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有这个经验,我给大家推荐经验。现在大家在读《华严经》嘛,我每次身体不行的时候,以前我宿世的杀业特别深、特别多,这一生要酬还这个杀业。经常就会不行了。我知道一不行了就和大家告个假,说大家就慈悲我,以前因为大家在一起学习功课,我说我诵几天《普贤行愿品》。大家基本上都给我这个照顾吧,给几天时间,一天我不读多的,七遍,十五分钟读一遍,读读读……读完了,就休息了也不管了。一般七天,再重的病也就过来了。
他们说:哎,你也不吃药什么的。我说我有一味最好的药了,广大心智,无染无著,普同供养,尘刹之中,一一诸佛各个礼敬,各个忏悔,一切菩萨各个礼敬,各个忏悔,一切诸佛海会,各个忏悔,各个礼敬,各个供养,各个受法、启法、习法,令诸佛菩萨护念于我,加被于我,存念于我。虽然是自私,亦得健康。我说这味药太好了,真愿人尝试这一味药,能治一切病——狭隘病、颠倒病、不平等的病,种种病都能治的!以前他们说有病,你吃点药呗,我说药能治病,我说皇帝都活万万岁,我从来不相信药。因为什么?皇帝什么药都能吃得到的,但他没有那样活下来的人。所以我不相信药,我相信因果,相信读《普贤行愿品》这样的广大心智的因果,他有广大的果报。是啊!我的业报成熟快死了,那要随顺过去无始以来的业,你吃药也是死,那个因果逃不掉,但要发起广大供养、随顺、忏悔、习法、受教、实践,孜孜不倦,这个命好改的。
以前有一个菩萨说他要修药师法,我说你修法怎么发的心?他说我要受七天戒,然后让我挣十万块钱。我说太少了,你忙了半天,还要点七七四十九盏灯,还要做幡,搞这搞那的这不是太少了吗,他说那都行,我说行你也够呛。搞来搞去也没有满足。给我打个电话,他说:“师父,药师佛不灵。”我说:“不是药师佛不灵,是你不灵,你没有平等饶益众生之心。”他说《药师经》上写的求男得男,求财得财,求财富得财富,求男女得男女,他怎么不叫我得呢?我说你自己妨碍自己了,你自己没有找到那个得财的因缘,你没有念药师佛,念的发财发财我发财,药师佛你要我发财。你要真念药师佛的,发财的那不是这样念的。
我们一般的所有的学佛的目的,就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刚才我说有病了,诵《普贤行愿品》是不是一个狭隘的自私的心呢?但它前面有个广大的机制,就是供养诸佛,礼赞诸佛,一切诸佛面前要忏悔的,要供养的,要尊重的,要发起平等之心的,虽然回施的是一个狭隘,但开始要广大,所以私心在后面藏着。但你得有广大的过程你才能去私心。开始就是私心,后面还是私心,那你不行,那没有机制了,这个真是要的。我们读十大愿王中,读《普贤行愿品》中这样的菩萨修行是处处显现的,所以菩萨四种功德与四种修持跟十大愿王是十分亲切的一个法则,很相近,很相似。所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切善根都散坏了,一切功夫都散坏了,一切外缘都散坏了,什么国城珍宝什么也没了,唯有十大愿王导引此人,刹那间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
这个十大愿王不坏的,因为顺性建立故,真实广大故。你若发起一念随顺广大周遍的供养,你的这个善根不可散坏,周遍摄故。但是凡夫在无得无失的周遍心智中,往往感到没有得失,他就不愿意念,不愿意做,不愿意发此心,不愿意用此意。这个没有啥得失呀?没有得失凡夫不愿意操作,有得失了凡夫心智中来那个力量了,大功德我大作,小功德我小作,没功德不作。那么在这种“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中是无得无失的平等供养,周遍供养,具足供养,顺性供养,三轮体空之真实供养。
菩萨啊,这个地方要多审视多观察多实践,要细致地观察,深入实践。你看我们所有的做事,没有得失他绝对不干的,我说你做一个跟你不相干的事挺好的,他说那我不做,做有什么回报?最少要有点回馈反应嘛,没有反应不干。所以现在学佛人难啊,平等心没法生起来,周遍心没法生起来,安乐心、无得失的心没有生起来。我这话说起来就是天天说、日日说,我也经常观察自己,在这熏修又有几念几时?几等几会呢?所以昙鸾法师给我们这样提示——“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
供养诸佛如来大众。
不能遍至无穷世界,我不知道无穷世界在我们现前菩萨们的心智中,无穷世界是怎么样一个思维、一个观察、一个认取?所以要不用平等心、无分别心、无对待心实难涉足,举心动念皆有偏颇,举心动念皆受辖制,你就被制约起来。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读《普贤行愿品》。象近代这些善知识们,把《普贤行愿品》汇入到净土五经中来,净土三经又加一经,净土四经,十分得当,能启发末世狭隘心智有情、卑劣心智有情、自私心智有情、业报缠缚不能自拔心智有情。能令此类有情的心智广大、心智无碍、心智周遍、心智无我,入平等智。
所以这个时代读《普贤行愿品》,不是一个地方提倡,处处提倡,但是真正地用意乐心、随顺心,欢喜地去读它,那你真是大福德的成熟、善根的成熟。象《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这样很短的经文,真是要多读多诵,它能启迪你自心,不知在哪一时哪一刻你那个我执、狭隘、蒙蔽一时可能就会被它揭去,露出它的本来面目,那你再念阿弥陀佛,再做一些事,那就得广大方便。
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
因为我们心智羸弱,志愿薄少,道德无存,见佛怎么见?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佛者,说我好好地忏悔,以后再去见哪个大德,我说你这太可怜了,这个大德要是因为你干净了才见你,那真不是大德。他惭愧?他不是惭愧;他自卑?不是自卑,他畏惧!他为了把自己武装好再去见人,谁见你那个武装啊,对不对?哪个善知识诸佛菩萨需要你这个武装?很多人都说我学好以后我再干什么,那你真是很虚伪啊! 很虚伪很虚伪,很不实,就是这个心理。
“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那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惭愧,你再多的过失,阿弥陀佛放净光明,照触此人,一切垢障一时消除。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讲,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就不怕你秽浊的。你不要担心自己的秽浊,你不要蒙蔽你自己的心源,你不要自以为实有罪恶,你不要把业习当作固有。你要把弥陀的这种广大恩惠当作自己实有的珍宝,那你会产生消除这种污浊的这种善巧之力、智慧之力,你会接受这种力量了。要不然我们不接受这种力量,我们接受的都是自己的罪恶,因为你罪恶是你自己造出来的、实践出来的、感知出来的、记忆出来的、不能原谅出来的。
我遇到一个念佛人,他这样说的,他说这回可以随心所欲了。我说咋了?阿弥陀佛太伟大了。我说怎么说?他说阿弥陀佛饶益一切有情,那我该干啥干啥了,我说你小心,怕你该干啥干啥受不了。那么前前后后之说,阿弥陀佛大光明慈悲,无碍地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前前;要后后说,好比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广大无碍慈悲的利益的给予,你还是造业,你就继续受苦报,决定不饶你。何以故?你把阿弥陀佛那个东西扔掉了,那个无碍的给予,就是治你这个业习之苦的给予,你扔了,你去纵容自己的业习,你必定受恶报。
所以许多学净土的人在这个地方迷失,迷失,就是守护着自己的恶业,这回认为可有放纵的善巧机制了。你要是不能横断于生死,不能抉择于当下,彻底、不彻底者,你敢趟这一趟露水,那就把你身体荡死了,你非受恶性果报不可,你承担不了。所以那些大善巧者,具足大威德者,他做种种因缘也是为了饶益有情,不是纵容自己的业习,这是个误区。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因为志愿的狭隘、自私,不能发起广大的这种供养,不敢面对这些贤者、智者、圣者,那实在是一种自己不原谅自己,自己不与自己出离机会的自我的伤害、自我蒙蔽。
菩萨们,不要以为自己丑陋不能见弥陀啊,不要因为自己的混浊而不能去荷负我们清净的心智,不要因为自己过去的过失而不南无我们本来的光明庄严,不能回我们本来的国土,滞留于这个五浊恶世。你纵容自己的业习,你不愿意舍弃自己的业习,不愿意随顺佛的光明慈悲,那你就是不舍浊土,你就沉浸在这个浊土中,你不能自拔。
所以浊土净土一念生起,佛在经典讲心净国土净,那我们不否定心净国土净,我们也不能否定此有彼有,我们这个浊土有,极乐世界你不能否定有。说证得法性空,知道一切世界乱起乱灭,无有实质;你证不得自性空,此世界有,彼世界亦有。所以此世界浊染所现,彼世界净相所现,决定无疑,这不要害怕。所以因果中得以出离,法则中得以守护,皆得安乐。标方立向予众生善巧,这是净土一法于凡利益的最方便的地方,也就是说特别法门的特别所在。其他法门见思二惑若不除尽,生死不可以了的,你没有了生死的机会。那么这个标方立向令众生遵循这个因缘念佛,乘佛愿力,一时断除见思二惑,从根本上断除它。
或以所居清净,鄙薄秽土。以如此等种种局分。
有的人认为自己有善德,有善业,认为自己能往生、以前遇到有居士这样说,有出家师父这样说,“像某某类人他们能往生,我就不往生这个净土。”我说你不往生,少你一个没什么的,多几个往生的人还是对的。你不往生,你能阻碍别人往生吗?善恶凡圣皆是阿弥陀佛摄化之对象。那有人就会鄙视这个浊恶有情,那这样是不相应的,与净土平等心智的回施是不相应的。
于诸佛如来所,不能周遍供养,
以前我也生过烦恼说,娑婆世界是不能再来的,那你释迦佛的教化机制你是不能供养了,那弥勒佛你也不能供养了。实际这是妄想。我们因为真正的南无阿弥陀佛得生阿弥陀佛国土,一饭时顷供养诸佛,游化自在,一饭时顷什么诸佛国土都供养过了,你哪来不…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