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17

  ..续本文上一页法生故心生,那你的心是有体、还是没有体?如果你的心没有体,那你拿什么来合?你有的心是妄想攀缘的,是没有实体的。你用这个没有实体的心,与有体的物质相合,是不能合的。如果你真的要合,那你就多出一界来了,六根、六识、六尘是十八界,而你这个和合的心又是一界。用这个六尘缘境的分别,把六尘境界相当成心外之法,用没有体的缘法和缘心,来跟一切诸法相合,你这样合就多出来一个,十九界了,不是十八界了。根、尘、识三种,六根、六尘、六识,这是一十八界,再加你这个无体和合的这个体,就成了十九界,你这个能跟它十八界相应吗?这就成为另外一个无体的尘了,那就不成六尘,而成七尘了,那就要有个七识来与它相合。这个理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佛说不然。你和合处没有体,没有体了,还有什么合?破有体、没体。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捏也)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内出或是外边入来的?要是心由内出,那心不是还在身里头吗?若心从外边来,心从外来应该先见你的面,能见其面吗?汝所知心没有体,哪还有心?这是指的心体,这个说体指的是心。

  你自己的手摸你自己的身体,是从外入、是从内出?你的心,能知之心是从内出、是从外入?如果你的心从内出,那还是在内。如果从外入,外入就是心在外。两个都不成立,既不是内出,也不是外来。现在你具体的情况,是二俱不见,来无来处,入无入处。那你思惟你的心是虚妄的、无体的,既非内出,亦非外来,随根所合之处,心即随有。你说你的心不是从外来,也不是从内出,那在随合处你心就有了,这个是不成立的。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知见本来都属于心的,阿难在这个地方妄加分别,说见属于眼,是眼见。“心知非眼,为见非义”,如来责心令见,这个是不对的,他说如来这句话是不对的,我是心知,不是眼知。“为见非义”,说是眼见的这个义理是不存在的。

  因他听到见在身中,外来先合见面,外来的见应当先见你的面,你能见到面吗?阿难驳斥这个意见。阿难以心能觉了,单名为知,不叫见;眼有照明,眼睛才叫见。见是其眼,而非其心。就是阿难立义说见的功能是眼,不是心。心单能知而不能见,心只能知道,不能见,见是属于眼。佛现在所说的心见为见,心为见,不合道理。阿难驳斥佛说的话。因心有见,观佛喻破便知。佛曾经这样破斥过,阿难认为肉眼叫见,不是识心见,肉眼才叫见。这是以凡夫的知见所见的,所以阿难跟一般凡夫是情见,皆以为见是眼,不是心。前头已经破除了,心仅能知,不能见。所以阿难说见是其眼,心知,不是眼。心知非眼,若把心作为见,非义,这种是错误的,这是阿难驳斥佛的话,来辨别说的。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就问他了,“佛言,若眼能见”,如果眼睛能见,你在室里头,门能见不?你要是妄情的说眼要能见,那你在室中,门能见否?门有见没见,门能看见你吗、能看见外头吗,门能见吗?门哪有见,门是无情的东西。那个已死的人,“则诸已死”,他有眼睛在,眼睛还在,你问他还能见物吗?如果死的人眼睛能见物,那怎么叫死呢,是不叫死的。死的人是不能见的,你说你用眼睛见,那死的人也有眼睛,但他还能见吗?你在室里头,门能看见你吗?门有见吗?阿难又被破除了。门是能通见,但是必须门内有人,人才能见,而后才有见;若没有人,门自己能见着自己吗?门是无情的,它哪来的见呀,门不但没有心,也没有眼,里头什么也没有。佛又举死人为例,你说眼睛能见,那死的人眼睛还在,他怎么也不能见了?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又汝觉了能知之心”,如果是你觉了的这个心,一定要有个体的话,是一体、还是多体?这个心在汝的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一体,就是说我们四肢,双手双脚(双足),再加五脏六腑,四肢同是一个心体。如果是四肢,每一肢各有各的心、各有各的体,那才叫遍义。事实不是这样子,你这一心遍满了四肢体。如果不遍就是一处,遍就是全身,一定有个数量,以下就破除这种。佛举这么个例子,以下开始就破除了。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如果若是一个体,你手摸到你身体一个部分,你四肢都应当觉了。不是这样子,拿手摸到你的膀臂,你有感觉了,其他处没感觉。如果你普遍的,你摸一个膀臂的时候,全身都有感觉。而事实又不是这样的,所以你所说的一体自不能成立,你说的这个跟事实不相合。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

  一摸都能成,那就成了多体,多体就不是一个人了,那是多人。“何体为汝”,那么哪个体是你自己的呢?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若是遍体,同你以前所执著的一样。若是不遍,当你触你头的时候,头有所觉,而脚无所知。现在照你这个说法,你一触头,脚也知道了,脚也被触摸了。事实不是这样的。你要说你唯一的这个心体,能遍的就满到你四肢百骸,遍了!这个意思就是说遍体了,你的心跟四肢是一个体。当你摸到手时,你的脚及全身都有感觉,就像摸到全身一样。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没有一个人是这样子的,摸到哪里就感觉到哪里,没摸的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你说遍体,是不对的。如果说多体,那就成多个人了,那么哪一个体是你的呢?因此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所执着的是不对的。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所以你说所合处就是你的心是不对的。所合之处不是你的心,所以“心则随有,无有是处”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这个不成立那阿难就又转执了。从五执以下,阿难尽讲佛说的话来执著,就是讲你说的话,我来问你。佛就说他理解错了,随他怎么执都是不对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常听到你跟文殊师利等诸法王子谈实相。你不是自己也说,“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阿难这是用佛所说的话来反问佛,来执着,这该没有错了。世尊,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你跟文殊师利,乃至于观音、势至、普贤等这些法身大士,谈论佛法的时候,曾经说到实相。这些法王子是一切菩萨的通称,佛为法王。法王子,就是凡是大菩萨于法自在了,能宏扬佛法的,承绍佛位的,都叫法王子。为佛的真子,真正的,就像父子之间一样的,叫法王之子。佛称法王,大菩萨称为法王子。这个问题我们讲华严经的时候讲过,你受了三皈,入了佛门,都叫佛子;但是不是称法王子的跟佛子是一样的含义呢,法王是佛,你受过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子了。菩萨是通称的含义,叫菩提萨埵,是翻觉有情。但是这个法王子就不同了,他是指要继承佛位的,绍隆佛种的,相当于法王,是持法王印,执法王令,行法王的事,利益众生,以法化度世间的。凡是加个法王子的,就说这些大士不久就要成佛了。阿难举这么个例,说你跟这些法王子谈的时候,这是佛你说的话你不能不承认吧,阿难把他自己的执著,加诸于因为佛所说的话,他才这样想的。这回该不会错吧。

  在这个地方讲讲实相,什么叫实相?咱们经常在华严经中讲实相,我们讲大乘起信论也讲实相,讲诸法之实相,实相是无相之相。无什么相?没有一切虚妄之相。这就是说相,不是说体,不是把本体也无了,一切的相,虚妄之相没有了。实相就是本体,无相之相就是实相。随缘呈现的一切妙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不是实相,那是佛为利益众生而示现的。因为第一个实相是无相的相叫实相,第二个实相是,无不相之实相,一切法都是实相,这在应用上说,佛所随缘显现的一切妙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都是无相之相。第三种含义更深了,实相是无不相,没一法不是实相,无相无不相,但举一法皆是实相。这是什么含义?咱们经常讲佛法是空的,佛说一切法皆空,空而不碍妙有。为什么讲有要加个妙?妙有非有就是真空,真空不空就是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真空即是妙有,离相离名,无相无不相。随便你举哪一法,皆是实相。这是广遍含义的,又是随缘义,无相之实相有这三种意思。为什么加个“无”字呢?无是没有虚妄,佛的灵光三昧、楞严三昧是自在的。咱们没有办法拿如意宝珠来作形相、来解释,因为咱们没有见过这种如意宝珠,只是在经上说,世间上也没有如意宝珠。那个如意宝珠能出生一切宝,就是说实相能出生一切诸佛菩萨,谁用实相修行,谁就得到实相,它的大用就随你自己的用意,这才叫实相。 但是佛说法,是对哪一类的机说哪一类的法。如果小乘根机,佛就跟你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无相。那也叫实相,是对小乘人说的,对二乘人说的。实相无相,没有男女相,那我们执著男女相、老相小相、高相矮相,是没有长短方圆这些相的。咱们一般讲的大乘教义是通教,刚开始入大乘时讲的,也讲实相无相。在小教,刚开始入佛门就跟你讲诸行无常,这就是实相。是生灭法,那是藏教的含义。通教说实相无相,无一切相,这是通教的含义。假使要说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就是圆教的教义了。说实相无相,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烦恼相,没有菩提相,那就是别教了。藏、通、别、圆。为什么历代祖师要分教义,同是一句话,看对什么人说,看在什么时候说。所以对佛所教授的法莫要执…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