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六集

  内容提示: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结成

  众生世间清净

  原文: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

  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观察如来庄严功德中有八种,至文当目。

  问曰:有论师泛解“众生”名义,以其轮转三有,受众多生死,故名“众生”。今名佛、菩萨为“众生”,是义云何?

  答曰:经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义。”如以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三界中众生名义,非大乘家众生名义也。大乘家所言“众生”者,如《不增不减经》言:“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复生,有无穷过故,有不生而生过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灭。既无生,何得有灭?是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如经中言:“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斯其类也。

  慈法法师讲解

  

17、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这是第十六句,来表达众生之愿乐。一切众生未出法性海,一切众生未出圆满海,一切众生未出成就庄严海,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无动无摇。法性如是,佛性如是,真如性如是。那么阿弥陀佛的报德真正地揭示了三个“如是”,以令有情入随顺之愿、随顺之机,得一切心愿之满足。

  在这个地方不要有误区就对了。有人说,我遇到一个菩萨跟我这样说过,这对我很大的震撼的,他说:“我念了十万声佛号,每一个佛号我就画了一个圈,我要求不高,只挣十万块钱就够了。结果我念了十万个佛号,画了十万个圈。他们说求什么得什么的,我画了十万个圈,结果不光没有得一分钱,浪费了很长时间。”那么这个一切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嘛。昨天一个菩萨跟我说,他说佛法胡扯。怎么胡扯?说求什么得什么,这不是胡扯嘛!实在是蒙蔽自心!这个众生的愿乐,他丢弃了本,什么本?以杂缘虚妄来蒙蔽自心,此杂缘虚妄必受其报,必受其报,他是无明报故,所以不得现前。此报亦非虚设,就是以谤法、疑法。你说我念阿弥陀佛得十万块钱,因为你虚妄蒙蔽故,所以不能满足,你不蒙蔽他一定能满足。关键是我们在不蒙蔽的情况下,能满足一切心愿。你被蒙蔽的时间,你所有的心愿还能成就,只是当下被蒙蔽,未来受无明果报。未来的无明果报在什么时候受果报?你因缘一熟必然受其报。

  象我说这个老人家,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给我这样说:“佛法胡扯!”我说:“你念十万声佛号,功不唐捐,未来果报必然如是。但因为你虚妄现前的强执的迷执,令你现前不得相应。”他并不是不满足你,因为你不能透达虚妄蒙蔽故,所以不能依此受报,就是不得自在果报,而是未来无明果报会使你成熟。可能你未来世,象这一个人未来世,突然能得十万块钱,他不知道他以前念佛有这个愿望,会得到这样成熟。但他现在虚妄的强执蒙蔽,跟他不相应,不得自在果报力,所以被虚妄蒙蔽故。我们现在众生很多愿望都能满足的,只是虚妄蒙蔽而不能一时相应罢了。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这是决定真实不虚的。因为顺应法性故,一切众生造作,其果报必然如此。难出难舍,毕竟不坏,只是无明业中因蒙蔽故,它是持续异熟,不能一时现前得自在力。诸佛如来已经破除了三界之碍,因果同时,所以得自在顺应法性,建立种种自在力,饶益有情,无染无著故,所以因果同时,一时具现于种种善巧威德,得大自在方便。象世尊足大拇指一按地,大地就变成琉璃珍宝色;我们大拇指头按按地看看怎么样?你不得自在力。最主要是没有彻底顺应法性,得于无染无著自在力抉择,你没有成就这个,但你所有的愿乐一样会相续成熟,只是无明强执蒙蔽你心智,不能得以安乐。有的人认为我这个恶性要求行不行,一定会有果报,恶性果报一定难逃。所以“赞信谤疑咸得往生”,彻显阿弥陀佛顺性广大究竟之回施,平等圆满之回施,阿弥陀佛实是圆满之佛陀世尊、真实愿力建立者、说诚实语者,广利有情。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我们在这个逆性之中,种种建立,烦恼业海从此心想生,诸佛正遍知海亦从此心想中生。所以印光大德据此例说:“若有情深达此义,何枉受轮回?”何必枉受轮回?出什么轮回?正遍知海从此心生,烦恼业海亦不出此心中。当时看到印光法师这样的教言时,真想拿脑袋供养供养他。可是印光法师不要,因为他老人家已经圆寂了,见不到了。

  你听到最上乘教言,麻木不仁;你听到一般的赞谤你之语,你马上就生稀有。为什么?心中无法则故。那我们要爱乐法则,闻法生极喜悦;闻是非之言,了不相干。何以故呢?早已告别轮回之染著故,那你会生起对法的喜悦。那你要说我还特别在意别人对我怎么看怎么说,我生活就活在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说,那你就做真做假呗,给别人看。这样的愿乐也满足,何以故?佛决不强制任何的有情,我没见一个世尊拉着我来强制我的。

  以前我有一个境界,这大概是一、二十年也差不多,说境界也好,说梦也好。以前我真是不信佛,不要说不信佛,什么都不信,因为接受唯物主义教育,就是断灭心智还是十分猛烈的。因为唯物主义的教育基本上就是人死如灯灭,过世就过去了,这种机制它会在生命中表现,因为整个教育机制是那样子的。做了一个梦,一会儿什么人来帮你,一会儿那个人来帮你,一会儿是佛教,一会儿这个教、那个教来帮你,我都拒绝了,我说:“我不需要你来帮,自己事还是自己来做吧。”后边就有一个因缘,强制就拽住这个手,就把我拽到一个地方。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才认为,开始我认为他是拽住我的,强制我的,后面我才知道,它不是强制的,异熟之果罢了。所以你结种种缘,成就种种业,如此而已。那有人说我结佛缘,有人说我结罪恶因缘,我结颠倒因缘、愚痴因缘,有人结光明因缘,有人结自在因缘,有人常供养善知识,有人常生妒嫉心,常希望一切人倒霉……这都是缘。种种缘,你受种种报。什么报?异果异熟,自然受之,无以强加,谁也不会强加我们的。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实在是在四十八愿中愿愿都宣化这样的教言,因为他愿愿是顺性建立故,愿愿令众生透达无碍,顺应法性,享受自己的意乐。若供养他方诸佛;若远离三途之苦;若于佛道住不退转;若种种神通自在变化;若分身无数;若种种种种所有机制心智,一时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愿愿都可以找得到的,我们可以去找。乃至说于浊恶世间,求短自在欲度化众生,现前行普贤之德,这样的誓愿,阿弥陀佛亦是满足。有的人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我是不去的;有的人说极乐世界没有五欲之乐,我不去的;那这样到浊土度化有情,此类心智,阿弥陀佛也是满足的;到他方度脱众生,建立德本,往生彼国,亦得不退转,阿弥陀佛一样摄化令其往生。所以种种杂缘罪恶颠倒之知见,佛亦不舍的。这真是阿弥陀佛无尽悲心!所以从地狱、恶鬼、畜生一直到人天、声闻、缘觉、诸位菩萨,种种教言中,阿弥陀佛各个有安立,令其归命无上道业。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这个在《无量寿经》中处处可见,真实不虚。那么就法性来说,“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亦是真实不虚。所以阿弥陀佛的誓愿彻底彰显了众生所本具之法性、本具之性德、众生本具之心智,此心智无以造作,无以增减。

  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我们要读四十八愿,从第一愿读下去,认认真真地读下去,就看到三恶道有情,能满足无量的愿望;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之有情能得到满足;求无上道业之有情得到满足。希望大家下去有机会读一读《无量寿经》。

  今年我们没有读诵《无量寿经》,读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佛法之尊贵在于此,富有在于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通称佛境界之境界,境界中之境界。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安乐海中能入佛境界,入佛庄严功德,就是佛所明达之处,我们都能明达一遍。因为里面所有的描述皆是佛陀的境界。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有情在读诵的时间,能感知、能观察、能体会,所以这是佛法中福德因缘所致。

  我们要是读《无量寿经》亦会有此深刻庄严具足之体验。所以过去人称《无量寿经》是《华严经》之缩本,就是缩写的本,把它浓缩了,缩到一起。《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发十大愿王,以令善财童子,乃至法身大士导归极乐,以期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碍智摄化此类法身有情。这法身有情又是什么?早已住不退转之大士!

  所以激励大家读《无量寿经》。你说我不愿意读《无量寿经》,它还有点长,那你读读九十六句偈子,九十六句偈子可以说是《华严经》的整个描述,可以读。你读读《华严经》,你再看一看九十六句偈子,你就知道…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