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关斋戒十讲▪P5

  ..续本文上一页住的地方也就安吉,所以于六斋日,持斋受戒,所得福德,超过余时!不过在此要请大家注意而不可误会的,就是不要以为于六斋日,有天人到人间来巡视,我们就规规矩矩的,不敢为非作歹,过了斋日,是就可以马马虎虎。当知在这世间做人,不论什么时候,身口意的三业,都要如法清净,都要表现合理的行为。

  依成实论说:正月、五月、九月,称做三善月,为昆沙门天王分镇南洲之月,在家二众,亦应受斋而修福的,为什么经中未曾说到)于三善月受斋,在佛看来,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但在俗人,要他实行,不免较为困难,只可随各人的力量所能做得到的去牧,不能硬性规定的强制执行,至于六斋日,由于时间短,行来较易,不致感到什么不便的地方,所以佛制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戎。

  四 八关斋戒的功益殊胜

  受戒,不论是受那一类型的戒,必然是都有其所应得的功德。以在家学佛者说:受五戒有受五戒的功德,受八戒有受八戒的功德。这是发心受戒者,所应予以肯定了知的。不然的话,谁还愿意受戒

  诸位现在受的是八关斋戒,其所得的功德如何,得先与受五戒功德较量说起,唯有从这互相较量中,才能显示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殊胜,才能坚定诸位受持八关斋戒的信愿。

  经中说:假定有这么一个人,发心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满四天下所有的众生,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这样的供养,乃是以一百年长时期这样的供养,其人所得功德当然是众多的,可是尽管有这么多的功德,但不如在一日一夜的短时期中受持五戒的功德。戒德的高超殊胜,于此可得到明证。

  受持五戒,虽有这么大的殊胜功德,但与受持八戒所得功德比较起来,还是差得很远。龙树在智度论中举个很好的比喻说:譬如带兵作战的将领,假定是个软弱而胆怯的,纵然统兵作战很久,亦不能建立破敌的功勋;假定是个勇健而威猛的,迅速的击破来犯的敌人,于一日当中就可功盖天下。当知五戒功德和八戒功德的不同,也是如此。因五戒但能远离邪淫,还未能根绝欲本;八戒已断除正淫,不再受欲染的料缇,事相已经同于无漏。时间虽仅一日一夜,而所取的戒行则多,所以功德超过五戒。

  不过在此还有一点需要加以说明的,就是不论受持五戒或受持八戒,依大智度论说,最要紧的一点,在于发广大心,若能发广大心,虽持一日一夜戒,亦会获得殊胜福的,若不发广大心,虽尽形寿持五戒,所得只是有漏功德。所以诸位发心受八斋戒,不为个已功德及解脱著想,而应为一切众生受此戒行,亦即不将这受戒功德,视为独自一人所有,而应视为与诸众生共的,愿与众生同向无上佛道前进,才能得到最极殊胜的福德!大乘佛法的最大特色,是要每个佛弟子,不论做什么善行功德,都要把广大众生,放在自己的前面,不可专为个人的利益设想!

  弘一律师说:“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受戒品,应发大菩提心。未可独善一身,偏趣寂灭。虽开遮持犯,不异声闻;而发心起行,宜同大士。清信之侣,幸其自勉”!律师又说:“八戒通大小乘。小乘者,如成实论等。大乘者,即菩萨八戒:如文殊问绖及八种长养功德经所明。吾等既已受菩萨戒,今受八戒亦即是大乘八戒也”。所以受了菩萨戒的,同样可受八关斋戎。有人说受了菩萨戒,不需再受八关斋戒,显然是错误的!从弘一律师所说看来,受菩萨戒与受八戒,既不重复亦不冲突

  受持八关斋戒所有的功德,既是无漏而又是大乘的,当然不是世间有漏功德所可比拟的,所以佛在经中对天帝释曾经加以呵斥。就是有次天帝释闻佛所说八关斋戒的功德殊胜,于足不期然的欢喜赞叹说:“六斋神变月,奉行八戒斋,彼功德殊胜,则为与我等”!一般听来,奉行八戒,能得像天帝释那样的功德,亦觉是很不错的了。可是佛陀听后,立刻呵斥天帝释说:你这样的讲法,是不合道理的,你也没有资格可作这样说,唯有阿罗汉始有资格作这样说。为什么?要知你天帝释,既没有远离贪嗔痴等的烦恼,又没有解脱生老病死的大苦,种种忧愁与悲苦,都还缠缚著你的身心,怎么可说受持此戒的功德与你相等

  老实告诉你:你天帝释所有的功德,只能感受天帝释的果报,是不能出离三界的;可是受持八戒所得的功德,能够证得出世三乘圣者的菩提,而阿罗汉是舍诸生死重担的出世圣者,所以他可说受持八戒所得功德与我等,你天帝释是不应该这样说的!从佛的这一宣示,我们得以明确的知道:天帝释的福德与无漏的福德相比,是有著大渊之别的,诸位应常发心受持八关斋戒。

  进一步说,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不但与阿罗汉的功德相等,而且他就是世间菩萨。文殊问经说:“世间菩萨,八戒者是”。可见要在这人世间做个菩萨,并不是怎样困难的事,只要发大菩提心受持八戒,当下你就是世间的菩萨。受持八戒的功益殊胜,岂不更显然的表示出来

  这还不算,处胎经说:“八关斋戒者,是诸佛父母”。受持八戒的功德,简直与诸佛功德相等,甚至诸佛如来是由八关斋戎所出生的。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现在套用这句话,亦可作这样的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八关斋戒出”。是则八关斋戒的功德殊胜,真是不可思议,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菩萨本生鬘论,对这八戒功德,有更透辟的叙说,现我用语体文说明如下:若人能够持是八戒斋法,从表面看来,这人虽没有穿著华丽的衣服,但他已经具有惭愧之衣。当知惭愧之衣,比什么衣服是都来得庄严的!受持八戒斋法的人,虽无有形的墙垣,阻挡外贼的侵入,抢夺尊贵的珍宝,但已具无形堡垒,御捍六根的怨贼,纫夺内在的功德。依佛法说:外财的丧失不足惜,法财的被纫才是最大的损失。要想法财不被劫取,唯有筑起斋戒的墙垣。受持八戒斋法的人,就世间的种族说,不一定是高贵的,可能是首陀罗族,在印度的种族说,足属最下的一等,可是由于彼受八戒的关系,已经住在圣种姓中,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后,会结圣菩提果的,只是世间种族的高贵有什么用

  印度方面,自古以来,以诸璎珞为庄严具,什么人有诸璎珞,就显得其人的庄严高贵。受持八戒斋法的人,不一定会有世间真珠之类的璎珞,但因由于八戒斋法的在身,是就已经具有种种善法功德庄严其身了,而且这种庄严不是世间任何珍贵的璎珞所能比拟。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说:“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同样的理由,受持八戒的人,虽不具有金银等的七宝,但已积集了人天的七种法财,不需依赖任何桥梁,是就可以超越险道!

  受持八戒的功德是这样的殊胜,所以经中说用十六大国中,最极珍贵的宝物,供养诸比丘僧,不如斋戒一日一夜的功德。萨婆多论亦说:如果一个人做了阎浮提王,于间浮提中广行布施,使得一切人民,于诸金银财宝,得到受用自在,其功德自然是很大的,但以八戒斋法的功德,分作十六分来说,间浮提王布施所有的功德,不及受持八戒功德的十六分之一!诸经论中所以这样盛赞八戒的功德,因这是出家离俗的始基,是得三乘菩提的道种,乃至成佛亦是由于受持八戒的这一念而来!

  受持八戒能得殊胜的功德,相对的自然也就可以灭罪。关于这点,善生经说得非常明白:受持八戒,能够除去五逆重罪。其余的罪障能灭除,自然是更不成问题。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佛法认为这是最重的罪,将来要感五无问苦果的。可是现在由于受持八戒,五逆重罪当下就被消除,八关斋戒的功益殊胜,真是难思难量!中阿含经还有这样的说法:“多闻圣弟子,持八支斋时,忆念如来十号名字,若有恶思不善皆灭”!多闻圣弟子,尚赖这功德力,灭罪除愆

  进德修业,诸有要求出罪进德者,宜更乘此良机受持八戒。

  受持八戒,会得如上所说的殊胜功德,这当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短短的一日一夜中,是否做到净念相继,能够净念相继的守持清净,自然会得如上的功德,不然的话,由于你的一念心,没有放在斋戎上,终日东想西想的,不知在想些什么,那你所得的功德,就要大大的打折扣!所以在受斋戎的一日一夜中,要放下世俗的一切,将整个身心沐浴在佛法中,受佛法的熏陶而与佛法相应。如果漫不经心,只是随人起倒,受戒是受戒了,但未随于戒转,结果空过一日夜,那是非常可惜的!为此,木堂特别制订修持的时间,领导大家共同的修学。

  净念相继,固然是保持八戒清净的很好方法,除此而外,成实论中,说有五法能使戒行清净:一、于受我的期间,能够如法的行十善道;二、于受戒的期间,断除前后恼诸众生的事,不再使众生感受不必要的苦恼;三、于受戒的期间,在自己内心中,不再为恶心所恼,亦即不再动起不正当的念头,以免影响戒行的清净;四、于受戒的期间,时刻忆念佛、法、僧、戒、舍、天而为戒行的守护,仗斯六念的功德,以保持戒行的清净。五、于受戒的期间,愿将自己所得持戒的功德,回向于究竟涅槃,决不以此而求人天的福报。能这样的受斋,戒行自得清净。

  昆婆沙论更以五句分别受持八戒功德,是否能得大果,现我亦向诸位略为介绍一下:

  一、如有自在受此斋戒的人,为他负责厨房饮食的人,想要杀害众生的生命,以供他于饮食时受用。他知道这事,就对厨人说:今天是我受戒的一天,你不得杀生供给我食,可以留待明天杀给我吃,这是普通人的观念。另有担负保家卫国的国家军警,将所捕获的怨敌,送到高级官员这儿来,请求给子怨敌的应得之罪,高级官员对来使说:你且把他扣留起来予以看管,因我今天受了斋戒,不可违律杀害众生,到了明天,我会依法予以杀伐的。像这样的受八斋戒,根本业道虽是清净的,但近分方面并不清净。佛陀说这虽是胜业,但不能够获得大果。

  二、另有自在受此斋戒的…

《入关斋戒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