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用八个钟点的时间,一天要有八小时的课程,四年毕业,这样在唯识上确确实实奠定了深固的基础。这是唯识宗或者,我们今天讲唯识学系必修的课程,有价值。能够花上四年的时间,以后无论研究大乘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这个地方花上四年的时间,值得!不是不值得。
那么诸位想一想,你要是专攻来作研究,护法,这就是你的福报、你的因缘。今天要是在学校里面,学校没有这个课程,纵有这个课程,没有这么专,这个东西要专攻,不专攻不行!所以说提供修学的环境,四年当中让你作学生,能够把一切世俗的事情都放下,这是很大很大的福报。如果一旦有这个机缘,这个机缘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佛法里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自己要善于把握,轻易放过,以后想再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了,我们图书馆这个环境,所苦的就是没有宿舍,专攻,确确实实要生活在一起,为什么呢?一天到晚要在一块研究讨论,虽然书不多,它有相当的深度,要很勤奋的去研究,四年才能够达成目标。我们图书馆在设备上来说,大至上可以提供五、六个人作研究工作,这设备是够的,我们目前有五部藏经,这个典籍大致上还可以供给五、六个人用的时候,是不会有问题的,要的就是要专心。这是善心所可以说是根本的一个心所,就是我们一定要建立自己坚强的信心,自信心。
第二个是惭,第三个是愧,惭愧这两个心所是善心所。什么叫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这两个心所,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良心,心良,良是善良,善良的心,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致良知,也就是特别要发挥这两个心所,惭是自发力,就是我们自己的良知良能,他的作用就能够,崇是崇尚,重是尊重,能够崇尚,能够尊重贤人善事,对于贤人善事决定没有嫉妒障碍,这个叫惭。所以这个是自发力,自发的叫惭,愧就不是自发的,但是它的作用,与这个是一样的,可是它是受外面力重而发的心,“依世间力,羞耻过恶”,世间是什么?舆论,我要是作了不好的事情,别人会指责我,为了怕别人的指责,自己压制自己,不敢为非作歹,这个叫愧,也就是说愧对别人。由此可知,这个愧心所不及惭心所,惭心所是以自发力,并不是受外面力量影响的,愧心所是受外面力量影响的,但是它不敢作恶,不敢为非作歹,所以它是属于善心所,这两个心所能够教我们成就一切善法,精进不懈,所以佛法里头很推崇这两个心所。
你看看印光老法师,这可以说是我们近代的大贤,净土宗近一代的祖师,他老人家自称,称「惭愧僧」,我们在《文钞》里头常常看到的「惭愧学人」。换句话说,他这个是示现的,也就是教给我们,今日之下修行人,能够常常以这两个心所现行,就好了。在净业里面,我们求个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就能作得到,如果这两心所要是失掉了,那个麻烦可就大了,那就是烦恼心所里头无惭、无惭,无惭是什么?没有良心,今天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学派,就是提倡无惭、无愧,我都看到书摊上有叫厚黑学,那就是无惭、无愧一派,脸皮要厚、心要黑,换句话说,这种人就是无恶不作,他自己没有天良,也不怕别人责备,作了坏事情,报纸上注销来了,你看,我出名了,报纸上今天登我了,你看那个皮多厚,良心多黑,他以为他在社会上能占到便宜,实在讲果报在三途。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学佛的人要警觉到的,知道那是邪知邪见,绝对不会有好结果。
我们接着看,下面无贪、无瞋、无痴,这三条也叫做三善根,佛法里面常说的善根,善根就是指这个三条,那么这个是讲世间法;一切善法都是三善根所生的,出世间的善法,是从精进所生的,所以出世间的善报,就是三善根加上精进,因为出世间法,如果不精进就不能成就,也可以说出世间法的善报,只有一条,就是精进,诸位要是读欧阳大师内学训示,他老人家就是这样说法的,贪、瞋、痴就是三毒烦恼,是根本烦恼前面的三条,此地是将贪、瞋、痴翻过来,无贪、无瞋、无痴,意思是什么呢?“于三有及造成三有之具无着。”三有,三是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是指果报,就是三界的果报,“及造成三有之具”,就是三界果报的业因,换句话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了对于三界的果报以及三界的业因,都不贪着,这个叫无贪。
那我们可以说,三界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泛,三恶道业因就是贪瞋痴,不但贪瞋痴要舍掉,人道的业因是五戒,我们中国儒家所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人道的业因,得人间富贵果报,天道的业因,欲界天是十善,我们常讲十善业道,色界、无色界是四禅八定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个就是三有之具,能够造三界的果报,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三恶道的因与果,我们是要离开它,这是对的;五戒、十善,佛常常说,那我们应当要执着,为什么也不可以执着呢?诸位要晓得,五戒、十善在佛法里面讲是根本法,正所谓如果我们做人都做不好,你要想成佛、成菩萨那就没指望了,佛法是建立在人天基础上,所以我们要想成佛、成菩萨,因此善人好人是学佛的根本,我们应当要修,虽要修,不要执着,我们对于人天的善因,人天的善果,可以修,可以享受,不能执着,一执着这个里面就生烦恼了,不执着没有烦恼,所以你不执着,真正没有贪心,以无贪心去修善,以无贪心去接受善的果报,这个虽然在修因证果上来讲,心地是清凉自在,这叫真善。
那么看看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修因,在行善的,也有许许多多人,今天在享受果报的。但是你仔细去观察一下,修善因的人他有烦恼,天天在做好事,他烦恼不断;在享福的人,今天社会上有崇高地位的,有许多财富的,他也是烦恼离不开,所谓是富贵而不乐,这个原因在哪个地方呢?就是因为他的三善根没有现前,他对于他的修因、果报都执着,在这里头取相执着,我们不能说他修的不是善法,不能说他得的不是善果,果报不清净,虽善而不纯,这是我们应当要留意的。
这一次我们的佛学讲座,可以说你们同学们都有很大的福报,有许多善心的人发心,教材都是新印的,都是我们很慎重的去选择,选择好的教材,有些印出来了,有些还在印刷厂,这个月底统统会印好,譬如说唯识,这一次印的是这份教材,以及诸位现在看的《唯识易简》,我们是用这两种。课堂因为时间少,只有十几个小时,就与我们此地一样,用表解简介为中心,书都送给诸位作参考资料,心经我们选择的是泰国陈克文居士所批注的般若心经,他这个注子注得相当之好,他是以大般若经来批注心经,很难得的一个好注子,是近代人注的,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很浅显,所以这个注子相当之好。前面有台中李老居士一篇序文,特别给我们介绍,所以这一次我们选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已经印出来了,同时侨仁这边的讲座,你们同学们很发心,要我来讲《了凡四训》,所以《了凡四训》的本子也印出来了,印出的这个本子,是你们同学们自己发心,拿钱出来印的,今天在道场也给诸位结缘,你们每一个人可以先带一本回去看。侨仁里面我们担任是三门课,一门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图书馆有这个经本。另外就是《心经》,有六个小时,也是简单的介绍,好在都有很好的参考书。还有一门就是《了凡四训》,我是担任这三个科目。《了凡四训》里面所给我们说明的理论与修学方法,以及所得的果报,确实着重在无贪、无瞋、无痴,你看人家这三善根如何来修学,如何将这三善根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他所获得的是什么样的果报。我们俗话说改造命运,创造新的命运,命运是决定在我们自己掌握之中,不操纵在他人,鬼神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佛菩萨也不能主宰我们自己的命运,自己命运是自己主宰的,既然是自己主宰,当然自己可以改造,这个是毫无问题的,《了凡四训》提供我们一个榜样,提供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是我们可以效法的。这是三善根的第一条。
第二讲无瞋,瞋是瞋恚,前面的贪欲是对顺境来说的,这一条是对逆境来讲的,换句话说,不顺自己心意,我们往往在这个境界生瞋恚心,这个也是根本烦恼,“于三苦及能生三苦之具无恚”,这是瞋恚心,三苦在佛学概要里头介绍过,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把三界之苦全都包括了,我们欲界这三种苦都有,苦太多了,苦不堪言,苦果是我们现在受的,苦因就是恶业,就是现在所造的,下面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那就是苦因,就是三苦之具,三界里面所受的苦报,那就是苦果,色界四禅虽然没有苦苦,它是坏苦、有行苦,纵然到无色界四空天,我们所谓是精神的世界,它连身体也不要了,身体都不要了,坏苦没有了,虽然没有坏苦,但是它有行苦,所以佛说「三界通苦」、「三界火宅」,意思也就是这样子,称为三界火宅。
我们对于这些苦与果报、对于苦的因,不生瞋恚心,特别是见到别人在造作,我们更不应该生瞋恚心。聪明人他晓得别人在造苦因受苦报,与自己不相干!如果是看到别人在造苦因,自己瞋恚心动了,那么自己造业了,这个真正是无妄之灾,自作自受。尤其更甚的,譬如说看电影、看电视、看小说,看到自己心里不如意的时候,瞋恚心生起来,这个叫冤枉!外面境界完全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你看了之后,自己感情不能压制、不能够控制,在境界里起了贪瞋痴慢,这不叫冤枉吗?自己在造罪业,后来自己还是要遭受苦报。
所以诸位要晓得,编写小说的人,编写剧本的人,以及那些导演、演员,在佛法里面讲,都是属于绮语。你看看十恶业里面:绮语,绮语什么呢?花言巧语!编的那些言辞很美,教人在这里面起心动念,起贪瞋痴,用这个方法来诱起一切众生的贪瞋痴,起这个念,所以果报都不好。可是在今天讲,我们世间来说,赚钱他是第一,他收入的财富,比各行各业,都要来得多、来得容易、…
《《百法明门论》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