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P10

  ..续本文上一页慢法的初发心就是轻师慢法,你怎么还问什么初发心呢,他的初发心就是轻师慢法。轻师慢法的果报是什么呢,请你三思。因为有师即有法,有法即有师,师即法,法即师。其实真正的涵义,既然我们外在的上师显示内在上师的显现,那么内外上师跟我本性无二无别,那么你轻师慢法其实不也是在轻视自已的本性吗?最近我看了智光师父这段时间在寺院里修行的结果,我觉得他知见还是蛮正的,有相当的进步,进步不进步具体体现在你的知见正不正上,这个不迷失正见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地闻法来调正自已的内心,这个是为至要,然后你调整完了内心以后,你要把你的知见极时地拿出来给上师作个汇报,你不能说我自已听完法然后自已想了一通,然后这里上师还没给你印证,你自已又跑去有选择性地跟其他道友去讨论,与道友一讨论以黑对黑越来越黑,最后你还说我是根据上师的法在修行的,结果你是早已经不知偏离到哪里去了。所以大家要明白依止。依一个就叫做依,依什么?依师法。你把上师所做的一切观为是对我的方便示教,这样内心就得清净。止是什么?止是止息我们内心的恶念,止我们的烦恼,使我们在迷失正道的过程中止步,心能够安止在正道之中这叫依止。要明白师法和自已三缘具足这甚为至要。比如说按照大圆满的传承,如果按大圆满的传承来说法,上师的传承清净非常重要,具德的上师要具有非常清净的传承,在这个传承的法当中没有出现这种违背密乘誓言者,也就是在弟子中他从来没有抵毁上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一个弟子他不抵毁传承上师,那也就是说,不管他修正高还是低,他的见解在他的上师印证当中他正与邪立判,对不对,他或许他修证证量不是很高,但是他如果没有抵毁传承上师,以传承上师为准,那么从释迦牟尼佛一直传到现在,这个知见怎么会歪呢?所以说为什么这个知见这么重要,要有清净传承的上师,因为这个传承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这个是清净传承的真实涵义,所以这个是第一至要。那么第二至要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法,要有清净的法,法是圆满无漏的法,法由师传,由你自已来领悟,那到这个知见的沟通就由法来作为桥梁,所以要有这个圆满的法,而且这个圆满的法跟师跟自已也是分不开的。对不对?比如说这个上师传承是满清净的,但是他说的法好象有点问题,有这么一回事吗?没有这么一回事。法从哪里来的,法由师出。所以任何一句佛法,你如果真实明白它的涵义那就不是这样的,你如果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言相能能真实地在内心中感悟,那这个形同虚设,而且法反而滋长你的邪见。所以我们最近出现一些问题的道友你细细地分析这个缘起前后,其实因果历历然然,不是说不知道,早先就已经提醒你了,可是自已呢邪言恶染,自已自心不能翻悟,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说这不可分开。另外一个缘是自已的信心圆满,出离心生起,你记得要信心圆满出离心生起,你对师法有真实的信心,今生你发愿出离要修道愿精进来修行,你自已主观条件具足了。你如果没有正信的话,什么是没有正信呢?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我的上师可能修证很高啊,我只要给他磕个头求个加持我会很平安了,这个对上师的信心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你以此来建立对上师的信心那很危险,因为你不是以法来建立对上师的信心,万一有一天你发现上师没神通那你怎么办?或者你认为上师没神通你该怎么办?这都很危险。有的说我上师才华横溢,在大众当中最尊第一,如果你出于一种赞叹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以此认为作为你依止上师的标准你又是很危险,为什么?你不以法来依止。所以于此要有正信。比如说有的人相信上师的传承是清净的,我根据这个传承清净的法来修道来依止我就能够得到解脱,这个就是正信,除此之外乃名邪信。有的人把师法和自已三者给分开就出问题了。有的会说上师说的法是清净的,但是上师的人有问题,没有这么一回事,你看到哪个人有问题会说清净无二的法,那这就不是人,那是录音机,对不对?录音机能不能对着当下的因缘当机开示法要呢?这是不可能的。你见过哪个录音机需要停它就自动停,这是没有的。这道理非常浅显,可是没有明白的人迷失在其中。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我执坚固啊,你没有真实明白佛法,所以在初发心的时候你没有意识到自已这种表面的善行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邪见。你不听从上师的教导而引起重视,有时候上师给你指出来,在语音里面有时候我用一些方便,比如说突然间就把你踢走了,有时候以你表示一种默摈等等,你不要轻视上师的这些言教,肯定是上师看到了一些问题要想提醒你明白,所以你一次一次地把上师的言教视若惘闻,上师一次一次地指出你,比如说你当管理的时候,刚刚在外面说了这句话,你又在说这一句话,那是你的知见有问题你的见解有问题啊,上师给你指出来,你不给予重视,然后越积越多越积越多,然后邪染就深了。那自然就偏离了道,这是不是因果律缘的道理呢?所以说上师的缘法的缘自已的缘三者是不可分的不能分开来考虑的。还有在依止上师的时候最初从皈依三宝到真正地依止上师这里面提醒大家上师与三宝的关系,对不对,所以今天呢相当于把我们前面所说的话的内在的涵义作一个揭示,但是这样没有用啊,你如果不用心思量你就不会真正吃透这个法义。其实如果过了这一关的话你跟上师的缘很顺了。如果上师的传承清净法就象一个慈悲的钩锁,如果你的信心也相当于是一个钩,你的信心你的信敬之心也是一个钩锁,两个钩锁一钩在一起一拉就把你从轮回的苦海中拉出来了,对不对,那绝对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拉不出来,千呼万唤始出来没有用。上师用尽所有的慈悲也没有用,因为建立不起这种缘起,所谓的佛不能度无缘之众生道理就在这里,缘在哪里啊,缘在你的心中。因为十方三世佛法常住,缘在我们自已的心中,不要去怀疑十方诸佛的化身有什么没有慈悲之处,不要相信你的师父没有慈悲心,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出于慈悲心不会去这样去做的,这是自信无疑的。世上没有说上师会去舍去弟子,这从未有过,如果一个上师因为有菩提心因为有悲心而愿意去摄受弟子,他不假冒昧,知道自已不行,比如说是我,知道自已修道见地很低,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了再说,这还是出于一种悲心,那么不可能去舍弃弟子的,但其实往往都是弟子舍弃上师,世上只有舍弃上师的弟子没有说舍弃弟子的上师,这个大家要深思其中的涵义。所以说现在有一些刚刚来说的道友会问,上师你要保证一下啊,你不要把我给抛弃啊,他老是担心上师会把他给抛弃。那好,你理解上师如果今天不理你,就表示上师抛弃你了吗?你生病上师不关心你,上师安排一种环境来逆炼你,你就怀疑上师是把你抛弃吗?这是凡情俗见啊对不对,上师如果法流加持不断,你看你的上师如果这一生中与你结缘总是不断地给你法的资粮,请问他是不是你的上师啊,你把这些法拿去跟佛经去对照是不是真实不虚?对不对?如果有这样的上师这样来真实地面对你,我恭喜你了,你怎么走也不会走到险坑里去。是不是,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上师是录音机,也不要认为上师好象是大街上的骗子是要钱要色,所以不要这样认为。这样认为是非常愚痴的,所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头脑或神志上不太清楚,不会这么想。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我们有一些师兄道友有的甚至是修*轮功的,因为听闻上师的法方便摄受才转过来,有的也修一些其他法的,比如说有几个修心中心法的,我们道友中都有,等等,不管你修什么法,我就跟他说一句话,就象你今天要学武功太极拳,不管你以前是学武当还是少林,你要跟师父学就得把以前全部都扔了,全部整清楚再来学。当然我们很多师兄不愿意丢,总觉得丢了以后怕失去什么。其实你如果懂得法依止的话你永远都不会失去什么。所以不要紧是,这是在守护大家的信心。最初的时候我们讲到皈依三宝就要恭敬僧人。智光师父既然已经出家了,大家就要称他为智光师或智光师父,因为尊重三宝的缘故,虽然是同门师兄道友也应当把他视为师友,为什么,这非常重要,这是第二道保护锁,如果之前有人听闻这些法把它印入内心的识田当中,那起码有一天他疑谤他的上师,他退到第二步他也不会疑谤三宝。对不对,因为他知道上师起码是个僧宝,所以他不敢造次,这一道不可造次,那这起码挽救了他的慧命。这留了机会给他,如果他这道防线也冲破那就危险了,这是双重保险。所以说这种次第的闻思是无谬之正法,大家不要再有疑惑,应该自信无疑。其实你如果真的朝这方面去走,你的身心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大家学气功觉得会有什么感应,不是的,你的内心会有真实的清净心生起,你可能不待思量便已了知。信心清净者,就象慧能大师说的,感觉自心长生智慧,它自已会跑出来,因为智慧本具啊,非从外得,所以说这是修道的正途。大家要细细地体会去思量,你平时不要把上师说的话置若罔闻觉得随随便便,都不是,你这样一想,你心也安了。如果你能至心祈祷上师三宝,那你将获得庇护,若人信敬上师三宝,那这个人不遭邪惑,不入魔道,魔的力量对你没有用处。你如果遇到问题能够问一下上师,我这样做对吗,然后你相信上师对你的抉择,那么如果说上师传的是清净无染的法,你说会有问题吗?对不对,如果说到要方便观察上师,象禅喜说的好,在此之前你要好好观察,不要依止邪师,对不对?你既然说依止了,没有人愿意依止一个邪师。但若你已经因为被上师的慈悲或者是因为智慧这种缘而进入的话,那你就不要再去观察了,对吧,你观察一丝一毫上师的过失对你来说就象是大如须弥山的山壑,于你有百害而无一利,你相信吗?因为一丝一毫地疑谤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这种教言在诸多经续当中可…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台忏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