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弱、灰心失败的人。固然,佛门广大,无所不容,什么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要误会凡是进入佛门修行的人,都是那些灰心失意的遁世者。相反的,修行禅法的人特别坚强。日本即是一例,当禅法传到日本后,其武士道精神因为受到禅的观点和方法的影响,使日本的民族精神更加旺盛。
前一阵子,报纸上刊登陈水扁立委看到国防部长陈履安到灵泉寺打禅七,就说:「要做部长就把部长做好,不要去打坐;要就打坐去,部长不要做了。」现在,陈委员也到农禅寺来,认识了佛教,不会再讲这样的话了。然而,类似这样误解佛教的知识分子仍然很多。因此,我们要讲佛法也就是讲禅法,禅法也就是心法,心法的意思也就是要炼心,也就是「信心坚固」。如何能够安心?必须要用方法来练习,仅在观念上知道要安心,实际现场临事时,不一定能够安定下来,如果有了方法,不断练习,遇到麻烦的时候,就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
有一句话:「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到底是「临死」还是「临时」?两种都有人写,能够临死或临时想到要抱一抱佛脚,这还不错,怕的是临死或临时,此心已经很乱了,根本想不到要抱佛脚,怎么办?所以,一定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练习「安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打坐──炼心,当作日课,每天都坐,坐的时候,不一定每次都能坐得很好,可能是因为气候,或者生理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心念起起伏伏,所以不一定每次都能坐得很好。但不管坐得好不好,要养成每天都打坐的习惯,每天坐十五分钟或二十分钟,乃至二个小时,就像每天早晨起床以后,要刷牙、漱口、洗脸、梳头一样地养成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人认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打坐,等老了退休以后再打坐,这时已经太晚了,我们一生之中,最宝贵的时段即是最忙碌的时段,最忙碌的时候,便最需要「心」的安定。这个时候不安心,等没有事做的时候,才来打坐安心,这是很颠倒的。所以,我们今天推动禅的修行观念与方法,就是给忙人帮忙的,而且越忙的人越需要。先总统蒋公就经常打坐,当今总统李登辉先生也曾找我去,教他打坐。
因此,我们现在有一个「社会菁英禅修营」,就是给现在最忙的人安心。他们的工作与事业能够影响很多人,他们的「心」若能够随时保持「安定」,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就有正面而广大的影响。这些社会菁英分子因为太忙了,只有三天的禅修时间,成员包括各级代议士、政府官员、大企业家,以及文化界、传播界的从业主管,他们参加以后都觉得很有用。对于其他一般人想学安心之道,我们则有禅七的活动。诸位来听我开示,听后要活用,回家以后,要练习着安定自己的「心」;用以安家安业,才能安定我们的社会。
目前我们推广「禅法」的人数,还是非常的少,我们正在培养中,现在本寺教打坐的人是供不应求;教人家打坐必须自己要会打坐,不能骗人。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推广「禅法」,让大家明白,禅法的修行,目的在净化社会,使社会更祥和、更安定、更进步;让忙碌的人忙得更有信,工作更有效率。
至于「开悟」的问题,是有的,但是不要神化它,不要把「开悟」当作神奇的事,什么叫「开悟」呢?简单地说,就是「心」不为环境所动,也就是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在的一切环境时,「心」不会受到影响而引起贪瞋骄慢等的烦恼,这叫作「开悟」的人。(一九九三年二月七日农禅寺禅坐会开示,周惠民居士整理,刊于《法鼓杂志》四八期)
清明心的重要
一、用手指月
今天的主持人马佛仁居士,是我初到美国弘法时,最早的三位美籍弟子之一,我们有十七年之久没见面了。但是,刚才他介绍我时,对我还是那么熟悉,同时有那么多的赞叹,我觉得很感动,也非常感激。
这些年来,马佛仁居士一直保留着禅的观念,以禅法的修行为日课;对武艺的造诣也到了世界级的层次。他刚才介绍我时,说到当手「指」着月亮时,不是看手指,而是要看指着的月亮。月亮象征清净心,但是,清净心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我们心中的智慧之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马佛仁居士讲得很对,他真是我的一个好学生,一位聪明的弟子;他担心师父没有话讲,所以,替我把今天的主题「清明心的重要」讲完了。(大众笑)
在中国,曾有一位师父,他什么都不懂。可是,却收了一位既聪明又有智慧的徒弟。徒弟介绍师父时,说师父是如何如何的好,讲完之后,大家想听师父讲话。师父说:「现在,我没有什么要讲的,等你们跟我的徒弟学好之后,那时我再来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讲的话。」我想,我大概是这样的师父,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讲了,现在我是不是可以离开了呢?你们赞成吗?可是,我看到这座演讲厅的后面墙壁上,挂满了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你们诸位又都是一个一个的武艺了得,我想要走出去,大概还不容易呢!(大众哄堂大笑)
二、分别心与清明心
不过,最高的禅法,的确是无话可说的,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就曾发生这样的故事。一千五百多年前,梁武帝请傅大士到宫中为他及文武百官讲《金刚经》,大士上座后,以尺挥案,即下了座。梁武帝愕然,这时候,有位宝志禅师问梁武帝:「陛下会嘛?」帝答:「不会。」禅师说:「大师讲经竟。」因为心法是不用语言说的,无法可说才是最好的法。凡是能用语言讲出来的,那是有分别的差别心、执着心,而不是清净的清明心。所以《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云:「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既然如来也无所说,今天所要介绍的清明心,根本无染无相,没有让人置喙的着力处,还要我说什么呢?
不过,「清明心」这个名词,内容相当广泛,层次也有深浅,由下而上,则有普通人的清明心,有修行时候的清明心,有开悟以后的清明心,有诸佛悲智双圆的清明心,诸位是想听哪一种清明心呢?
清明,是清楚、明白、觉观、觉照、寂照的意思。一般人,只有清楚、明白、觉观,那只是头脑分别活动而在清醒状态而已,并没有觉照与寂照的工夫;觉照,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才可能产生「觉」与「照」的工夫,觉是觉察妄念生灭,照是令妄念无所遁形;故又可名为观照。当修行成功,开悟之时,是一片智慧,是寂然不动而又慧光独照的心境,已无法用清净、清明、觉照来形容它了。无我的智慧,是没有执着与自我中心,随时随地有反应的功能,而这个功能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的慈悲心;对于众生而言,佛的无漏智慧,是有功能有行为的。对于诸佛而言,心性永远炯逾日月而常寂不动的,这是究竟的清明心。
以下,我先分析一下「心」是什么?然后再讲如何以修行的方法使此心达到清明的程度,并且说明清明心的作用及其功能。
三、心有几种
心是什么?是意识的分别作用,是念头的起伏现象,是主观的判断与客观的认识,是无漏无我的智慧。
以佛法的立场谈心,约有四种,分别如下:
(一)虚妄的分别执着心
这不是真的心,而是从主观的自我中心,自私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心理现象。
(二)混乱的愚痴烦恼心
愚痴是对于事情的观察不大明确,认识不够清楚,不但自己烦恼,也令他人困扰,这是凡夫的心理现象。
(三)清净的信心及愿心
烦恼心未必都是不好的,事实上也是清明心的基础。因为,对于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扰时,觉得这是一种麻烦,希望能够将之转变为宁静、清明的心,这时候,烦恼心反倒是一种助缘了。因此,在发觉有烦恼之后,需要修行佛法,获得身心的安定,故对佛法产生信心。然后,在佛法的修行过程中,才能使信心更坚强。同时,也要有回向发愿心,愿现在虽然有烦恼,将来不再有烦恼了;知道现在尚是凡夫,应当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
(四)清明的无我智慧心
从普通的凡夫,转烦恼为菩提,从生死入涅槃,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圣人,将来也必定成佛。
今天有位嵩山少林寺的法师在这里听讲,我来讲一个发生在嵩山的故事。
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面壁之时,禅宗二祖慧可尚未开悟,他的心很不安定、很不平衡,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的忙,为他安心。达摩问慧可:「请把你不安的心拿给我,我替你安吧!」慧可找遍他自己的心,往里看,就是看不到他的心是什么?他说:「我找遍了,不知道我的心在那里!」达摩说:「那么,我已经替你把心安好了。」这个意思是说:无心可安,就是真正的把心安好了;这个无心,就是智慧。当慧可找心之时,烦恼突然消失,顿时开悟,这时他的清明的智慧心显现。
菩提达摩非常高明,没有说明慧可不安的心是什么?只是把问题丢给提出问题之人,让他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两人都很有福报,有这么好的师父及这么好的徒弟。我的福气不够,当有人要我替他安心时,我叫他们把心拿给我看,他们竟可以拿来一箩筐的心,提出很多的问题,要我来帮他们解决。
四、清明心的力量
清明心产生的力量,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清晰的理解力及记忆力
明快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明朗的自知力及自主力
清楚自己有多少自主、自知、自制的能力。有些在学问及事业上都很成功的人,多半会说他们有自制的能力,其实不然,他们的自主力及判断力,是有些靠运气的成分;因为运气好,所以判断正确,自主也一定是相对的。有时候,不是真正的自主,而是…
《禅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