破坏与毁灭;美国由于九一一事件中,受到严重的攻击,到现在人民都还生活在惶恐当中;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也都对宾拉登神学士感到惊慌恐怖。
了解宗教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各个宗教之间要有一种和平的共识。这个世界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去年的SARS病毒,全世界都受到影响,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呼吸一样的空气,只要空气里面有毒素,无论远近都会直接、间接的被感染,所以没有那一国、那一个人不怕。SARS病毒过去以后,又有禽流感,这种种的病毒,使得全世界都措手不及,陷入惊慌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真正是「天涯若比邻」,宛如一个「世界村」,任何地方、任何角落发生事情,都会影响全世界的安全与经济发展。所以大家只有和平相处、和平共存,这才是「宗教和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明白了各个国家、社会、族群彼此都是生命共同体,彼此实在是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对宗教应该要有正面的肯定,且先从自己做起。
信仰宗教,「信」的层次有很多,看看自己属于那一种信?第一「无所谓」,也就是「放任信」,此种信没有好处;第二「排斥信」,也没有好处;第三「迷信」,更没有好处;第四「正信」,正确的信仰、智慧的信仰,选择这类智慧的信仰才能利人利己。
所谓「智慧的信仰」,就是从宗教的情操来养成自己恭敬、慈悲、和睦、真诚的心,所谓「敬神如神在,拜佛如佛在」,这是一种最高、最恳切的恭敬心。现代人较缺乏真诚、恭敬的心,如果养成恭敬的习惯,子女对父母要恭敬,父母对子女也要慈爱,家庭就会和谐;学生对老师要尊师重道,老师对学生也要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在社会上要敬老尊贤,这个社会才会和气、和谐、祥瑞;在政治上也要「敬」,下对上要敬,上对下要有慈悲心,这是一种互动。平时,教导子女对父母要敬,对师长要敬,对长官、主管也要敬,但是这些好象都不容易做到,所以要先从宗教信仰来养成我们的恭敬心。因为无论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对于自己所信仰的神或是佛祖都很恭敬,乃至于五体投地的礼拜。所以,宗教的确是培养恭敬心的最好方式。在中台山有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这不仅仅是宗教情操,也适合于家庭、社会、学校,乃至于政治。「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这就是一种共识。
--------------------------------------------------------------------------------
(八)931121
宗教界的人士,不仅要传播自己宗教的教义,兴盛宗教,更要为这个社会尽宗教的责任。所谓宗教的责任,基督教说「神爱世人」;佛法上也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宗教所追求的就是正信、安乐、世界和平,这是一个最高的希望。佛法说要生净土,其他的宗教说要升天堂,要怎么样才能生在净土、升到天堂呢?并不是向佛菩萨祈求、向神明祷告,希望佛菩萨、神明怜悯、垂爱,就能生到净土、升到天堂,这是不可能的事。儒家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什么意思?「奥」就是指房屋的西南隅,从前宗庙及五祀之神,皆祭于奥;「灶」就是自己家里的灶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就是不要舍近求远。如拜海神、水神,求海神、求水神来庇佑自己,这对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说实在太远了,毕竟我们天天要吃饭、穿衣,还不如去拜家里的灶神比较实际。同样的道理,想生净土、升天堂,先得看看自己这念心善不善?也就是反求诸己。心善才能生净土、升天堂;心不善,心里充满了贪、瞋、痴、仇恨等恶念,想生净土、升天堂?十方诸佛、上帝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因为贪、瞋、痴、仇恨等恶念,都是堕地狱的种子,谁能救得了我们?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得靠自己。
所谓「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是生净土、升天堂?或是下地狱、堕三涂?都是自己所造成的。所以要脚踏实地,从「因」上来努力。「因」,佛经云:「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生此则生彼,灭此则灭彼。」「此」就是指自己所造作的「因」;佛法所说的因缘果报不是迷信,世间上的任何事都是要从「因」上做起。以学生来讲,平时的用功、努力,这就是在「因」当中充实自己,等到考试时就不用求任何人,也不需要夹带小抄、更不需要找枪手。因为平时都有温习准备,不是为了考试而学,是为学习而学。如果平时不准备,只想投机取巧,考试夹带小抄、找枪手,就算是侥幸通过,将来毕业后,也很难在社会上成长。为什么呢?因为学无所成。「学问为济世之本」,有学问、学有所成,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所以,无论是为自己、为社会、为大众,都要学有所成;想学有所成,就是要在因当中去学习、努力。
--------------------------------------------------------------------------------
(九)931128
将来想有所发展,做人做事要诚恳、守信用。儒家讲:「民无信不立」;佛法也是讲信,「信为道源功德母」,想修道也是讲「信」;基督教也讲信,「信我者得救」。所以,诚信也是一种「因」,从「因」当中努力才是最实在的。心中存有善念、在行为上做好事情,不断地累积功德,将来的果报一定是…
《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