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P32

  ..续本文上一页佛为什么不需要去调伏内心?这点好好想想。所谓的调伏内心而得解脱究竟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如果说众生本心就是佛的话,那何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呢?如果说众生与佛根本就不是一个体性那么众生通过修行又如何成佛呢?怎么理解这个解脱与不解脱呢?怎么理解前面所说的调伏内心呢?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来想一想。就象我们做梦当中被狗咬,理解梦,只有理解醒和梦,理解迷和悟才能理解这个问题。所以梦中狗咬是因为贪执很强烈,我们在梦中的时候贪执很强所以会有痛苦。如果说在梦中我们知道这是虚幻的那这种痛苦就不存在了。这种在梦中能够知道虚幻而无所执丝毫无损这就是证得佛果的境界。这话怎讲呢?有人说我晚上睡觉我也知道梦中是虚幻的,因为第二天醒来什么都没有,好象这道理谁都知道。不然!我们所说的梦是梦中知梦,所以说可以以我们的做梦来衡量我们的修行,来衡量我们现在修行这种去除执着的力量有多大,所以是梦中知梦。所以说我们就理解了所谓的能够调伏内心、佛与众生这所以不同就在于这里。一个是醒的,所谓醒的就是说梦中他是知梦的,是醒的当下就知道是梦而不执着,而我们凡夫就好象在梦中执着为真常受种种痛苦而不得解脱。怎么理解佛和众生的差别,只要是有智慧的人他都会认可这种说法。所以说就象我们白天醒来的时候也是在梦中如在梦中,因为对外在的形象过于执着的缘故,本来外在的虚幻的外在形象我们越执着这种烦恼就会越深重。怎么讲,比如说六道中的众生地狱中的众生是最执着的,他执着到什么程度呢,他只要碰任何一个东西都构成伤害他的缘,碰什么什么都会伤害他。那么执着心越大境界越高的众生这种刚好相反。比如说过去那些大成就者成就的祖师信有的甚至可以在空中飞行,身体透澈石头上留下脚印手印,象米勒日巴尊者在虚空中打坐入定如同平地,这些外在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这是众生与究竟佛果的差别。所以说是完全不一样。要想真正调伏内心就应该从梦中醒来破除无明来证悟佛理,所以说要有这样的认识。不能说我入佛门修行仅仅是为了离苦得乐,你要去明白作为一个修行者和一个世俗者的不同点在哪里,作为所谓的痛苦他的根源在哪里,而修行的关键在哪里,这样才算是有所认识。

   如何修行?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如何修行的正行。根据前面所说的众生和佛就一线之隔,就因为这一线之隔这一迷一悟支分为八万四千法门,在这八万四千法门中我们是否要一一修学呢?比如说今年学这个法门,明年学那个法门,这辈子学这个法门,下辈子学那个法门,然后修满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就能成佛吗?显然不是,真正的修行应该所修行的法与行者的根基相对应,根器相对应,如果按照大成就者智悲观尊者所说的有三种根器者,哪三种根器呢?一种是信心特别强大的,一种是讲智慧力特别强大,一种是讲特别精进修行的,在这三种根器当中哪一种根器最容易成就呢?是智慧力很大的众生吗,是精进力很强的众生吗,都不是,是信心大的众生容易成就。所以我们要想修行必须明白修行的基道果也可以叫见修行果。要明白解脱的因是什么,佛所走的道路是什么,最终得到的果实是什么?这样信心强大的众生面前解脱最容易得到。这里讲到一个信心,很多人都觉得信心我都有。过去有一位成就者,有人来求见他,他说,尊者您是大开悟者是成就的人,你能不能够当下就让我们开悟呢,当下就成熟我们的根器呢?尊者回答说,那当然可以了,我修的这个法是无上大法,今天修今天度,晚上修晚上度,明天修明天度,对吧,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有信心呢?他们说,不可能的,我们千里迢迢来找您,怎么会没有信心呢?就象我们来找师父的同修说,我都离开了家庭,我丈夫不同意,我的妻子不同意,我家里人又哭又闹我都来到您面前啦,我都牺牲了这么多了您怎么说我没信心呢?我要是不为佛法来我怎么会找师父您呢?其实不然,他这种行为未必就真的为佛法而来的信心,所以这时候大家都否认说,不可能,我们怎么会没有信心呢?这时候尊者就拿起一只破鞋说,看到没有,我拿在手上的就是一个雪猪子(雪猪子就是高原上的一种动物,它在雪地上跑所以就叫做雪猪子),你们看到没有,我手里拿着的就是雪猪子,大家觉得一下子就失望了,他说这个师父原来看他是一位高僧大德,现在精神是不是有点不正常,现在手里明明拿着一双鞋,他怎么会说是雪猪子呢?所以这根本不是信心。如果真有信心就不会把过失推在师父的身上。所以这就是一个信心的问题。以前又有一个故事讲到信心的问题。以前有一位修行者,有一个居士对他特别有信心,天天供养他,天天送酸牛奶给他喝,他因为经常亲近供养这位尊者,然后也听闻修法,所以他觉得自已信心非常圆满。他想我是不是到了一个登地菩萨的境界或者是到了某到圣果了,因为曾经法要有说若信心圆满者即生圣果。尊者当然马上就明白他想什么了,为了破除他这种自认为已经成就的傲慢心,有一天他就说了,我觉得很奇怪,我跟你说一件事情。他说师父什么事情?尊者说你的家族里面是不是不太清净,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病呢?他讲你什么意思?尊者说我天天喝你的牛奶嘴巴都长疱生疮了,是不是你家里什么人不干净呢?哇~他一听以后气死了说从此以后再也不给你送酸牛奶了。请问他有信心吗?他马上就没信心了。所以说信心能不能真正有就可以真正地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功德。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说梁武帝的时候,达摩祖师来到梁朝见梁武帝,达摩祖师说几句话,梁武帝就说这位祖师怎么说这样的话呢,说又无佛又无功德,这些都是不具器,因缘不成熟。所以我们今天来修行的人在发心上如果不正,也许他来修行是来求解脱的,结果因为修这个法,因为他不正确地发心来面对佛门面对修行反而造业。所以我们来修行是求解脱的,不是为了下地狱的,特别面对越高的对境越大的慈悲,自已若心生恶念,这即成地狱之因。这里讲到修行。修行要想真正实现这个必须修习依止法,你要去参善知识,通过近侍三宝,承侍善知识,最终让佛法的加持进入你的内心。所以大家要衡量我自已是否怀着正心来修行,我是否生起出离心来,我是否以一颗慈悲心去接受大乘的法要等等。这讲到一个修行的问题。有的同修不是不修行,他也修,他可能自已看《金刚经》,或者是那里听听那里看看,他每天也很忙也有很多功课,一般来说,比如说来问我如何修行的人我都会问他,他以前是跟哪位师父修行的,如果这位师父从头到尾很完整地教他,我一般来说不会跟他讲法,最多作个普通的开示,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师父有师父的善巧方便,我何必跟他多说呢。但有的时候他也跟了很多师父,这里拜个师父那里拜个佛,这里学那里学,然后一问他基本的知见都还没有。而且他修行也非常绫乱,他说师父我跟你修行你教我怎么打坐怎么修行,那只要他有信敬心的前提上我也都会教他。这样才会继续去教他一些比较深的法。所以要明白,其他的就不再多说了。这里讲修行讲到如何修行的一个信心的问题。下面还要交待一下为好。

   修行整个过程从一个人无明到开始走上修行到证悟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哪三个阶段呢?从禅宗上来说就是文字般若的阶段和观照般若阶段以及最后的实相般若。也就是说修行人要想真正获得智慧必须通过修止观契入身心宇宙的实相。我们把这个文字般若也认为是一种粗糙的实相,把观照在止观上所获得的般若称为是比较细微的实相,把最终证悟的实相般若我们可以称为微妙之实相,究竟之实相。其实都一一对应着。在文字般若阶段阶段对智慧的了解对实相的了解停留在了知的阶段,他是意念的了知。到了这个观照般若的阶段他是用禅定力觉照,这时候他会产生种种的感受,他因为有了这种经验感受,所以他形成了一种定解,这属于观照般若的阶段。那在调整这个定解这个确实经验感受的基础上的时候这将趋入这个对实相般若的证悟。证悟的时候就是一种直接的了达,他就不再是通过分析等,都不是的。他本身就是。按照宣照法师说的“如人饮茶,冷暖自知。”所以说前期的文字般若就相当于我们看见这杯水,口很渴,看见这杯说,我想喝水,水可以喝得到,知道这是一杯水。到了观照般若阶段,就相当于说我现在把它尝一口,哪怕你知道他是水再好但你不去喝一口你永远不能解渴,但是在这个观照般若阶段他的智慧还没有完全透彻的,他产生一些定解还不究竟,所以这个时候他喝了水还不能完全解渴。那么真正达到一种证悟的阶段就是达到悟入实相般若的阶段就如同把整杯水喝下去完全地解渴了。所以必须明白修道的次第,这证悟的三个次第。有时候我们经常把证悟上的见解悟以为通过了知阶段就能够了解,有时候修行上只是出现一些感受产生一些定解罢了,他就以为我是不是已经证悟了。有的比如说象这个的例子非常明显。很多人也谈论《金刚经》讲《金刚经》学《金刚经》,可是你是否知道你对《金刚经》奥义的了解是停留在文字般若的阶段,还是观照般若阶段。还是实相般若阶段?你对这个文字般若的了解是正是邪呢?你对这个观照般若的了解是正是邪呢?你对实相般若的了解是否是佛的心印呢?靠我们自已这样瞎修盲练自我固执地修行能成就吗?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必须仰赖善知识,你没有善知识对你的摄受没有师父为你作详细地辨别印证开示,你想修行说不走上歧途偏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若自我执着自我固执那么偏离正道这个是注定的。所以说虽然跟在师父身边修行,必须一边修行一边调整,不断地闻思修,这样才不会偏离。这样还好一点。比如说经常他还没有离开师父的教导,每天功课也不断,修行天天地修,加上经常能够听闻师父的教导,他就不容易偏。那些长期远离师父的自我固执修行的因为没有善知识偏离…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台忏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