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

  第十八集

  内容提示

  1、下卷解义分中十重义

  十、利行满足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三愿

  2、上卷

  原文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

  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无 量 寿 经 优 婆 提 舍 愿 生 偈 注 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 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 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后圣者婆薮槃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

    梵言优婆提舍,此间无正名相译。若举一隅,可名为。所以无正名译者,以此间本无佛故。如此间书,就孔子而称;余人制作,皆名为;国史、国纪之徒,各别体例。然佛所说十二部经中,有论议经,名优婆提舍。若复佛诸弟子解佛经教,与佛义相应者,佛亦许名优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间云,直是论议而已,岂得正译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称,于兄云,如是等事,皆随义各别。若但以名,泛谈母、妹。乃不失女之大体,岂含尊卑之义乎?此所云,亦复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优婆提舍

    此《论》始终凡有二重:一是总说分,二是解义分。总说分者,前五言偈尽是。解义分者,论曰以下长行尽是。所以为二重者,有二义:偈以颂经,为总摄故;论以释偈,为解义故。

  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是欲乐义。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土如来净华中生,故曰愿生,是句数义,以五言句略颂佛经,故名为

    译婆薮,译槃头。此人字天亲,事在《付法藏经》。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者,是佛道名。萨埵,或云众生,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槃头菩萨造

    解论名目竟。

  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

    第一行四句偈,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

    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

    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

    末后一行,是回向门。

    分偈章门竟。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归释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罗。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归于释迦。若谓此意遍告诸佛,亦复无嫌。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

    答曰:言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今言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用流布语,非邪见、自大也。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

    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

    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

    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

  讲解:

  《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

  大家在三宝的加持下,在这个圣山福地,有这么样学习净土教言的一个机会,又能接触到昙鸾法师,昙鸾法师依止《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这样的机制,来传播这样一个净土法门修持的法则。我们通过一段的学习,逐步对净土法门的修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机会或者说又可以生起一个缘起,来实践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能使一切得遇者、信乐者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教义甚为难得难遇,行法甚为简单易行,究其普机,不论于凡圣,究其教言来说,不论出家在家,其利益也广大,方法也简捷,证得的道业也是不可思议,难以言喻。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因缘,就把学习能完整地维持下去,把它的机制有一个健康纯熟的认知。

  昨天谈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也就是昙鸾法师在净土法门中所谈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今将谈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他这个文字的来源,不是根据自己的思维…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