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你随顺的越少,外面再光明,大光就普照着你的黑匣子,但你毕竟还是个黑匣子,你在黑暗中,不得光明。何以故呢?你那个强执的我执、我造打造出来的这种虚妄的黑暗蒙蔽了你心里的光明、光明的本源心智。

  在此处,诸位善知识,要细细地审观。在这十几年中,实践净土(一法),见到一些菩萨,在这个地方,以前得闻这样的教言,随顺佛的愿力,稍得相似利益之后,就开始纵容自己的业习了,贪图名闻利养啊,贪图纵容业习啊,迅速败灭,一时地造极大恶业,受极大苦报。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要是能本份做事,随顺愿力、佛的愿力,那你就太安乐了,就能从明入明,从乐入乐,这样地念佛,那就是太安乐了。古代人讲就是持戒念佛也好,随顺佛力愿力,又不坏世法,这样人得大安稳。就是说不坏世法故,在世间得安乐;随顺佛愿力故,得出世安乐。出世入世皆得安乐,从乐入乐,是真正能有正修行善巧了。这一点我们怎么来审思呢,当然可能是各人的机制差别吧。我们看到这一点,“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

  这所有的三愿,从往生,到正定之聚,到现前超出常伦,行普贤之德,皆以佛愿力而发起。所以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立了一个“安心、起行、作业”。后人在这个地方立了一个“信、愿、行”。这样的三个法则来导引修行净土法门的菩萨们,使其一生成就无上菩提,这说的机制是绝无差别的。

  所以得速。三证也。

  

他力为增上缘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这个他力就是佛愿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怎么不能成就呢?

  

引例自力他力

  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

  就象渐次修持,这是渐次修持。因为畏三途苦,所以持诸禁戒,不造诸恶业、轮回业、负债业、迷痴业,那么修诸禅定,以禅定故,得神通,以通力故,游四天下,这是渐次渐次增上而成。“如是等名为自力。”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

  就是骑毛驴子都骑不上。

  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我们想举这个例子,可能大家感觉不太好。那我们就举飞机吧,这可以,对不对?你肯定不会飞,但你要坐到那个铁壳子里面,它可以把你千里万里之外给你载负过去。这是完全可以的,那就是所谓的飞机的载负力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说“他力”。那么这个比喻就是说来让我们有一个对待性,要是我们用自力,就要渐次地来;要用佛力,就有横断横出之机制。这个要善自审观,要不善自审观,就堕入相对的迷茫之中了,就不敢认取这个法则。

  我遇到许许多多的菩萨跟我争论这个事情。他说:“我就不相信横断这个事情,我就慢慢来。”我说:“你慢慢来,肯定我不会反对,你慢慢来是你津津乐道呗,对不对?那你慢慢来。那我说这个生死无常,这个慢不得,若有时间,怕是这样子。”有人说:“我想持禁戒,让我得禅定,以神通力,而以种种方便善巧力,我再了生死。”我说很好,这个愿是很好的。

  以前有一个学禅宗的法师,我们很熟悉的,在金山寺做首座,作一个班首师父吧,再说得多也不好,班首师父。这样跟我说:“我此生不悟,来生悟。”我说:“这话太好了,我磕头顶戴,就是说此生不迷,来生还不要迷,这是最重要的。你此生迷不迷?”我就问他这一点。你要能此生不迷,来生还不迷,你说此生不悟,来生悟,我给你顶戴;要是此生迷了,来生还迷,你上哪儿去相续这个法则呢?这个我感觉到是个大问题。

  净土一法的教言是在此生必须抉择往生之归向,消化无始以来的沉沦的业流的,必须得出离的。有时候佛法不是争论,但是必须得辨识自己的知见,认清自己的道路,不能被疑难,随便一句话,就把你打垮了,牵制、糊涂了,那是不行的。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任,这个责任十分地重要。

  我感觉到这个,因为我是多年地争论,叮叮当当的,一直就这个法则跟很多人在争论,不是争论谁的法对错,是争论你行的法则,净土法门的行持法则真这么行。这么多年在这个地方,真是越来越深信不疑的,就是没有疑虑这个法则了。以前我不太喜欢净土法门,就是现在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弘扬净土法门的人,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什么?不够资格,因为唯佛与佛能宣化的教言,你怎么有资格呢?我们只能祈祷佛菩萨的加持,代佛宣化,如此而已。就是直接传达他的教言,你不能有其他说。但这一法的修持,皆是缘佛的愿力。这个争论是很大的,就现在这个社会,争论还是很大。在这个地方你能不弃法而辨识,了不起;要是轻易丢弃了,那太可惜了。就象拿个珍宝,别人说你拿的是个砖头,你眼也没有睁开,你就丢掉了,那太可惜了,睁开眼睛的时候,你会后悔的。因为这的确是个出生一切宝藏的法则。这个地方,昙鸾法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自力他力一个例子。

  “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他力信心

  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你不要把他给裂开、分开。不管是自力他力,你得到你出离生死,断除烦恼,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的利益了,这是真实的,这是最有意义的。

  这一段文字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这段文字是昙鸾法师锤啊锤啊,把净土法门的眼目都给锤打出来了。为什么我先这样讲呢?我感到慢慢讲得比较松弛了,在这个教理讲得十分松驰了,我们回头再看前面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感慨的。

  好,下边这一段文字再读一下。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这段文字就是收收尾了,实际我们才刚开始了,开始学习净土法门。为什么这样学习呢?开始我读了一些文字,开始的文字十分地猛利,它有剥脱的东西,就是要剥离净土与其他教言的差别。剥离的过程中,要是我们心里没有防范、没有准备,有时会痛苦。我以前因为接受过这教训,在好几个地方讲,都被拍过案子。有时候感觉到不合适了,现在就用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委屈,我也感觉到,可能是先接受,再来看的时候,就不容易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古德们一代代传下来的东西,不是我们后人设置的。

  我到天津讲的时候,有个居士,给我拍案子是这么拍的,“嘿,你什么时间写的《往生论》哪?”给我笑的,我就气得……。因为他听到的东西,跟你讲的东西,彻底地就不一样了。他听到的东西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是要功夫成片,你就是要没日没夜地念佛,你十个小时念佛不行,就是要二十个小时念佛,还有二十四个小时你怎么办?就把自己逼得很苦。然后你这么一讲,那不是太简单了,你不是诽谤佛法吗?对不对?我们学的就是要不睡觉,要什么的。我说以前我也不睡觉,现在我也可以不睡觉,但这个地方跟佛法有没有关系呢,你要看。就这个争论是比较大的。

  我们可以精勤地去修持,但你要修的是杂毒之善,不相应之法则,多勤劳而走弯路,不相应啊。多造业,生骄慢,所以我看到很多念佛人真吓人。以前我也有吓人的地方,很多人一说就是这个法师念佛不睡觉怎么怎么的,别人也说哎呀,说怎么样怎么样,我感到都是……那叫什么的?拉虎皮扯大旗,吓人的,根本没有关系的,你真正实际的道德利益不是这个,是我们真正地随顺法则的内容了。

  好,我们看文字。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

  这是他讲经,因为天亲菩萨所著的《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是依经而入手的,是依《无量寿经》,他并不是说他自己写了这么个故事,不是的。

  经者,若智者直达于法则;若凡愚有情来说的,须智者善于提携,令法开明,多著于论。我们看到的论是天亲菩萨为我们修行方便设置的这样一个文字,就是依止《无量寿经》著《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乃至长行作解。彰信为能入;

  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就是说称叹这个事情,信服这个事情。

  《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

  就是礼敬这个法则,归命这个法则。那我们要学习这个法则,不归命、不礼敬,那你也一样是生不起爱乐。

  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他说各人的写法不一样,所诠的道理法则方法不一样。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这个文字不是从日本就是从南韩,就是韩国重新找回来的,因为我们中国的战争带来很多机制,令很多我们佛教的文稿、经论丢失,象南山三大部什么的,很多都丢失了,都是逐渐我们又请回来。象杨仁山居士做了大量这样的工作,来使经典倒流回中国,来使我们学习有这样一个机制。

  从开章起,我感觉到缓冲一下还很好的。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头菩萨造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