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别人实在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念佛也实在是自己的福德因缘,实在是这样子的。所以念一千也好,一万也好,二万也好,尽力而行,它会逐渐加快的。
我们很多人都跑过长跑啊,或者短跑,那么开始上步的时间这个速度是上不去的,汽车发动也是这样,一样的。那么我们坐这儿念佛也是这样子的,开始就比较吃力一些,一旦跑开了身体热了。象以前我经常在山里走山,几十公里几十公里往外走,身体一旦走开了,好比说走了十几个小时以后,身体走开了,越走越轻松。开始还有个疲劳的过程,哎呀,很累很累的,念佛这么累啊,就没有这么累过,这可能是个开始的过程。就是我们意识、修行,以前没有实践过,就比较涩,意识感知就比较生涩。象买台新汽车还要磨合磨合呢,那个汽缸还要让它慢慢磨合磨合,要不然就会粘缸的。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刚刚接触这个净土法门的念诵,大部分人还是刚刚接触,就说不要急,也不要太苦自己了,这样给自己一个适量的、不放逸的鼓励,不失为一个方法。
以前我念佛,大概是一天念佛二十个小时,就是那个样子的,最多最多的休息也就是两三个小时吧,二十个小时是要念的。也没有什么,一旦念习惯了,不念刹不住,我这个不念是有几个菩萨把我阻止住了,说你不要念了。他感觉就太勤苦了,能不能停一停?让你停就停一停,后来想一想就停下来了,停了三年,我大概是停了三年时间。停了三年时间还是念,就是无意识念了,就是有时候遇到什么事情,休息了,无意识的会念,主动不念了,停下来又另外一种说法。但你要是没有念这一段时间,你很难去真正深刻地去审视这个教理,就是净土的教言。
我们总是浮在水面上的,总是在门外观看,你没有去深入它,但是我们一旦念了,等于直接把这个教理跟我们直接地接触了,我们去深入实践,尤其是给自己一点压力,但是不能崩溃,崩溃就不行了,就是有的人扛不住了,就破罐破摔,“我不念了。”那不合适,那就方法不得当了,就是适中。象世尊举那个例子一样,琴弦你不能绷太紧,紧了就会断弦的;又不能太松,松了不会出美妙的声音。那我们念佛也是这样子,用功也是这样子,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平时可能要是没有这三万声佛号逼住大家,我看有点松,我跟大家说句实话。八个小时的功课,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头几年时间,我们经常加课加到十二个小时的。可能这里面也就昌宏师还在吧?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太多了,但那时候大家都是主动加课,那时候讲戒,最多加到三节课,开始一节课,大家感觉不行的,加了一节,又不行,又加了两节,经常是加到十二个小时。就是那时候大家还是感觉希望多学,可能那时候是老比丘,基本上都是出家一二十年,十几年那样的,就是大家比较向往戒法,那样的,大家还是有功课的。普遍的我还是知道他们一般一天三万五万的都还是有的,的确是这样子的。
那么现在就八小时的功课,我经常听他们讲,是八个小时吧?是九个小时功课,对,我少说一个小时。就是大家比较累,初发心的比较多一些,所以有时候就比较累、困。实际这个累、困,你要是随着它进去就是业缘了,你就困下去了,就休息,我告诉你你再睡也睡不出来。有的人就是这个地方困了,我刚好念佛,经行念佛,经行念佛数量上得快。你看跑路办事情最快,走路就次一点了,坐着就缓慢了,你要睡着……那我做过实验的,睡着念,我以前念往生咒一天是一万二必须得念完,或者一万必须得念完,念、念……晚上了,有一天就特别累,到很远的一个地方去办事情,晚上念念念这一晚上念了四个珠子,大概睡了六个小时,念了四个珠子,就是拔动了四个珠子,但是感觉自己一直在念,一直在拨珠子,就是那感觉是间断了,但是一生起来,感觉自己拔拉个珠子还在念,但是早晨起来一看只动了四个位,就是捻了四个珠子,就是那概念生涩了,可能是睡了两个钟头不知道,有一点感觉了拨动一个珠子,你感觉自己也在念也在拨珠子。
所以他这个就是说,睡着念是最慢的了,坐着就次一些,走路就快一些,你不能说我跑着念,不合适对吧?跑着念肯定是不合适了,就是走动念佛,经行念佛速度很快的。但是我们现在说也不能单单是为了求数量,但这是个方法问题了。你要是真正想取得数量呢,有时数量也是一个推动吧。走着快一些,走着人不容易昏沉,捻念珠的时候,感觉手还感觉有个东西在把持,有的人一坐就不行了。那么人要真是念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真也困不了了。困的多的人真是可以到户外走走,通风的地方多走一走,但不要影响功课最好,影响功课了对不起自己。因为大家熏修的力量呢,好比说我们现在上殿是二十四个人坐在这个地方念诵,假设二十四个人,大家要配合念诵,那就是二十四份力量加持你一个人。就是这个力比你单单修持,相当二十四倍的修持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从因果相上说的,是真实不虚的,共同熏修力量是十分大的。
但你要一个人,好比说我一个人做功课,那你力量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所以集体修持,现在大家许多人有个误区,共同熏修加持力的内涵他不知道,就想跑出去,那个不是太恰当。尤其初发心真正是不敢缺功课的,缺功课就会放逸找技巧,你还没有学佛还没有接触到佛法,就开始找技巧,那后面怎么办?那成老油子了,老庙油子。三年以后别人都摸不到你干什么的?你肯定学不成佛法,你只能学个叠罗汉,就是说,这是过去对混庙子,就是庙油子一个不好的说法,叫叠罗汉,说在寺庙里穿件衣服来混饭吃,那可对人不尊重了,对自己不尊重了,得过且过,那就不尊重了。
象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也没有杂缘,也没有经忏让你赶,寺庙也不让你搞这个搞那个,就是全心全意的功课、学佛,我们的确是这样的发心,也的确是给大家这么安排的。要真是有其他东西了,我们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削减它,但的确是这样的。那你要不珍惜这个机会,那以后你可能就会杂缘炽胜,你想静下来修行、熏修,难了,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让你忙道的,头绪都没有。你说我培养福报了,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培养福报去呗。
好,我们还看昨天的文字:
1、庄严座功德成就
昨天我们读到“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
这个“释迦毗楞伽宝”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只能说这是他比喻的十分稀有的一种珍宝,我也没有去查这个,我感觉查出来一大堆名字,我不知道对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利益。要是有利益了,我也可以查一下名字;没有利益了,我感觉到先放一放。要是真正想了解这个名词内容,我感觉是完全可以的,真想了解是完全可以的,我现在就先放一放,打个问号放在那就行。
(编注:释迦毗楞伽宝,又译为释迦毗楞伽胜摩尼宝、毗楞伽摩尼宝珠、毗楞伽宝。释迦毗楞伽,一般译作帝释持,意即“帝释天之所有”;又译作能胜、离垢。摩尼,为宝珠之总称。即帝释天之颈饰,常能放光。经典中亦以之为释尊、观世音、弥勒等佛菩萨之庄严具。依大方广宝箧经卷上载,帝释颈上之毗楞伽摩尼宝珠遍照三十三天;此净宝珠比喻菩萨之智性能现一切事。又大法炬陀罗尼经卷五忍较量品谓,须弥山顶有威花、释迦毗楞伽、宝精三宝,其中毗楞伽宝系纯真金色,为善根所生,自然雕莹,能出过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处、夜摩天处、兜率天处,住于梵宫;菩萨从阎浮提生兜率天,以善根力,此宝即自然生于箧中,所有魔事自然坏灭。)
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
我们读这名字就感觉到十分地充分具足,那么究竟怎么来认识这种描述呢?我感觉你真是得有禅定,你真是得有这种随顺佛力的得见,要不然真是个名词,就是再解释也是比喻说,再解释也是相似说。那我们怎么能真正地深入了解这个地方呢?证得念佛三昧一定能真正了解的。说《观经》的十三观,真正能观想成就,也一定能真正地了解它;要么证得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也一定能了解它的。要不然我们总是名字,在名字上作一个喻说,很难真正去触到它的真实内涵。那么且作这么个解释。
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
过去人把它解释成什么?好比这八万四千解释成八万四千法,什么八万金刚就解释成什么什么,他都把它作一个解释。能不能解释?也可以解释。四柱者可以解释成四谛,可以解释成四如意法、四无畏所建立庄严句都是可以的。
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
须弥山,我们在读《华严经》应该有须弥山的那一个图画,腰细,象过去的腰鼓一样,底座大,顶上大,腰身细的,日月二轮就在这个须弥山周边循环着,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在那居住着,它就不需要日月之光了。象四大天王他可以以日月之光照明的,象我们全赖于日月之光了;忉利天它自身就有光相了,就不需要日月之光了;那在一层一层的天上那就不需要日月之光了。日月之光实是众生,就象我们这个轮回业力福德不真实具,不具福德的有情所依止的一个轮回相罢了。就象我们这个人类有情半善半恶之状,善恶参半才会出现这种轮回之机制。
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
“幢”——大概这里没有幢吧?那个应该是称为幢。“幢上”,我们说有石幢、有经幢,是个圆柱;“宝幔”,盖,华严称为“幔”,现在称为幡,我们这里面不应该有宝幔,没有,那种围一样的,应该称为幔,(别人说:过去的床都有床幔)现在这里面没有幔,不应该有幔。
这个夜摩天宫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比较遥远了,夜摩天宫,摩醯首罗天王宫,这个天宫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你要是没有四禅八定,谈天宫真是很累人,说天宫就是个假设呗。有些有禅定的人到天宫就把色身舍弃了,这的…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