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观察品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安住,不假觉知,所以凡夫是妄生分别,而分别为能所安立,是极粗法则,是见思惑中的“见惑”。现在人习法甚粗啊,所谓粗者,即多以妄自感知、妄自分别为法则,而不知佛法清净教言究竟所在,不知本来寂灭之根本。世尊“三法印”、“四法印”中说苦、无常、无我、寂静涅槃,“实相印”中但无自性,一时抉择,何以有得失呢?所以,得失者,只有众生得失啊,所谓“得”者众生边,诸佛如来但以解脱智、圆满智、慈悲智悲悯世间、照耀世间,无一物可得。

  非断非常。无有积聚。无有住处。无可依止。无相无为。无有算数。

  “无可依止”啊,烦恼有情总要有个执着,无所执着之时,妄生断灭。断灭与寂灭,了不相干。断灭为邪见,寂灭为真实。真实之际,实际理地,安住诸佛,安住众生。众生、诸佛,名字之别啊,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诸位善知识,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法则中,要善随文入观、印契自心,切莫以识心、以能所之心妄自分别,荡涤在自己的所知障碍中,生起所知障带来的烦恼。

  我们说,烦恼中,所知障是最大的障碍,甚难去除,而烦恼障不难去除,因粗重故,“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十分粗重,人一举,就能觉知,但所知障甚细啊,为无始以来所熏习。虽在无始以来所熏习的无所得法中,本质无所得,但久习故,垢障深厚,也就是说虽垢障无自性,但垢障强执故,亦是深厚相。所以,有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法界本性力不可思议、诸佛愿力不可思议、诸佛威神善巧不可思议、诸佛教言不可思议、诸佛妙相甚深功德不可思议、诸佛神变不可思议……种种不可思议中,“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是众生所具有的不可思议份。我们在诸佛之不可思议法中,若有一法随顺,即得解脱,而诸佛以四分法利益世间——若妙相,若三藏十二部,若神通善巧方便,还有一法,即以诸佛名号功德,令一切听闻众生、见闻众生、随顺众生,一时得以度脱、成就。善知识们啊,若不然业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自拔,业力不可自灭啊,何以故呢?妄妄相增故,妄妄相续故,在生死海中、强执海中,世间众生唯是执着,举心动念莫不是对待,举心动念莫不是善恶,举心动念莫不是分别,难舍难弃,不说是非,心智不安,不说对待,心不宁静啊。

  贤护。彼不可数。云何为有。不可数故。不入于数。不入数故。乃至无有智算名言也。

  我们在世间的逻辑智慧,是可思议智,岂不知诸佛如来依大善巧方便入不思议智,令一切众生入不思议智善巧,因为山河大地一切法则中,自然者有其自然法则,非自然者有其非自然法则,智有智法则,悲有悲法则,饶益自有饶益善巧法则,众生愚痴自有愚痴法则,在这些法则中,各个以认取为决定。地狱、恶鬼、畜生,亦有其抉择的法则,何以故?入于邪定聚,各自安立啊。我们常说“地狱无门”,那为什么又设置地狱呢?谁来设置地狱呢?造就地狱恶业者自设置啊。一法界显,九法界泯,其他界有情中,了无地狱可见,如我们现缘之中,你何以见地狱啊?人类之众生,但受人类之徘徊对待心智,这是我们的抉择;蠓虫有自己的抉择,朝生暮死是它的抉择;天耽搁于五欲、禅定,乃至色、无色、非想、非非想之心智之抉择,他们是八万大劫之寿命,你何以安立呢?所以,各有择取,生命延续之相,莫不是抉择之相。诸佛如来,若一劫、二劫、三劫、四劫、多劫住世,若一日住世,如月面佛,成佛之时即取灭之时,亦是度化众生,亦是究竟圆满,各有抉择故,所以说“诸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了不相干,了无染著,了无动摇啊。因互不相干故,所以各显各泯,各自取用,也就是说,一切名言不过是自己择取,如是而已,无有实质。

  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诸如来时。不可执著。

  虽是诸佛甚深广泛之法教,亦无可执着,八万四千法,无一法可执。多有诸有情在这个世间求法,欲求高者,欲求低者,不知心智之荡然,不知心智之本然,不知法尔如是!欲于外求,欲于内得,欲于修得,欲于不修得,所以妄生知见,徒受勤苦,岂不知法尔本然,自性光明普遍照耀,若运用者,一时即得善巧,若不如是,则是擅自发心,故应熏习菩提心,逐渐成就菩提心行,乃至毕竟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一切法无执著故。以无处所而可执著。亦无根本是可断绝。

  实无可断者,亦无可生起者。多有众生以为有烦恼可断,以为有胜法可修,所以妄生修见,妄生断见,故佛于此类众生说有法可修之法、有烦恼可断之断,若见思惑,若尘沙惑、无名惑。此名相安立,是众生安立之实质内容,诸佛如来了知法无自性、空静本然,所以,诸佛如来因众生名字执着,令众生名字安立,名字安立之后,众生以为有实质,故众生充实“名字何”之内容,比如说烦恼,当“烦恼”这个名字一旦生起,诸佛如来是了无烦恼所得,一切凡夫有情以为烦恼,何以故?生老病死、求不得、爱离别、怨憎会、五阴炽盛,三苦、八苦,种种苦难一时生起,他来填充内容,谁来填充?凡夫有情自来填充啊。你若了晓烦恼无自性,烦恼无所得,即得解脱,无所可断,无所可证。

  除灭根本。故无依处。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若如是见诸如来已。不应取著。不当执持。

  我遇过这样的实际案例不下三、五次了,什么案例呢?即有人若修观佛三昧,若念佛三昧,若持真言,在观于本尊的三昧修持中稍有习法、稍有相应,则有禅定之诸敏感有情,甚至诸羸劣有情,能得见此类习法者之光明相、智慧相,乃至善巧相等种种妙相威德,一时就来顶戴感激,说:“哎呀!善知识,汝放净光明,照耀世间”!此类修行人,若认取于此,则堕入魔见;若知修法善巧,则为饶益世间者。

  在此败灭者甚多啊!若有善知识过来,以为你有这样的法证,以为你有这样的实得,你一定要了知此是因缘所聚,是你在持咒,或观佛妙相而得相应之刹那所产生的余光,实无实质,切莫染著,切莫以为实有,堕入魔眷属,堕入邪见坑,在无所得法中妄自以为有所得,妄欺于他人,而生无量劫以来的妄语之苦,堕入拔舌地狱!这一类的出家、在家人很苦很苦,妄受人信,妄受人供养,自以为自己有所得,骄慢邪见,自大自诩,所以诸佛如来授记此类有情:此增上慢者,念佛已失甘露味,堕魔眷属,犹如狂象,入于莲池,踏坏一切众生清净业缘啊[1]!

  世尊对此处数数宣化,令我等远离此魔害,若不善思维、依教修持,多有患难。许多修法者在就在此处堕落了,因为一旦相应后,身心轻安,他人敬仰,尤其此敬仰者还不是一般人,多是有禅定或多有感知者,若不警觉,是人多于无所得法中以为有所得,何以故?是人感到轻安故、喜悦故,他人说你有所禅定、有所妙相故,因而被阴魔所摄。诸位善知识啊,此处应当审慎地思维、观察,切莫染著!切莫取用!切莫自持!

  念佛人很容易住于此处,因为在集体念佛、打七中,很容易出现见佛啊、见极乐世界妙相庄严啊、见他方国土啊,乃至天界等种种稀有难得之境界,多生染著之有情就会轻与人说,以表自己的胜功德,令他人生起尊重与爱乐。此时若有善知识,可以棒喝于汝;若是恶缘相续,相互吹捧,则沉沦堕落于此处!

  在僧众和居士中都有这样的勤奋修习者而堕落的,因为什么呢?在此处不知转机。不勤奋者,因为没有相应之机,也就没有人去观察你,你也不能放出光明来,反而此人因为懈怠不受大害。多是勤奋者在此处容易堕落,教理不知,正见不立,菩提心不知,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习法而受到伤害,实在是可惜!我见一个居士,这是一个特别残酷的事情,他就是因为自己在念佛中稍有清净的感知与相应之后,第一次给人说,别人现出惊讶之相,他就数数说,说后就不得此境,于是欺骗于人,结果遭到很多恶性果报。对于这一类学佛者,令人感到十分同情!习法为什么会受此害呢?回顾以来,还是因为无有正见,无有依教言,无有依完整的教言行法故,如此般舟行法,即“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它有这样一个完整的修行次第的机制。由于在习法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在此处比较多地提醒大家要注意。

  在藏传佛教中说,若本尊成就者,强执守护,则堕入护法之类,即龙天八部,不能得以究竟安稳成就,在我们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乘急戒缓”者,因为无戒故。所谓戒者,破除一切执着,无漏无染,是为戒。由于“乘急”故,多得轻安,多得善巧,悲智善巧亦得生起,有的甚至是种种威德神通善巧亦易生起,但无戒德,即以无漏心智所守护,无有这一根本守护,就会堕入外道知见。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说境界的人,对其一定不能鼓励,更不能赞叹,更不能去随顺他的言说,那你就决定堕落!你堕落,他堕落,双双堕落,何以故呢?在无所得法中,以为实有所得。多有预测之类、以通力观察之类有情堕入此恶缘之中,所以在一些占察修法中,如地藏占察、文殊占察、观音占察、圆觉占察,种种占察法则就是为了避免我们受到这些以所谓的感知力、境界力妄自揣度的法则的障碍与伤害,故修一个仪轨,用仪轨来引发我们的欲知之望,由欲知之望来导引我们修持一个法则、修持一个仪轨。现在世间在此处堕落者甚多,受伤害的也真是很普遍的,这是一个大问题!

  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不可执持。犹如虚空。体性寂灭。贤护。譬如金锤。安置火中。善作炉藁融消炼冶。炽然毒热。又如铁丸。新从火出。炎赫炽然。有智之人。不应执触。何以故。铁流金炽。触则炽然故。

  烧红的铁不能用手拿,实际上,我们在世间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作业中,乃至在财色名食睡的盖业之中,在所知烦恼中,在种种烦恼业障现前之时,我们若不能了知其自性不可得,并遵循此法,那么就犹如手触赤铁是一样的,会灼伤于你的。…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观察品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