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卯五无想无染过
│││││││ │ │
│││││││ │ │◆把第六识当敌人对治,就错损菩提了
│││││││ │ │
│││││││ │ │ 明白第七识的过失非常重要
│││││││ │ │
│││││││ │ └卯六我执不恒行过┬辰一显正
│││││││ │ │
│││││││ │ ◆我们会在剎那生灭的明了心识 ├辰二斥非
│││││││ │ │
│││││││ │ 当中,捏造一个常住不变的自我 └辰三结立
│││││││ │
│││││││ └丑二颂┬寅一显六种过失
│││││││ │
│││││││ ├寅二显过失种类
│││││││ │
│││││││ └寅三释不共无明
│││││││
│││││││ ◆菩提心┬依止事相而发(因外境而生灭)─会退转
│││││││ │
│││││││ 二种 └依止不生灭心(深观的智慧资持你前进)─不会退转
│││││││
│││││││ 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要建立在同体的法性─必须打破自我意识
│││││││
││││││└子三性摄┬丑一法
■ 第八卷
乙丁戊己庚癸 │
││││││ ├丑二喻
││││││ │
││││││ │◆所有的痛苦,跟第六意识的思想有关
││││││ │
││││││ └丑三合
││││││
││││││ ◆随所生所系─投身到哪一道,就以此果报内心世界为自我
││││││
│││││└癸二正释心名┬子一出体
│││││ │
│││││ └子二释名┬丑一问
│││││ │
│││││ └丑二答
│││││
││││└庚二释妨难┬辛一难
││││ │
││││ └辛二释┬壬一略
││││ │
││││ └壬二广┬癸一征
││││ │
││││ └癸二答┬子一释不为声闻说
││││ │
││││ └子二释为菩萨说
││││
│││├己二依声闻乘教┬庚一标密意
││││ │
││││ └庚二释异名┬辛一阿赖耶┬壬一引教
││││ │ │
││││ │ └壬二结显
││││ │
││││ ├辛二根本识
││││ │
││││ └辛三穷生死蕴┬壬一标名
││││ │
││││ ◆色心二法的积聚,有三种蕴: │
││││ │
││││ 一念顷蕴、一期生蕴、穷生死蕴 └壬二释伏难
││││
│││└己三总成
│││
││└戊二叙破异执┬己一心┬庚一叙计
││ │ │
││ │ └庚二破成┬辛一破
││ │ │
││ │ └辛二成
││ │
││ │◆第八识扼要的描述┬祇是现前一剎那法
││ │ │
││ │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 │
││ │ 我们对过去的功能,念头一起来,你可以┬随顺─加强
││ │ │
││ │ └对治─减少
││ │
││ │ 什么叫生命?就是当下、当下、当下,每一个当下
││ │
││ │◆虽修圆顿止观,也不能忽略次第止观
││ │
■ 第九卷
乙丁 │◆修行者 ┬有相行─人天乘的修学──┐
││ │ │ │对生不同的观察
││ │ 三种差别├无相行─二乘的修学 ├
││ │ │ │带动不同的修行果证
││ │ └亦有相亦无相─菩萨的修学┘
││ │
││ └己二阿赖耶┬庚一叙计
││┌────────────┘
│││
│││◆断除阿赖耶,是整个修行的宗要。
│││
│││ ┌以众生法为所缘境─声闻人
│││ │
│││ 三种止观┼以佛 法为所缘境─净土宗、密宗
│││ │
│││ └以观心法为所缘境─天台、唯识
│││
││└庚二破成┬辛一略┬壬一破彼过失
││ │ │
的功德为依止处。依止处改变,生命方向就有所改变
││
│├丁三阿赖耶识体相┐
││┌───────┘
││├戊一正辨安立┬己一长行┬庚一结前问后
││ │ └壬二成自最胜
││ │
││ └辛二广┬壬一征
││ │
││ ├壬二破彼过失┬癸一破五取蕴
││ │ │
││ │ │◆我们虽然不满意现前的五蕴,但是
││ │ │
││ │ │ 对内心微细的自我意识还是爱着保护
││ │ │
││ │ ├癸二破贪俱乐受
││ │ │
││ │ └癸三破萨迦耶见
││ │
││ └壬三成自最胜┬癸一明性摄
││ │
││ ◆对内心的自我,是永远不会 ├癸二释前非┬子一释恶趣爱
││ │ │
││ 放弃。 │ ├子二释寂静爱
││ │ │
││ ◆为什么会害怕?想保护自我。 │ └子三释无我爱
││ │
││ └癸三结安立
││
││ ◆我们对生命的宗见,会影想我们的修行。
││
││ 大乘的思考,是用转变、取代,来改造阿赖耶识
││
││ 以弥陀
■ 第一○卷
乙丁戊┌─────┘ │
│││己 ┌─────┘
││││ ├庚二标释三相┬辛一标
││││ │ │
││││ │ └辛二释┬壬一自相
││││ │ │
││││ │ │◆阿赖耶识依止什么因缘而变化?
││││ │ │
││││ │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构成生命相续
││││ │ │
││││ │ │ 影响第八识的主导者─第六意识
││││ │ │
││││ │ ├壬二因相
││││ │ │
││││ │ └壬三果相
││││ │
││││ │◆修行,这个「现行」很重要:
││││ │
││││ │ 一般人种子起现行时,作不了主,跟着过去业力的等流性
││││ │
││││ │ ,就这样流动,一点办法也没有。
││││ │
││││ │◆临终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是──正念分明
││││ │
││││ │ 最低底线─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
││││ │
││││ │ 你所有的功能当中,以忆佛念佛为你的主流、为最强的力量
││││ │
││││ │◆用现行来主导阿赖耶识
││││ │
││││ └庚三重成三相┬辛一自相┬壬一喻熏习理┬癸一征
││││ ┌─────────┘ │ │
││││ │ ┌─────────┘ ├癸二释
││││ │ │┌───────────────┘
││││ │ │├癸三喻┬子一世间共成喻
││││ │ ││ │
││││ │ ││ └子二余部共成喻┬丑一贪等熏习
││││ │ ││ │
││││ │ ││ └丑二多闻熏习
││││ │ ││
││││ │ │└癸四合
││││ │ │
││││ │ │◆阿赖耶识熏习的道理:它虽然是生的命根,但是它本
││││ │ │
││││ │ │ 身是生灭法,会受到环境、内心造作的影响而改变
││││ │ │
││││ │ └壬二辨种一异┬癸一征
││││ │ │
││││ │ └癸二释┬子一释双非
││││ │ │
││││ │ └子二释相应
││││ │
││││ ├辛二因相┬壬一喻与诸法更互为因┬癸一征
││││ │ │┌─────────┘
││││ │ │└癸二释┬子一举喻┬丑一三法喻
││││ │ │ │ │
││││ │ │ │ └丑二二法喻
││││ │ │ │
││││ │ │ └子二合法┬丑一释互为因
││││ │ │ │
││││ │ │ └丑二释立因缘
││││ │ │
││││ │ │◆生命因缘护相推动,受戒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这时候
││││ │ │
││││ │ │ 表示你的心态开始在调整,生命的根源也会产称变化
││││ │ │
││││ │ ├壬二喻与异杂诸法为因┬癸一征
││││ │ │ │
││││ │ │ └癸二释┬子一举喻
││││ │ │ │
││││ │ │ └子二合法
││││ │ │
││││ │ │◆不管造善、造恶,阿赖耶识的体性是不会改变的,
││││ │ │
││││ │ │ 它的体性是无记性的;但是功能改变,善恶的功能增加。
││││ │ │
■ 第十一卷
乙丁戊己 辛┌───┘
││││ ││
││││ ││◆菩萨戒修学有二个重要的次第:
││││ ││ │
││││ ││ ├成就善业力─依止信心,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善法
││││ ││ │
││││ ││ └成就正念力─透过止观观察,了解生命真相,安住本来面目
││││ ││
││││ │└壬三显生诸法有二缘起
││││ │ │
││││ │ ├癸一乘标缘起
││││ │ │
││││ │ │ 小乘缘起─业感缘起
││││ │ │
││││ │ │ 大乘缘起─赖耶缘起─极甚深细
││││ │ │
││││ │ ├癸二说缘起别┬子一标
││││ │ │ │
││││ │ │ └子二释┬丑一释自性缘起
││││ │ │ │
││││ │ │ │◆每一个业种子,都有一个相应果报
││││ │ │ │
││││ │ │ │ 的招感自体,是各各差别。
│…
《摄大乘论讲记(摄大乘论-讲表讲记)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