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活」,你那见闻觉知的心专注一境,一切分别都没有了。但那可不是开悟,也不是证得,那是思惟的专注一境;专注一境时,对于其它的境界相就不注意了,不注意了就没感觉了。
咱们也见着一切花、见着色,当你心里头想别的事,没在这花上头,你管它是黄的、白的、黑的、红的,就是没有现前的境界就不起分别了,没有识了,那个识已经没了。这种情况谁都有过。当你有这种情况时,你能把你的妄想打死,那就是识专注于一境。为什么说我们念佛参禅,那就是专注一境,专注一个境界。当你专注的这个境界没有了,当你专注这一境也不现前了,人们所说的对境生心,若境亡时,心也就没有了。心也亡了,心亡境寂,境寂心亡,这就进入什么情况?进入了真空,但真空不空。所以到你开悟的时候,到你明白一切事物的时候,等它再翻过来,就能通知了,那时就开神通了,什么你都能知道的。所以古来讲,“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大家知道在腊月,梅花开的时候,梅花的香气很浓,但是你知道它的经历吗?它得经过三冬,冬天的那种寒冷,梅花就是这种个性,天愈冷它的梅花开得就愈好。所以修道的人,你不经一番寒彻骨,又怎么能得梅花扑鼻香呢!
同时我又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老修行在山里修行,山下的施主供养他的大概是母女俩,这个母亲已经在修道上有深入的功夫了,护持这个老修行,已供养了十年。到了十年满了,她妈妈就跟她女儿说:你今天到上头给师父送饭的时候,你把他抱住,然后你问他:感觉如何?记住他答复你的话,回来跟我说。她女儿到山上把饭给她师父摆好了后,就把她师父抱住了。她说:师父,你感觉如何?这个老修行怎么答呢?他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她女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来就跟她妈妈说。她说:妈妈,师父说了,我抱着他,他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她妈妈一听就火了,说我们养了他十年,养了个死人。大家怎么来理解这个呢?供养他十年,供养的是个死人。她妈妈跟她女儿说:再看他几年,看他如何?又供养了三年。她妈妈说:你这回上去,你再把师父抱住,问他又感觉如何?她女儿照她妈妈吩咐到山上把老修行抱住,说:师父,你感觉如何?老修行说:没什么感觉,就感觉抱着。她女儿回来跟她妈妈说:妈妈,师父说他就感觉抱着什么。她妈妈就笑了,说:这还差不多。对于这个大家又怎么样来理解呢?前头十年「枯木倚寒岩」,在修道人这是对的。一个女孩子抱着他,感觉着就像「三冬无暖气」,一点知觉都没有了,没有什么任何欲望。她妈妈说养个死人,死人就是这样子。什么意思?这个大家可以参一下,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完,因为你不晓得是这个是什么意思。诸法是法相,是法住法位,一切法住在自己的本位。这段跟阿难也是一样的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叫七处征心,阿难到此时都不是。我们讲过华严经,你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应当如何才是?七处征心,七处都不是。咱们不往下讲,大家可以想想究竟心在何处?如果离开这些个七处,你还有心吗?这七处都是妄执,虚妄的执著。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所以阿难在大众中恭敬向佛表白,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佛是最慈爱我的。我跟佛出家之后,我心里头总这样的想,佛对我很是慈护,我又是佛最小的弟弟,所以我放纵自己,因而只是多闻而没能证得无漏,没能成到四果阿罗汉,又不能折伏现行的烦恼,乃至于外道女的一个娑毗迦罗咒就把我迷惑了,我就破不了了,还溺于淫舍。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我不知道真如实际之理地,就是我不知道我的真心在什么地方,因此在遇到摩登伽难时,才有种种过失,当然阿难更不知如本经所说的如来藏性,楞严大定。因为他没有这个功夫,所以才落难的。但是他想得到,他说七处征心就是他想得到。但没有得到,就是智慧没开,还不能认得,不能证得。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他说求佛慈悲,「惟愿世尊,大慈哀愍」,不光我如是,与会大众跟我相同愿望欲闻,大家都想知道,就是都想开悟。开示我等,究竟如何才是奢摩他路,才是本经的楞严大定?通过哪条道路才能达到奢摩他大定?等有定力了,就不被业障所转了。那时候就不会被这些外道、不信的一阐提,隳弥戾车所影响。就是愿佛发大慈心,让我们得到大定;破除邪知邪见。这个大定(楞严定)是本来的自然而有的,是不生不灭的法,是不动摇法,这叫楞严定。定是依体而起的,要想证得这个体;就是要证得本觉的那个智,就是我们讲华严经时那个体,证得这个体,就是不生不灭、不动摇,这个定的名字就叫奢摩他,奢摩他就是楞严大定,这是我们想得到的,得到这个就能成道了。使那一些没有信心的,阐提叫信不具,没有信心的,把善根焚毁的,隳者就是毁掉了,把这种信心毁掉了。所以说弥戾车,这个是堕落最深的,恶知恶见,翻成我们华言就是恶知恶见,恶知恶见的人是不信佛法的,也不知道佛法。在我们华严疏钞里头讲,弥戾车就翻的是恶中恶,作恶事里头最恶的人,或者翻为奴中奴,就是最下贱,奴才的奴。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所以阿难这样向佛表白之后,就向佛顶礼,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不止阿难,所有与会的大众都想听佛的开示。「钦闻示诲」,在法会的不止阿难,对于佛这个七处征心都领会到了,都没有明白,七处都不是,究竟心在哪里?我们讲华严经讲过之后,也讲了法华经,大家可能有答案吧!究竟心在哪里。你自己先观一观,完了再看佛怎么解释的。我想学过华严、学过法华的,都知道你的心在哪里。不是你的心,大家共的,十方三世佛同此一心,心、佛与众生同此一心。不过在其它的经论解释不同,现在是在楞严经,就看佛的启示,启示当时是给阿难,也是给我们现在大家说的,我们大家都不了七处吧?十处、二十处、一千处、一万处,你也找不到你的心。因为背觉合尘,当你违背你那个觉性,跟六尘境界合了,在六尘境界里找心,那你就找去吧,看什么时候你能找得到。应该怎么办呢?背尘合觉,翻过来,跟六尘违背。因为阿难这样请示,佛就跟他说法了,佛就答了。怎么答的?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
佛从面门放光,要以法的表现,破妄显真。咱们一切相都是从面部表现,一切众生的面门都如是,跟佛一样终日放光;但是迷了,迷了就不认得了。六根门头,在我们禅宗经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而不认识。不认识就是迷了,就是说佛的光明我们也本具足有的,但我们就是无明了,弄不明白,没了光明。佛是背尘合觉,我们是颠倒过来,背觉合尘。佛是认性为体,认识自性就是体,而众生呢?相反的,认物为体,把一切事物当成体,把色身当成体。这个色身不是体,佛在七处来证辩,七处都不是;要是真悟了,七处都是心,离开了七处还哪里找去!觉了就解脱,迷了就束缚,祖师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都是真性,迷了就成不动地了。所以佛从面门放光,显示人人本具有的、本觉的妙理真理,这个我们在华严经时讲得很多了。现在我们开始闻佛法叫始觉,开始觉,我们从不觉离了,到了以佛的教诲开始明白。也就是我们的这个智慧,一切和如来一样的智慧,就没离开你现实的六根。所以佛从面门放光,大家想一想,「眼、耳、鼻、舌、身」都是在面门上表现的,从面门放光,种种光就是种种作用。所以我们假使能把一切贪著污染除掉的话,就能开悟明白了,我们的面门也能放光动地,跟佛是无二无别的。现在为什么不能放了呢?迷了,就是背觉合尘。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而且佛放这个光明遍满一切的佛世界,在十方法界中有六种震动。六种震动有些是身上表现的,「动、起、涌」这三个是有形的,「震、吼、击」是属于音声的。这六种就是身,身体所动,音声所放出来的。佛是没有妄的,在六根妄识一破显露光明。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以佛的威力,把无量的世界合成一界。这是形容法的;我们这个虚妄的识执著,执著我,执著法,自分他分,山河大地,什么是有情,什么是无情,一切的都是妄想执著。因为执著了,六根门头不但不能放光动地,而且还迷于六尘境界里。佛是悟了、破了,所以就显所有的根门,就从面部放光。所放的光,光照一切世界,每个世界里头都有菩萨、都有诸佛,诸佛跟佛合而为一,佛佛道同。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诸佛国土那些大菩萨,都住在他的本国,「合掌承听」,恭恭敬敬的闻着大法。什么大法?妙奢摩他楞严大定。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他们所住的地方都是本地风光,我们把它变成现实。我们大家在学华严的时候,每位的闻法者都能住在本地风光,体和相合而为一,体和用合而为一。佛的放光是显佛的大用,是智。光表智慧,光照一切无不在此法界中。我们的根性,与佛无二无别那个本具的根性,不是尘性,尘性变成法性,一切法都是称性而起的,不动本际,周遍法界。这是华严境界。现在讲的这个佛的本身所具足的一切如是,不为眼耳鼻舌身六根所局限;六根不能局限,六尘不能作障碍,光无量!是形容词。放完光了,佛显现神力,就告诉阿难说。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阿难请问奢摩他路,就是想达到真际,得到佛的智慧,就想得到楞严大定妙奢摩他,想得到这个本心,真心的实际,一经之要旨。一切众…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