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般舟行法所摄内涵是一生不退,也就是所谓的八地菩萨功德,因八地以下菩萨尚有进退之机。就果地净土教言来说,一切众生若缘此法,一生决定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此世尊作过专门授记、广泛授记、如实授记,对于一切真正能了解、接触、实践、守护净土法门的菩萨们,这个记是如实之记,若如是者,必得如是果、如是愿、如是成就!
“云何当不退转”呢?我们若依自力坚持行持,“不退转”这个言辞甚难宣化,更不要说法益的成就,而依佛胜福德力,现缘成熟,得见诸佛菩萨,乃至亲临诸佛教诲,这样“一生不退转”不为难事。因为机法不一故,教有实权故,各有设立,所以于无上乘法,大机大用,一生成办,实是不可思议!
“多求一切佛法故”,在这种总相守护法门中,即所谓果地教言中,含纳一切法,密护一切法,缘成一切法,是为万德具足!
(56)云何当得不可坏。不为一切外道邪师所破故。
就般舟行法来说,我们所有的祈祷、行法,唯佛与佛能知,唯佛与佛能见,唯依见佛为增上方便,摒舍一切杂缘,所以为一切外道邪师所不能涉足、不可毁坏,何以故?无有此缘故。我们在行般舟时,立一念,断诸想,念其方,以阿弥陀佛殊胜愿力与功德力外加,以神通力外加,以誓愿力摄化,令众生本功德力成就,得以亲证十方诸佛悉皆现前,听闻胜教,于诸佛如来最上教诲作以抉择,观法自性无来无去,亲证自性之真实,远离一切生死徘徊与染著的疑虑。
“邪师”者,不说究竟教者,不惠以众生真实利益者,不能令有情得一生不退转者。在对待法中,多由邪师所摄,所谓邪者,不能令众生入正知正见正业正命,成就正智正定,乃至究竟成就菩提,以至落于事相,徘徊于因地。我们在减劫之中,诸多有情不能于法生乐、于法生信,所以多被不正见所催使,入诸恶见邪流,沉沦世间,不能自拔,而般舟三昧行法,其功德绝对是不可破,即使外道邪师亦不能破。
(57)云何当得深信一切诸佛。不舍此念常见诸佛故。
“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三昧,所谓定意三昧之修持,即定意之念的守护与相续,在佛力、佛愿、通力、本功德力的加持下、纯熟下,能不舍此身行,得见诸佛。行般舟一法,若不舍杂缘,即所谓的外道知见、邪师知见,或种种不如实之知见,就会被种种知见、种种想所扰乱,那么定意三昧难以成就。
几年来,许多般舟行法的实践者,若一日二日三日七日,或者更长时间的,对这一点都有所观察,但定意三昧贯穿于始终者稀少,乃至一日一夜贯穿者都稀少,极为稀少!有善根成熟者,如是贯穿一日一夜中,身心变化难以喻说,胜福德因缘成熟难以言表。若一日一夜定意守护贯穿始终,此人不可思议,为十方诸佛所守护者、所赞许者,为一切菩萨所爱乐、顶戴、供养者,这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在此法则中应如实观察自己的心智,绝不能有矫饰、虚伪、欺辱之心,若真正于一日一夜中不丢念,不失念,不错念,这样行持法则,会产生极大的心智善巧,难以喻说。
定意三昧能否见佛呢?若是“深信一切诸佛,不舍此念”,即我们若真是信佛者,贯穿于始终,定意守护,断于诸想,但念其方,在佛的愿力、通力、无碍力的加持下,在我们本功德的成熟下,一定会能得见诸佛,听闻诸佛胜教教言,解除一切疑虑,解除一切沉重武装与包袱,所谓真正得大自在,亲证自性之光明,解开自性的本质,离一切矫饰得以真实面目,入于实际理地,安住于真实法则!
对此我们应该观察得到的,现在这个法则在国内的实践很广泛、很普及。此“普及”不能说同念佛等其他一些简单行法那么普及,但也已经被大多数依法、依经实践的有情所接受。最初,行般舟是不被人认许的,谤者多、疑者多、毁者多,通过大家这几年的实践与观察,尤其是依教、依经典来如实地实践,逐渐就能观察到我们现世有情根性的羸劣,于贯穿始终善巧之不成熟,所以不断地在实践此法,如恒阳庵的常住居士们已一年有余地在串习此法则,一日一夜,或一日两夜,或稍微长一些时间,但能一日一夜“立一念,断诸想”贯穿始终,不失念,不丢念,如此清净守护者有几人?对此实践者各人善根自成熟、自运用、诸佛如来自守护。
(58)云何当得如父想。绍隆一切佛法故。
父者,促生一切功德,所以龙树菩萨在其著作中赞叹般舟行法为一切诸佛之父,般若为一切诸佛之母[6]。般舟行法为一切诸佛之父,能促生一切诸佛入世间广度有情之功德,般若是蕴育一切功德之母,养育一切诸佛法则,广蕴世间。
“绍隆一切行法”,般舟行法实是具此威德,具此善巧,具此真实内涵,若有成就者知,若说善巧者知,若如是实践者知,若如是抉择者决定守护、无疑守护。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有情迷惑、彷徨于自己知见所见的感知,在色声香味触法、财色名食睡这个虚妄的感知外缘中,而不能抉择一个法则,不能清净实践,不能舍弃一切杂缘而实践一个法则,这样善根成熟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不断依法则来鼓励、劝化、引导、增上,来促成一些外围机制,但内在机制的确还是各个有情自须发心。
(59)云何当得佛力加持。于一切佛法光明中生故。
这是般舟行法的一个特定机制。在念佛法门果地教言中,依佛愿力而直入光明藏,清净平等,一切众生咸得往生于光明平等心智中而得清净守护。缘起念佛,所以一起即是光明。光明平等,无所挂碍,咸得往生故,无有对待故。抉择于十二光明,所谓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焰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以一切种种不可言说的光明照了世间,消除一切对待情执、凡圣情执。般舟行法亦复如是,在佛力不可思议的加持下,即所谓佛果德力的加持下,泯除一切众生差别心智,入平等光明藏、不思议光明藏、免除一切对待的光明藏,如此光明藏中,能促生一切功德,即种种国土庄严,种种现下当机之庄严,所以说与一切众生回施最上乘利益,予一切众生平等觉悟。
般舟行法的确如是不可思议,阴境现前之时,正是回施平等守护之机。在般舟行法中,多数有情于阴境不能自拔,也就是说在事相中堕落、沉沦,不能觉悟。我亲历了许多行法者,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在行法中多有阴境,多被阴境所驱,所折服,所牵制,不能自拔,认取于阴境,何以故?未出梦故,未出自己知见与觉受故,未仗借佛陀平等智、光明智、无碍智清净圆满加持回施故,但依自己的事相感知,所谓自己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染产生的“觉受想行识”,在此阴域中迷茫与徘徊,错认了自己的心智,错认了法则,无力贯穿始终于“立一念,断诸想”、无染无著、无挂无碍、直取见佛的这种抉择,故多落入阴境之中,不得光明,因为实是佛力加持故,能令其消除一切阴境故障。
诸位善知识,此行法若是以无对待心智起步,即所谓的定意三昧守护,依佛的无碍果德心智、无上菩提心智、无所期望之心智,但求见佛,立此一念,那么必然进趣于光明藏,在此光明智海中洗涤不可得之无明、黑暗、尘垢,令其得见诸佛如来。当知佛力!当念其方!当知佛愿力不可思议!佛果地回施不可思议!诸佛甚深教化因缘不可思议!此处解释得十分清晰,“在佛法光明中生”,促生诸功德,但凡夫有情多以为在自己的色声香味触法的感知中能增益道德与善根,恰恰在此法则中多不相应,无有相应之缘。实应是在佛力的加持下,在佛光明中促生自身的法身慧命、种种善巧,这一点要十分注意!
因为这里设问的次序是从“当如父想”,延续这种促生功德,“佛法光明”者,亦是般若之智所显的母体功德,是诸佛之母。不要小看这些言辞,你若是认得准,在一切如幻业缘中真正抉择,就会在其中得广大方便善巧。若我们真正识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在幻缘中、梦缘中,我们何以作为呢?人人都可以抉择的,在我们现在的梦幻因缘中,怎么来抉择自己的心、业、缘?我们还需要粉饰、需要装点什么呢?还需要虚什么、假什么、证什么、成什么呢?这样我们就会如实地面对着自己心地的择取,安排着自己的生命与渴望。
(60)云何当得无障碍。一切佛法悉现在前故。
“当得无碍”,在学习佛法过程中,什么会有碍于我们呢?莫过于得失;什么会碍我们呢?莫过于凡圣;什么能碍我们呢?莫过于一切对待的取舍,于我执我见中障碍有情,所谓烦恼障、所知障令众生迷失自心,各于障法中不得善巧、不得有力,这样诸佛法不能现前啊。而行般舟的当下修、当念修,就是在事事因因缘缘现前之时,依无碍力,依佛不可思议的报德力来观察,也就是依自性无染、自性无著、本无自性之力来观察每一个当下,乃至依佛名号功德力迅速成就自性之光明,照了觉知一切法本来具足、一切法本来庄严、一切诸佛本来安立,法界清净安立海中一切庄严本不离刹那间,成就无量法则善巧!
(61)云何当得如幻人。于一切法无思念故。
在印度还有幻师可以用咒术、符箓等手段令众生趣入幻景,生种种喜、畏、种种庄严。那我们现在的人是幻人,还是如实之人呢?若了晓法无自性,哪个有情的因缘不是一时因缘合和所现?有什么实质呢?你无始以来的善恶大小是非,哪个有可得之处呢?皆是种种因缘所聚合,实无所生,亦无所现,但是强执延续故,产生种种力与用。此力、用莫过是法性之用,但迷失于执着之时,会产生虚妄之业流相。若我们在这一切得失中透视本质,何以染著于得失呢?所以,幻人不求于得失,不惧于得失。哪人不是幻人?哪有如实之知?我们在行般舟中一定会有如是观察。
有些行般舟的出家人和居士产生过一些所谓的虚幻的感知,若在平时情况下,人是会受很大伤害的,但在行般舟时,对人是没有减损的,恢复常态就没有什么…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思维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