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思维品第一▪P25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说,这样的三昧可以满足贤护菩萨所提问的一百二十二问中的所有功德。

  “贤护当知。更有无量无边胜上功德说不可尽”,世尊在此作了清晰的回答:贤护,你提出的一百二十二问的殊胜功德,实是般舟三昧,或说思维佛现前三昧之功德的少分,乃至未及少分。般舟三昧之法,实在有多未可言说者,其意义广大究竟,唯佛亲知,唯佛亲证,其究竟利益,此经宣化了少分之少分,令我等得知得闻。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说此菩萨念一切佛现前三昧”,有如此广大功德利益,请世尊与我等宣化。

  “令此世间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多获利益多受安乐故”,种种生命差别,一时惠以广大究竟真实利益。诸佛菩萨出兴于世,唯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也就是所谓的“圆成菩提、离苦得乐”,成就真实的利益,使生命利益的延续作用于法性,法性作用于生命,远离无明困惑,使一切众生得无碍智。

  “亦令当来无量众生多得利益受安乐故”,不仅利于现下有情、今世有情,亦令未来世、当来世有情得诸安乐。

  “又为未来诸菩萨辈作大光明。承佛威力故”,即作清净缘起。在念佛一法中,起步者,大光明藏回施者是,大庄严安住者是,具足功德守护随顺者是,即其缘起就是大光明藏,远离一切众生业相之差别,直入光明藏!此光明藏者,心念举动之刹那、法界体性本来具足之刹那的动相,此动相尚未染污啊,也就是说此缘起是清净缘起,非是染著缘起。我们现前凡夫心念,所有举心动念中延续于业流,延续于蒙昧知见,延续于贪嗔痴慢疑邪见之业习,不知无始以来此法性未被无染啊,未造未作,而所有造作,实是虚假,实是无常、无我。在这无常无我虚假业中,枉受轮回,强执轮回,实在是冤枉!诸佛如来悲悯有情,惠以佛法真实利益,令得见自心,抉择于究竟安乐,所以“又为未来诸菩萨辈作大光明。承佛威力故”,一切佛法最殊胜功德因缘就在于缘佛成佛!这是真实种姓不可思议功德所在。多有虚妄众生、骄狂众生、邪见众生,以为自己有法可修,有佛可成,有自得利益可得,而不知一切功德利益来自于诸佛菩萨亲证善巧回施照见,令其种姓成熟,若不如是,迷失于自己的虚妄假设之中,不得成就菩提道业。在我们汉传佛教中,多诸有情自诩,自以为是,不受功德,何以故?未随顺诸佛如来威力加被故,未受诸佛种姓回施故,未受诸佛清净摄化故,于无所得法中妄诩以有所得,所以苦受轮回啊,在轮回之苦上又加一个有所得的法苦,强执于自得,这实在是我们学佛中比较大的一个需要警觉的问题。

  “又愿现在未来诸菩萨等。普得闻此念一切佛现前三昧”,普得闻,因为此三昧凡圣平等回施故,一切有情咸得行持故,不择于根性。你说这个般舟行法,身体不好的人怎么能走呢?恰恰我看到一些资料说,在台湾走般舟的普通实践者中,大部分都是绝症病人,无有他路了,就来行持此法。所以此法实是不可思议的,病人尚能行,绝症病人尚能行,我等健康之类呢?我等向法之类呢?我等尚在年轻体壮之时呢?

  “彼既闻已皆悉受持。既受持已一切皆当如实修学如教奉行。既学行已当令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前即能具足成就如是功德及余胜上功德等”,般舟行法,乃至说净土行法,即是一生成办之法,实在是诸佛出世的一个畅佛本怀的广大究竟教法!所以一般我们谈到净土,会说“普度众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畅佛本怀唯显于净土”,为什么呢?如此周遍广大的教化,其他法门所不摄啊。不是偏赞,是各守护其教。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如汝言者。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别解脱”,这个“汝”,就是现前大众。切莫错失因缘、失之交臂,说这个“汝”是不是要回到竹林精舍世尊在世之时的那些菩萨位的善知识们?不是,就是我们现前大众!

  “贤护复言。善哉世尊。我深乐闻如来所说”,我们现前大众乐闻胜教,甚为重要。

  

  

世尊讲法:云何名为菩萨思维一切诸佛现前三昧

  佛复告言。贤护。云何名为菩萨思惟一切诸佛现前三昧。

  为什么说我们学习《般舟三昧经》是对心地的剖析呢?因为一切言说皆来自于诸佛心地,亦来自于众生心地。一切烦恼业海,众生心地所现;一切诸佛正遍知海,诸佛心智所现,也是我们自性心智所现。在这个心地法门中,我们所读经教,亦从心地出,剖析心地,则令自得见得用。

  “佛复告言。贤护。云何名为菩萨思惟一切诸佛现前三昧”,我们现在学的是思维品,“思维”二字被放在一个甚为重要的位置,因为般舟行法的起步,来自于诸佛威神加被,而让我们来善思维观察。“善”者,依佛教言,依佛功德威神,依佛加被来善观察、善思维,而不是依自己的业习与妄想揣度来观察、思维。所以,应如是念佛思维,依佛胜功德思维,依佛不思议教言功德加被思维,放弃自己的染著不平等心念来思维。

  若有菩萨具足成就此三昧者。即获如前诸功德事。亦得其余殊异功德。

  故以上一百二十二问中的功德利益是真实不虚的,“其余殊异功德”者,非一百二十二功德所摄,在其广大无尽功德中,这一百二十二功德只是少分,乃至少分不及。

  所谓心念诸佛皆现在前。其心不乱。不舍作业。求胜上智。勇猛精勤。荷负重担。度脱众生。

  佛陀教言中,一切法则莫不是度脱众生、荷负如来真正的家业。

  承事供给诸善知识。常修空寂广大思惟。

  “空寂广大思维”与承事善知识有什么因缘呢?承事善知识者,于一切众生生恭敬想,生善知识想,生难得难遇想,于一切机遇生尊者想,即是承事善巧。往往我们有择取机遇之善,不知当下之善,所以“善心之善,是为完善,是我真善”,若发起恭敬尊重承事一切善知识之心,即现前一切大众皆应承事,此承事,非是去做或不做,但以真诚心中,以佛法相互地提示、爱乐、尊重,这个承事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也有物质的承事、形象的承事、恭敬礼拜的承事,此承事只是个假设,是一个方便,如实的承事,就是佛法的真实利益,是自他利益的真实功德。

  亲善知识。灭除诸盖。

  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汉地行法中,这一块儿就丢失得比较多,我们往往把它当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而不知这是一个法则。我们想到孩提时父母对自己的恩德时,经常会痛哭流涕,痛哭流涕能消除许多心理的障碍。乃至忆念佛陀对我们的加持的时候,我们会痛哭流涕,会感恩戴德,亦能消除诸盖,如昏沉、无记,以及财色名食睡,一时荡涤一尽。在这种感激心中、清净心中,能洗除我们的盖障,若是假以他法,甚难。

  所以说亲近善知识能除盖障,这是古来以久的行法技巧。说“技巧”,是不是功利呢?不是,必须这样行才能除诸盖。比如,有的人骄慢心故,多于昏沉;随烦恼炽盛故,多于昏沉;无惭无愧故,多于昏沉;不得利益佛法故,多于昏沉,我们如果用其他方法来除这个昏沉、堵这个昏沉,是很难除,很难堵的,但如果我们生起一念真正猛利的恭敬心、难得难遇心,就能除,就如我们费了很大工夫求见到一个人的时候,是不会昏沉的,也不会掉举,也不会无记,为什么呢?尊重故,爱乐故,向往故,珍惜故,如是守护故,就不会有昏盖的蒙蔽了。

  在现前修法中,尤其僧众中,最容易昏沉,为什么呢?久久地,其善心,即恭敬善知识的心、恭敬善缘的心、尊重的心,慢慢都消融了,结果就多以昏沉无记,不是他不愿意进趣法则,而是在这里有个消沉之处,所以随烦恼炽盛。昏沉是盖啊,“财色名食睡”中的睡,表现在盖障中就是现前昏沉,但如果你生起尊重、难遇、稀有之心,昏沉不可得,就如同你准备了三天,要见一位你多年渴望相见的善知识也好、亲人也好,你不会昏睡的,也不会迷失自心的。

  在随烦恼中,怠倦,即懈怠心,这个烦恼相最容易生起,往往是最难克制的一个关口,在夏天尤其容易表现,头一低、眼一眯,就睡过去了,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盖障所蒙蔽故。怎么来消除呢?亲近善知识,难得难遇想,尊重想,你就不会这样了。假设我们在过去的帝王时代,因为种种因缘,你想见这个帝王,为此你要做很大的准备,通过很多方法,才能得见,如果见到帝王,你趴在地上睡着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又比如我们到很遥远的地方去求善知识、求法,千辛万苦、历尽艰难,你不会睡觉的,为什么呢?你的恭敬心催使故,难得心催使故,你不可能昏沉的。

  所以,我们在行般舟的时候,要真正地生起诸佛如对目前想,如现前想,你在佛前睡觉,除非是你不愿意见佛了。一个菩萨跟我这么说,哎呀,我要行般舟啦,准备走三天三夜,我现在已经睡了四天了。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我要睡足,睡够啊。我说你睡八百年也睡不够。想在家睡足觉、打足气了,来这儿走般舟,如果说睡觉睡足了就补充过来了,这是不相应的。

  远离恶友。息世语言。

  恶友者,以世俗语言相伴,各相侵害,各相惑乱。那些言语滔滔、心智烦躁的人是恶友啊,一定当善于远离,这也是爱护对方,因为大家到一起,说于世俗之语,各相侵夺,令心智迷惑,心智越来越苦,这是恶友相伴。

  善知识们,要真正地行法则啊。过去行法,止语是必定的。到道场,少于言说、多于念佛,法则上可以交流,世俗之语切莫言说,多受其苦,多受伤害!言说愈多,造恶愈多,伤害愈大!你未来忏悔,实在难以忏除,比如在十人面前说一句恶语,即使于九人得忏,一人不忏之时,你的恶业尚存啊,而恶语容易伤人,容易远布,恶业自当自受啊。你一个人做了恶业,做了就做了,你自作自受,但恶语广泛流传,所谓恶语熏染,伤害于众,忏悔…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思维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