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部派时代的时间观

  部派时代的时间观

  演培法师

  一 绪 说

  时间,是每个人所直接亲切经验到的,因为吾人一出现到这世问来,就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迈向生命的历程。所以每当吾人谈话或做事时,不自觉的会感到时间很快,或问现在足什么时候。不息演化的时间流,虽任何人无法否认,但它,视之既不能见,摸之亦触不著,究竟有无它的实质,在各学说各宗教的学者,虽都论说到它,但要不外两大类别,就是实有的时间观与如幻的时间观。而这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在佛教的小乘部派中,同样可以找到他的代表,而且彼此诤论得非常激烈,所以现在特就部派时代的时间观,略为一论。

  时间木是一大长流,实际无法予以分割,然为使人有个始终先后观念,不得不从相续的时间流中,将之分为几个不同的段落,佛法通常说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就是适应这个需要而建立的。所以为人有个明晰的时间观念,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唯有如此,那你对于历史,才能有个清楚的交代。要知历史的演变,是随时轮的推进,没有时代的进展,怎有历史的进步?历史上的一切以及万有诸法的现象,既都活动在时间流中,对于流变时间的认识,岂容我们有所忽视

  佛虽未替我们对这多加论说,但佛灭后的大小乘学派,却无不论究到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谈部派的时间观,当然足以小乘学派思想为主的。果能从这论说中,把握时间的特性,就不会为之欺骗。

  对于时间有无,学派虽有异见,依法建立时间,彼此却是一致,没有那个曾把时间看为独立存在。为什么这样说

  因时间的本身,谁也看不出它的流动,人们所以觉得有个时间,是在事物的变化上体认到的。且以人的生命体说,从出生到老死,中间经过几个阶段,以至最后生命结束,我们就可宣说某人已经活了五六十年或七八十年的时问,假使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出现,试问你从什么地方知有时间

  又如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从凝成到空无,中间经过住坏,我们就可宣说这个世界,已经经过七八十个小劫或几个大劫的时间,假使没有这个大干世界,试问你从什么地方知有时间

  所以时间是依法立的,要想认识时间,唯有从法上去体认,离了流动的诸法,没有时间相可得。

  有人认为时间是很神秘的,要想体认或把握它,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其实,说难固难,说易亦易,世间一般人们,对于时间看法,大体不出两类,就是相续论与刹那论。刹那论者的出发点,是从未来看到现在,再从现在看到过去,虽同样的说到三世,但其著眼点,在当下刹那,因而他的思想,必然归结到刹那论。相续论者的出发点,是从过去看到现在,再从现在看到未来,在三世的时间流中,发现它的前后相续性,所以他的思想,自然就走上相续论。这是时间的两面性,定时间必然是如此的。刹那是从相续分析而得的,如说:“时间,一面是不断长流的相续相,一面在相续流中也可以分析为年月日等阶段,分析到最徽细的单位,就是刹那”。

  论究三世的有无,是从刹那出发的,就是以现在的一刹那为基点,而这基点的一刹那是有,在小乘务家各派,可谓是共同承认,没有什么诤论的,成为诤论的焦点:即从现在一刹那向前推,推到过去,过去是实有还是非有,就成问题;复从现在一刹那向后推,推到未来,未来是实有还是非有,亦一问题。如以现在一刹那是实有,推向过去未来,认为过未亦是实有,这就是三世实有的思想。明显代表三世实有论者的,是说一切有部及犊子系;化地末计及案达罗学派,亦属于这一思想系。另有一分学者,依此现在一刹那,向前推,认为过去已经过去,过去不是实有的,向后推,认为未来还没有来,未来亦非实有的,可以说为实有的,只是现在的一刹那,这当然要以大众分别说系为代表;后来从有部分出的经部,亦属于这一系统。这雨派思想诤论甚烈,且每派拥有很多信徒,自从学派思想分裂以来,学者们一直为此诤论不已!顺正理论第五十卷说:“然于过未实有无中,自古诸师,怀朋党执,互相弹斥,竞兴诸道,俱申教理,成立己宗,处处传闻,如是诤论。实有论者,广引教理,种种方便,破无立有;实无论者,广引教理,种种方便,破有立无”。可见这问题,在佛法中,自古以来,就成为异常重要的问题,谁也不愿屈伏在对方的思想压力之下,因为各各似都有他圣教与理论的根据,所以主张二世无的,竭力破斥三世实有说的思想,而主张三世有者,亦不遗余力的痛斥二世无的思想。不特学派对这诤论不已,后代大乘亦同样诤论此一问题。

  二 有部系的时间说

  学派中,说一切有部是很强有力的一派,共思想理论,亦极为丰富。从其部派安立的名称看,自可想像他是主张一切法实有的,虽说主张一切法有,但有部之所以名为有部,实从三世实有中来,若不承认三世实有的思想,任你说出多么大的理由,都不够资格叫做一切有者。顺正理论第五十卷说:“诸有处俗及出家人,信有如前所辨三世,及有真实三种无为,方可白称说一切有,以唯说如是法故,许彼是说一切有宗一。所以所有出家在家的佛法行者,以有部说,唯有具有这样的信心,方是真正站在说一切有部的立场,除此而外,其余不论怎样说法,不特非一切有,且犯有增益过及损减过。

  有部以三世实有为其中心思想,这是佛教每个学者所熟知的。前面说过,不论时间则已,一论说到时间,必然是以现在的一刹那为基点:最极短促的时间,佛法名之为刹那,即此刹那生灭的现在法是实有,固然没有问题,但刹那法未生之前,或刹那法已灭之后,是否亦可说为实有

  这就引起学派间的诤论了。以有部的立场说:未来法虽还没有来,我们也还看不到,但法体早就已经存在,当然亦可说是实有,不过作用还没有生起而已。过去法虽已灭去,我们同样见不到,但法体仍然存在那里,并未因入过去而消失,自不能说它不是实有。以现在为中心而推论过去未来的是有,为有部著名的三世实有论,亦为其实有思想的根本核心!

  以现实的存在而类过去未来的非无,所以有部学者认为:过去望于现在,是现在法的同类,未来望于现在,亦现在法的同类,因过未是现在法的同类,如现在有现在的色声香味等法,过未亦有过未的色声香味等法,三世诸法实有,足平等平等的。设以现实的譬喻来说:如所放映的活动影片,其所现于银幕上的,虽仅短短的一刹那,但在不断的放映中,而每次所表现的,一方面固然有其不同的实质,另方面有其性质相似的影片继起,因而在银幕上所见到的,似有统一的现象。分析这部影片,正放映时固是有的,未放映前亦是有的,放映完梭仍是有的。放映时有是现在有,放映前有是未来有,放映后有是过去有。从此譬喻三世实有,真可说是恰到好处。

  有部如是建立三世实有的思想体系,是否有他的教理根据产假定没有正确的数理依据,任你说得怎样有理,亦难邀得他人信受。为此,有部特进一步的引用教理以证己说。俱舍对这提出四点,作为三世实有的论证。于中,前二是教证,后二是理证,现在略为分别如下:

  一、由经说故:佛在杂阿含经中,曾对比丘们说:过去色足无常,未来色亦无常,过去未来色尚无常,何况现在色

  当然更是无常的了。修学佛法的多闻圣弟子,了解了三世色的无常,在道理上,对过去色不应再有所爱恋,对未来色不应再有所追求,对现在色不应再有所贪著。佛之所以分别说明这个,就是显示过去未来法皆有,假定不是有的话,佛为什么教弟子们,对过去色不爱恋、对未来色不追求)又有一次,佛在经中对比丘说:对过去色应精勤的修习厌舍,对未来色应精勤的断除欣求,对现在色应精勤的修习离灭。所以要修厌舍,就因过去实有,假定不是实有,何必要修厌舍子所以要断欣求,就因未来实有,假定不足实有,何必要断欣求

  正因为过未实有,佛才这样郑重的告诫比丘。这是强有力的教证,如有不信三世实有,足就违反如来的圣教。

  二、二缘生故:吾人的认识生起,不论是间断的前五识,抑或是相续的第六识,都必有其所依所缘,所谓二缘生识,就是指此。如眼识,以眼根为所依,以色境为所缘,根境和合而识得生。前五识如此,第六意识生起活动,当亦有其所依根及所缘境,意识所依的是意根,而意根是属过去的,意识所缘的是法境,而法境通于未来的。以意根为所依,以法境为所缘,二缘和合而生第六意识,证知过未都是实有的。假定过去无的话,意根即不可得,是则意识失其所依;假定未来无的话,一分法境不可得,当其不缘现在境,是则意识失其所缘;所依所缘都无所有,又那来的能依能缘的意识尹试问诸位承不承认有个分别推度的意识

  假定承认有个意识在,即应承认过未是实有,如果否定过去未来有,即应同样的否定意识。然意识的存在谁也不能否认,所以必须承认过去未来是有,设一面承认有个意识,而另面否认过去未来,不特有违如来圣教,即在道理上亦是讲不通的。这是依据二缘生识的圣教,证成过末二世的实有。

  三、识有境故三一缘生故,重在所依根的说明,识有境故,重在所缘境的说明。六识各有所缘境,这是没有问题的,于中有所分别的,即前五识唯缘现量境,于三世中只缘现在不缘过未,第六意识通于三量而缘三世境的。但意识缘境时,是只缘真实境

  抑缘非真实境

  一论说到这个,学派问又有了诤论。经部认为:意识所缘,不一定都是真实境,亦可缘非真实境的,所以过未虽无实体,但无碍于意识所缘。有部认为:意识所缘,不论过去现在未来,所缘到的都是实境,决不可能缘非实有境,所以过去未来是实有,假定不是实有的话,是则过未非意识缘,如承认意识能缘过去未来,就不能说过未是无。这是从认识论证明三世实有,当然亦有其相当力量的。

  四、业有果故:从业感果,这是佛法重要的论题,为佛子者没有不承认的。但所谓业必有果,在时间上,不一…

《部派时代的时间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