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P2

  ..续本文上一页奉请娑婆菩萨戒上座,伽耶山顶初受菩萨戒文殊师利大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羯磨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说)。”

  继请教授阿阇梨。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娑婆戒传戒付嘱,寂灭道场初受菩萨戒,梅怛哩耶大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教授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说)。”

  继请尊证师范。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大师,一切世界常诵菩萨戒,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尊证师范。慈愍故(一说)。”

  继请同学等侣。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大众,一切世界常学菩萨戒,一切同法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同学等侣。慈愍故(一说)。”

  继请金刚外护。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护法,一切世界常护菩萨戒,一切金刚、天众、变化者,为我作菩萨戒修觉外护。慈愍故(一说)。”

  继请在场的戒师。受戒者念:“我某甲等,今从大德求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苦。慈愍故。”

  接着传戒师应为求戒者在诸圣师(佛菩萨)面前代白云:“敬白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某甲等求我白诸佛菩萨,欲从诸佛菩萨,乞受菩萨戒,此某甲等,已发大愿,已有深信,能舍一切,不惜身命。唯愿诸佛菩萨怜愍故,施与某甲等菩萨戒(三说)。”

  第四,忏悔。最澄在《授菩萨戒仪》中说:“无始以来,谁能无罪?或有重罪孽,障须忏悔。”忏悔可分三步:第一步忏悔的目的。忏悔的目的是洗涤自己无始以来的罪过,使身心清白,如“法器清净,方堪进受”。第二步,懂得运心的方法。最澄引智者《摩诃止观》中的说法:“当识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十心,以为对治。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他说的顺流十心,即是:“一者,自从无始,暗识昏迷,烦恼所醉,妄计人我。计人我,故起于身见;身见故妄想颠倒,妄想颠倒,故起贪瞋痴;痴故广造诸业,业故则流转生死。二者,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勤惑我心,倍加隆盛。三者,内外恶缘既具,能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善都无随喜。四者,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五者,事虽不广,恶心遍布。六者,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七者,覆讳过失,不欲人知。八者,鲁扈底究,不畏恶道。九者,无惭无愧。十者,拨无因果,作一阐提。”这样,顺生死流,昏倒造恶,罪业愈积愈重。忏悔,就是要用空全相反的逆流十种心,对治这顺流十心,使之转恶为善。第三步,忏悔的方式。最澄说:“忏悔法有三种:上品忏者,举身投地如大山崩,毛孔流血;中品忏者,自露所犯,悲泣流泪;下品忏者,通陈过咎,随师口言。”(同上)

  忏悔者的誓词一般是:

  “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当来弥勒,十二部经,真如藏海,诸大菩萨,缘觉声闻证明。我等披陈忏悔,从无始来,至于今日,于其中间,皆由妄计。我人为贪瞋痴无量烦恼乱身心,纵恣三业,具造十恶、五逆、四重,作一阐提,拨无因果,坏僧伽蓝,焚烧经像,身四威仪损伤含识,盗三宝物及余趣财,颠倒邪淫,污染梵行,污父污母,污比丘、比丘尼、人男、人女、畜生、鬼神等一切男女;诳惑三宝,谤三乘法,言非佛说,障碍留难;或饮酒食肉无慈愍心。或食五辛,熏秽三宝;或于一切出家人所,有戒无戒持戒破戒,打骂诃责;乃至于一切有情无情,作不饶益。如是等罪,不可数知,自作教他,见闻随喜。今对三宝前披陈忏悔,齐佛所知,不敢覆藏,一忏已后,永断相续,更不敢作。愿罪消灭,唯愿三宝慈悲证明。”

  除了上述事忏外,安然在《普通授菩萨戒广释》卷中还提出理忏,并认为修理忏胜于事忏。他引《心地观》偈云:“若有清信善男女,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销除,是名最上持净戒。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诸善男女真实观,名为诸佛秘要门。”他还具体解释说:“(理忏和事忏)二门中,理忏最胜。故《普贤观》,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所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无法,从颠倒相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获至宝,无住无坏,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大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同上卷中)也就是说,到了理忏的最高境界,是“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无罪无福,入大涅槃。此种忏悔,才是大乘规实之义,能除却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疾成阿耨菩提。

  第五,发心。为了报答四恩,应发清净菩提心,受三聚戒。受戒者(称新学菩萨)向戒师(称先学有智有力菩萨)顶礼后,说:“我今欲发大菩提心!”戒师应教诲说:“过去菩萨已发,未来菩萨当发,现在菩萨今发!仁者(对受戒者的尊称):如今随顺三世一切菩萨,当发大菩提心,一心志求无上菩提。”这时,受戒者应当这样说:“我今发起菩提心,一向志求大菩提,随顺三世诸菩萨,尽未来际不退转!”这时,戒师以无乱心问他:“仁如是听,是仁慈菩萨欤否?”受戒者应答:“是发菩提愿!”不可说成:“已发菩萨愿!”这时,戒师才教他念四弘誓愿:“圆融十界诸众生,我今发誓必济度。圆融五住诸烦恼,我今发誓必断除。圆融四门诸道品,我今发誓必尽知。圆融法性真佛道,我今发誓必显得。”教毕后,由受戒者单独背念一遍。

  第六,问遮。是戒师查问受戒者从无始以来有何罪过。戒师对受戒人说:“我今问汝,当如实答;若不如实答,徒欺诸佛。汝不曾出佛身血否?不曾杀父否?不曾杀母否?不曾杀和尚否?不曾杀阿阇梨否?不曾破羯磨转***僧否?不曾杀圣人否?”若无“七遮”罪,准予授戒。然后再问受戒者有无犯“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罪。若曾犯过“十重戒”罪,可准他忏悔。忏悔的方式是:跪在佛菩萨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礼三世千佛”,直到亲见“佛来摩顶”,或者看到佛的相好庄严以及“光、花种种异相”为止。因此,忏悔的时间没有限定,或一七日,或二、三七日(14天或21天),乃至一年。若受戒者始终未见“佛来摩顶”或看到佛的“好相”,则“虽忏无益”,表明旧戒已失,应当增新戒。

  受戒人若曾犯四十八轻戒之一,可用“对悔”的方式,对着菩萨僧,自行忏悔。其方式是:请一德行高尚的菩萨僧为忏主,受戒者的求请辞云:“菩萨专念!我某甲今请菩萨为犯轻垢忏悔主,愿菩萨为我作忏悔。慈愍故(三说)。”接着忏悔。受戒人与菩萨僧跪合掌,说:“菩萨南岳怀让志!我某甲为故不听大乘法等,犯轻垢罪。今向菩萨发露忏悔,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菩萨忆我,请净戒身具足清净菩萨(三说)。”忏悔主合掌对他说:“自责汝心,应生厌离(忏悔已后,自责的思想也应当丢开)!”受戒者答:“尔(是)!”

  第七,授戒。先示戒相,再正授戒。戒师在授戒前先向受戒者宣说戒相:戒相是菩萨三聚净戒。可分为四种:小乘、通乘、别乘、圆乘戒法。这里授的是大乘圆教菩萨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摄善法戒(八万四千因果佛性常住藏)和饶益有情戒(六度四摄,无量行愿藏)。受此菩萨三聚戒,能饶益一切有情,修摄一切善法,修摄一切律仪。以此来表明菩萨三聚戒功德的巨大。最后告诉受戒者:“我今相代诸佛菩萨谛语汝等,诸佛适今告汝等言:一切如来金刚宝戒,五分法身,汝等心中,本来常住,万德圆满,明如日月,妆如璎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遍一切处,等如虚空。谛信此语,是名成佛。”(《普通广释》卷下)以增强修持者成佛的信心和决心。

  接着是正授戒。戒师对受戒者宣告:“汝等谛听!汝等今于我所,求受一切菩萨净戒,求受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诸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佛,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佛,现在一切诸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今成佛。汝等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同上)还告诉受戒者应当这样想:“今于此处现在菩萨戒大和尚(是)释迦牟尼如来,羯磨阿阇梨(是)文殊师利菩萨,教授阿阇梨(是)梅怛哩耶(弥勒)菩萨,尊证大师(是)一切如来,同学等侣(是)一切菩萨,受戒外护(是)天刚天等。今正(现在正是)文殊师利菩萨发梵音声,作此羯磨,亦当梅怛哩耶菩萨以慈言音,教授此事”(同上),“汝等能持否?”戒师接连三问,受戒者三次回答:“能!”

  当受戒者第一遍回答:“能”时,戒师便说:“十方法界一切境上微妙戒法,悉皆动转,不久当应入汝身中!”第二遍回答“能”时,戒师便说:“此妙戒法,即从法界诸法上起,遍虚空中集汝顶上,微妙可爱,如光明云台!”第三遍回答“能”时,戒师又指示道:“此妙法入汝身中,清净圆满。正在此时纳受戒法,不得余觉余思念以戒不满!”

  第三遍结束,戒师应语:“自今以后,永号汝等,以为诸佛!”如《梵网经》所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规是诸佛子!”

  第八,证明。戒师为受戒者向十方诸佛呈言:“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于此素诃(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瞻部州人主地,某国某州某县僧伽蓝中,佛菩萨像前有众多佛子,来于我所,求菩萨戒竟。我已为师作证明,唯愿诸佛亦为作证明(三说)。”

  接着,大众同声启佛:

  归命牟尼大觉尊,已为净戒大和尚。

  龙种净智尊王佛,已为净戒阿阇梨。

  未来导师弥勒佛,已为净戒教授师。

  现在十方一切佛,已为净戒尊证师。…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