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挂佛像的。
二、「人死後经过神父诵经,然後埋葬,这差不多成为各种宗教的共同仪式,自然佛教也是有的;那 你以为「佛陀不能见死人」,比他教的「教主也是慈悲」,而佛陀好像不够慈悲,那是由於你误听传说而来的,须知佛陀的慈悲,是怨亲平等,贵贱均沾,死生一如的,那有顾忌死而不见的道理。
三、皈依佛教,想买一尊教主的小佛像,那是随处都可以买到的,尤其是在槟城,有很多售卖各种佛像的店档,暹庙及我住的讲堂,都有得请。我处也有纸像赠送的,但只限来堂请去,因人手不足,未设邮购部。
四、「在七月称为中元节,民间有设坛奉大士爷,为何大士爷头顶上要有一小尊正法明如来呢?这是有何来历呢?」你所谓「大士爷」,大概就指观音菩萨吧,菩萨与爷不同,不可再误称!此菩萨已断烦恼,了生死,得大解脱,且具悲智之心的自利利他者,方称菩萨;而爷是世间一般鬼神的称呼,不可用来称观音菩萨。「正法明如来」是观音菩萨过去已成佛的佛号,现在是为度生,现为菩萨,而其冠上有此小佛像,正是象徵此菩萨是古佛
过去正法明如来
再来的,不是凡夫的肉身菩萨。
五、你说:「在中元节,民间风俗看得非常重要,杀鸡宰鸭,用五牲来孝敬那些无主孤魂;但我佛教在这七月中有何重要点否?」在这里,你又未弄清楚,身为佛教徒,仍未明道教与佛教的作法:「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道教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佛教则以七月十五为「盂兰节」,出典在目连为救母,遵佛陀咐嘱,在这天广设素斋,供佛及僧,诵经礼念,仗此功德,超荐其母离苦得乐,後世遂沿为盂兰胜会,提倡伦理,推广孝道。这与道教的中元节,杀鸡宰鸭,耗财害命,讨好鬼神,妄求魍魉,以徼福禄,完全异趣。
五十七、答澳洲廖社长六问
问一:佛性平等,人人可以成佛,此佛之言说也;既是清净本然,应无男女之别?只因佛像是象徵,向以男性为主;且小乘无三身之说,而大乘既有菩萨女像,如观音大士,何无女佛?此添足戏论之由来,未卜然否?
答一:佛性平等,本来清净,理固有然;但事有差别,则男女之相,亦不可不辨!佛像是崇拜之对象,同以男相为主,故女性成佛,皆已转为男相。小乘无三身之说,故成佛皆为罗汉之比丘相,并无女相;大乘有三身之说,故有古佛现示菩萨为女身,俗称「观音佛祖」,此或「女佛」添足戏论之由来,诚如所言;然中国北方五台山等处,所塑观音,皆为男相。即古来画家所画之观音,在「历代观音宝相」上下两大册中,亦有很多皆画男相。故知大士为度女性,示现女相,并非女佛。
问二:人人皆有佛性,则神识与佛性是二而一,一而二,是迷悟之分耶?神识离开肉身,即无男女之分,随业力所牵而生,然否?
答二:佛性本然,原无迷悟可言;然悟之惑尽情空,证圣成佛,迷之无明妄动,则为神识。原一不动之佛性,成为分别之神识,所谓「真妄同源」,一而二,二而一,诚然如此;但既为神识,则已与佛性截然不同,不可合而为一。至神识离开肉身即无男女之分,随业所牵而转生,此义可作二解释:一、此神识,大乘佛教即指为吾人生命轮回根本之第八阿赖耶识。吾人投胎,它最先入胎,死时它最後离开肉身。奘公八识规矩颂谓「去後来先作主翁」,即指此第八神识;但为小乘佛教所不承认,因佛在小乘经只说六识,隐含七八二识。其原因如解深密经所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吾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古德谓:「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亦指错认此神识为真性。二、在此神识本身说,它是「无覆无记性」,无有善恶,亦无形相,可说无男女之分;但此神识亦即大乘所说之「中阴身」,人死後飞舞空中,高可尺许,肉眼不见,而天眼见之,不能说无形相,而随其自身之贪爱所牵之业力,女者见父性喜爱而入胎,男者见母性喜爱而入胎,则不能说无男女之分。
问三:欲界尚有情欲,无色界已无男女相,修四禅末满五十一位,仍属分段生死,若说神识无男女,何以生在欲界,仍有情欲?
答三:上节已说及神识
阿赖耶识之本身为无覆记性,可无男女之分;但既为贪爱所染,业力所牵,轮迥流转,成为现行之神识,便不能说无男女之欲爱种子,故仍可由於欲爱之结习,生於欲界。
问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即胎於莲花,方合九品莲花为父母;但在未达到花开见佛悟无生,应有男女之分,然否?
答四:构超净土,或带业往生,既是莲花托体,应无男女之相;若有男女之相,应有男女之欲,便会再受轮回,往来三界内受生死;今既横超三界,照净土教义,虽带业往生至下下品,亦不会退转娑婆,再受生死,可见西方净土,已无男女之分。弥陀经谓:「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 跋致」,不再退堕,便可证明。
问五:论文中说明「女人应转变一世为男,然後可成佛」,大乘无此说,然否?
答五:其论文如有说明「女人应转变一世为男,然後成佛」,此则足以自破自说,而反证成「大乘之女性不能成为女佛」之理论矣。大乘经中佛记女子成佛,有转变男相,然後成佛的很多,但不限转变一世,或一世,多世不定。如大云经卷四末与天女增长为轮王,受持五戒,修习六波罗密,佛记其在未来经无量劫,当得作佛,亦其一例。或如释迦文佛前身为护明菩萨,最後一世转为悉达多太子之男相而成佛,亦是一例。
问六:大云经之女人可以成菩萨,法华经女人应修五波罗密,亦可成佛,疑似译错原经之意?
答六:学佛不论男女,发菩提心修行,皆可成佛,想无有错,唯法华经之「女人应修五波罗密」成佛,想系「六波经密」之误译?以六度无智度为导,五度如盲,则唯修五度之事相,不契三轮体空之理性,则虽欲想成佛,恐佛亦难成矣。
五十八、答林心鹏居士一则
问:在怡见到「性命法诀明指」一书,所讲全是道功,而其师却为金山寺了然、了空禅师,并有师生授天命法诀相片。此事颇为不解,恳为解答!是否禅门中也有修道功的外道?其为伍柳派。柳华阳据说也曾出家为僧,是否?
答:生在佛门,挂名佛徒,而讲道功,乃佛法中之旁门外道。此辈多属江湖术士,穷途落拓,归入佛门,不为禅功,只好暗中卖其故技
道功,即你所谓「禅门中有修道功的外道」。柳华阳为僧,也有可能,但亦不足为奇,彼等或自知道法不得究竟,只好偶寄禅门中以混其禅道不分之生活,不足为法!
五十九、答香港李居士一则
问:念佛用的数珠来源是怎样的?
答:从前佛在灵山说法,有一国家将被邻国侵凌,又流行瘟疫症,外患内忧,人民苦恼,去请教佛陀解救,佛陀就将木患树的树子一百颗,串成一个环型,教国王从第一颗拨起,每拨一颗,念佛一声,周而复始,一直念到二十万遍,身心不乱,自然安乐。若再继续念到一百万遍,则人人俱有的百八烦恼,亦可断除,灾障消灭。就把数珠交给国王。国王回宫,照样造了千串念珠,分给六亲眷属及人民,自己及人民都持念珠虔诚念佛,至诚所至,功不可思,强邻不来压境,瘟疫也不再流行。数珠,就是这样流行下来。
六十、答砂劳越潘君居士六问
问一:一个人没有佛学的基础,是否能出家?
答一:都要有佛学的基础才来出家,恐怕在许多来出家的人中是没有几个的。要知有佛学的基础出家自然更好,但没有佛学的基础来出家慢慢研究佛学亦是可以的。
问二:一个人出家是否命中注定的?
答二:佛教是信因果论,不是命运论者,说甚 都命中注定。有些人有宿缘,宿植善根,今生机缘到了,就来出家;但有些人前世未种善根,未结善缘今生忽结善缘来出家的,亦是有的,并不一定是命运注定的。
问三:如何念佛,才得一心不乱?
答三:我们平时妄想多,所以不能一心不乱,现在要靠一句佛号,念兹在兹如猫捕鼠,全副精神灌注,毫不放松,就会把老鼠捉住。念佛的人亦要如此,执持名号,毫不放松,都摄六根,念不驰散,念到心境清明,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就可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问四:女儿家可否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念佛诵经吗?
答四:看你能否做到?做得到,亦是可以的,做不到,就不必如此呆板的作法。念佛念经,并非一定要死坐死念,懂得念佛道理的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可以念佛,观佛的。就是在身体手脚工作忙碌时,十字街头行走时,亦都可以念佛的。因念佛有开口高声念的,亦有闭口默念的,楞严经:「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即开口念,忆佛即观想念、默念。至於诵经,能背诵得出来,则随时静坐,便可诵经。背诵不出的,还是在家里念,或带著小本经在车船里念诵,亦都可以的,但并不是叫你不工作,不吃饭,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死板的念,须知佛是活泼的,不是死板的,所以我们念佛也不好太拘执,如用绳索绑死自己!须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不离心,心不离佛,念佛念到一心清净,与佛心相应,那时时都可见佛,处处都可见佛。
问五:一个人出家後,能否真正断掉烦恼?
答五:出家不修持,不能断烦恼;在家能修持,亦可断烦恼。
问六:请照我的八时,替我查一生的运程如何?
答六:我不是算命先生,即把你一生的命运查出来,对你亦无大用处。因照佛法讲,命运没有固定不变的,好心好命,连坏的可以变好,心地不好,命运好的可以变坏,有如是因,招如是果,你还是信因果才靠得住呀!
六十一、答星洲郑清玉居士三则
问一:吃素,除对健康、对生灵好生之德以外,对社会、对一切畜牧业,又有何影响?
答一:吃素除对卫生健康及对有生命之动物表扬好生之德外,对於社会亦有极好的影响。因吃素的人,戒杀护生,心多慈和善良,对社会之影响力甚大!今日之…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