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该怎么办?是否应该继续追求下去?
答:烦恼原来是虚妄的,心中无执着,烦恼便消失。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观念不是那么正确,方法不是那么有用;也可能烦恼事实上已减少了,但自己却不知道,或对自己的进步不满足。
我借用一个譬喻,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觉得一片漆黑,可能离天亮已经不远了。(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六日,讲于纽约台北剧场,听众全为西方人士,朱碧玲整理)
禅与现代生活
禅是智慧的、安定的、清净的。智慧是不被环境所困扰;安定是不被环境所混乱;清净则是内心不随外境的杂乱而杂乱,不随外境的污染而污染。
一、禅修与忙碌的现代生活-忙而不乱,享受呼吸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的懒散者之外,大家都在忙碌过日子。
忙碌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只是为了个人糊口,或为家庭生计,或为事业打拼,少数有理想抱负的人,几乎都是为社会大众的安全幸福而忙。不仅是为目前,也为未来。
我是一个非常忙的人,但不会忙得心头发慌,心慌则烦乱,心乱即烦恼。从禅的立场来看,如果处理得当,忙也可以当作消除烦恼的修行方法。所以菩萨越忙,道心越高。
一般人在不忙的时候,不是空虚无聊,就是胡思乱想;可是忙的时候,又觉得头昏眼花,甚至手忙脚乱,那也不好。所以当你正忙得起了烦恼时,不妨用禅修的基本方法,放松身心,注意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享受呼吸、体验呼吸,没有多久,就能够心平气和,头脑清醒了。
二、禅修与紧张的现代生活-放松身心,体验感受
现代人的生活,无时无刻、无方无处,不是在紧张中度过。不论是吃饭、睡觉、逛街,甚至到海滩游泳、山上渡假,都是紧紧张张的。
最近我去了一趟罗马,吃午饭时由于要赶时间,必须在半小时内,进出餐厅、点菜、吃饭,可是等饭菜都到齐之后,时间已所剩无几,只得草草了事将食物往嘴里塞,那已经不是在咀嚼、欣赏、品味,而是将食物囫囵吞下肚子里去。
现代社会中,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就是使人紧张的情况太多了。例如:家族间的关系,轻松的时间少,紧张的时间多;在工作场合、社交场合,与人相处的关系也是轻松的时候少,紧张的时候多;即使在休闲活动、出外旅行时,随时随地都会让人担心安全没有保障,害怕可能被喝醉酒的人驾车撞上,担心一个不小心皮包可能会被人抢走了。举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族,乃至人与自己身心状况的不平衡,都会造成身心的紧张,轻者觉得无奈无助,重者变成焦虑恐惧,躁郁症的精神病现象,便很普遍地发生了。
容易紧张的人很可怜,可是偏偏我们多数的人只要事情稍多,时间较少,或者工作较重而又所知不多时,就会开始紧张了。如果是有精神病倾向的人,更难放松他们的身心,不论白天或夜间,可能都是紧绷着的,严重者必须靠镇静剂来帮助精神暂时得到舒缓。
因此从禅修的立场来看,只要在平常生活中发现有紧张状况时,便应随时将头脑放松、肌肉放松;假如无法放松身心,也可以转而将自己放在客观的立场,体验身体的情况,感受心念的状况,也可达到放松的目的。
三、禅修与快速的现代生活-赶而不急,动中有静
现代人的生活,样样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飞机、船只及车辆,用的是快速运作的工具及机械,吃的是速制速食的快餐,连结婚、离婚也都是闪电式的。
「快」究竟对不对呢?虽不能说有错,但是一般人在赶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是紧张的,会失去自我主宰而变得随境而转,只知道跟着环境的人事物,快!快!快!并未思考为什么要跟着大家那么快。虽然工作的效率快,竞争力就会提高,但在快速之中,可能也会着急,一急之下,情绪容易失控而生气,一生了气,就很可能捅出漏子来了。
不过,人在一生之中,纵然活到一百岁,也仅三万六千五百天,一天之中能工作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想把工作做得既多且好,不快不赶也是不行的。如能计画明确、步骤清楚的赶工作,就不会紧张;唯有毫无头绪、急急忙忙的抢时间,才会造成紧张。因此我主张:应当忙中有序的赶工作,不可紧张兮兮的抢时间。
禅修者的生活态度是精进不懈、为法忘躯,愿度无边众生,愿断无尽烦恼,愿学无量法门,愿成无上佛道,那得赶、忙、快的进行,但仍须经常保持轻松愉快。
我有两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弟子,一位是慢手、慢脚、慢脾气,不论是双手的动作及走路的动作,都是慢慢吞吞的,永远不急也不生气,但是,他的工作效率并不差。另一位弟子则是整天看他忙东忙西,忙得团团转,而且老是在埋怨着说他只有两手两脚,工作又这么多,因此,经常是又焦急又生气,工作品质也只是普通。第一位采用的是禅修者的心态和方法,另一位对禅修方法,尚未用上力。
对这两种状况,我的建议是,能够做到赶和快而不着急,当然很好,否则宁可工作效率低一些,也要保持身心的轻松愉快。
四、禅修与疏离的现代生活-人人是佛,血肉同体
疏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互不关心、不相往来。譬如说,现代家庭的夫妇,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孩子在不同程度的班级读书,甚至一家人都在外地就学、就业,不仅白天不易见面,连睡觉或休息的时间,也有差异,一天之中夫妻俩可能讲不到半句话。父母和幼小的儿女之间,也好不了多少,孩子被送到托儿所,或由褓母照顾,能每天早晚相聚已很难得,有的在一星期之中仅见数面。至于住在高楼公寓中的现代人,对隔壁的邻居是谁漠不关心,能于上下电梯中相见打一声招呼,已觉多余,彼此姓什么?做什么?更无暇知道,古代守望相助的邻里感情已不再见。
最近我在乘飞机的途中,有一位服务了十二年的空中小姐,希望我替她算命,让她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婚。她是找错人了,但是我问她说:「你天天在飞机上飞来飞去,接触的人那么多,怎么会遇不到一位可以嫁的人呢?」其实,她每天面对的对象虽然不少,却都是陌生人,没有一位是她认为可以谈心的人。
若以禅修的立场来看,应该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在佛国净土中佛和菩萨的关系一样。我们虽然有认识及不认识的不同,但是互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世界上,连彼此的呼吸都是息息相关的,虽不是血肉相连,却是声气相通的;如果心中产生这样的亲切感时,接触到任何一个人,岂非都像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
若能再进一步用禅修的方法,将小我扩大提升到大我,便会知道,所有的人都跟自己密不可分,那么,对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是那么疏离而陌生了。
五、禅修与物质的现代生活-需要不多,知足常乐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生活环境却因此而变得极为复杂。因为物质越丰富,人类的欲望就越强烈,见到人家有的,自己也希望拥有;已经便利的,希望更便利。由于这些欲望,使得我们的生活被物质所引诱,而丧失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自信心。
有人形容物质文明和人类欲望的关系,就像一个人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因为一下来就会被老虎吃掉,他只能骑在虎背上,老虎跑得越快,骑在虎背上的人也越紧张,但无论如何紧张,也不敢让老虎的脚步停下来。作为一名现代人,似乎经常是处于这样的心情中。
对物质丰富的现代环境,不必努力抗拒,而要做到不受诱惑。如果用禅修的观念来过生活,就不会由于物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苦恼。因为禅修的目的,是重于精神的自在和解脱,而且如能从中获得平安,便不会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作为生活的指标。所以应该从精神层面多深入、多体验、多努力,对于物质条件的诱惑,便有免疫的能力了。
我曾提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这两句话,「想要」是贪欲的烦恼,「需要」只是生存的最低条件;「想要」的可以不要,「需要」的不是问题。禅修的人因为内心不会感到空虚不安,欲望必定减少,就能「少欲知足,知足常乐」了。
二十多年前我在台北出席一项重要的会议,与会的人士都是有钱的商人及有地位的官员,开完会之后,服务人员来问我:「请问法师,您的车子停在那儿?我们代您把司机请来!」
我说:「我的车子停得满远的,你叫它来,它是不会来的,因为那是公共汽车!」
这位服务人员替我委屈的说:「法师!您怎么没有自己的车子啊!」
当时如果我真的认为参加这样的会议,非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子不可,岂不就是受了环境影响,而失去自我了吗?
六、禅修与污染的现代生活-知福惜福,净化环境
大家都希望这个世间的环境,能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有安全的保障;可是由于大家只知道追求个人环境的美好,却忽略了整个地球的环境正在急速的遭受破坏。
生活环境中的污染有四大来源:1.每个家庭每天都要制造很多的垃圾;2.医院的医疗处理之后,也会产生很多的垃圾;3.为了农产品的化肥、用药及养植,使得土地环境受到污染;4.工业生产与科技开发,使得地球的地下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等,都受到严重的破损污染。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必须改善,可是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是束手无策,纵然有改善,但改善的速度却远不如破坏的速度。
其实,若要使得人类的生活环境不被污染,最重要的根本,是在人类的心念,建立惜福俭朴的观念,生活单纯,物质欲望减少,心灵受到的污染…
《动静皆自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