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19

  ..续本文上一页形相之中打转转,要把这些形相给你夺掉了,你没有着落了,没有执著。

  所以我们历代的大德,他在修禅观的时候,就在那想入极点的时候,完全放下、看破。人的生命在世间,一般的没有学佛的人,他要有七天不吃饭,他活不成了。人七日不吃,就上望乡台了,过去古语就是这样子。三天不吃人间饭,七日上了望乡台。但是我们佛教可不是这样说,佛教怎么想的?修行人在山洞里头,不要说七天,七十天不吃饭也不会死的,不会饿,以识为食。识就是那个神识,他神识入定了,说他想,想到一顶点。但这个时候是禅定?还不是,必须得与佛知见的知见,就是佛现在启示阿难的,把这些个知见都破了。

  大家看那个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他以识,没有世界,虚空就是他一个识,识念,还没成道业;三十三天的时候,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那些就是那种境界。那种境界还会堕落的,因为他不是这个智慧。所以你在思考学楞严的时候,一定把你过去的意识形态,你那种看问题的想法全部放下,不要计度心来分别。阿难就给我们示现了,七处的计度都不是。

  我们每个讲楞严经中间都有一定时是的距离,这几天你不上课时你不要把它放下。你就想,想想阿难怎么执著的,佛怎么破除的?我有没有这个想法?回想你自己,你是不是跟阿难一样看法。你不连续,你自己听它做什么?连续的自己这么学,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执著;要有执著,佛怎么样破除这个知见?七处征心,这是开悟的开端。如果你在七处征心征得明白了,你会什么都放下了;放下的时候,什么都不执著了。放下的含义就是这样,就是不执著。不执著,进入什么呢?等七处征心完了再跟大家讲,这都是佛教授我们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阿难执著的这个心,在第六执被佛破除之后,他又转执了。这次转执成什么呢?心无所著,说一切无著,那就是我的心了。因为阿难以为不著一切,说我什么都不执著了,不执著就是我的心。佛就来破除他的这个无著,佛说,你这个无著,是有无著、还是没有无著?是因为有你不执著,或因为没有你不执著,究竟是有还是无?佛这么一追问他,阿难就说,世尊,我在过去见佛和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跟这些在阿罗汉当中的四大弟子共同转*轮的时候,佛不是经常说吗?「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我既不执著心在内,也不执著心在外,心也不在中间,一切无住。就是我对一切都无著,不执著了,是不是这个就叫我的心呢?这个是阿难在引用佛往昔所教的言语在问佛。当时诸大弟子已经在般若会上辨过这种情况。那时佛在般若会上所说的诸法皆空,一切法没有实在相,没有本质,就像那空中的花、水中的月,火焰里灯影,都是没有实体的。因此阿难就把这个昔日他所参加的法会,听到佛跟四大弟子,大家谈般若部分的时候,说到分别的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但是那个含义是显般若性空的,是显真空妙有的智慧。所以阿难就以这个为自己见闻觉知,分别的心性。和六识的妄心,乃至六尘的缘影,妄心分别的缘影,佛那时就斥这些是虚妄的,都是没有实体的。阿难就跟佛说:佛,你跟四大弟子,跟目犍连、须菩提,你们经常这样说。那我现在的心一切无著,这该是我的心了吧!那佛就问他了。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佛问他说你一切都无著,那你这个心性是在一切虚空中,水、陆、飞行物质,你所说的一切,就是这一切吧?你所不执著的就是这些一切的物质,是有,你不执著、还是无,你不执著?你这个无著的含义是什么?佛问他的意思是,你知道一切世间虚空全是依报,水、陆、飞行是一切众生的正报,这一种正报依报种类特别多,一切物质,一切形象,这个就是你所说的一切。你说你不著这个心,那是你的这个心离开一切物象不执著,或者是在一切相上你不执著,那你心之所在是在什么地方呢?不去执著这一切的是你的心吗?离一切物象,那你心无所在,离境无心。你对境生心,那这一切境界都没有了,也就是你不执著了。佛就告诉他说,你见闻觉知的那个心,如果一切都不在,都不在一切处,一切都无著,那又是什么为心呢?这个心是有还是无?如果是有,有心无住,或者是无心无住,究竟指的是什么?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要说这个心没有,那就跟兔子长角了(兔子没角,大家都知道),乌龟长毛了,这样的认识差不多。难道是这样讲的吗?是心没有同于龟毛兔角。所以同于龟毛兔角你就不执著了。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或者有心你不执著,有了就不叫无。如果要有心时你不执著,那就跟没有是一样的,那什么能叫无心呢?无相才叫无。那东西根本没有相,不是说是没有相。而是有相就有在,有这个物质在,那你这个无著就无法成立了。所以这两种,有你不执著,或者是没有你不执着。你的心离开一切物体了,那么还能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一个地方能在了,这样你就不执著一切,所以把它叫为无著。这是你立的,这叫无著。若要不是无,那就成为有相,相既是有,有相的东西就是确实存在有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在什么地方呢,一定是有个地方的,但是在何处?那你这个执著就同于处。说我一切无著耶?那到底是有相你无著,还是无相你无著?佛破除他这两种知见。如果离开一切物象,你另外还有个心,另外还有个心之所在,你既然不著一切,那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这是你无心,就是心是无相的。如果你的心果然没相,心什么相都没有,那跟龟毛兔角一样。当然是不存在了,并不是你所认为的有或是认为的无,那是根本就没有的。这是指无相来说的,本来就没有这个相,就跟龟毛兔角是一样的。若不是无相,不是无相当然就是有相了;既然有相,那你的心就有所在,既然心有所在,就是有著,有所在的地方就是你著心的地方,那你又怎么可以说是无著呢?

  你如果说无心,那无心就不应该说有著与无著,两者都不对,说有著是错的,说无著也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无心,无心还有个著、还有个无著,这是没有的事。如果你说你有心,有心就有相,有相就有住,有相就有所在的地方,不是这个样子吗?那你言一切无著,名觉知心,这个道理能通吗?你既什么都无著,把这个无著当成你觉知的心,无有是处。这是你的计度,这种计度不成,有也不成,无也不成。这是说阿难无著的意思。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因为这样的道里,阿难你就应该懂得,「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七处征心,七番,破除我们的妄想执著。这个是破什么呢?破妄识,识只要无处,那就执著不成了。妄识是没有处所的,没有人知道识在什么地方?这个我们可以这样来想,假使我们现在的见闻觉知,当我们眼睛见色的时候,这是根,根跟尘相对的时候是没有分别的,就是根对尘,也不知道是物质,也不知道是颜色,一切都无著了,那才是根对尘当中没有分别。当你一对到尘境的时候,同时具足分别,知道我是看见花了,这个花颜色是白的,那个花颜色是黄的,要知道这个色相的黄白是识。不是我们眼睛见到外头的尘境时所能够知道的,是同时具足的,这个中间有个识,这就是妄识。那这个妄识是在外头的尘境当中呢?还是在你的眼根当中?这个咱们平常都天天司空见惯,可咱们从来都没有来想一想,是什么见著白颜色?又是什么见着的黄颜色?是眼睛见的吗?这个不是眼根所见的。为什么呢?我们看人死了,但他的尸体还没有坏,他的眼根还在,那在他死后,为什么他啥也分辨不出来呢?我这次看楞严经,回顾这个项目,我就想起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到我姑姑家里去,带一个傻子,大概有二、三十岁的一个男人,就是懵懵懂懂的,精神失常,精神失常就说他是个傻子。那时候我才七岁,我就问我姑姑,我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我姑姑说:他是傻子,没知识。我说:我看他也要吃东西呀。我姑姑说:他吃东西不分好坏的。我说:他知道吃东西,那他还是不傻呀,傻了他会想吃东西吗?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明白。现在我再一次看这个经的时候,回忆这部经,我就又想到这个问题了。你说那个傻子的根全在,也就是他的精神失常,但他的眼耳鼻舌根全在,可他为什么连他自己的父母都不认识,什么人都不认识,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吃东西呢?应该也不会吃才对呀。如果他再不吃,那他也不会行动了,就该死亡了。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弄明白。傻子只是把他那个识(情识)失掉了,但根还在;换句话说,丧失心了,丧失的心就是神识已经死亡了,可根还在。有时候我们自己,当时你精神思想很专一,不注意的时候,当时你没有不注意,就是你的识没有去分别的时候,你的亲人走你对面,你也没有看到。当你的眼睛直楞楞的,当你专注一个境,那个思惟力量就想到别处去了,平日跟你最亲的人走到对面,你也没分别。别人就会说这个人今天怎么回事,见人了也不打个招呼?因为他脑子专注别的,专注一境。这类情况我们看到过很多,当你想问题想到别处去了,眼前的事物就全不见了。这就像阿难说的,我一切无著,就是没有起那个分别。但是你见闻觉知还都在,就象咱们所说的专注一境。所以参禅参到晕天昏地暗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就要快开悟了。咱们经常说「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