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门▪P19

  ..续本文上一页学佛的年轻知识分子也越来越多。

  

  佛教在未来为什么会有前途呢?因为佛教不否定各宗教所奉诸神的存在,也不否定各宗教的信仰价值。在宇宙起源论及人生祸福论这两方面来讲,佛教是采用众生自主与共业共感的因果论及因缘论,不是唯神论,不是唯物的无神论,乃是缘起思想的无神论。

  

  众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人有福报,有的人有灾难呢?佛经里告诉我们,乃是因为过去造的因,现在结的果,这是「因果」的观念;它与上帝创造并支配宇宙和人类的观念是不相同的。诸位一定听说过,佛教有护法神,也相信有鬼。然而,我们所说的神、鬼都是众生。而其他宗教所说的唯一「神」,是创造宇宙的主宰;所说的众神,是唯一神的仇敌魔鬼,或是唯一主神的扈从。在观念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佛教就不排斥其他任何的宗教信仰,也不会跟任何宗教对立。它包容一切也消融一切,可以跟任何宗教和学术思想做朋友。

  

  中国的道教如果没有佛经翻译,道藏可能无法成立;在道藏里边,许多经典都是佛教的翻版。过去,天主教、基督教到中国传教,他们研究并且学习中国儒家的思想。在今天,他们也在研究着、学习着佛教的思想和修行方法,希望从佛教之中取得一些东西,来帮助他们改变体质,提升品质。

  

  目前,世界上有些宗教国家还相当保守。像原来的土耳其,如果不是回教徒,就不准进入国内。但是,他们也需要做生意赚钱,做生意的对象可能是佛教徒。现在当佛教徒到了土耳其,也有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渐渐地,将会影响当地人的信仰。过去,只有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到偏僻没有开化的民族地区,帮这些落后地区的人建立唯一神的宗教信心、信仰。现在佛教徒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佛教专业的弘法人员,也可随着佛教徒的踪迹而深入世界各地。

  

  诸位可能不知道,我的书也被翻成多种国家的文字。最不可思议的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罗马」,有一家书店,主动把我的一本英文书《信心铭》(Faith In Mind)翻成了义大利文,在罗马市发行,让天主教徒们也能看到这本禅学的书。

  

  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类,都将会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及宗教互相容忍的共识。工商业的佛教徒们,走入宗教的专一化地区时,不再会被任何宗教歧视、排斥和迫害了。

  

  (三)二十世纪末的佛教徒已在转变消极出世的印象而为积极化世的宗教

  

  中国人在近二、三百年来,都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厌世的,一旦信了佛教之后,将离开社会、人群而独自去修行。在二十年前还有人跟我说:「圣严法师,你不像是没有用的人,怎么出家做和尚呢?」十年前,有一位台大毕业的年轻人准备跟我出家,他的父亲就来跟我说:「法师,我的儿子前程似锦,不论对国家、社会、家庭都是极重要的,这样优秀人才去出家,不是浪费了吗?」我问他:「为什么出家就不能奉献?」他说:「出家以后,除了天天念经、拜佛,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这就是一般人对出家人的印象。

  

  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今天,情况已在改变。中国大陆的寺院,已从收租修行转变为旅游服务。过去,大陆寺院几乎脱离人间社会。现在,他们做的是对旅游观光客的服务,被现代人称为「没有烟囱的工业」。我去大陆访问时,看到有些出家人,在大殿上一边照顾香火,一边拿着《金刚经》在念,一边还在说着:「添油香!」高喊:「不可以照相!」也就是说,如今的大陆僧尼,不工作就没有生活费了,这也是一种生产。当然,我们也寄望中国大陆的佛教,逐渐地将会从教义和修行的功课上去加强。

  

  台湾佛教的僧尼生活,已经从经忏、农耕,渐渐地转变为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如今台湾佛教出家人的生活,几乎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都在做。像办学校、建医院、到监狱弘法、贫病急难救济、家庭问题、帮助戒毒、环境保护、打禅七、打佛七等修行活动。为各种层面、各种范围的人提供修行的机会、修行的方法和修行场所。

  

  中国佛教徒的年龄层次已从老太太族群转变为各年龄层次的大众。在过去,一般人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大或者退休了的,是不会想到学佛的。现在不论在台湾、香港、星、马、菲,或是美国的华人佛教信徒的年龄层次,已经是普及的。各阶层的社会大众,渐渐都在接受佛教的信仰。就像刚才我们东初禅寺的合唱团表演时,成员中就包括了老、中、青的三代。若在三十年前的过去,年纪大的佛教徒们除了念佛之外,怎么还可能跟青年人一起上台表演唱歌呢?

  

  中国佛教的僧尼素质,已从低教育程度转变为中上教育的水准。在过去,凡是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不会想到要出家。因为佛教徒的一般情况来讲,教育水准较低;不是教育水准高的人不需要佛法,而是他们如果出了家便没办法在佛教界容身。一九七五年当我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时,台湾佛教界尚对我极为冷漠。但是,现在的台湾、香港及星马的僧尼,教育水准已普遍提高,一般都受过中、上等的教育。我是第一位以留学苦读而得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和尚,当我从台湾出国赴日之际,佛教界的很多人就看准我不必等到读完博士学位,就会还俗的;幸好未被他们猜中,如今在我的学生之中,已经有两位出家众拿到了博士学位。目前为止,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丘及比丘尼,在台湾已有五位;获得名誉博士学位的,也有五位了。

  

  中国佛教的文宣工作,已从泥古不化的讲经、印经,转变为多元化、多媒体的大众传播。在过去,大家主张写经、印经的功德最大。但是,真正能把佛法普及化,是需要通过通俗的各种各样的文字及媒体的传播,让他人来接触、来接受。现在,我们台湾已用电视、电台、报纸、录音带、录影带、音乐卡带等种种方式传播佛法。

  

  过去,一场大型的讲经法会,能有几百人听到,已经很不容易。现在通过电视、电台的弘法,再度及多番的传播,可能就有好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看到、听到。我在台湾,不需要出广告费或者买时段费,好多家电视台及电台,报纸及杂志,乃至于书店、出版公司等,也会主动要我们提供节目,提供专栏及专书、出版稿件;因为佛教的节目,佛教的作品,不但声誉佳,也能让他们获得社会大众的肯定。

  

  (四)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有互相尊重的宽大雅量

  

  在过去,只要提到缅甸、泰国、锡兰等国家的南传佛教时,中国人就会说那是小乘佛教。而南传国家的出家人看到中国和尚时,也不承认我们是比丘。他们讥笑中国和尚说:「你们平时不穿袈裟,过了中午以后还在吃东西,哪里像出家人?」中国和尚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出家人连肉都吃,还算比丘吗!」中国汉传佛教的僧尼,也对藏传的喇嘛教不以为然。

  

  各宗派之间由于不了解彼此的思想、观念,所以互相批评。现在,不论是显教或者是密教大乘;大小乘的各宗各派;出家佛教与在家佛教;佛教徒与世界各大宗教;传统佛教与新兴宗教等系统的佛教徒,都能彼此互相的谦让,互相的尊重。

  

  (五)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扮演承先启后的角色

  

  将来专业弘法的在家佛教徒,尤其是女性佛教徒的弘法工作者,势必大量增加。然而,还是会以出家僧团为精神依归,并且保持佛制所规定的伦理原则:仍依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的男女大小众顺位相处。

  

  过去出家人对在家人的家务俗事,都不会参与或顾问。现在,我们法鼓山在台湾提倡佛化的联合祝寿,关怀年长者的幸福;提倡佛化的联合婚礼,关心佛化家庭的基础建立。许多的青年男女、中年夫妇,乃至老年居士,为了家庭、儿女、婚姻、安养修身等问题,也来请教我们出家师父。渐渐地,出家人也需要管世俗的事务,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做的弘化工作,也会逐日增加。但是,必须立足于化世,而不是恋世及厌世的基本观点上来为世俗的社会服务;仍然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则,以持戒、修定、发慧的三无漏学为先决条件,用佛法来拯救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为目的,否则,便会脱离佛法的净化功能,而易于变质或成为流俗的攀缘行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如何使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呢?必须要用智慧。智慧又如何生起?那就要用佛法的观念及修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烦恼、减少罪恶、增加智慧。修行的方法很多,广则六度万行,约则三无漏学,再简则最实用的,我有两句话是:「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诸位一定觉得念佛号是很简单的事,这没什么稀奇;可是,问题在于你是否相信观音菩萨处处和你在一起?你是否能够一生一世都在念阿弥陀佛呢?这也要下一番工夫了。

  

  (六)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以入世的方式做化世的事业

  

  恋世、厌世、混世、入世、化世的不同点在哪里?

  

  恋世──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入世,实际上,那是恋世;「恋」的意思是贪恋、留恋、追求而且放不下。

  

  厌世──是失望、怨恨、逃避现实。

  

  混世──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人在「混」,在捣蛋、扰乱、犯罪。

  

  入世──是参与,努力的做着社会的服务工作。现在,有很多的佛教徒,正在做着同样的入世工作,这是菩萨精神;但是,入世的工作,不能离开戒、定、慧三学的基本原则。

  

  化世──是佛陀出现人间的目的,佛教徒当学佛陀的悲悯胸怀,无条件的为众生离苦得乐而奉献、关怀,不要求任何的回馈。

  

  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目的,是看到众生有生老病死的苦恼,生死范围的三界,就像火宅一样,因此,佛才出家、修道、成道、说法、度众生。如果,我们的在家居士,已经接受佛教,而对凡夫界…

《禅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动静皆自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