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a)修行要踏踏实实勤修正法,为开悟证果而迈进,方不会辜负祖师大德们一番悲切心怀。
30、“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佛(梵语buddha),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方面作解释。
一者、学佛越久,理应与佛越近才对,那为什么会离佛越远呢?这里头就很多问题产生了,譬如:在修行的阶段,或许进进退退,懈怠成习,久而久之,甘脆放弃,或者高兴就学佛,不高兴就三宝殿一步也不登,道心不坚,与佛法距离甚远,不得证法身,这怎么不会离佛越远呢?
二者、在进修过程,有种种考验,譬如家庭百般阻扰,当下即考倒;亲戚眷属朋友诽谤,这也被考倒,甚至不能正见佛法教义是什么,把佛菩萨当神来膜拜,欲求得名利,却求不得,因而退道心。
还有很多佛弟子,不能正见因缘果报实况,遇到逆境或挫折,在不如意中,就开始错怪佛菩萨不慈悲不加被,甘脆不拜不学佛了,这因正见不足,所引发的退堕!如此一来,就难免学佛越久,离佛越远了。
若能正见(梵语samyag—drsti)大圣佛陀如实教义,因教义入门,正见增上,绝无退堕可言,现今依圣典引叙修行者,应遵守四种正法而修证,不可偏依外道法乃至一切非法,正信佛弟子不可不慎!
维摩诘经云:“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31、烦恼丛生,不知如何解危?
烦恼(梵语klesa)烦恼由心境对立,因而感召苦受,六根对六尘(梵语sad visayah)生六识,六识是分别外境,由七识对分别之境产生执好执坏,于是引生种种烦恼,而且性质不一样,痛苦的差别自然不同,若欲断除(净化)烦恼,应由七识执著净化成平等性智,或以般若智慧透视七识执著当下无自性空,七识空性(梵语sunyata),不生执染,那么,前五、六识与后八识也就自然净化解脱,一切烦恼则不得由生。
烦恼是自作自受的果报,既是自作,理应自解,自己知病本所在,对症下药,无不痊愈;若不自解,由他人解缚,终不得解。当知烦恼本不缚人,解从何生?无缚无解,烦恼从何而来?
维摩诘经云:“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32、佛教对神秘感应的现象看法如何?
具体而言,感应的性质有四种:一、显感显应。 二、显感冥应。三、冥感冥应。四、冥感显应。
一般民俗的静坐也会产生感应的现象,各人的因缘不同,心境有异,所感的现象亦有别;社会上其它的宗教由于透过祷告、忏悔、诵念、作法、静坐,心神凝注,也会产生感应的灵验,各人的心念因缘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感应。
外道神秘感应顶多有五种神通,他心、神足、天眼、天耳、宿命等通,外道得此五通尚未究竟,亦有生死轮回。佛教的神通有六种,一得永得,由证所得,因为修行断了一切烦恼,故诸漏皆尽,不受生死,名为漏尽通。外道乃至一般宗教,他们亦能修得禅定,得到五通,由于尚未断诸烦恼垢缠,禅定一失,随时五通皆会消失,非究竟之道,亦属轮回(梵语samsara)。
社会上常见一些神秘道坛,产生若干感应,这些尚属冥感显应之类,由鬼或神从中加附人身,而颤抖说话或写些文字,大多是劝化世人,匡正人心,断恶行善;但有些是相当低级的魍魉魑魅,降乩、扶鸾、著书,颠倒各宗教的教义,大谈五教合一,三教合一,万教同源等邪说,严重者,假冒佛菩萨之名,自言是佛菩萨降乩,观音、弥陀、释迦、济公、关公、老中娘等等,这种黑暗不光明的降乩,真相不能大白,谁能明察秋毫到底是弥陀或济公呢?鬼神也相当会说谎话的,自编自导自演,毕竟,鬼神亦属六道轮回众生之一,善信大德被摆布得不知所以然,干脆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己无法正见真相大白,始终难以自觉,就如此迷信下去了。
如此胡为作法,种种混淆视听,致使一些微有善心人士,往往易受其蒙蔽真相而受骗,当今社会多得不胜枚举,不可为喻。
正信佛弟子,不可任意显现神通感应,不可为人占相吉凶,卜卦算命,改运说些无稽之因果,恐吓信众,抽签问佛,看手相看面孔,占相出生年月日,问前世说后世,博得信众的信赖,以为你有神通境界高深不可测,因而尊敬你,这些都是邪命(梵语mithya—jiva),不务正道,的确佛门中产生有这么多的病本,这一连串的事实都不是佛门拥有的产物,是佛弟子自己胡为乱搞,因此,大破如来正法,非佛弟子,乃佛门中之外道,罪业无量,诸佛会叫冤枉,天龙八部唾弃。
大圣佛陀末法时代,有无量出家人,身穿袈裟,吃如来饭,却专门破坏如来正法,混入僧团,或各自一人,作一些非法之事,这些假冒出家人之辈,让一些无辜之善信大德,产生莫大误解,因而退堕,这些罪业缘起,因何人而起?何人受无辜之殃?岂可不慎!怎可不勇于忏悔,浪子回头,还给佛门一个清净世界!以下引录诸经作为见证:
梵纲经菩萨戒经云:“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有众生伪作沙门(梵语sramana),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梵语avadata—vasana),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梵语bhiksu),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梵语bhiksuni)、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迥,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其听法者愚迷,惑为菩萨,侄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梵语lobha),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世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奥,种智销灭。
尔时天魔,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梵语naraka)、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是人愚迷,惑为菩萨,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人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33、学佛之行者,对“名利”的尺寸,应抱著何种态度?
站在因位的学佛行者而言,对名利应尽心净化, 道心不坚,易受名利所诱惑,尽可能减少接触名利之钩,免得见境名利心又重蹈覆辙,而这段岁月里,应勤奋精进道业,与般若智慧相应,正觉名利空无自性,如幻而有,终不可得,日久功圆 ,则能对名利无所惑动,自修自成佛道。
若站在果地的行者而言,名利对证成果位者来说,是不惑不动的,何以得知?因为行者自性解脱,了知名利本空,如幻不可得,当下心地不执著诸法之相,名利无法束缚解脱者,解脱者对名利亦不动,空相解脱故。
34、做个正信佛教徒,要怎样履行才能使佛法久住不灭?
身为佛教徒应该禀持十点基本法则,佛法就不会变质而衰灭,毕竟,众生(梵语bahu—jana)共业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应全面性的建设,除了宗教外,亦有社会、国家、世界等等的牵制,但也应挽救这一切之逆流,何等为十?今叙述如下:
一、共同依戒(梵语sila)为师。
二、僧俗伦次不可乱,七众之法共遵,不可颠倒违越如来法则。
三、出家在家应广行正法,开阐菩提涅槃大法,邪法外道法,应严禁于佛寺川流。
四、僧事僧断。
五、僧宝应普遍提高素养、学问、人格、因果(梵语hetu—phala)、道德。
六、僧团应团结一心,应以六和敬为正宗,不得划分界线,故步自封,自筑围墙。
七、外道易渗透僧团,有形无形摧毁佛教,纂改佛教圣典。正信佛弟子,皆有责任与护法之责,经云:菩萨观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见圣教衰而发菩提心。
八、政府处断宗教法,应禀持大公无私而立法,拥护正教,邪教应勇于严禁或解散,不得偏袒他教。
九、佛教本体应整肃教史、教法、教制、教团,使其圆满上轨道。
十、培养弘法僧宝,无尽推动*轮,让三宝(梵语tri—ratna)遍及朝野上下,乃至全世界皆可得闻如来菩提大法,因而能正觉佛法出现人间如实之本怀。
35、菩萨行,度自己的子女,算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吗?
菩萨(梵语bodhi—sattva),菩提萨睡之略称。菩萨广度众生,等视一切有情,是亲非亲,无分高下远近,男女老幼,富贵贫穷,菩萨平等皆度化,在菩萨心地已突破时空观念,更没有种族区别,甚至六道众生都一一度化之,所以,菩萨行者,度自己的子女,这是理所当然,不算自私自利的行为,何况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眷属朋友等,在菩萨心地中,皆等视六道中之一分子,同时是未来佛,毕竟同具佛性故。
梵网经菩萨戒云:“汝是未来佛,我是已成之佛。”
36、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恶心,是何原因?
畜牲(梵语tiryanc,巴利语tiracchana)。有些人我们看见会心生欢喜,也有…
《佛学问答(第四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