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探禅记▪P2

  ..续本文上一页阵和风袅袅从粉墙拂过;门外老梅树上一二喜鹊跳来跳去地闹晴,远去百多步的桥下流水叮咚叮咚的弹琴,这许多声音不约而同的融在一起,形成了天然的交响乐。远近数以千计桃树,有的鲜花怒放,有的含苞待开,也正在争妍斗俏。这时,消失了许久的桃源之感不觉又在心头重现。一天回家母亲对我说:闻家乡早已安定,你父亲寄来了路费,叮嘱我们速返巴中,母和弟妹都极欢喜。我独怏怏不快,留恋着这块世外乐土,但形势逼人,只好收拾行李,向老师辞行。临行的早晨,老师和几位僧友,早在公路旁等着送行,我和他们从容缓步边走边谈,已达五里之远,老师还强调再送,我一再请转,才合掌施礼,挥泪而别,行了一刻,驻足高岗试回首,烟山重叠隔桃源!

  以上是十四至十五岁读书探禅情景.

  

双目失明究教典

  干戈之后,田园荒芜,房舍荆棘,父仍在外奔波,我又负担着家庭重担,抛弃学业,从事耕种。又值天灾,乡人大饥。我由劳累忧虑过度,身体衰羸,渐渐酿成目疾,医疗无效,遂致视物模糊。一九三六年,我到数百里之外的云山贩米,供母弟们生活。某夜寄宿客店,次晨起程,两目一睁,便觉宇宙都是黑茫茫的,一无光感,从此堕入盲数。幸同路某扶我回家,得免死于途中。

  双目盲了,既怕羞,又无法外出,只好每天踞在黑仓里,由弟妹们送饭莱来吃,日夜哭泣,身如柴瘦。自思我是一个最有活力的青少年,今却成了最可怜的受苦者,与其受苦苟生,不若速死为快。便决心绝食,慈母、贤姐再三安慰开导,每天反煮一些好的食品送来相劝。只好决心自杀,四处摸刀,家人发觉,把刀尽藏。便决心自缢,家人守护甚严,终不得便。这时我想起往日在龟山老师曾说:“人生因果通于三世,今生所受多是前生业力招感,恶业未尽,虽死仍然要受此业报,不能幸免。”我今年少便受此大苦,一定往者恶业很重,死亦不能离苦得乐。由是心弦便渐渐松了。一日邻家常在佛寺往来的向婆,来家看我,劝到距此五里远的古刹去养病,母亲随即嘱人扶我到此寺去。寺里很寂静,终日专心拜佛念佛;晚间静坐,不了禅法,可按照佛家久坐必禅的惯语来坚持。在此寺这样生活了将近一年。某夜半四周人静,沉寂无声,忽闻大殿有声如巨雷般的发出,瓦壁震动,钟鼓发响,说了“回头是岸”一语,我一惊而恍然,悟得回头是岸之理。人们终日向外驰逐营求,长堕生死苦海;若回过头来向内心求,便能渡过苦海攀登彼岸。同时也悟得“唯识”二字的大意。往日在龟山熟闻唯识之名,全不了解其要妙,不曾以此问过老师,老师亦不曾以此教我,这时才知唯识的要旨,就是在教人不要向外迷境,而要反观内心求真,正是回头是岸之义,由此悟得唯识即是彻底的禅学。但是向外求为什么沉沦生死,向内求为什么攀登彼岸,其中染净两法,必各自有其一定的因果关系,还不明了,必须在唯识教义中去找说明。由是下定决心,非钻通唯识教义不可。便于次日请寺僧扶我回家,找唯识书读。

  我家藏书较多。因父亲少年发奋读书,长工诗文,善书法,以擅长文学,得从事教育,侍身仕宦,并喜购典籍,我这次从寺返家,书是不少读的,但是有两个困难问题:一是研究唯识,无人辅导,难于读懂;二是目无光感,找谁人读来我听呢

  辗转考虑,想起邻家唐文明有一定文化能力,与我同过乡学,感情素好,现以织布为业,请他抽时助我阅读。经协商同意,他每日抽一二小时来家为我通读唯识书。初不知从哪卷开始,打开佛书箱把《二十唯识论》、《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成唯识宝生论》、《成唯识述记》等书来选择。先选《成唯识论》读,文字艰涩,义理幽微,文法、文体与一般书刊迥异,读了几篇,如没有学过英语,听人读英语一样一点也不懂。乃取之为注释的《述记》来读,更觉浩繁,格格难入。于是再读《成唯识论》,不管懂不懂,每天都要读背得一二页,昼读夜思,直到全书熟读弄懂为止。过了一段,代读者感觉麻烦而不来,两面家人亦有怨言,不得已只好往他家请读。每天找一小弟扶我过去,过了几天,小弟也感觉麻烦,母亲又不许他去,只好每天利用家里黑狗引路自去。再过十余日,狗似乎也有麻烦之感,每天饭后就远跑了。这时只好拄着拐杖独去,我家到他家约半里,路较平,独去也不难。但是第一次不习惯,行至中途,失足跌到二丈余高下的水田里去了。拼命挣扎,经远处牧牛人惊吼,家人才发觉,来人扶起。衣服和书全湿了,换了衣服,把书晒干,又每天独去,久之代读者和他家人都有些讨厌,我一再向他们说好话,又暗自施点小惠,求他每天中午前后各抽十来分钟为我代读。终于将《成唯识论》全读背得,但是仍然不深懂这书的义理。一天在书箱内找出一本黄华所著《印度哲学史纲》和王老师写的《唯识规矩颂释论》,托人翻而读之。两书文字通俗易懂,加深了我对唯识教义的理解。又读《唯识述记》和其它一些唯识理论方面的书籍,综合对照,结果《成唯识论》也就不是我学习上的难关了。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借用了不少人的眼睛,不好再找他们打麻烦,而最初代读的那位同宗好友拉丁走了,学业行将中断,便同母亲商量,送两个小弟到山后卜老先生家发蒙,我同去那里辅导,母亲同意。这时我便趁此机会,每天找卜老抽时给我阅半页或几行、几句佛书。卜老笃信儒术,持入主出奴之见,应请很勉强。我又以香饵或一些小钱,使那里稍稍认得字的学生,空时替我读几行或几句佛书,不识的字就叫他们说点旁横竖等笔划的结构,由我自认,如是者一年,读佛典虽不多,却也有一些收获。

  一九四三年父亲从省外抗日归来,他每天爱读佛书,我又要求他读出声来我听学,这时广览《解深密》、《楞伽》、《密严》、《华严》、《佛地》、《般若》、《维摩》等经,《摄大乘》、《辨中边》、《百法明门》、《五蕴》、《中论》、《百论》以及其它等论,更扩大了我对佛学的研究面。次年去县城工作,两小弟同往,我又无人代读了,只好在家静养,我趁此时间把研学习的经论,凭记忆力细嚼慢吞,从事融会贯通的工作。又对以前读过的儒家的《四书》《五经》以及古文、唐诗、史书等凭记忆力反复温习,从而增进了我的文学素养。

  一九四五年日机常在后方轰炸,城内不安宁,两个弟弟回家由我教,我便趁此机会,再召了一些学生办了一所高级小学。这时就可较为广泛地借用他们的目力来学习中外一些著名的哲学思想。时值友人送来一本熊十力所著的《新唯识论》,研究后丝毫没有动摇我原来的哲学观点;学过有关真如缘起的文献,也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对赖耶缘起的信念;把其它有关一些哲学思想和唯识理论对照,更觉得真理还是掌握在唯识学者手里。随即写了《我的宇宙观》等文,在《海潮音》月刊上发表;又写了《唯识要义》寄呈王老师印证,师惊喜,随即发表于《文教丛刊》。

  几年来一心究教,放松探禅,由于过用精力,酿成大病。脑海震荡,头转耳鸣,恶寒多汗,失眠遗精,心神驰散,不能自收拾。群医束手,行将就木,家人异常惶恐,但我了然诸法性空,无我我所,不以生死为念。同时找人为我读医书,慢慢从事中医研究,以疗己疾投方仍然未见显效。又缓缓从事定学研究,企图以禅疗疾。先取《瑜伽大论》声闻地菩萨地对照究习。知定学者五净行,次止观,次作意,次加行,次世间离欲,在世间离欲道中达到四禅,舍念清净地,小乘即依此定地,由观四谛见道;大乘即依此定地,由四寻思入道登地,方法次第井然可寻,圣教定学全在于此。根据我的情况,当以五净行中数息为宜。又闻同道鲜某谈,他自己每以数息入睡,我便每日静坐数息。过了一段,心伸照常驰散,仍不能自收拾。知是一种神经衰弱的病理反应,必须另寻治病禅法。于是取《天台止观至人禅法要》究习,知台宗之空假中三观,一空一切空,中假皆空;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三观一贯而以空入门,因病未照此修观。只取书中守窍治病之法习之。我守过膻中和下丹田,身反不适,自知守未得法,乃向一道士请教。他说守窍必须似有似无地,若存若亡地默默照着不要粘滞在身体上,把心默在相当部位的外空使之回光返照,否则致病。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正是这个意思。我依法而行,暂时收了效果。有一次思阳镇佛教居士林成立,接开慈法师讲经,同时也请我去讲经。我见开禅法师每天静坐,我问他坐时如何用心,他说:“打妄念。妄念起时随即默念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下去;妄念止,净念随止。再起妄念,又念一句佛把它打下去。”当时因不知此是禅净兼修之法以为在我所究的经论无此修法,故照学。

  由于从前一心究教,昼读夜思,三年不眠,又以睡眠是障定五盖之一,必断灭其习气而后快,由是导致严重失眠。而严重程度,昼夜六时,只有一二时刻昏沉,而一二分钟睡眠。又因严重失眠,引起心肾不交,导致严重遗精。每当昏沉,即觉妙颜现前,随即走精,形成身体大衰不振。可是自度此生已得正法,宜留身证悟弘法利生,非求得出强身延年之妙法不可。偶然想起经论中说过地藏菩萨的意成身,只有变异生死。其身衰老,随修定愿,即转少年,再度衰老,复修定愿,又得转少,如是辗转可使其身体长劫存活。今我虽衰病,又何常不可由定愿力而强身延年呢

  于是一面发愿度生,坚持能战胜疾病,使身久留的信念。一面按唯识道理,有我法执,便有虑妄熏习,诸识生时,挟带妄熏习所成之种,变现种种似我似法。由似我似法更引起实我实法的执著转胜;又由这种执著熏习成种,使诸识生时变现境界加深其对我法的相似程度,这样辗转循环,愈执愈似,而成为分明显现牢不可破的有漏世间。这就是说明了按俗谛讲世间之成是由假变真的。再从《…

《探禅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