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门▪P16

  ..续本文上一页待人,俭以律己;要克勤克俭,积蓄财富;要将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用在国家社会,乃至全体人类的福利事业,这才是真正懂得运用财富的富贵中人。

  

  诸位同学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将来对经济生涯的规画,一定要好好处理。一定要建立惜福、培福、种福的观念;首先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再以自己的技能、知识、体能、智慧、人品,为社会谋福利,这就是惜福培福。种福的意思是对现在尚没有做的好事,要加强努力。同时我要建议诸位另一个观念的认同:「坐着享福的人,那是无福之人;培福、种福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以下用两句话来勉励诸位同学:「以利人为利己,以助人来自助。」凡是有人需要我们帮助,而自己也正有此能力,便要尽力而为。例如:中山先生从未只想到为他自己,在他的观念中,只想到如何挽救中华民族免受亡国灭种之祸。又如:释迦牟尼佛的出家、修道、成佛,其出发点也并非只为自己,而是他看到人类有生老病死之苦无法解决,种种的烦恼不得解除,于是他发愿修行,成道之后便将解决苦难和烦恼的理念和方法告诉大众,其目的是想帮助他人,结果也帮助了他自己。所以,以助人为自助,是最可靠的方法。

  

  六、精神生涯的规画

  

  精神的修养,有文学的、艺术的、体育的、哲学的、宗教的,以及培养参与公益活动等的兴趣。所谓公益的活动,乃是为社会公益团体的活动而做不支薪的义务工作。这也是除了物质之外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许这种公益活动,对各位同学来说是太早了,或许也有些同学已经参与了。其中宗教的信仰,乃是精神生涯极重要的一环。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宗教的需求;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曾离开过宗教的行为。

  

  因为人类对许多身心世界的种种现象无法了解,常为人生带来很多的困惑和烦恼,直到现在,尚不能从哲学的思辨和科学的分析,获得彻底的答案。然而一般的知识分子,又忌讳谈宗教,导致现代人,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只好盲目地去求助于算命、卜卦、看相、摸骨,乃至求神许愿,禳灾开运,其实这些也是宗教信仰的流类,所以也能获得某种程度的精神寄托。

  

  若能透过高级宗教的信仰,不只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使你知道此生的生命是与无限的未来,结合在一起的,故不要把此生的生命现象,作为单一片段的时间来看待;就生命之流而言,此生仅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片段而已,过去已曾有过无数的生命片段,未来尚有许多生命过程的远景往前展现。

  

  若能透过宗教的信仰,也能体会到个人的生命和全体宇宙是不能分割的。纵然不求安全,安全已在其中。如能更进一步,以超越了时空的体验来看人生,那就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了。

  

  因此,我希望建议,如果能让小孩自幼就知道有祖先之外,尚有神、天、菩萨、佛,那么,他们从小就可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启发。对诸位同学而言,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涯也是应该考虑的一种规画。

  

  七、人生处处有桃源

  

  (一)天天都是新希望的展现

  

  我们的每一步脚印,都是成功的过程。

  

  (二)时时都是新境界的开始

  

  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是无限的财富。

  

  (三)常常遇到山穷水尽,处处都有柳暗花明

  

  不要跟他人比高比低,只要无愧于心地尽心尽力。

  

  (四)人人都是成功的人

  

  做事成功、治学成功、做人成功,能够保有健康平衡的身心,也是成功。

  

  成功有大小之分,每个人都有各自成功的因缘条件。所以,不需跟人比。在我童年时代,有天我和父亲路过乡间的一处河边,恰巧看到一群鸭子,由于我们走近,便都游过河流,上了对岸。

  

  父亲问我:「孩子!你看到吗?这一群鸭子都游过了河,而且每一只鸭子都游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答:「我看到了!」父亲又说:「大鸭游出大路,小鸭游出小路。每只鸭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鸭子也能够像大鸭子一样,从河的此岸,游到了河的彼岸。」这段话,对我的启发很大,从此,我就不论是大路或小路,只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所走出来的路,就是成功的好路。我也以这段小故事,奉献给诸位同学,量力而为,给各自的生涯,做最明智的规画。

  

  谢谢大家,祝福大家平安健康,万事如意。(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讲于成功岭大专院校新生暑训营)

  

  

  

  

  净化人生的责任、权利、义务

  

    诸位女士、诸位先生,大家好!

  

  我把今晚的讲题「人生的责任、权利、义务」加上两个字,成为「净化人生的责任、权利、义务」。

  

  一般人都希望把责任和义务推给别人,权利则归于自己。尤其当今社会,不论东方或西方,大家都从各个角度求取更多的权利。不过,权利从何而来?如果只想争取权利而不先尽义务及责任,这个权利是空的,是不道德的;即使争取到了,那也是倒果为因,苦在后头。

  

  一、主题的意义

  

  (一)「人生」是什么

  

  就是从父母得到生命之后的生活与生存。所以生活与生存,便是人生的基本权利。但是既生而为人,就有一份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能有尽责任尽义务的权利,乃是人性的光辉。若把责任和义务当作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权利,则追求权利就不是坏事了,关键在于所追求的权利是否适当,是否恰到好处而定。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基本的人权,但人之所以为人,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是有权利就没有责任。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

  

  (二)「净化」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净」是清净,是非染污、不犯罪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充满了染污、犯罪的行为及观念,就是不清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夫,每个人都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发现自己未尽责任的时候,都会用这句话来搪塞。又为自己找借口:「我也是个普通人嘛!怎么会没有过失呢?」其实,许多过失是可以防御的,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简单地说,人的生命现象就是人生,这个现象又可分为人的生存现象,人的生活现象和人的身心现象。在人的生命过程里,有生理的成长过程,也有心理的心路历程。有人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懂得蛮多;有人活到六十岁还不懂事,称之为老天真。最近我看到一个年约十二岁的小孩子,懂的事情很多,心理和观念的成长已经像成年人。他不跟小孩一起玩,我问他:「你是小孩,怎么跟大人在一起?」他说:「跟那些小孩子在一起很无聊。」这表示这个小孩的生理年龄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他心理年龄却是成年人了。另外,我也看过年近六十的人,他的言谈、动作都像小孩,我问他:「你的年龄跟我差不多,怎么会这样?」他答得很有道理:「我没有结婚,从来没有孩子,我就像没长大一样。」

  

  曾有一位医生告诉我说,他有一个小姨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家事也不会做。当她要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替她担心,到婆家之后连饭都不会煮,连针都不会拿,怎么过日子啊?嘿!真奇怪,她结婚一年多之后,就什么都会做了。医生遂下个结论──人应该结婚,不结婚永远不会成人。由此可见,人的成长,是要靠生活历练的。很多人天真地认为懂得很多知识,就是成长,事实上,不经过实际生活的经验,是不容易成长的。

  

  (三)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展现就是人生的价值;前者是时间的长流,后者是空间的舞台,我们究竟留下了什么?价值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今天在我们中华文化复兴总会主办,由中华佛学研究所承办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会议中,主席黄石城先生讲了一句话:「佛教在中国有很多的贡献,但在历史上,佛教也有负面的影响。」有位记者于散会后跟我反应,认为主席那句话有待商榷。我说:「你不必为佛教打抱不平,我都承认。说佛教完完全全对中国文化没有负面影响,可能吗?」同样地,人在一生之中,究竟是正面的价值多?还是负面的价值多?究竟对社会、对人类,是奉献的多呢?还是享受的多?人在空间的活动之中也会产生正负两面的价值。有的人只能在家庭中产生一些影响,有些人则能够在一个社区或是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有的人可以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的人甚至可以影响全世界。每一个人在生存的过程之中,有的专门放光,让人家来沾光,有的人是专门吸光沾光的。放光的人是不是吃了亏?沾光的人是不是占了便宜?诸位想一想,究竟是那一种人占了便宜?许多人认为沾光的人占了便宜,而放光的人是吃了亏;若从正面的价值观察,施予者远过于受惠者。

  

  (四)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有两点:一是负责任,二是尽责任。三天前,有一位在政府担任过高职务的大人物,到农禅寺听我讲经。听完经之后,他好象颇有领会,因此跟我谈了很多话。言谈之间他表示,退休之后没有事做了,他这一生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奉献的时间已经结束了,身体也不很好。他告诉我:「法师,我觉得人生在世的确如佛所说的,像一场梦,是空的。我身体又不好,真想早一点死,因为再活下去,已没有意义了。」

  

  请问诸位:赞不赞成他的想法?这是不是佛教的看法?

  

  我当时告诉他:「唉!你这是愚蠢哪!你尚不懂佛法,所以又未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的出生,有两项目的,即负责任和尽责任。负责任是对自己这一生的行为要负责任,乃至也要对无量过去生的行为负责任。也就是说,要面对应该接受的果报,要偿还应该偿还的债务。否则便是不负责任。」

  

  他问:「我已经这么老…

《禅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动静皆自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