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球离开,想象自己已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再回头看看这小小的地球,然后再看四周有无量的星球,是无限的银河系,再往外推想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诸位同学,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就观想成功,可是当你在产生困扰,受到环境冲击,乃至过不了难关的时候,只要向内心看,就能安下身心,向心外的宇宙看,就能包容万物,并与宇宙合而为一,纵然是难以体会,但只要有此种想法,我们的心胸就能有包容的雅量。因此,要有宽广的心量和远见,一定要从远处大处着眼,要从近处小处着手,否则的话,不是挥洒不开,便是不切实际,都不是成功的因素。
三、学问生涯的规画
(一)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学问是需要的,但要问,学问是做何用?常言:「人是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生命过程是相当地短,而学问知识又是那么的多,例如:科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在地球上就已研究不完;就仅研究人的问题,伦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病理学家等,分门别类,直到永远,也没有研究完了的日子。所以人生的过程,便是在学习之中成长,也当在学习之中走完生命的最末一站。
(二)学习谋生的知能
人生在世,必须要有谋生的知识和谋生的技能,否则,不仅不能为社会造福,还会给他人带来负累。可是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谋生,所以就不得不问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又想研究什么?为了学以致用,又要知道用在那里?有人上学进某学校的某科系,是出于自主的选择,有人没有选择的机会,怎么办?有人读书是有计画的,有人则不但不是计画地读书,而读得非常杂乱,相当肤浅。虽然古人有说:「开卷有益。」青年人则必须要实用与理想兼顾,要不然便是学非所用了。
记得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见有两位同学的例子,其中一位老是为生活担忧,于是成天在外奔波,打工赚钱,结果是一事无成。另一位留学生虽然生活也是毫无着落,却从不考虑钱的问题,每每想到将来回台湾要做什么?以当时的所学,回国后能奉献什么?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乃至对世界人类有何贡献?往往为了抱负而充分利用留学的时间和机缘,努力读书吸收知识,充实自己。正因为他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于是在短短六年之内,完成了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他读书期间,就认识很多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大家都十分地器重他,并提供奖学金资助他的生活,所以,当他完成学业离开日本时,所搜集的资料就有一卡车。
其实,我在东京念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送我两句意义深远的话:「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心。」此所谓道心,便是救人、救世、救众生的心。「道心之中有衣食」,就是说,在大志向的努力之中,一定包含着生活的保障;「衣食之中无道心」,是说若只为了个人的生活而奔走,那就没有大志愿、大方向可言了。如此可知,学习谋生的知能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为糊口谋生而学习,就太可惜了。
(三)学习经国经世的大学问
现代的年轻人,多抱着功利主义,而且是非常自私近视的现实功利,在考学校读书之前,便已考虑到将来要如何养家活口,最好很快地就能拥有私人的洋房、汽车和美眷,然后才决定学习什么。这也可说是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所造成的形势。我们台湾在最近十多年来的经济起飞,能成为亚洲经济体的四小龙之一,也就是拜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所赐,而社会不安、人心浮动、人的品质粗糙,亦是拜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所赐。由此可见,现实虽然重要,经国经世的学问,也不能不学。也就是说,除了必须具有谋生的知能外,进一步也要有经国经世的学问,才能自安安人,救国救民救世界。
(四)学习无愧于天地的做人之道
做人而知愧对于天,愧对于地,当然也就知道愧对于自己的良心,那已经是好人。若能无愧于天地良心,便是圣贤了。圣贤豪杰,虽说是天生,但是也需要后天的教育环境和主动的努力学习;我们虽不是圣贤,也当学习无愧于天地良心的人格修养。
这里的「天地良心」,是指自然的法则和道德的规律。「自然法则」是万物之间的盈虚消长,有其一定的平衡原则;现代的人类,常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环境,增进人类的生活品质,以为人定胜天,其结果却是为人类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灾难。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在台中住过,那时的河流,都是清澈见底,鱼虾处处。可是,曾几何时,由于农业用药及商业住宅等的污染;那些河流,已变成了下水道和污水沟,这种人为的开发,就造成了自然的破坏,而违背了自然法则的人们,就要受到了「天罚」。「道德规律」,是指的人有人的天责和本分,人在人间的生活言行,必须自爱爱人,自助助人,不得由于满足一己的私欲和贪图一时的便利,而损害到他人,乃至贻祸后代的子孙。如果我们能无愧于天地良心,就不致于做出违反自然法则及违背道德规律的事了。
做学问求知识,若不能顾到天地良心的原则,也就等于背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立场。
四、感情生涯的规画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友,所以不需有感情。又说:出家人不结婚也没有儿女,所以不懂什么是感情。其实,这种说法,都似是而非;应该要说,出家人的感情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崇高的,因为清净无染的感情,便是平等关爱的慈悲。
我把感情分成四个层次:
(一)情绪
也就是起伏波动的感情,因为不安不稳,便会自伤伤人。一个常常闹情绪的人,其身心都会有病,不但自己倒楣,连带着也会影响到周遭跟他一起生活的人。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这是必须调整的。
(二)情感
情感也有很多种类,例如夫妻之间的爱情、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等。人而没有感情,很难与人相处,就像机器没有润滑油,很容易被磨损。因此,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感情作为相互间的调剂、协助与勉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是由于亲子间的亲情;「出外靠朋友」,是珍惜真诚的友情。
另外,若要有快乐的家庭生活,必得依靠夫妇间的爱情来维系。可是,爱情虽然甜蜜可爱,如果处理不当,却会惹上很大的麻烦。那就是千万不要陷入三角恋爱的问题中去,也要有勇气拒绝接受异性乃至同性情欲的诱惑,才不致发生失足千古的憾事。否则如果感情泛滥,处处留情,便会危害自己的家庭、损伤个人的身心、破坏社会的和谐。
(三)情操
诗人有诗人的情操、军人有军人的情操、艺术家有艺术家的情操、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情操,乃至宗教家也有宗教家的情操。其实情操是带有感情的,但并不执着于个人的私利。军人的情操是为了捍卫国家、保护民族,救亡图存,而在战场,可以奋不顾身,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这种情操是非常圣洁和纯净的。政治家的情操,是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洞悉民隐,体念民瘼,以国家民族的兴亡强弱为己任,不以个人的权位名利做考量。
所谓情操,是基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发自内在的心甘情愿,不受外界的人情包围,也不受威胁利诱所左右。情操是自发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是不受他人影响的。例如:在一个家里,父母的年纪大了,如果只有一个儿子,那父母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如果有二个儿子,父母就要搬来搬去,日子过得会稍微辛苦一点;如果有三个、四个儿子,每次搬家要搬到那里,可能就有些混乱了。
我就认识有这么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过去我还有一个家,如今没家了。」我问:「你儿子们的家,难道不就是你的家吗?」他说:「不是,那是儿子们的家。」我问:「那你有没有一个房间呢?」他答:「有的儿子比较富裕,就让我有自己的房间;有的比较穷,晚上就只好睡在他们客厅的沙发上了。」我问:「那你的儿孙们晚上要看电视,你怎么办呢?」他摇摇头说:「只好在旁等待啰!」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干脆就住在一个富裕儿子的家呢?」他说:「那样不公平的。」请问诸位同学:你们家里有几个兄弟姊妹的人,将来是否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父母呢?这不但没有人格修养的情操,连亲子间的感情也被扼杀了!我希望同学们听了这场演讲之后,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四)慈悲
慈悲是不求回馈的施予,是没有占有欲的关怀,也是怨亲平等的救济,所以是无染无私的感情。
五、经济生涯的规画
诸位同学,可能已经有人感受到经济的压力。不管是有钱没钱,没有经济资源,就没有办法生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生活的本钱,才能生存下去。有精神的本钱,有知能的本钱,有物质的本钱,都是经济的资源。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家觉得他很可怜,可是他却乐在其中。在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也有一位远从捷克来的学生,本来我们是提供他全额免费,因其中文基础不好,无法听课,故劝他先到师范大学语文班进修。捷克是欧洲很穷的一个国家,刚从共产主义的制度下解体不久,他在台湾又举目无亲,故在他离开我们研究所一年之后,见面时我问他:「如何生活的?」他说:「有时有人给一点钱,有饭就吃,有地方就住。」为了求学,他并不觉得生活得有多苦。他没有物质的经济资源,却有精神的本钱,作为他生存的条件。所以,人如能富贵则富贵,如不能富贵则要耐得起贫穷。富贵当然表示幸运及有福,贫穷也不就是罪恶及耻辱,最大的罪恶和耻辱是没有以良心、道德、品行作为依准的经济生涯。
当我们在规画经济生涯之时,一定要确立一个原则: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要厚以…
《禅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