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晚上,而且为了计较这些物品的好坏等等,心已经在俗了,所谓心乱妨道,妨碍你修道。这是讲到衣法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很难做到,你必须具备这种堪忍的力量,所谓雪山大士。第二种就属于那种比较正常的比如说出家人一样,但是不可过于贪求积聚,否则心乱妨道。前面这两种合起来详细分为三种,我们就属于第四种。属于环境比较恶劣多寒国土堪忍力没有成就的人,他的标准是知量知足。
食法也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这个跟前面是一样的。雪山大士吃个水果喝口山泉就能生存下来,他的特别就是住在深山密林里人迹罕至之处,跟这个城市是完全地隔绝,这种情况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这里讲到头陀乞食法,行头陀行,通过乞食来维持这个身体。这里讲到这个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那什么叫四种邪命呢,经上有讲,这种邪命当然能够障碍圣道。“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这些都是邪命之相。我们来略为了解一下这四种邪命之相指的是什么。一仰口食就所谓仰观星宿推步迎虚以此求食称为仰口食。二下口食为种植田园。三方口食所谓的通使四方结交豪贵。四维口食为卜算祸吉。此之四事在家人得为之出家人所不应为,所以应该远离这四种邪命。这个仰口食大家好理解,如算命替人看相看风水象仰观星宿推步迎虚等等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来维持自已的生计。出家修行者整天不务自已的正业,正业就是不去看经演教修禅打坐、劝人向善行佛法,而是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并且以此为生来养活自已,这是邪命。下口食所谓种植田园就是指比如出家人是根据信众的供养去安心办道,去种植田园者,比如说有条件去生活的却非要下到地里去干活如挑粪浇菜,这些事情也有很大的问题,比如有的人这样去做会感觉出家的日子不闷,那么渐渐渐渐时间长了就感觉和俗家人没什么两样。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以前百丈立清规的时候不是有说过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吗?不是都有种田种地吗?现在出家人也有这样的,是不是都属于下口食呢?这个大家不能这样机械地认为,百丈立清规当时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佛教不容易保留下来。象我们现在的寺院很难找到一种供养,在特殊的情况下特殊的因缘情况下也采取这种农禅并举的方法,戒律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在家人不要过于执着这一点,要知道佛法很深微妙,要看具体的情况。所谓的下口食是指这种情况,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去营作上面来维持生计,这不是头陀行者所应做之事。好了,三方口食这个好理解, 也就是四处结交好友,专门跟这些豪贵结交,跟这个也认识跟那个也认识,平常把很多的时间忙于人际关系上来打转转,这样来获取他的饮食这样就称为方口食。还有一个叫维口食,维就是维持生计,去做生意去贩卖物品等等。作为一个头陀行者他将远离这些,把这四种谋食方法称为邪命。这四种方法在家人这样去做尚且情有可原,出家人不应所为。第二种这其实属于出家头陀乞食法,大家稍微了解一下。下面再看第三种,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阿兰若处就是寂静的地方,没有人干扰的地方,檀越就是施主,护法的这些人给你送食物,比如说有的在家里的人条件非常好,家里人都信佛,比如说他妻子他家里人护持他进行修行,还给他送食物,这种缘都有助于专心地进行修禅,这种缘在今天的这种时代都不是那么容易地获得的,我们的福报都不见得这么大,实际上有种种的外缘干扰,很难成就这种修禅的殊胜圣缘。比如说我到山上去修行的时候在亚青都是自已来煮东西吃的,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煮吃上,没有办法,自已得起火生灶自已去买东西等,这样花的时间很长,我们一边煮东西吃一边修禅,正念反观。比如说烧柴挑水煮饭,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行动当中念念不忘修习禅定。第四就是僧中洁净食。僧中洁净食比如说出家人统一地过堂,在僧团里有人专门地安排这种饮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说我们住到丛林里,丛林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大家能够安心办道,僧中洁净食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吃和穿要先解决,不能解决就不能安心办道。“何以故。无此等缘则心不安隐于道有妨。”这说得很清楚,无此则不能安心办道。我们注意到没有,象前面说的雪山大士头陀苦行这一类的他们是怎么面对这些情况的?他们把外在的条件的具足降到最低位,这样他的心就能安稳,他就能够修道,少欲知足,这是真正的安心办道之法。如果我们一味地只是寻求外在环境的具足,那就很难办道。比如说我们今天很多人误解生活并不平凡,我们少欲知足这点就非常不行了,其实家里的条件也好自已现在目前的条件也好其实早已足够来修道了,可惜的是他无心修道,而且他还觉得这个条件还不具足,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根本就不是。所以有时候应想想雪山大士,虽然我们的摄力有限,堪忍力未成,想想头陀苦行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向他们学习,尽量地向他们看齐,那么是否对安心办道的这种要求会有所改变呢?大家应该三思这样一个问题。前面具缘第一讲了第二要衣食具足。下面讲到第三处所。第三得闲居静处,我们来看下经文。
“第三得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修禅定。一者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极近三四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皆名闲居静处。”这里讲到第三种条件闲居静处,即处所,也就是说第一不要多迎众事,事情很多,我们平常说要闲下来,今天忙这明天忙那,这样的条件都不具足,首先一个是闲。二要没有愦闹,所以名之为静,安静的地方。如果你这个地方吵吵嚷嚷,人来人往,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非常的复杂,每天都有人找你每天都有人跟你说话,那你说你怎么修行办道呢?所以要有安静的地方要闲静,闲居静处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略举三处可修禅定,非常好。一个是深山绝人之处,这个非常好,比如说现在智光师父他出家,他在云林寺里面,虽然谈不上非常深的深山,但确实也是人际关系很少,而且环境清幽,无内在关系之干扰,在其中修禅是绝佳之处。所以称为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可以修头陀行的,在阿兰若非常寂静的地方,就是离开这个聚落三四里远这样的地方,离城市有些距离,放牧声绝,象车声人声的吵杂基本上听不到,闹中取静,没有这些愦闹,这是第二,远离愦闹,这也是个好地方。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比如说到寺院里面去,清净的寺院,没有这些居士整天在那里吵吵闹闹,没有一心办道的妨碍,清净伽蓝中。现在很多寺院就具备这种情况,在里面闲居静处去修禅,这是第三种情况,清净伽蓝。这三种地方是属于修禅的最好的地方。不闹不吵没有外缘干扰,在清净的伽蓝中,这三种情况提供三种标准,联系我们在实际当中与你的现实当中,比如说你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状况怎么样,你的朋友交往圈子怎么样,你所居住的场所怎么样,你应该根据这三点的要领尽量去创造。有的说这三点我一点也做不到算了,我就不修禅了,不是这样想的,这些阿兰若处要我们自已去创造。这要看你自已这种修禅的心迫切不迫切,你的出离心强烈不强烈,如果一个人真的出离心很强烈,对这个修道他有这份心的话他会努力去创造的,而不是以此为借口。我们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指我们今天众生修道的缘很难具足,所以一定要做此善想。好了,我们把这个具缘第一继续讲完。要具五缘,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三种情况,下面再来看下面第四种情况应该具备什么情况来修禅。
“第四息诸缘务。有四意。一息治生缘务。不作有为事业。二息人间缘务。不追寻俗人朋友亲戚知识。断绝人事往还。三息工巧技术缘务。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相书数算计等事。四息学问缘务。读诵听学等悉皆弃舍。此为息诸缘务。”大家理解一下这四种息诸缘务,什么是缘务,也就是说这四种缘务它妨碍我们专心地进入禅修,大家先了解一下再说。第一治生缘务,为了谋生作种种有为事业,比如说做生意啊,作人际应酬这些东西。第二息人间缘务,比如说朋友亲戚之间有很多人事往来这种。第三种工巧技术缘务,比如说做木工,学医术学唱歌学弹琴等等,对不对,学做木工学算卦算命等等这些所谓的世间工巧技术医方禁咒等等,有的学画画学书法这些东西都妨碍我们去修禅,这是第三种。第四种是学问缘务,比如说去学习读诵听学听讲等等,天天忙个不停,今天又哪里道德教育班开班了,明天又哪里什么什么课程要上学了等等。这些东西统统都叫缘务。攀缘之心使你不能载道,由此可见我们修禅者是过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而且是尽量的少事情为好,大家要正确理解。有的说我要工作我要吃饭,这些事情你都不让我去做那我该怎么办呢,不现实啊,所以我现在不修禅了,我不能修禅了。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应该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首先你要认识我今天之所以要为了在世间存活着,今天想要修道,却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来维持自已的生计,所以首先人要知道这是一种业报,我的福报是不行的,这是第一个认识。第二个认识,我们既然已经处在这样的因缘当中,不得不去为些事间之务的时候,当然你要同时想到,你不能说我不去做事情,你不能说我干脆就不去上班了,这些所有的该尽的责任我都不要去尽了,然后以此来给自已找一个借口,不去工作,工作也三心二意,然后处在一种既没有专心修道又没有把世间的事情做好的状态。今天我们这种修行人很多,要引起注意,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前面说,你要明白这此东西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会妨碍我们的道心,我们要…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