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为消除自身及他人的种种病难恶事等的修法。以佛部之尊为本尊,用圆形白色护摩坛、圆形炉,行者穿白衣,向北方吉祥坐,焚烧沉水香,用酥油灯。修的时间是每月一日至八日。增益法(梵语pustika),为增益自身及他人的寿命、福德、智慧等的修法。以宝部之尊为本尊,用方形白色坛、方形炉,行者穿白衣,向东方半跏坐,焚烧白檀香,用油麻灯。每月九日至十五日,日出时分起修。敬爱法(梵语vasikarana),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萨加被,或欲得主上众人爱护的祝祷法。以莲华部之尊为本尊,用莲花形赤色坛、莲花叶形炉,行者穿赤衣,向西北箕坐,焚烧丁香或苏合香木,用果子油灯,每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修。降伏法(梵语
abhicāraka),又作调伏法。为自身及他人调伏怨敌恶人等的祈祷法。以金刚部之尊为本尊,用三角形黑色坛、三角形炉,行者穿青、黑衣,向南方蹲踞,焚烧安悉香,用芥子油灯。每月二十三日至月底修。
上述四种法之外,若再加钩召法(梵语ākarsa)则称五种法。但钩召法为召请本尊之法,通常摄于敬爱法中。五种法的修持仪轨详见《阿娑缚抄》卷40,《大正藏》图像部第八册。这是与金刚界五部五智之内证相应的修法。在五法中,就其所生功德而言,每一法均具有其他四法的效益,称为五法互具。以息灾法为例,据称修行此法可除贪瞋痴烦恼或止息国家的灾难。这是息灾的意义。除贪瞋痴烦恼之暗时,又可增长定慧之功德或外在的诸种福德,这是增长的意义。各种功德既有增长,则渐次可摧破无明、灭诸灾殃,这是调伏的意义。依这些功德而无战乱争斗之事,并得诸佛菩萨的庇护,这是敬爱的意义。由这些功德而诸善集生、万法现集,这是钩召的意义。其余四法亦由此而互具功德。
护摩首先要设护摩堂和护摩坛。护摩堂为台密修护摩法的堂宇,本尊安置不动明王、爱染明王等,其前设护摩坛。护摩坛,又称光明坛、护摩火坛、火坛、军荼坛、火漫荼罗等。“坛”为梵语mandala之意译,音译温荼罗、曼荼罗。即中央设火坛,焚烧供物以修护摩法之坛。筑坛的材料可分土坛、木坛。台密多用木坛。坛的形状依修法而异,一般多用方形的牙坛,大小不一。护摩坛外不画三重院。坛四角钉四橛,引五色丝结界。坛上布列阏伽(香花之水,亦称功德水)、涂香(以旃檀等香制成的粉末和水调成)、华鬘(以鲜花制成,择其芳香)、火舍(香炉的一种,多以铜制,三足,有盖)、饮食(包括饭、豆、饼等)、灯明(佛前供养的灯火,多用酥油灯),以及洒水、漱口、五瓶等诸器。
护摩的做法,据《阿娑缚抄》卷42《护摩要》记载大略是:先在坛中央设置一炉,炉的四角置橛,四橛的顶端均系金刚线。坛前安置礼盘、胁桌,胁桌上安放护摩木、涂香、柄香炉、加持物等。接着办备供具,坛上置饭、汁、果、饼及洒水、漱口器等,左侧置房花、散花、乳木、杂香、涂香,右侧置苏、芥子、米、麻、盐、粥、饭。行者著新净衣,持杵上堂,至门前加持香水洒身,然后至坛前长跪,诵忏悔偈,礼佛,上座,以香涂手,加持香水,洒净诸物,弹指辟除,结金刚羯磨印明:二手各以大指捻无名指,余三指开竖如金刚杵戒,印相相交,右押左。右腕上,左腕下,掌向上,左转右转各三遍,诵真言:“唵缚日罗羯磨捡。”次结金刚轮印明:二小指、二无名指内相叉合,二食指空,二中指柱绕二食指上节侧,并二大指直竖,左转右转各三遍。次供养、礼佛,再在佛前祈愿,或为息灾,或为增益,或为敬爱,或为降伏,或为钩召。若有同伴,则齐声朗读愿文;若一人,则可在心中默诵。然后念护摩真言百遍。护摩真言随所祈愿而不同:
息灾真言为:“唵萨缚播波娜诃那缚日罗娑缚贺。”
增益真言为:“唵缚日罗补瑟吒曵娑缚贺。”
敬爱真言为:“吽缚日罗吠舍耶弱。”
降伏真言为:“唵吽缚日罗萨怛。”
钩召真言为:“唵缚日罗羯哩洒耶弱。”
诵毕,将供物的位置左右内外作适当调换,然后将积木置于炉中,以大小二杓往炉中洒酥油,点火后诵真言:“唵阿密哩帝吽发吒。”次搧火,诵真言:“唵步入缚罗吽。”次取房花投火上,合掌诵偈:“我今稽首请,火天上首尊,天中之大仙,梵行所崇德。唯愿降临此,纳受护摩供。”一边诵,一边观想:火焰中荷叶上有字,变成火光尊,身色赤,发黄,三目臂,遍身火焰光。次作召请印明:以左手握右手腕,右手舒掌向外,屈小指横在掌中,食指如钩,来去招之。诵真言:“唵阿哦那曵曵醯呬。”
接着,取杓。取时,左手执大杓,右手执小杓,左右二杓头相交(又称杓观):
三处同一体,大坛即护摩。
护摩即己身,已身即火天。
火天即大日,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无异,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不生亦不灭。
离言离言相,生与于不生。
无非大日尊,观于阿字门。
入于猛利智,周匝成火焰。
持刀及羂索,焚烧业烦恼。
当想遍身中,流注白甘露。
洒于十方刹,热恼诸众生。
滋长菩提芽,次第生诸字。
变成五轮塔。
塔婆即大日,大日即火天。
(《大正藏》图像部卷8第270页)
观毕,用大小杓各酥油入供火中,往复三番。又观想火灭口,从心遍身中流出无量涂香云、花云、烧香云、饮食、灯明,种种供养,供养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及一切诸天。然后加供粥、饭、谷、盐等各三番。供芥子、粳米、胡麻等各七番,观想:芥子等入火天口,至心莲台,变成无量诸金刚杵,从一一毛孔流出,普遍供养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菩萨,以及一切诸忿怒尊。据称此金刚杵即遍十方一切世界,转自他顶,我及众生瞋恚烦恼并瞋所造一切罪业皆悉消灭,一切怨结悉皆如解,皆获富贵。
接着,又净火,搧火,投散花于火中,合掌诵偈,分别恭请佛眼部母尊、一字金轮尊、本尊某某以及三部诸圣众等,“唯愿降临此,纳受护摩供”。行者嗽口后,加供大杓油、粥、饭、生谷、盐、房花等各三番,合掌祈愿,为法界众生护摩。然后嗽口,投散花四方,奉送诸佛菩萨圣众。接着,投散花火中,恭请伊舍那、梵天、帝释、日天、火天、毗沙门、四臂不动尊、焰魔、风天、地天、月天、罗刹。分别加持小杓油、饮食。诵四谛、十二缘、生灭六波罗蜜等。启谢云:“所设供具,多不如法,唯愿诸天,布施欢喜。”然后嗽口,投散花四方,念发遣真言:“唵路迦迦迦罗野蘗车车车。”并以帚扫净炉念咒:“唵贺罗罗罗祖仡贺拏娑缚贺。”
念毕,在佛前重列供物、阏伽香水及安置铃、杵、念珠等。行者以涂香涂手,在坛上洒净后,取珠杵诵《金刚轮陀罗尼》7遍,《一字金轮咒》百遍。念毕,以念珠入合掌,入三摩地。最后,以五悔结愿,回向方便,仪式才告结束。
值得提出的是,台密大师认为外护摩与内护摩结合,护摩时所作的观想与天台教理有关。例如,护摩时要说真言,他们根据《住心品疏》说的“真言者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行者直以真言为门”。而将其与天台宗的“真如实相”说联系起来。安然在《真言宗教时义》卷一中说:“天台宗实相为门,并是真如观行异名。今真言宗一切俗如皆摄真如,真如为门直达真如而已。又观诸自心,是观自心真如,故以真言皆为其门。”(《大正藏》卷75第380页)这样,就把诵真言和道场观想的必要性用天台的义理加以诠释。同时,对于“护摩即己身,己身即火天,火天即大日”的三平等想,安然还提出了“大日即释迦”的“一心一识”的说法。他在《真言宗教时义》卷一中说:“天台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只心是一切法,只一切法是心,非纵非横,非一非异,芥尔一心,必具三千,即是今真言宗一心一识意。”(同上)至于台密的“观心月轮,八叶白莲,炳现种子,三昧耶尊形为本尊,行者即成本尊身等”,证真则用天台宗的“理具”加以解释。他在《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中说:“此亦如向有相方便,心无形色,岂胸实有月轮、华等;但是心性本净,故类净月;理性万德,本来具足,故为满月;本觉佛性不为烦恼染污,故为白莲;亦寄内心八叶,故亦云八叶;从于心德起修性,故得云种子变为佛等。显德直说理具而已。”可见台密护摩事事皆有天台学说的渊源。
七佛药师法与普贤延命法
七佛药师法和普贤延命法是台密主要的护摩内容。在日本,这两种修法始于最澄时期。《觉禅钞》卷5《七佛药师法》云:“国史云:延历二十二年(803)润十月二十三日,最澄和上于太宰府灶门山寺为渡海四船平达,敬造檀像药师四躯。……”又云:“传教大师造立善名称佛(七佛之一),左手当心指宝珠,右手施无畏。善名如来渡海加护愿。”当时渡海是件大事,海难众多,最澄为庆贺入唐平安归来,特造药师像,朝夕礼拜,逐步形成七佛药师法。在此前后,普贤延命法也同时形成。这两种修法经圆仁、圆珍、安然等先后努力而渐趋完善,并且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大为盛行。因为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加上天灾时疫,百姓苦不堪言。台密僧人特别重视以“镇护国家”、“积福灭灾”为目的七佛药师法和普贤延寿法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受到百姓、贵族甚至天皇的崇信。
七佛药师法
七佛药师法,又作七佛药师御修法、七坛御修法。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七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彼等住在东方四恒河沙乃至十恒河沙世界,各于因位发愿拔济众生的苦恼。其修法以《药师七佛本愿经》、《药师本愿经》为依据经典。《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称,若有人…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