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光明自然彻照;若被蒙蔽之时,显虚妄之业。众生以虚妄业故,逆性流转生死;要是能顺着阿弥陀佛的报德回施,三垢消除,念念时时普利十方。
你说这个我做不到的,我经常听到大家说这个事情,说我念佛——时时刻刻地念我做不到的;若作意处、不作意处,可以做得到的;若是单以作意处,说时时刻刻称念,这是作不到的;若是不作意处、作意处,所谓的显加冥加,得念失念无非弥陀光明;若是作意念、不作意念,皆是安乐,那么这个会在法性的心智中得真正的安乐与休息。凡夫于此多不抉择,于此迷失,要么迷失于断灭、顽空之中,要么就会有这种虚妄的自我逼迫,逼迫于得失善恶是非大小之中,沉沦于此,所以多蒙垢障,就是三垢蒙蔽自心。
象菩萨之四种正修持中,每一段文字,它都深刻地揭示了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回施,令现前有情,若能随顺,照了自性,一时横断我们无始以来的所有轮回之业。就象一个大力者把一棵大树一拔拔起来了,把它放到一个没有滋生它的—个水泥台子上,这个业缘之树是没有法再成长了,但它不会一时死掉的,它甚至还会长出新的芽子的,因为它自身的水份。
象我们在闻到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回施,印契我们自性本来圆满,在这地方要有一次放心的机会,那么自性之光明自然会照耀出来,虽然业习、习气还会时时表露,时时在你生命中表现出来,但它已经不可惧怕了,它已经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它已经没有根了,横断于生死。
念佛人在这个地方是最容易疑惑,说:哎呀,我这念佛学佛这么久了,还这么大的习气毛病烦恼?实际要是了知了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回施,就是欲令众生无疑安住,若得念失念处、若作意无作意处,皆能坦荡如实地守护着无染无著,那么自性之光自然照耀,那么念念时时自然在诸佛会中放大光明,利益群生,不失时机,不失因缘。
佛法中无有自他之隔,虽有尘刹佛刹,有无尽佛名,也有无量众生,现前这一念犹为重要、犹为方便、犹为透彻。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念佛者,应该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正观察、正思维、正确的运用。当然是说我在这个地方在知见的随顺不能深入不能抉择,因为这种抉择是远离了对待的休息,是自性的自我安乐,非是造作来,非是修持来,亦非阿弥陀佛所能真正的给予,只是说弥陀在给予的刹那间,显示了自性本具之光明,所以我们说是弥陀之恩德,我们称说是弥陀之给予,所以阿弥陀佛于无量劫为大施主,不相隔离故。
因为有自慢有情,多不受人之恩惠。象自力有情,他不喜受人恩惠,他无有内法可生,亦无外法可得,所以不认取弥陀之给予。那我们就可以作方便说。弥陀之认取,印坏文成,不假方便,以方便力故而得见。那你不假方便能知见吗?心不自知故。所以弥陀的报德,印取我们的自心,印坏文成。就是说实际是个皆作如此而矣,这样对骄慢有情有一个交待,要不然,割据自心,说这是弥陀所证,非我智所成,他就会排斥的。昙鸾法师讲,末世有情实不应割据,你不应把它分开,一谈佛力,自相妨碍,不能这样,这样就会妨碍自己学佛的机制。
这段文字在没有提示昙鸾法师的解释前作这样一个提示,以使大家能有一个思维观察这样的方便,看昙鸾法师怎么来解释: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
佛能起庄严吗?众生能起庄严吗?为什么说佛起庄严呢?实际说愿力催使,愿力的标立。象我们现在学佛人愿望不清晰。经常遇到这样的菩萨:出家好啊?在家好啊?这两天我还遇到他们,住在这个地方的居士跟外面的居士打电话说:“哎呀,真是徘徊得很,这出家好?在家好?这个出家怎么出家?在家怎么在家呢?这个出家在家,在家出家……”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的精力就浪费在这个地方了——怎么好啊?怎么恰当?怎么最完美?怎么最得当?结果这个最得当的东西永远都在自己对待中浪费掉了。为什么?对待中没有最得当,最得当无有对待。
所以一心彻底投入之时我们都知道:对待荡尽之时,那无垢的心智就生起来了;你那个对待之时,就被得失所蒙蔽、被出家在家蒙蔽、被善恶蒙蔽、被凡圣蒙蔽、被利害关系蒙蔽了,那就是尘垢。你那个心智之光、自性之光,你无以坦露,你没有这个机会了。这是我们人类最苦最苦的一个地方,就是择法不定,也就是说选择自己的心愿没法定下来。我们的每个心念都是个法,六道轮回的法、声闻缘觉的法、诸佛菩萨的法,都没有离开这一念择取。你不知足,不知足不清晰的时候,就开始徘徊了——出家好在家好?学佛好不学佛好?往东好往西好?回家好在家好?脑袋瓜子越激烈的人越苦。昨天一个小伙子和我说急了,拽头发,我说不用拽,没人要求你。“是出家好在家好?”我说:“哪也不好,停停心,休息休息,最好。”
看着很简单个道理,真正抉择十分不易。何以故?我们自身无有抉择之力。造作尚未停止,抉择不现前。你现前不了的,你造作没有停止。阿弥陀佛就是伸出慈悲救助之手,就是给我们一个圆满的心,让你休息下来,怕你择取中受苦,择取明明是妄想,但是没有择取你受不了,你怎么活人?所以人之依止,皆在对待。你可以观察,我们人类所有依止的法则,离开了对待,他就是圣者;要么再离开对待,他就断灭了。我们自己可以观察,这一念十分厉害,含着一真法界,也含着十法界,这一念十分厉害。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佛为什么起这样的庄严?觉悟者是起的这样的庄严。佛者是觉悟具足者,佛者是与众生印契心智圆满者,与我们做抉择者,那我们要不依圆满具足者,我们何以依从呢?你没有依从啊,你又开始择取了,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他们问我说:“为什么说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呢?不说释迦牟尼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我说:“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太小了,很多人看不起的,那不行的,阿弥陀佛的光相大的。”他们说这样不合适,我说也不合适。
为了令众生分别心智、取舍心智一时消融,无力取舍了,这正是阿弥陀佛出世的本怀,令众生这种取舍的、彷徨的心得到休息,就是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夺你的取舍心,令你取舍心安住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大光中,休息一会,休息一秒钟都行啊!你休息一秒钟就行了,你下面说这休息真好,那你就南无阿弥陀佛了。南无阿弥陀佛一秒钟、两秒钟、一须臾、一弹指都行啊!那你就会感触到这个自性之光,具足圆满,无取无舍,无来无去,不增不减。我们常常作如是说,到事相上常常不肯如是做。
今天一个居士给我打电话,很远地方的一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情。他说:“法性我决定认取了,一切智我决定认取了,一切智无来无去,无造无作,清净光明,佛那个地方增不了,我那个地方减不了,决定了,这个地方我是决定了,十方诸佛来了疑惑我也疑惑不了了。”我说:“不用十方诸佛疑虑你,现前你的业习处处疑惑你,我说你这个话说得,事做不得。”他说:“哎呀,法师你说对了。”我说:“我说的不对,我也是这样——话说得,事做不得。”何以故呢?没有佛力故,就是没有觉悟之力,但有觉悟之解。解是解了,理解了,力没有生起。我们说就是在这个地方没有串习,没有实践,没有守护,没有深入,就是没有觉悟之力。
阿弥陀佛给我们一个无碍之力、报德之力、清净之力、无对待之力、智慧方便之力,什么焰王光佛、超日月光佛、不思议佛、欢喜佛,让你处处心结在这休息一刻,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就这样给你的。南无无碍光如来、南无无对光如来、南无清净光如来、南无欢喜光如来……干什么?休息一分钟,休息一秒钟,休息一刹那。你念的时候是休息一刹那。你说南无阿弥陀佛,你休息了一刹那,因为什么?在这里面你取舍不顶用了,你取也好,舍也好,你在念南无阿弥陀佛。
象我们现在要真是念三万声阿弥陀佛,你取也消融在南无阿弥陀佛了,舍也消融在阿弥陀佛中了,取啊舍啊……看来看去就是个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这一印“啪”印上了,取啊舍啊也不取舍了,那真南无阿弥陀佛了,那无垢庄严光也真无垢了,也就庄严了,也就放出光明了。哪有光啊?心光照耀,照耀觉知,那人有佛力了。那佛本何故起此庄严?你就起此庄严了,要不然我们起不来,佛起来了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不对?起来起去我们还是烦恼,现在解悟者多。我经常思维自己,这个理解我说的头头是道,一张嘴就可以说出来,到事了颠颠倒倒,迷迷糊糊,那咋办?就是这个力上我们要用了,要真正地守护这个法则,依解而行;不依解而行,此解为邪见。菩萨,就会夺你的心智,伤害你的法身慧命,那蒙蔽你了。
诸位善知识啊,我们学佛之人要学佛就真学佛,可不要假学佛。要不然我们嘴上学佛,脑袋瓜子也在学佛,到事上就不学佛了。一到事上,这个佛就跑了。因为啥啊?佛,你佛你的去吧,我业力还是业力。我告诉你这个业力与佛力就是同一个身体的,就是说如水中波是烦恼业,诸佛如来亲证的就是水中水。你怕什么呢?周遍守护那就是佛,所以波也是觉悟之根源,你不要害怕。但我们一到烦恼之中,这个烦恼之力不可思议了,佛力不可思议已经丢给佛了,说你不可思议去吧,我这烦恼大了,就这样强制自己。我们常常,你可以观察这一点,看着是很可笑,很幼稚的,实际往往我们会用这一个不可思议的业力,放弃了不可思议的佛力。
虽然说一切力中佛力是最不可思议的,但我们这最不可思议的虽然是在影响我们,他说慢慢来吧,慢慢来吧,最后有的人慢慢来就慢慢地糊涂掉了,就迷失掉了。所以佛本何故起此庄严?那我们要知道,我们每个学佛人要知道:佛者觉悟者,具足觉悟之力,具足报德圆满守护,具足因地心清晰,过程清晰,结果圆满。所以无始无终,善巧守护者,那就是远离了取舍,顺性安立大愿者。我们不取此愿,永无出头之日。没有回心这…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