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P4

  ..续本文上一页性三无性,不是割裂分开的,所以佛对胜义说:非由有情界中各别观待三种自性的次第,遣除三性立三无性,因为不但相无自性能遣除依他与圆成,以此二者是不可遣的。既不是各别观待三性立三无性,那是怎样建立的呢?是由诸有情类在依他及圆成上,不能理解因果的缘起相、诸法的寂灭相,生起增益的遍计执,佛才立三种无自性性。缘生的如幻相,诸法的真实性,有情不能正确的理解,所以就执为实有,成为增益的遍计执。一切法,不出有漏的杂染法,无漏的清净法,而众生所执的也就在此;但所执的与生灭的有为,不生灭的无为不相合,所认识的染净与世间的杂染,出世的清净不相同,所以说为遍计的增益执。增益执对损减执说,一般的有情,起增益执的多,生损减执者少。如高山、深水、地球、虚空,谁都说是有的。损减执大抵是学佛法的人走错了路,或哲学者研究不出真理,就拨无一切的说什么都没有。现就众生在依他生死、圆成涅槃上,起颠倒的错误执着,而说为增益执的。三无自性的建立,是为遣除错误颠倒的遍计执,以显如幻行相的依他起、诸法法性的圆成实的。

  癸二别释

  子一起遍计性执故成生死

  丑一迷依圆事

  “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彼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随起言说如如。

  生死流转的动力是遍计执,要解脱生死,必须通达遍计的无性,不能如实了知诸法的无性,生死就不能了,所以无性为解脱的根本。佛说法的目的,是令众生了生死,所以先指出生死的原因,后说明解脱的方法。譬如倒树,根砍伐了,树就倒了,若唯砍枝,不特树不能倒,且因枝叶的砍伐,还会越发茂盛起来。了生死也是如此,所以特取遍计执为说教的对象。

  圆成是离言说性,依他在乱相显现能引有情生起言说的这方面讲,是有言说性的,在为圆成的真实性这方面讲,是无言说性的。不过知道幻化行相的如幻,而假起言说,也是可以的,所以就依、圆的不相离性说,又都可说有言说。但众生为遍计所执自性蒙蔽真知的关系,不能了达行相的如幻相,诸法的离言性,所以就迷惑了依、圆,而起如是如是的言说。实际,众生只能迷缘起的依他,不会迷真性的圆成,不过迷了缘起相,真实性也就迷无所知。如在黑夜,误认绳(依他)为蛇,绳的真相固迷惑了,蛇(圆成)的真性也错认了。离言说的真实性,是在缘起的依他法上显的,依他的言说性离了,当下就是诸法离言的真实性。唯识说有依、圆的两种离言说性,即据于此,其实是一离言说性。

  丑二起遍计执

  “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由言说熏习心故,由言说随觉故,由言说随眠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相。

  如如是显所说非一,由如是如是的随起种种的言说,所以重言如是如是。由诸不同的言说,就成就了三种因:一、由言说熏习心:能遍计计于所遍计而生起种种的言说,是以意识为主的。六识认识六境起诸言说,就有言说的种子,熏习在阿赖耶识中。一切种子心识里所有的名相分别言说戏论习气,即此所说的遍计执种。遍计种是有漏的,没有遍计,有漏种也就没有。熏习所所遗留下来的遍计种,能引未来的能遍计的眼等六识、所遍计的色等六麈的生起。这样,就成熏习、现起、执着,熏习、现起、执着的循环不息。二、由言说随觉:人类以意识了别境时,就随起言说;较人次一等的猪马牛羊等,明白而深刻的认识境时,虽不能很爽快的起诸言说,但因有遍计执存在的关系,不能说他们没有言说,这就是言说随觉。三、由言说随眠:比牛马更次一等的昆虫蚂蚁等,不但不能发言,就是见闻到的一切,也不能认识清楚,然因含有名义性的遍计所执关系,仍是有言说,这就是言说随眠。有说:随眠是种子,随觉是现行,此与本经本义不合。余译每句下都有一心字,若与下文说的“言说不熏习智故”的三句有三个智字对看,似较本译译得好些。一切众生有言说熏习、随觉、随眠,所以于依圆二自性中,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相。

  丑三受生死苦

  “如如执着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由是因缘,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缘,或为烦恼杂染所染,或为业杂染所染,或为生杂染所染。于生死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或在那落迦。或在傍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或在人中受诸苦恼。

  初三句,牒前执着,显生死流转因;后诸句,正明能执,显生死流转果。

  由上如是执着的因缘,就生起当来的依他起自性──圆成是不生不灭的法,所以生起法中不谈他,而为三杂染所染。杂染是清净的反面,不特恶性是杂染,善及无记的二性也是杂染。杂染中的主体是烦恼,与烦恼相应的杂染法,叫相应缚;缘缘生如幻的行相,增加错误的认识,多生许多的烦恼,叫所缘缚。烦恼活动起来,扰乱身心不安,所以名为杂染。身口意的动作叫业,由动作而有存在的潜力,叫业杂染。业有色无色界的不动业,欲界人天的福业,三恶趣的非福业。苦的结果叫生,生起的苦果是染污的惑业所感,叫生杂染。三杂染,即依他的十二缘起,无明、爱、取是惑杂染,行、有是业杂染,余支是生杂染。众生为三杂染所染,所以就在生死苦海中,如狂马似的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没有片刻的休息!

  那洛迦译叫地狱,在地球之下,如人世的牢狱,故名。实际是无乐的意思,所以译做苦器。经说的八寒地狱,在地球的北极;八热地狱,在地球的南极。傍生有译为畜生,我国指家畜的六畜叫畜生,这不能总摄傍生界,译为傍生,就是以他的行相而得名的。鬼有多种,大别为三:一、东狱、关帝、土地、城隍,是有福德的多财鬼;二、有子孙祭祀而次于多财鬼的是少财鬼;三、无人祭祀而常为饥饿所逼的是无财鬼。饿鬼就是指第三的一类。天上是指的天趣,我国对于天的观念,以为有个固定的地方,其实是没有处所的,不过他们的福报,胜于人等的诸趣,所以叫天。天的本意是光明,古代说的闪电,太阳的神秘,光明的显赫,都是此意。阿素洛是阿修罗,印度说素洛、提婆是天,有自在意。阿字译无,所以叫非天。他的福报与天相等,但因好胜心强,憍慢心大,居大海中,不属天摄。有译非端正,因此趣男性丑陋而得此名。人中就是人类,有特殊精神活动的功能,名人。天、人、阿素洛,是三善道;地狱、傍生、鬼,是三恶道。六道有情,各有不同的苦痛,所以说受诸苦恼。

  子二说诸法无性教令解脱

  丑一转方便*轮

  寅一教所被机

  “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佛转*轮,有以显了说,有以隐密说。显了说的是究竟*轮,隐密说的是方便*轮,这里说的,就是转的方便*轮。迷依、圆事,起遍计执,受生死苦,是说的总相,而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又不得不说隐顺机宜的法。六趣中的有情,属三恶趣的,苦多乐少,没有解脱的机会;是阿素洛的,疑惑心大,不能信受解脱的方法,自更少得解脱的。在天上的,乐多苦少,忘了世间还有不如意事,所以不求解脱。人间是苦乐参半的,且易受逼恼的激动,勤修妙行,所以人类得解脱者特多,佛也特别欢叹人生,重视人生。美满的人生,是有情中的特胜,诸有求解脱者,应把握住人生,不要让他空过,“空在人间走一遭”,是不值得的;“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是很可惜的!方便*轮所被的机宜,是五事未具的有情,现在略述五事于下:

  一、未种善根:根有发生增长的作用,就是因,如花草树木的根,有抽枝、发叶、开花、结果的功能性。能生长世出世间的善法因性,叫善根。无贪等的三善根,除造五无间罪的阐提有情不具外,是一切有情所具有的。此说未种善根,是未种出世解脱的因性,若以出世的动机,修习出世的善行,熏成所有的功能性,是为善根。假使不以求解脱的心修诸善行,虽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有情,也不得名种善根。经说:“以世间心守持二百五十戒,非解脱因;以出世心持戒,虽持五戒或一画夜之八关齐戒,名种善根”。

  种善根是种菩提因,为求个人的解脱,修诸出世的善法,是种声闻菩提的善根;为求自他的解脱,修习六度与万行,是种无上菩提的善根。后期大乘经中说种姓叫种善根,即修声闻法者,是声闻乘的一类人;修菩萨法者,是菩萨乘的一类人,所以有声闻、菩萨的差别。法华经的“佛种从缘起”,即是说的由闻法读经的因缘,可以种下成佛的种子。舍利弗、日犍连,过去都曾发过大菩提心,后因忘记自己有佛种姓,才退为声闻。到了法华会上,佛明白的点示他们,说他们具有如来种姓,他们才知自己有成佛的希望。如乞丐的衣内藏有明珠,自不知之,后由亲戚告诉,始知自己具有财宝,未曾受用。唯识说种姓是本有的,有佛种姓就得成佛,是声闻种姓只可成声闻。此与“佛种从缘起”的思想,是不相同的。

  二、未清净障:障有惑、业、苦的三障。此本每一有情所具有的,现说为障,是约强有力的烦恼,五无间的罪业,三恶趣的苦报说的。有此,就受限制,不能学佛修行,但主要的在罪业。如荆棘丛中,长不起美丽的花果。所以心不清净的众生,不能积集善根。

  三、未成熟相续:相续是有情的身心,没有把他调成出世解脱的,叫未成熟相续。相续未熟的有情,难调难伏,不说没有种善根,就是种了善根,也不能成为解脱的法器。如生牛皮,要想随意的做成各种事物,是很困难的。

  四、未多修胜解:胜解,是对如来开显的因果事理,流转还灭的真义,获得坚强不拔的理解,不为任何天魔梵的邪说所动摇、移转。有了这样的胜解,就可勇往直进的修学佛法,不中道而返了;不然,难免为邪见所动摇,而不能获得解脱了!

  五、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智慧是通达诸法真理的,福德是诸功…

《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