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功德及与胜利。二者于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三者于他轻蔑不堪忍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四者于不勤修着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五者于处愦阑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在解释波罗密多之所以为波罗密多的五因缘中,曾经说到不染着波罗密多的诸相违事,但以什么为波罗密多的诸相违事,前面没有指出,所以当机者又提出来请问。佛解答说:波罗密多的诸相违事,广说起来虽然很多,约略的说可有六种:一、普通凡夫不肯发心行布施行,主要的就在他染着自己已获得的五欲妙境,贪恋自己已拥有的世间财富,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受用自在,从自我出发,欲乐境界,财富享受,摄受为我所,因此所以悭悋众生,在这些上,只深深的见到他的功德与胜利,不见他的过患与后果。如此,当然就与布施相违而成行施的一大障碍了!佛说布施,正是对治众生这一染着的。二、一般凡夫所以不能守持净戒,主要的就在他随心所欲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愿受任何的阻碍与束缚,因而纵放自己的身、语、意的三业,行杀生、偷盗等的十恶业行,并在这三业十恶行中,深深的见到他的功德与胜利,不见他的过失与后患。如此,当然就与持戒相违而成持戒的一大障碍了!佛说戒度,正是对治众生这一蔽障的。三、生死凡夫所以不行忍辱行,主要的在于生死界中的有情,不能意见相投,不能行动一致,往往为了些微小事,发动瞋恚,轻慢他人,毁辱对方,而对方不堪受此凌辱,予打击者以打击,予漫骂者以漫骂,并认为这样的以牙还牙,不特看不出有什么不对,而且深深的见到他的功德与胜利。如此,当然就与忍辱相违而成修忍的一大障碍了!佛说忍辱,正是对治众生这一大障的。四、三界众生所以不能以精进行断恶修善,反而使不善法无限滋生,主要的在于众生的懈怠放逸,可说懈怠放逸是生长恶不善法的动因,恶不善法是懈怠放逸所产生的结果。愚痴众生不知这些过患,反而在不勤修的着欲乐中,深深的见到他的功德与胜利。如此,当然就与精进相违而成精进的一大障碍了!佛说精进,正是对治众生这一大障的。五、散乱众生所以不能修诸禅定,病在不肯远离愦闹的城市,深入寂静的山林,不肯放弃世间的杂乱众事,行自己所当行的禅定事业。所以对愦闹繁华的处所,以及社会种种的杂乱诸事,不持见不到他的过失与后患,反而见到他的功德与胜利。如此,当然就与禅定相违而成禅定的一大障碍了!佛说静虑,正是对治众生这一大障的。六、世间众生所以不能修出世产无分别慧,原因由于在漫漫的长夜中,为见、闻、觉、知、言说戏论的熏习,乐着世间的所有表示,以为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一切是实,因而也就深深的乐着世间的言说戏论,不能修学出世的无分别慧了!不修无分别慧,就不知离言法性的功德胜利,而只深深见到见、闻、觉、知、言说戏论的功德与胜利。如此,就与智慧相违而成慧度的一大障碍了!佛说智慧,正是对治众生这一大障的。
壬二诸果异熟
“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果异熟”?“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
在解释波罗密多之所以为波罗密多的五因缘中,又曾说到不顾恋波罗密多的诸果异熟,但以什么为波罗密多的诸果异熟,前面并未指出,所以当机者又提出请问。佛解答说,这也略有六种:一、由施波罗密多,于未来世,能得广大财富的异熟果报。二、由戒波罗密多,于未来世,能往善趣取得可爱的异熟果报。三、由忍波罗密多,于未来世,能得没有怨敌、没有破坏,而在群众中得到多数人的喜乐,彼此融洽无间的异熟果报。四、由进波罗密多,于未来世,能得大尊大贵而为众生之主的异熟果报。五、由定波罗密多,伏除烦恼,于未来世,能得身无恼害的异熟果报。六、由慧波罗密多,广解五明,能得大宗叶的异熟果报。如是次第,名为波罗密多的诸果异熟。
壬三问杂染法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加行:一者无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谓修行余波罗蜜多时,于余波罗蜜多远离失坏”。
在解释波罗密多之所以为波罗密多的五因缘中,又曾说到无罪波罗密多的无间杂染法,但以什么为波罗密多的间杂染法,前面也未指出,所以当机者特又提出请问。佛回答说,这有四种的加行:一、无悲加行,这是障长时修的。谓诸菩萨于六波罗密多的修行,从初发心的开始直到安坐妙菩提座,在这三大阿僧只劫的漫漫长时间中,本应始终如一的修学的,但因缺乏悲心的加行力,于是就不能长时间的修习了。二、不如理加行,这是障无余修的。谓请菩萨于六波罗密多的修行,不是先修此度后修彼度,而应于一时中六度齐修的,但由于不如理加行的阻力,因而修一度时就不能通修余度。三、不常加行,这是障无间修的。谓诸菩萨于六波罗密多的修行,应无间的不断的修习,不应任自己的心意,高兴时就认真的去行,不高兴时就放弃不行,可是发心修行的菩萨,由于放逸懈怠的因缘,就时断时续的不能无间的恒修诸行。四、不殷重加行,这是障殷重修的。谓诸菩萨于六波罗密多的修行,不论是为断烦恼的自利行,或为益有情的利他行说,都应慎重其事的认真的去实践,不应对他有所忽略的,但发心菩萨不了解这一工作的神圣性、伟大性,只是虚应故事的随便修修而已,所以不能殷重修习。如是次第,名为波的间杂染法。在这当中,经文特将第二不如理加行,再提出来略加解释,其义如文可知。
壬四非方便行
“世尊!何等名为非方便行”?“善男子!若诸菩萨以波罗蜜多饶益众生时,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如是名为非方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于众生唯作此事名实饶益。譬如粪秽若多若少,终无有能令成香洁。如是众生由行苦故,其性是苦,无有方便,但以财物暂相饶益,可令成乐,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一饶益”。
在解释波罗密多之所以为波罗密多的五因缘中,又曾说到无罪波罗密多的离非方便行,但以什么为波的非方便行,前而并未指出,所以当机者特又提出请问。佛解答说:行菩萨道者所以要学波罗密多,就利他说,是为使令众生获得究竟安乐,不是见到众生贫穷困苦无衣无食,就摄受一些衣食财物去施予众生,使众生在肉体上不受饥寒逼迫的痛苦,便认为很满足,便以为已达到利生的目的;不再进一步的去为众生宣说法要,使之出不善处,将之安置善处,如是就名非方便行,失去度生的真正意义了!什么道理?要知菩萨度生,不是唯于众生以一点世间的财物施予,使得一点世间的利益安乐,就算真正的饶益了众生。譬如世间的粪秽,多固臭不可闻,就是很少也是臭不可闻的,并不是说多的变少,就可使臭的粪秽成为香洁的特体了。如是生死中的众生,由行苦故(粪秽),其性无不是苦,现在菩萨发心拔除其苦,如没有一种适当的方便,而但以一些财物,暂时去饶益他,是很难得到真正安乐的;若要真正的利益众生,使得永久的安乐,唯有运用法施,针对众生根器,将其安处于菩提、涅槃(香洁)的妙善法中,过其理性的正觉的生活,方可算是真正的第一的究竟的饶益众生。舍此,任何饶益都不是实际的饶益。
己九净数问答
庚一当机请问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有几清净”?
这是当机者问佛六度各有几种清净相,如文可知。
庚二如来解答
辛一五相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余清净”。
这是佛答当机者问,谓六波罗密多的清净相,除了上面所说的无染着、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的五相外,更不说有其余的清净相,即彼五相,为波罗密多的清净相。
辛二总别清净
壬一总清净相
“然我即依如是诸事总别,当说波罗蜜多清净之相。总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当知七种。何等为七?一者菩萨于此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诸法见已不生执着,三者即于如是诸法不生疑惑,谓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终不自赞毁他有所轻蔑,五者终不憍傲放逸,六者终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终不由此诸法,于他发起嫉妬悭悋。
诸波罗密多的清净相,虽说除上五相更无有余,然佛即依前之五相,复说总别七种清净之相。本文先总说一切波的七种清净相:一、菩萨于此六波罗密多,只是一味的依照自己的菩提心、大悲愿去行,决不为了名闻利养而向他人宣布,以求他人知道我是怎样的在实践波罗密行。二、菩萨行此六波罗密多,只是一味的行自己所应行,决不在这诸法上生起执着,认为我是如何的行施,他是怎样的受我施予,我已施出若干的财物,所谓三轮体空的。布施如此,余一一度,亦复如此。三、菩萨行此六波罗密多,确信由此可以得到大菩提果,决不在这诸法上忽然生起疑惑,以为我这样的一味循此波罗密道前进,将来究竟能不能得到大菩提果?如果可能,我如此行,当有意义,如不可能,我这样做,不是没有什么意思了吗?像这样的疑惑,信解坚固的菩萨,是不会生起的。四、菩萨行此六波罗密多,决不因为自己如此,就极力的称赞自己是如何的难能可贵,而对那些不行六波罗密多的他人,就加以毁谤或有所轻蔑。因在菩萨的心目中,觉得我行我素,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称赞的地方,他人不行是他的事,我何必去毁谤他呢?由于菩萨有着这样一个正确认识,所以就不自赞毁他了。五、菩萨行此六波罗密多,决不因而生憍傲,以为我能如此实行,他人不能,也不因此而行放逸,放逸是由懈怠生的,菩萨远离懈怠,当然就不会放逸了。…
《解深密经语体释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