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恩师唐公法身父母

  

恩师唐公法身父母

  

潮音

  

遇师缘起

  《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二十难”。对其中的“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我是深有感触。末法时代,魔强正法弱,众生障重福薄,若想会到真正的大善知识,真难于入大海捞针。

  做居士时,我每年都要自费遍游名山大川,寻访大善知识,然而却上了好几次当。其中一次,遇到一学密宗的比丘,他自称是释迦牟尼佛转世,我竟信以为真,惊喜得涌出眼泪,诚惶诚恐地捡起他吃剩不要的面包,一口吞到肚里。我五体投地向他请法,不料他口吐秽语,露出庐山真面目,方使我大呼上当。

  六祖曾告诫学人:“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大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屡屡受骗上当,使我深感自己愚痴无慧,因此更坚定了要出家修道,寻访大善知识的愿力。

  决定出家的头一晚,我跪在观音菩萨像前,恳求观音菩萨赐一个梦给我,以预兆是否能遇到真正的大善知识。说来也怪,当晚真的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宽大的游泳池旁,池旁站着一个拄着拐杖、身穿中山装、面目慈善的老人,他正在教池里的许多人学游泳。忽然我听见空中有个声音对我说:“这个教练很了不起,他教的学生成绩都很好。”空中的话音刚落,我发现自己已沉到游泳池的水中,水已没到头顶,我慌忙用双手抓住池沿,想叫人拉我上岸,一抬头,只见那位拄着拐杖、身穿中山装的老人,正站在我头顶的池沿上,只要他伸出双手,就可以把我拉上岸去。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一下子从梦中醒来。难道此梦真是个预兆码

  难道梦中所见拄着拐杖、身穿中山装的老人,就是我将来要遇到的大善知识

  他为什么不是我所期望的身穿袈裟的老和尚呢

  

  我出家的第二天就把左手摔断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伤,真倒霉。然而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没想到摔断了左手,却给我带来了好运,使我真的遇到了梦中那位拄着拐杖、身穿中山装的大善知识,从此真正踏上了通往涅檗、菩提彼岸的光明大道。

  手摔断后,我到四川都江堰附近的一个小庙养伤,心情很不好,真不知出家后该如何修行

  是找个古洞茅蓬闭关修禅呢

  还是到西藏去找活佛传授密法

  茫茫然之中,随手拿起同寮房一位比丘尼的书,书名是《佛教的认识论》,由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看着看着,渐渐被书中的几篇文章所吸引。这几篇文章是:《佛教的认识论》、《佛教的心理学》、《试述顿悟成佛义》、《怎样突破凡圣关》、《关于大乘教义几个关键问题的解说》等等。我觉得这些文章把佛法中的很多重要问题解释得很清楚、很透彻。一看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唐仲容的人,此人名字从未听说过,不知是何许人也。好奇之下,问此书的主人。那位比丘尼,她得意洋洋地:“嘿,唐仲容都不知道,他是有名的佛学家,我在他那里听了20多天课,简直胜读20年经书。”“此人在哪里

  ”我迫不及待地问。“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成都附近的宝光寺佛学院教书,是个双目失明的人。”“双目失明!”我大吃一惊,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能写出如此高深水平的佛学论文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顾不得手伤了,第二天一早就独自坐车到新都县宝光寺,想知道这位双目失明的佛学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是个大善知识。

  当他身着中山装,拄着拐杖.和蔼可亲地站在我面前时,我真怀疑自己是在梦中。曾在梦中见过的那位教练,不也正是拄着拐杖,身着中山装吗

  难道他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善知识

  

  唐老师对任何人都很礼貌随和,一点也没有师长的架子。他简单询问了我学佛的简历,叫他的儿子,年方27岁就登上了佛学讲坛的唐思鹏老师写了几段圣言量给我,叫我背熟反复思惟其义。业障深重的我,当时不但一点也不懂得这些圣言量的甚深妙理,而且连续几天也记不住这几段圣言量。其一为七佛偈:“觉身不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了知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其二为《金刚经》语:“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三为六祖语:“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直至几个月后,在唐老师所传授的不取不舍顿悟法门的反复熏习下,我不但深深理解了这几段圣言量的妙义,并以此为修行的座右铭,而且如久梦初醒,在文字般若上恍然大悟,比较深刻地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及成佛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今后的修行充满了信心。

  没有恩师唐公,就没有我的法身慧命。此救度之恩,粉身难酬。我深深地感到恩师的确是当代罕见和难得的大善知识。恩师所任教的四川省佛学院的一位佛学教师敬佩地称恩师为国宝。恩师的不少学生,都尊称他是当代伟大的佛学家。恩师确实当之无愧。近年来,他发表的许多佛学论文,赢得了海内外佛教界大德的高度评价。日本大阪佛教会负责人称:“中国唐仲容先生的佛学论文,解决了佛教界千余年来的一些疑难问题。”美国佛教学者张澄基先生生前曾给唐老来信,赞扬他“学识渊博,尤其对佛学有极深的造诣,对佛法教理有创造性发挥。”

  恩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其佛学造诣如大海水深不可测。做为恩师的学生,笔者深感惭愧,无法将恩师的佛学思想完整地叙述出来。故今之所述不过是大海的几滴水而已。

  

独具慧眼精通般若和唯识教理精髓

  恩师的肉眼虽已失明,但却独具慧眼。他从博大精深、妙义难思的佛法大海中,独具创造性地提炼、吸收、继承和发扬了如来的真实义。

  《华严经》云:“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在几十年的修行实践中,恩师深深感到:人生苦短,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命,紧紧抓住佛法之精华,即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之“一道”来修持,方能获事半功倍之效。“守约以成道,博学以广知”是恩师的修学宗旨。

  《坛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法的“一”,体现在哪里呢

  恩师认为:如果说六祖顿悟见性法门是中国佛教的精华,那么般若、唯识学则是原始佛教的精华。讲“缘起性空”的般若,和讲“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的唯识学,二者融汇贯通,两相结合,则成为至极正确圆满的有为缘起论。

  般若学揭示了宇宙万有从因缘所生,缘起性空,只有幻相,并无实体,非有非空之中道实相。唯识学则在“缘起性空”这一佛法核心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揭示了宇宙万有是从心识内因缘力所产生。恩师指出:“缘生是唯识的缘生,唯识是缘生的唯识。”如果只讲“缘起性空”,不讲唯识的心识内因缘生法,则不知因缘从何处产生,从何处下手改变因缘,从而把握自己的命运。故学人必须先通达般若学的“缘起性空”,进而通达唯识学识内因缘产生一切法的妙理,从改造心识内因缘下手,方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唯识讲识内因缘生一切法,这就意味着不是客观决定主观,而是主观决定客观。有情的阿赖耶识随业力由内四大种变现根身为正报;由外四大种变现器世间为依报。心识内有染净二种,染种必生染法,净种必生净法,要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将心识内的有漏染种改造成为无漏净种。将虚妄分别为性的心识改造成为佛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则证菩提、涅槃之无漏硕果,方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般若和唯识从教、理、行、果四个方面所阐述的改造心识内因缘的原理最极殊胜。如《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唯识论》云:“今造此论,谓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俱生;如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此二圣言量说明:有情若依身心执为实人,是为我执。有了我执,引生烦恼障,造业感果,流转无穷,即障涅槃,有情将世间所有一切幻相,皆一一依名取相,执为实物,是为法执。有了法执,便引起于诸事物不如实知的所知障。由有此障覆蔽实智,即障菩提。诸学佛者,如果真能理解世出世间的因果规律,便会从破我法二执着手,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而得大自在、大解脱、大转依、转八识成四智,转生死为涅槃,成就佛果。

  玄奘法师为什么要长途跋涉四年之久,历尽千难万险去印度取经

  就是为了把佛法的精华传到中国。其在印度留学十二年,主要修学的,正是佛法精华的两大部份:般若和唯识。

  恩师万分感慨:唯识教理,妙义甚深微妙,今人能有深入研究而掌握其优异特点,以宣讲弘扬自修教人者实属罕见。甚至有不识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伟大,而加以毁谤者,令人遗憾至极。

  为了使后人能够象玄奘法师那样不惜身命去探求和宏扬佛法之瑰宝——般若、唯识学,恩师不顾年迈体弱,除在佛学院讲坛上作狮子吼,振臂宏宣外,课余又不厌其烦地为远近前来求学的佛弟子开示般若、唯识妙理。百忙之中,还不忘构思命题,嘱人执笔,写就了大量宏扬佛法精华的文章。如《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金刚经要义总结》、《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等。这些文章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将般若、唯识的妙理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以佛教精华为依据,立足现实,适合现代人修学,能迅速破迷开悟的佛学思想体系。

  

独具创见以金刚经和六祖禅为修持纲领

  《金刚经》和六祖顿悟法门详细阐明了见性成佛的实践方法,故恩师指导学人修行…

《恩师唐公法身父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七五自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