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安。这时候再学任何东西,一目了然,其为何建立;再运用任何东西,方便自在,无染无著故,所以远离沉重。要不然,你搜刮些东西,象我们往自己这个业缘要迅速地搜集一些东西,搜集来搜集后就很沉重了。你要守护呀,搜集过来,你要不断地去重复它呀,那就会很累,你不得轻安,你不得内发三种轻安自在力,不管是寂静轻安、寂灭轻安或者说大悲轻安,这是如来三业呀,你没有这三个业,所有的修持是背道而驰的,这个我们要审观。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就是虚假的设置了。“凡是生彼净土,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佛如来本愿力故。”所以善导大师亲承昙鸾法师的教言,他在他的净土著作中,抉择的著作中,《观经四贴疏》楷定古今,就把这句话放在最前面了。就是一切众生往生,皆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增上缘。其他的行持虽是日夜六时疾走疾行,不能成就往生正因。何以故?此杂毒之善,不是正定之聚!非正定之业!就是我们日夜六时疾走疾行,但你修的是杂毒之善,其中有善有恶。那么这样杂毒相交,这样的善法不能成就往生正因,不是“正觉华化生”,不是正觉之智所成立,不能往生正定之聚之国,不能成就这样的正因,这是抉择说。末世有情不知,枉自修练自己的皮囊,你就是把头磕破,不与正知见相应,不与无上菩提心相应,你就是把自己油熬干,你也只是一个木乃伊罢了,你得不到这样真正的法益。所以怎么来一生成办无上菩提?你要是不顺应佛愿佛力,你怎么来一生成就呢?纵是多劫勤苦,多是枉自造作,虚妄设计,沉沦无边呀!
所以以前在学戒的时候,听他们讲说,如此佛法中贼,盗于佛法少分,多受沉沦之苦。所以过去学佛修法机制,要求很严。先看看有没有外道心智的人来,是不是为了守护三宝,实践佛法,爱护道场,不是这样的人就摒除。因为什么呢?就怕盗佛法的机制去欺骗世人,作佛法中的贼。现在讲净土教言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你来贼也好,你偷走了你就成佛道了。阿弥陀佛的教言是普利一切众生的,不怕你偷,偷了也行,偷也行,正行也行。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普渡一切有情,无有一个舍离。所以说这个地方反而不怕了。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就是从源头取三个愿。
第十八愿
愿言:“设我得佛,
我们读这个话的时候,要不作阿弥陀佛想,作你自己想怎么想呢?“设我得佛”,我感觉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在他的誓愿中的每一个言词中都能表现出来,令读者得以趣入无上大利、无上法则、无上的善巧。设我得佛,干脆说我法藏得佛,这样说多好呢。他不这样说,不是。“设我得佛”,这个“我”是谁呢?有缘有情莫要错失佛力,莫要错失佛愿。
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望真是很感人呀!十念得生。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米勒日巴的一个故事,米勒日巴要取灭了,他把他的弟子召集过来说:“哎呀,以前的黑业我也做完了,现在忏悔忏悔,白业我也做尽了,黑业白业都不作了,就取灭了,要回到自己的光刹土去了。”他的弟子就说,“哎呀,那你给我们留下点什么呢?”他说:“那样吧,你吃我吃过的东西,用我用过的东西,念我的名字,我当时就现前来度脱你。”哎呀,弟子一听,这太好了。他吃过的东西太多了,用他用的东西。他吃的东西虽多,就是那个荨麻;用的东西,我能得到一点也好呀;念他的名字,念他的心咒,这太简单了,一片欢喜。这时候天魔不愿意了,很多天、天魔都不愿意了,说这不行,这他们太占便宜了,要遮他们。就说:“尊者,你不遮,我们遮。”尊者一想,他们要遮了,这些有情没有度脱的方便了,因为他一遮就善根散坏了。那样吧,他说“不要遮不要遮,念四十九遍就行了,念我的心咒、念我的名号四十九遍,我来度脱。”他这样行不行呢?他们想想,这还差不多。就开许了。开许什么呢?就是念四十九遍他的名字,他来现前来加持你。
很多佛菩萨取灭时都发这样的愿来摄化有情。像莲花生大士也发这样的愿,但是也有护法者,护法者说这样不行,这样太便宜他们了。太便宜谁了呢?就是太便宜闻这样法的人了,这样他们一闻就成就了,这还了得。天魔不许,护法不许。这样就坏世间一样。
那阿弥陀佛这个愿,很好!你读一读呗。那你要说阿弥陀佛的愿不是真实愿,那他不叫佛,对吗?我们读这样的愿,应该生什么想呢?自用心想、如实想、得力想、真正攀此缘想。你这个十念是什么样的呢?念念相应呀,念念得见,念念真实。这是誓愿力加持,不是你想出来的,你要想出来了,那就不是佛的誓愿力所成就了。所以皆以佛力使众生迅速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是令我们满足,依佛愿令我们满足。
举个例子就简单一些。好比说,这个佛像,南传佛教给我们拉来七尊佛像,我们也没有去化缘这个铜,也没有找人去铸造这个像,也没有做这个模子。别人给送来了,拉来了,往那儿一放就可以礼敬了。那这是谁的力量呢?这是很多人的力量聚集成熟的,我们用就对了。佛陀的愿力亦复如是。好比你开台车子,坐一台车子下山了,我要到哪个地方,人家就拉过去了。这里面有多少力量呢?你说我到哪个地方就可以了,因为什么?这个车子载负你罢了。阿弥陀佛的愿力亦复如是,“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所以你持阿弥陀佛威德功德名号、具足不可思议名号、自性必然放光之名号、一时照了无假修持之名号,那你一定会得到满足的。这是令你满足。你说我不相信,那就是拒绝。有台车子停在你身边,你说我不相信车子一个小时能开120公里,那它不拉你,对不起。不信不得载负。信为功德母,能生诸善巧,能取诸宝藏。你不信,等于你先拒绝了。
我们在阿弥陀佛殊胜愿力中,我们有多少实践呢?就是你有多少祈祷与随顺呢?所以这个法门是随顺修持而得满足啊!随顺而得真正知见,而不是根据自己那个知见、感知来审视它,是用自己随顺的究竟分,随顺有多少,随顺有多少的彻底不彻底来表达随顺满足不满足,随顺满足了,你彻底随顺就彻底满足,一部分随顺一部分满足,少分随顺少分利益,不随顺你自己修去吧,你自己作去,那就是这个话题了。彻底随顺就究竟给予,彻彰自性,无疑无虑。这个教言一再讲:随顺法满足。那你说我不随顺,我要看看观察观察,那你就慢慢地观察。
因为乃至了义经典,法界缘起经典,如来藏性经典,一切了义教的经典来对照阿弥陀佛的誓愿,决定相应,这是无疑的。我也大概有好几年,不断地去审视审视。我说这一句名号有这么大的方便吗?不相信,一直拿经典查呀查,查来查去,就是顺性说、真实说、不假说、抉择说、诸佛所亲证之如实说,决定无疑。查来查去,没有啥怀疑的了。
这一段文字是有份量的。但是在一般人读……因为啥呢?跟他没关系。所以说一读就过去了,这句话算什么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这个地方有两种法则出来了:信者,顺;乐者,游戏受用之说。
“欲生我国。”
所以信顺二法在这里成立了。这一愿望最主要的表达是信顺满足。所以彻底信顺,究竟解脱;那你部分信顺,部分解脱;刹那信顺,刹那解脱;若不信顺,你慢慢修持,就是这样的机制。你就在这个地方好好观察就对了。这一愿望彻底表达了净土法门信顺修持的机制。
我在国内走动,就大声疾呼这一点。你要不信顺修行净土法门,不信顺佛愿力来修行净土法门,大难!就疾呼这一点,虽然挨了很多人相应不相应的赞谤。但是我感觉到我在宣化佛陀的心愿,历代祖师的教言,我这是没有畏惧的。他们不管怎么赞,怎么谤,从来没有管过这个事情,为什么呢?它的确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特别修行机制。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要参学,我们从北方,好比说从东北要来参学过来,到云南,机制很多:步行是一个机制,坐火车也是个机制,也可能用半坐车半步行也可以来参学,坐飞机也可以来参学。那么坐飞机可能两三个小时就结束了,要是走路也可能十年八年的问题,要是半坐车半走路也可能三五年就到了,有的人也可能不到。但是这个参学机制中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择取的什么方法,你择取的什么工具。
法者,法如筏喻,就是个载负工具罢了,它没有好坏,只是你怎么择取了。所以“信乐”二法实在是一个择取了。我择取飞机,你不能说好坏,也不能说高低,它只是快罢了,疾速罢了;我这两条腿你也不能说它好坏,我只是真诚罢了,但是千山万水,一定要一步一步地迈过来。飞机也可以带你迈过来,你自己也可以迈过来,这决定都是如实的。但你要是真正地信乐,那一定会真正地给你带来利益。
这个地方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给我们带来的信乐,随顺满足,所以“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话的评判呀,世界大战都打起来过,我告诉你,在净土法门天天打仗,就是这一句话,经常打仗,从古到今,打到现在,还没有打完呢。我从来不跟他们打,谁要是打,我就把脑袋垫到木头礅子上,你快砍,一刀砍断就对了。脑袋给你了,供养了。打不完的仗,从隋朝,《摄大乘论》一传到中国开始打,一直打到现在,就没有打明白过。因为什么?他不是随顺佛愿,他是随顺“他”的妄想与“他”的妄想。两拨妄想就打,因为佛愿在打,打来打去也得往生,但是最后打得精疲力竭,双亡双败了,阿弥陀佛来了。他不得不念佛了,业力成熟了,对不对呀?从古到今,就是打这个事情。所有的论点就在这个愿上打仗,从古到今就打。我读了这个愿,我是不敢打,因为…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