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陀的才是最清净。“应知是佛二十一种功德所摄”,“最清净觉”的内容就是佛的二十一种功德。下边儿一句一句来说二十一种功德。前边儿无著论师用了二十一句话,下边儿有二十一种功德,实际上可以一一对应。
谓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
这个与“不二现行”对应,就是对“不二现行”的解释。说,啥是“不二现行”?“谓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就是说,佛对于所知的一切品类差别,连一点儿障碍都没有,知道得清清楚楚。所谓“不二现行”的“二”就是指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有障碍、无障碍,但佛不是,佛是“不二”,没有不知道的、没有障碍。我们把这个称为“一向无障转功德”,就是没有一点儿障碍,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也就是大自在的境界。这个可以体现佛的“最清净觉”。
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
这个与“趣无相法”对应,就是对“趣无相法”的解释。说,啥是“趣无相法”呢?“趣”就是趋向、进入。我初得无生法忍,证入了无相法,但还没有圆满,要继续精进修行。到成佛的时候就圆满证入无相法了。这个“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说,真如是无二相的。“无二相”的“二相”是有、无。真如就是圆成实性,他不是“无”。真如超越了有、无二相。“最胜清净”的“最胜”是说,佛陀超过了一切二乘圣者、超过了一切菩萨。“清净”就是远离一切尘垢。“能入”是指能够证得无相的真如。其实真如是二乘也可以得证,只不过二乘的不是最胜而已,佛陀才是最胜。
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
这一句对应于“住于佛住”。“住于佛住”的“住”有天住、梵住、圣住三种。“住”就是内心的境界,如果内心是在天的境界里活动,就叫天住。象我们现在,内心是散乱的,就叫散乱住,不过我们不把散乱住算作住。“天住”一般得是色界天、无色界天,我们说的天住是在色界天、无色界天里的四静虑,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佛只住第四禅,佛要得证无上菩提,得在第四禅得证。得证阿罗汉者,有的在未到地定里就可以得证阿罗汉,有的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不一定。辟支佛也可能是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证,也是不一定的,但要想成佛果,必须在第四禅得证。我们就把第四禅的天住叫“佛住”。再看“梵住”,梵住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在梵住里边儿,我们把悲无量心叫“佛住”。因为大悲心是佛所具足的不共功德。第三是“圣住”,天住和梵住是通于凡夫的,凡夫也能住在里边,这个圣住是不共于凡夫的。圣住有什么?有空、无相、无愿三种,佛是住在空里,我们把空叫“佛住”。所以说,“住于佛住”,就是佛住于第四禅,住于悲无量心,住于空,这叫“住于佛住”。“住于佛住”是“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这个“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是说,佛广度一切众生,但在度化众生的时候是无功用的,所谓“无功用”就是不刻意,也就是度而无度,随缘而度。“佛事”是指度化众生成佛的事业,可不是什么打普佛、放焰口等。“不休息住”,说,佛度化众生的时候不刻意,但也不不度,不停歇,一直在度众生,他是把不休息当成休息。
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
这一句与“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对应。“逮得”就是获得,获得一切佛的平等性。你得到这样的功德,就和一切佛是平等的。看“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所依意乐作业”,“所依”是佛度化众生的无边妙用,他凭的是什么?就是佛的清净的无分别智慧,就是说,是以无分别智为所依。“意乐”是后得智。“作业”是行动,普度众生的行动。一切佛的“所依、意乐、作业”是无差别的,这就是“逮得一切佛平等性”的功德。
修一切障对治功德,
这与“到无障处”对应,就是由有障碍的地方达到无障碍的地方了。要想到无障碍的地方,你就得努力修行,这“修一切障对治”,就是把烦恼障、所知障都对治掉。
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这与“不可转法”对应。“不可转”就是不能干扰,指佛所施设的教法、佛所证悟的真理是不能干扰的,你也干扰不了。佛所施设的教法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觉支、八正道等等,你能否认吗?根本否认不了。佛所证悟的真理更是不可干扰了。因为佛的教、证是干扰不了的,所以佛能降伏一切外道。
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
这与“所行无碍”对应。“所行无碍”的“行”就是活动,就是来来去去。佛有自己的世界,但他想到我们的世界来,是很随便的,他想来就来了,不受一点儿的限制、障碍,我想到什么地方去可不行,想到月亮上去,能吗?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生在世间”,就是说,佛为了度化世间众生,从佛的世界到众生的世界来。“不为世法所碍”,佛不受世间法的障碍,不被世间法所影响。世间法就是八法、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就是得到了如意,“衰”就是失掉了如意。“毁”就是背后讲你的坏话,“誉”是背后讲你的好话。注意,不是当面讲,是背后讲。“称”是当面赞扬你,“讥”是当面耻笑你。“苦”是顺苦受,“乐”是顺乐受。世间人都受这八法的影响,而佛陀不受。
安立正法功德,
这一句与“其所安立不可思议”对应。安立的是什么?是“正法”,这都是名言安立,但这安立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安立是佛的后得智的功德。佛能够取无相法证入真如,那是根本智的功德。因有大悲心,所以能够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这是后得智的功德。佛的后得智是究竟圆满,所以叫“不可思议”。辟支佛一般是现神通度众生的,他不说法,这是因为他的后得智不圆满。阿罗汉是说法的,阿罗汉的说法是因为佛已经安立好了,他照着来就行了。
授记功德,
这“授记功德”与“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对应。“游于三世平等法性”是说,佛的大智慧能游于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一切法的差别性,因为佛有这种无障碍的境界,所以他能够授记。“授”就是“与”,就是把未来的事情给你说明清楚,这叫“授记功德”。“游于三世平等法性”的“平等”是指佛看未来的事情与看现在的事情一样清楚,同样清楚叫“平等”。
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
这给“其身流布一切世界”对应。“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是说佛身能到一切世界去度化众生。佛有三身,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法性身是自受用身,而受用身和变化身是可以度化众生的。登地的菩萨所见的就是千丈大身,当然了,各地所见皆不相同。凡夫见的是丈六比丘身,这都不一样。畜生见的是畜生身,天人所见是天人身。长行中的“受用”就是受用身,“变化”就是变化身。也就是对不同的众生现不同的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度之”。我们常说的八相成道的这个佛是变化身。
断疑功德,
这与“于一切法智无疑滞”对应。说,佛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种种法相、法性,佛都是了了分明无有疑惑的,所以能断一切众生的疑问。
令入种种行功德,
这一句给“于一切行成就大觉”对应。说,对于一切行为,佛都圆满觉悟了。“一切行”就包括众生的烦恼心行、罪障心行、业障心行,乃至于你遇见三宝、栽培善根的心行,清净的、染污的心行等等,佛都明了。佛能够教授一切众生,教导你学习佛法,契入佛法中的清净法门,这都叫“行”。佛能让你学习空、无相、无愿的法门,学习三十七道品的法门,学习六波罗蜜的法门等,反正能令你契入种种法门,令你得入圣道,佛有这样的功德。
当来法生妙智功德,
这一句与“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对应,“当来法生妙智功德”是指佛能够观察到这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入圣道,辟支佛、阿罗汉都不行。你想跟罗汉修行,罗汉观察你的宿世因缘,发现你没有善根,他就把你给舍弃了,他观察到某个人有善根,他就去度化,但佛来观察的时候,他超越罗汉的境界。
如其胜解示现功德,
这一句对于于“凡所现身不可分别”。“如其胜解示现功德”的“胜解”就是有力量的思想,强有力的观想。无量众生各有各的观想,佛陀都能随顺,“如其”就是随顺,随顺无量众生的不同的胜解,示现不同的身相出来度化他。
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这一句与“一切菩萨等所求智”相应。一切的菩萨都希求成就这样的智慧。就是说,佛有这种智慧,能够调伏众生。众生修行,也是发大心修行,可是当业障来了的时候,就不能进步了,但佛能调伏,他告诉你一个方法来忏悔业障,把这个障碍消除了你就能上进了。佛的这个圆满智慧,是无量的众生都可以依止的,我可以依止,你也可以依止。
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
这一句与“得佛无二住胜彼岸”对应。“得佛无二”的“无二”,就是平等,就是无差别。“波罗蜜多”就是“彼岸”,你“波罗蜜多成满”了,就是成功了、圆满了,这就叫“住胜彼岸”。这是佛的涅槃境界。前边儿是度众生的,这是佛自身的功德。
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
这一句是与第十七句“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对应。刚才说的“如其胜解示现功德”是现身,这一句“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是现佛世界。这一句说,佛陀随顺众生的不同程度,众生有什么样的胜解,佛陀就示现什么样的佛土。“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的“不相间杂”就是不混乱,就是说,虽然同在一处,但佛所示现的无量差别的佛土是不混乱的,你所见的佛世界是这样,他所见的佛世界是那样,不可思议得很,这是佛的妙智究竟的境界。就是说,在这儿有初地菩萨、有二地菩萨,他们坐在一起听佛讲法,他们所见皆不相同。
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
这与…
《《摄大乘论》要义 所知相分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