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平安的人间▪P12

  ..续本文上一页  

  三世生灭──包括无限过去的三世,无穷未来的三世,加上目前现在的三世。也就是过去的过去、未来、现在,未来的过去、未来、现在,现在的过去、未来、现在。而以这一生的现阶段来说,前生、未来及现在,就是三世生命。

  

  这样的观念和理论,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及安慰,也为我们指出在此生中,必须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不应当死的时候,企图以自杀结束生命是对过去不负责任,对现在不尽责,甚至可能扰乱未来的前途。

  

  (三)生与死的升华现象,分为三个类别,也可以说是三个段落凡夫众生的分段生死──分段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个过程,一生又一生;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凡夫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只有生死,没有提升生命的意义和品质。

  

  圣者的变易生死──由菩萨的阶段或罗汉的果位,乃至到成佛的层次,一级一级不断地提升,这叫作变易。也是由于用佛法来修行、成长,提升生命品质,因此,慈悲和智慧的功德身不断在净化。

  

  大涅槃的不生不死──前面两种都是有生有死,但是到了成佛的果位,也就是大涅槃境界时,便已超越肉身,实证法身,达到绝对的不生也不死,并且能以种种身分,普遍地出现在所有众生的生死苦海之中,虽然还有生死的现象,但是已经没有生死的执着、烦恼与不安了。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一)死亡的三种层次

  

  以禅修者的立场来看,死亡可以分三个层次或三种态度:

  

  随业生死──生和死,自己作不了主,迷迷糊糊由他生,由他死;生死茫然,醉生梦死。

  

  自主生死──清楚地知道生与死,活要好好的活,死要勇敢的死;活得快乐,死得干脆。

  

  超越生死──虽然有生有死,但是对于已经解脱、超越生死、大悟彻底的人来讲,生不以贪为生,死不以怕为死;生与死不仅仅相同,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二)以感恩、欢喜心面对

  

  能生则必须求生,非死不可则当欢喜地接受;感恩生存,也当感谢死亡。努力求生,生存时能使自己提升生命的品质,净化自己的心灵。但不可求死,也不用怕死,对死亡要存有感谢的心,因为死亡能使自己放下此生千万种的责任,带着一生的功德,迎向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光明的生命旅程。

  

  (三)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死的现象,犹如日出与日没。日没时,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消失,其本身并不会消失;日出时,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其本身一直高悬于太虚空中。

  

  人的肉体虽然有生与死的现象,然而,人人本具之清净佛性,永远如日在中天。因此,死亡不是可怕、可悲的,不必畏惧它;对我们的未来,应该充满着希望。

  

  当以喜悦的心,勇敢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对于自己一生的行为,不论是善、是恶,都要感谢,因为那是历练的经验,应当无怨、无悔、无瞋、无傲。过去的已成过去,迎向光明的未来,此时最为重要。

  

  (四)修行而随愿、随念往生

  

  往生时的心态,有六种因素,可以决定死亡后未来的前途:

  

  随业──善业、恶业,那一种较重,就到那个地方去。

  

  随重──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

  

  随习──未作大善、大恶,但有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时,便随习气的趣向而投生他处。

  

  随缘──那一种因缘先成熟,就到那里去。

  

  随念──由临命终时的心念倾向,决定去处。

  

  随愿──临命终者的心愿是什么,就决定死亡后到那里去。

  

  佛教徒是要修行到随念、随愿,如果变成了随业、随重、随习、随缘,那是非常可怜的。

  

  (五)为临命终者助念

  

  临命终的人,如果已陷入昏迷,失去自主自知的能力,亲友应当以虔诚安定的心,为他诵经、持咒、念佛菩萨圣号,或者在他旁边禅修,以定力和信力,帮助他的神识免于茫然,免于昏乱,而能得到安定,迎向光明,这样才不会使亡者下堕,而能超生。

  

  (六)在平安、宁静中往生

  

  死亡的尊严,原则是不能违背平安与宁静,不是让临终的人痛苦的走,不论是在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都对死亡的人有害无益;平安的死亡,即是死亡的尊严,切忌慌乱地用器械抢救,不可呼天抢地的哭喊。重要的是,让他平安、宁静、祥和、温馨的离开人间。(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姚世庄居士整理)

  

  

  

  

  

  

  第十一篇 如何因应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崭新的时代与环境

  

  许多研究未来趋势的学者专家,纷纷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做种种的预测;而我不懂所谓的未来学,事实上二十一世纪也尚未来临,不能做什么预言,我只有用智慧、慈悲的佛法观点,以现有的资料,从现在往未来看,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现象,以及如何因应的措施,一一加以说明。

  

  因为我不是预言家,也没有神通,对于各种预言的正确性,都持保留的态度。不过到目前为止,种种预言、猜测,有的从宗教层面的感应、体验,有的从学术层面的分析、观察,他们所做的一些判断。大致不出以下几大类:

  

  (一)悲观的预言

  

  1高喊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有一派宗教,呼吁世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但在佛教的立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也许佛法会慢慢在人间消失,但是地球不会那么快就崩溃、毁灭。

  

  虽然佛教内也有所谓「末法」的观念,但我对这种说法,并不赞同,因为那不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的预言。

  

  2人类品质堕落,环境持续污染

  

  中国人一向认为出现先圣先贤、三皇五帝的时代,是最好的社会环境,对于这点,我也持着保留的态度。因为,从历史上看,每个时代都有好人做好事,也有恶人做坏事,并非只有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才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3天灾地变,环境恶化

  

  有人认为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糟,譬如说,被破坏的热带雨林越来越多,而各类机械所排出的废气,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地球的气温持续升高,连许多地方的冰河,以及极地的冰帽,都渐渐融化变成了水,海洋水位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但另一方面,河流及地下水却日渐干涸,大地的农牧面积缩小,沙漠幅员扩大。

  

  有这类想法的人认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已面临穷途末路的命运,就连宇宙都在奔向一个大黑洞,步步走向毁灭。

  

  4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地球近于毁灭

  

  有人担心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大家若纷纷采用核子武器及生化武器,将使得人类现有的文化建设全被摧毁,又回到洪荒的上古时代,甚至比上古的蛮荒更糟,因为处处都是被破坏污染了的环境。

  

  (二)乐观的预言

  

  1科学突飞猛进,将可做星际旅行

  

  有人观察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乘坐高速火箭,到各星际之间旅行,或者移民到月球、火星,甚至到其他恒星系统的星球上去,像这样的乐观态度,的确很可爱。

  

  2人类道德进步,普遍废止监狱刑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有人认为到了二十一世纪,人间会出现像孔夫子治鲁三个月的那个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间不再因犯罪而有监狱刑罚的事件。全世界不仅废止死刑,连看守所、法律及警察等的保安措施都将废止。

  

  3地球即将成为优良星球,人间无恶人,世间无毒物

  

  近几年来,美国及日本出现了很多此类报导,我也曾看过五、六本这样的预言书籍。他们是从宗教的体验、超心理学的立场及经验,也有一些是从磁场变化之说,所得到的讯息。

  

  他们认为因为人的品质改善,地球的磁场也跟着改善;没有坏心的人,也没有含毒的动植物等,耕田不需要用农药与肥料,不论是加工或自然的食品,都是来源丰富而且成分营养。并且由于磁场相通、相同、稳定,自然而然人类的脾气就不会暴躁厌烦;物质普及丰盛,人类的贪欲降低,自私心减少,争执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

  

  4人类身心健康,平均寿命可达一百五十岁

  

  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身心,越来越安定、健康,不但长寿且不易老化,也不会害病,渐渐地不再需要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

  

  5世界政治清明,平等统一,不再有国界,不需用军备设防

  

  佛经里所说的「北俱卢洲」,就是一个这样的环境。没有国界之分,不需要军备武器,到任何地方都没有关卡,不必用护照;如同这一村到那一村,这个家到那个家一样的方便无阻,甚至也不再需要有村落及家庭的体制。

  

  (三)悲观、乐观都有可能

  

  不论是悲观或乐观的预测,未来都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端看人心趋向。根据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因缘与因果能决定未来,只要致力于人心的净化及人品的提升,使得人心的趋向越来越好,人类心灵越来越纯良、安定,乐观的世界就会出现。否则,光是空想幻想,而不努力于人心的净化,悲观的未来也就难免了。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趋向

  

  (一)快速的生活步调

  

  二十五年前,我刚到日本东京念书,就感觉到日本人的生活步调好忙、好快,与台北简直有天渊之别。但现在不论我到纽约、台北,或到东西方世界各地,不论是都市或乡村,每个人的生活步调都是紧张而快速的。

  

  站在禅修者的立场,我常常勉励大家,生活态度「要赶不要急」。不论是对工作、成绩、速度、品质的要求,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好,心中不要给自己压力,不必有忧虑。…

《平安的人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