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不但根本业道是清净的,就是近分亦定极清净的,但为欲寻伺、恚寻伺、害寻伺之所损害,因而仍然不是理想的受此斋戒。当知欲、恚、害的三种寻伺,是一种恶分别,有了这些不正当的分别存在,内心必然是不得清净的,当然就会影响到戎行的守持。正因恶寻伺是扰乱心灵的不好东西,所以佛说这个发心受我的人,就其所受我说,虽是一种胜业,但不能由此获得大果。
三、还有自在受此斋戒的人,不但根本业道与近分都是清净的,而且亦没有恶寻伺之所损害,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是仍然不理想的,就是他不能提起正念,将一念心放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的六念上,以致仍有种种不正当的妄念现前。由于妄念不断的涌现,其心自然不能安住在净戒上,而求戒行的清净也就不可得。正因是这样的关系,所以佛说这个发心受戒的人,就其所受戒说,虽是一种胜业,但不能由此获得大果。
四、复有自在受此斋戒的人,根本业道是清净的,近分同样是清净的,亦没有恶寻伺所损害,更能时刻提起正念,不能不说这受戒者的难得!然而仍有不美满的,就是他不能将受持斋戒的功德,同向于出世解脱,只是要求上生到天堂,享受天上的欲乐,因此,佛说这个受斋戎的行人,虽说是种胜业,但不能够获得大果。
五、更有受此斋戒的人,具有根本业道清净、近分清净、非恶寻伺之所损害、摄受正念、同向解脱的五种希有难得的心行,自不是以上四种受戒的人之所能及,所以佛说这个受戒的人,不但是修的殊胜业,而且能够获得大果。这所得的大果,从小乘说,就是解脱涅槃,以大乘说,就是佛果菩提。
本上所说,应该知道,受持八戒,的确是有殊胜功德的,所以应常发心奉行八戒,更要于六斋日受持八戒。不过在这工业发达的现时代中,要六斋日受持八戒,可能会有很多人,没有这个闲暇的,但最低限度,要能做到一月一次的斋戒。弘一律师说:“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减至一日或两日亦无不可;因仅受一日,即有极大功德,何况六日全受呢”
不过当你发心受此八关斋戎,不论是在受戒之前,不论是在受戒之后,不论是在正受戒时,都应严肃自己的身心,以八戒水洗浣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身心与戒相应,而得身心清净及诸殊胜功德。
五 八关斋戒的受者拣别
前两次和诸位所讲的,是有关于戒德的殊胜,戒德既是这样的殊胜,理应人人受八关斋戒,从受戒中得殊胜功德。话虽这么说,但亦不是人人可以受这八关斋戎的,一定要具备相当的资质才可以受,否则的话,不论你怎样的发心,是都不容你受这八关斋戎的。
在此所成为问题的,就是什么人可受什么人不可受,从什么地方来加以分别
这就要在受戒前进行一番严格的考查,看他或她是不是受戒的法器,然后决定应不应为他或她受戒。所谓考查是通俗的说法,在戒律上讲叫做问遮难。就是在受戒前,做为传戒师的,对于发心受戒的人,必须详细的问清有没有能为受戒作遮止、留难的事,假定有的话,成为受戒的最大障碍,那是不能为之授戒的。羯磨注说:“当于受戒前,具问遮、难”,就是此意。
究有一些什么事能为受戒的障碍
据善生经说,计有七种遮障,现在先为一一列出,然后再来略为说明。
一、汝曾盗现前僧物否
二、汝曾于六亲男女中行淫否
三、汝曾污破僧尼梵行否
四、汝曾于父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五、汝曾于母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六、汝曾于师长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七、汝曾杀害发菩提心众生否?
僧物,就是供养众僧的东西及属于常住所有的财物。常住物,依律说有四种:一、常住常住,如众僧所住的厉屋,众僧所用的器具,众僧所植的花果,众僧所种的林树,众僧所有的田园,众僧所雇的僮仆,众僧所蓄养的畜类等。在什么地方,就属于什么地方,不得移转到别个地方去,所以叫做常仕。住在这个常住内的僧人,只可以受用这些,绝对不得分买,应该永远存留,所以复云常住。二、十方常住,即寺庙中供给僧众饮食等的物品及资具,不但现前在寺庙中的僧众可以受用,就是外来的客比丘来到寺中皆得受用,所以叫做十方。是这寺中的饮食等,就是属于这个寺中的,绝对不可擅自的移至他处,所以叫做常住。三、现前现前,如有一般的信徒,发心供施财物等,说明只是供施住在这里的出家人,或是指名供施寺内的某几个出家人,所以叫做现前。发心供施的人既然如此,当时就将他或她所施的分配给各个出家人,不再把它存留一点,所以复云现前。四、十方现前,如出家五众死了以后,所有可以分的遗物,应该举行羯磨来分。在没有举行羯磨分配以前,共亡僧的遗物,属于十方僧的,不论什么地方来的出家人,都有他的一分;若巳作了羯磨,现前借众自分,其他地方后来的僧人,足没有分的,名为现前。
僧物有上四种不同的分类,但不论那一类的僧物,我们都不可盗取,如果盗取的话,过失足很重的。依佛法说,三宝物品,是都很重的,而僧物为重中尤为极重的。方等经中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大集经说:“盗僧物者,罪同五逆”。观佛三昧经说:“用僧只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在此或有人间,盗用僧物罪业,为什么特别重
当知檀信供施一粒一毫给僧团,本来就是要供十方一切凡圣僧的,所以僧寺中的犍椎一响,不论远近都能听到,若凡若圣都能受用,既可助成僧众的道业,又能冥资施主的福德。招善既是这样的众多,获罪又怎么会得很少?是以盗用僧物,不论是多足少,其罪是都不可饶恕的!
佛弟子中有位牛冈比丘,虽经修道巳得阿罗汉果,但他在受用饮食时,还像牛吃草的那样,有人觉得这种吃法很怪,就请问佛以何因缘是这样的
佛告诉诸比丘说:过去生中牛呞曾经盗取五六粒米放在口中咀嚼,于是后来堕在畜生中做五百世的牛,牛吃草是这样的吃法,五百世中已经成为习惯,所以现虽证阿罗汉,还是这样一种吃法。
盗用僧物,不用说,以出家人为多,一般俗人,特别是信众,是很少盗僧物的,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如现在各地反客为主的所谓信徒代表,就是专门侵损常住的,亦即是将僧物占为已有的,像这样的佛教信徒,不特没有受八关斋戒的资格,就是做个正信佛徒的资格亦没有。
不说盗用僧物的人过失很大,就是正信的优婆塞、优婆夷及识达的正人君子,知道僧物的不易得,受用僧物不易消化,僧众不予以招待,非特不应不高兴,而且应生大欢喜,认为这是佛法的规律,理当是这样的。所以在家信众到寺庙来,应存“为法来非为食来”的正确观念!
现在是个末法时代,在各地亲眼见到的,为法来的很少,为食来的很多。不信请看:不论什么地方,凡是讲经法会,听众总是寥寥无几的,而这寥寥无几的听众,真心听法的更是少之又少。可是一般法会,如果有斋吃的,人总是多多的,这还不算,大都是到快吃斋时才来,既不参加诵经礼忏,又于吃了斋后就走,不特没有说法的道场无法可闻是如此,就是说法的道场有法可闻亦如此。有人以为这是佛法兴隆的“象,但在了解佛法的人看,这与世人赶热闹没有两样,正是佛法没落的象征!
是以牧个佛弟子,不论在家与出家,对僧众的东西,都应如护眼珠一样的爱护,既不可随便乱用,又不可任意盗取。过去不知盗用僧物的严重性,曾经盗过僧物的,现在发心来受戒,必须先忏侮清净,否则的话,足绝对不可受戒的,即或不知为你授了,你亦不能得清净戒。所以是否曾经盗过现前僧物,在问遮难时,定要交代清楚。假定是有就答有,假定是无就答无,不可含糊其词。
六亲男女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不论就世法、佛法说,都不应有不正常的苟合行为,假定有的话,为障道大敌,是不可以受戒的。比丘、比丘尼是修清净梵行的行者,是求解脱的出尘上士,是为人天的无上福田,是做一般众生的模范,真是所谓神圣得很,亦即绝对禁止淫欲的。如果世俗的男子与女人,去做污破僧尼清净梵行的不道德的行为,自是罪大恶极的!当知淫欲虽不是生死的根本,但它必然是障道法,不特障碍于现生中得涅槃,亦复障碍于未来世得菩提,甚至亦是障碍生天的一法,因为到色界天以上,是都没有欲界天及人间的男女之欲的。严格说来,人与人间,除了正常夫妇的关系,不可与其他男女有不正常的行为,何况是与自己有血统关系的人h更何况是修清净梵行的出家僧尼;自更不可有淫欲事!
是以在这世间做人,尽管自己一时还不能远离淫欲,最低限度要能做到不与自己关系的人有染,对志求解脱好乐寂静的僧尼,更应予以高度的尊敬,不说不应有不如法的苟合,就是言语嘲调,听其—晋声,见男女相,心生染著,是都要不得的。不说普通一般人染著于色,会有很大的危险,就是腾空飞行的独角仙人,一旦对色有所染著,都会为淫女骑颈来人人间,从此失去神通,再也不能飞行。我们是什么人
对这能不谨慎
所以在未学佛前,曾否有过于六亲男女中行淫,或是否有过污破僧尼的梵行,同样要有所交代,有就说有,无就说无,不可隐藏不露!
父母师长,不是养育我们的恩人,就是教导我们的恩人,没有父母,不说没有我们这个生命出现于世,就是出现世间亦不致于长大成人。没有师长,不说不能得到高深的知识,就是一般的常识亦不能得。
父母对待子女的无限慈爱,是没有办法可以形容得出来的,不说别的,只以子女有病来讲,看到子女展转呻吟于床第,虽明明是子女所受到的苦痛,但在慈爱的双亲感觉中,此自己害了一场大病还要苦,所以始终在有病的子女面前转来转去,一下子采采儿女的温度,一下子喂喂儿女的饮食,吃药的时问到了,立刻拿药给儿女吃,应该要请医生时,赶快就把医生请来。照顾儿女病痛的回到,体贴儿女病痛的苦恼,比任何有德性的护士超过百…
《入关斋戒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