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P10

  ..續本文上一頁慢法的初發心就是輕師慢法,你怎麼還問什麼初發心呢,他的初發心就是輕師慢法。輕師慢法的果報是什麼呢,請你叁思。因爲有師即有法,有法即有師,師即法,法即師。其實真正的涵義,既然我們外在的上師顯示內在上師的顯現,那麼內外上師跟我本性無二無別,那麼你輕師慢法其實不也是在輕視自已的本性嗎?最近我看了智光師父這段時間在寺院裏修行的結果,我覺得他知見還是蠻正的,有相當的進步,進步不進步具體體現在你的知見正不正上,這個不迷失正見很重要。所以我們要通過不斷地聞法來調正自已的內心,這個是爲至要,然後你調整完了內心以後,你要把你的知見極時地拿出來給上師作個彙報,你不能說我自已聽完法然後自已想了一通,然後這裏上師還沒給你印證,你自已又跑去有選擇性地跟其他道友去討論,與道友一討論以黑對黑越來越黑,最後你還說我是根據上師的法在修行的,結果你是早已經不知偏離到哪裏去了。所以大家要明白依止。依一個就叫做依,依什麼?依師法。你把上師所做的一切觀爲是對我的方便示教,這樣內心就得清淨。止是什麼?止是止息我們內心的惡念,止我們的煩惱,使我們在迷失正道的過程中止步,心能夠安止在正道之中這叫依止。要明白師法和自已叁緣具足這甚爲至要。比如說按照大圓滿的傳承,如果按大圓滿的傳承來說法,上師的傳承清淨非常重要,具德的上師要具有非常清淨的傳承,在這個傳承的法當中沒有出現這種違背密乘誓言者,也就是在弟子中他從來沒有抵毀上師,爲什麼這麼說呢?你想想一個弟子他不抵毀傳承上師,那也就是說,不管他修正高還是低,他的見解在他的上師印證當中他正與邪立判,對不對,他或許他修證證量不是很高,但是他如果沒有抵毀傳承上師,以傳承上師爲准,那麼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傳到現在,這個知見怎麼會歪呢?所以說爲什麼這個知見這麼重要,要有清淨傳承的上師,因爲這個傳承是從本師釋迦牟尼佛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所以這個是清淨傳承的真實涵義,所以這個是第一至要。那麼第二至要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法,要有清淨的法,法是圓滿無漏的法,法由師傳,由你自已來領悟,那到這個知見的溝通就由法來作爲橋梁,所以要有這個圓滿的法,而且這個圓滿的法跟師跟自已也是分不開的。對不對?比如說這個上師傳承是滿清淨的,但是他說的法好象有點問題,有這麼一回事嗎?沒有這麼一回事。法從哪裏來的,法由師出。所以任何一句佛法,你如果真實明白它的涵義那就不是這樣的,你如果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言相能能真實地在內心中感悟,那這個形同虛設,而且法反而滋長你的邪見。所以我們最近出現一些問題的道友你細細地分析這個緣起前後,其實因果曆曆然然,不是說不知道,早先就已經提醒你了,可是自已呢邪言惡染,自已自心不能翻悟,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說這不可分開。另外一個緣是自已的信心圓滿,出離心生起,你記得要信心圓滿出離心生起,你對師法有真實的信心,今生你發願出離要修道願精進來修行,你自已主觀條件具足了。你如果沒有正信的話,什麼是沒有正信呢?比如說有的人認爲我的上師可能修證很高啊,我只要給他磕個頭求個加持我會很平安了,這個對上師的信心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你以此來建立對上師的信心那很危險,因爲你不是以法來建立對上師的信心,萬一有一天你發現上師沒神通那你怎麼辦?或者你認爲上師沒神通你該怎麼辦?這都很危險。有的說我上師才華橫溢,在大衆當中最尊第一,如果你出于一種贊歎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以此認爲作爲你依止上師的標准你又是很危險,爲什麼?你不以法來依止。所以于此要有正信。比如說有的人相信上師的傳承是清淨的,我根據這個傳承清淨的法來修道來依止我就能夠得到解脫,這個就是正信,除此之外乃名邪信。有的人把師法和自已叁者給分開就出問題了。有的會說上師說的法是清淨的,但是上師的人有問題,沒有這麼一回事,你看到哪個人有問題會說清淨無二的法,那這就不是人,那是錄音機,對不對?錄音機能不能對著當下的因緣當機開示法要呢?這是不可能的。你見過哪個錄音機需要停它就自動停,這是沒有的。這道理非常淺顯,可是沒有明白的人迷失在其中。其實爲什麼會這樣呢?還是我執堅固啊,你沒有真實明白佛法,所以在初發心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自已這種表面的善行其實蘊含著深刻的邪見。你不聽從上師的教導而引起重視,有時候上師給你指出來,在語音裏面有時候我用一些方便,比如說突然間就把你踢走了,有時候以你表示一種默擯等等,你不要輕視上師的這些言教,肯定是上師看到了一些問題要想提醒你明白,所以你一次一次地把上師的言教視若惘聞,上師一次一次地指出你,比如說你當管理的時候,剛剛在外面說了這句話,你又在說這一句話,那是你的知見有問題你的見解有問題啊,上師給你指出來,你不給予重視,然後越積越多越積越多,然後邪染就深了。那自然就偏離了道,這是不是因果律緣的道理呢?所以說上師的緣法的緣自已的緣叁者是不可分的不能分開來考慮的。還有在依止上師的時候最初從皈依叁寶到真正地依止上師這裏面提醒大家上師與叁寶的關系,對不對,所以今天呢相當于把我們前面所說的話的內在的涵義作一個揭示,但是這樣沒有用啊,你如果不用心思量你就不會真正吃透這個法義。其實如果過了這一關的話你跟上師的緣很順了。如果上師的傳承清淨法就象一個慈悲的鈎鎖,如果你的信心也相當于是一個鈎,你的信心你的信敬之心也是一個鈎鎖,兩個鈎鎖一鈎在一起一拉就把你從輪回的苦海中拉出來了,對不對,那絕對是真實不虛的。如果你拉不出來,千呼萬喚始出來沒有用。上師用盡所有的慈悲也沒有用,因爲建立不起這種緣起,所謂的佛不能度無緣之衆生道理就在這裏,緣在哪裏啊,緣在你的心中。因爲十方叁世佛法常住,緣在我們自已的心中,不要去懷疑十方諸佛的化身有什麼沒有慈悲之處,不要相信你的師父沒有慈悲心,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出于慈悲心不會去這樣去做的,這是自信無疑的。世上沒有說上師會去舍去弟子,這從未有過,如果一個上師因爲有菩提心因爲有悲心而願意去攝受弟子,他不假冒昧,知道自已不行,比如說是我,知道自已修道見地很低,但是不管叁七二十一上了再說,這還是出于一種悲心,那麼不可能去舍棄弟子的,但其實往往都是弟子舍棄上師,世上只有舍棄上師的弟子沒有說舍棄弟子的上師,這個大家要深思其中的涵義。所以說現在有一些剛剛來說的道友會問,上師你要保證一下啊,你不要把我給抛棄啊,他老是擔心上師會把他給抛棄。那好,你理解上師如果今天不理你,就表示上師抛棄你了嗎?你生病上師不關心你,上師安排一種環境來逆煉你,你就懷疑上師是把你抛棄嗎?這是凡情俗見啊對不對,上師如果法流加持不斷,你看你的上師如果這一生中與你結緣總是不斷地給你法的資糧,請問他是不是你的上師啊,你把這些法拿去跟佛經去對照是不是真實不虛?對不對?如果有這樣的上師這樣來真實地面對你,我恭喜你了,你怎麼走也不會走到險坑裏去。是不是,所以大家不要認爲上師是錄音機,也不要認爲上師好象是大街上的騙子是要錢要色,所以不要這樣認爲。這樣認爲是非常愚癡的,所以說如果不是因爲頭腦或神志上不太清楚,不會這麼想。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的業障,我們有一些師兄道友有的甚至是修*輪功的,因爲聽聞上師的法方便攝受才轉過來,有的也修一些其他法的,比如說有幾個修心中心法的,我們道友中都有,等等,不管你修什麼法,我就跟他說一句話,就象你今天要學武功太極拳,不管你以前是學武當還是少林,你要跟師父學就得把以前全部都扔了,全部整清楚再來學。當然我們很多師兄不願意丟,總覺得丟了以後怕失去什麼。其實你如果懂得法依止的話你永遠都不會失去什麼。所以不要緊是,這是在守護大家的信心。最初的時候我們講到皈依叁寶就要恭敬僧人。智光師父既然已經出家了,大家就要稱他爲智光師或智光師父,因爲尊重叁寶的緣故,雖然是同門師兄道友也應當把他視爲師友,爲什麼,這非常重要,這是第二道保護鎖,如果之前有人聽聞這些法把它印入內心的識田當中,那起碼有一天他疑謗他的上師,他退到第二步他也不會疑謗叁寶。對不對,因爲他知道上師起碼是個僧寶,所以他不敢造次,這一道不可造次,那這起碼挽救了他的慧命。這留了機會給他,如果他這道防線也沖破那就危險了,這是雙重保險。所以說這種次第的聞思是無謬之正法,大家不要再有疑惑,應該自信無疑。其實你如果真的朝這方面去走,你的身心都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大家學氣功覺得會有什麼感應,不是的,你的內心會有真實的清淨心生起,你可能不待思量便已了知。信心清淨者,就象慧能大師說的,感覺自心長生智慧,它自已會跑出來,因爲智慧本具啊,非從外得,所以說這是修道的正途。大家要細細地體會去思量,你平時不要把上師說的話置若罔聞覺得隨隨便便,都不是,你這樣一想,你心也安了。如果你能至心祈禱上師叁寶,那你將獲得庇護,若人信敬上師叁寶,那這個人不遭邪惑,不入魔道,魔的力量對你沒有用處。你如果遇到問題能夠問一下上師,我這樣做對嗎,然後你相信上師對你的抉擇,那麼如果說上師傳的是清淨無染的法,你說會有問題嗎?對不對,如果說到要方便觀察上師,象禅喜說的好,在此之前你要好好觀察,不要依止邪師,對不對?你既然說依止了,沒有人願意依止一個邪師。但若你已經因爲被上師的慈悲或者是因爲智慧這種緣而進入的話,那你就不要再去觀察了,對吧,你觀察一絲一毫上師的過失對你來說就象是大如須彌山的山壑,于你有百害而無一利,你相信嗎?因爲一絲一毫地疑謗都是百害而無一益的。這種教言在諸多經續當中可…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臺忏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