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八集

  第十八集

  內容提示

  1、下卷解義分中十重義

  十、利行滿足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叁願

  2、上卷

  原文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今的取叁願,用證義意:

  願言:“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叁界輪轉之事。無輪轉故,所以得速。一證也。

  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無諸回複之難,所以得速。二證也。

  願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以超出常倫諸地行故,所以得速。叁證也。

  以斯而推他力爲增上緣,得不然乎?當複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叁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習神通。以神通故,能遊四天下。如是等名爲自力。又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遊四天下,無所障礙。如是等名爲他力。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

  經始稱“如是”,彰信爲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論》初歸禮,明宗旨有由;終雲“義竟”,示所诠理畢。述作人殊,于茲成例。

  

    無 量 壽 經 優 婆 提 舍 願 生 偈 注 卷上

  婆薮槃頭菩薩 造  魏永甯寺北天竺沙門 菩提流支 譯論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門 昙鸾 注解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雲: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謂于五濁之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爲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叁,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叁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于大衆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爲經體。後聖者婆薮槃頭菩薩,服膺如來大悲之教,傍經作《願生偈》,複造長行重釋。

    梵言優婆提舍,此間無正名相譯。若舉一隅,可名爲。所以無正名譯者,以此間本無佛故。如此間書,就孔子而稱;余人製作,皆名爲;國史、國紀之徒,各別體例。然佛所說十二部經中,有論議經,名優婆提舍。若複佛諸弟子解佛經教,與佛義相應者,佛亦許名優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間雲,直是論議而已,豈得正譯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稱,于兄雲,如是等事,皆隨義各別。若但以名,泛談母、妹。乃不失女之大體,豈含尊卑之義乎?此所雲,亦複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優婆提舍

    此《論》始終凡有二重:一是總說分,二是解義分。總說分者,前五言偈盡是。解義分者,論曰以下長行盡是。所以爲二重者,有二義:偈以頌經,爲總攝故;論以釋偈,爲解義故。

  無量壽者,言無量壽如來,壽命長遠不可思量也。者,常也。言安樂國土佛及菩薩清淨莊嚴功德、國土清淨莊嚴功德,能與衆生作大饒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優婆提舍,是佛論議經名。,是欲樂義。者,天親菩薩願生彼安樂淨土如來淨華中生,故曰願生,是句數義,以五言句略頌佛經,故名爲

    譯婆薮,譯槃頭。此人字天親,事在《付法藏經》。菩薩者,若具存梵音,應言菩提薩埵菩提者,是佛道名。薩埵,或雲衆生,或雲勇健。求佛道衆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譯者略耳。,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雲某造。是故言:《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薮槃頭菩薩造

    解論名目竟。

  偈中分爲五念門,如下長行所釋。

    第一行四句偈,含有叁念門:上叁句是禮拜、贊歎門,下一句是作願門。

    第二行,論主自述:我依佛經造論,與佛教相應,所服有宗。何故雲此?爲成優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叁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說。

    從第叁行,盡二十叁行,是觀察門。

    末後一行,是回向門。

    分偈章門竟。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世尊者,諸佛通號。論智,則義無不達;語斷,則習氣無余。智、斷具足,能利世間,爲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歸釋迦如來。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羅。天親菩薩在釋迦如來像法之中。順釋迦如來經教,所以願生。願生有宗,故知此言歸于釋迦。若謂此意遍告諸佛,亦複無嫌。夫菩薩歸佛,如孝子之歸父母,忠臣之歸君後。動靜非己,出沒必由。知恩報德,理宜先啓。又所願不輕,若如來不加威神,將何以達?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親菩薩自督之詞。言念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心心相續,無他想間雜。

    問曰:佛法中無我,此中何以稱

    答曰:言有叁根本:一是邪見語,二是自大語,叁是流布語。今言者,天親菩薩自指之言。用流布語,非邪見、自大也。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者,歸命,即是禮拜門;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即是贊歎門。

    何以知歸命是禮拜?龍樹菩薩造《阿彌陀如來贊》中,或言稽首禮,或言我歸命,或言歸命禮。此《論》長行中,亦言修五念門。五念門中,禮拜是一。天親菩薩既願往生,豈容不禮?故知歸命即是禮拜。然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爲重。偈申己心,宜言歸命。論解偈義,泛談禮拜。彼此相成,于義彌顯。

    何以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贊歎門?下長行中言:雲何贊歎門?謂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依舍衛國所說《無量壽經》,佛解阿彌陀如來名號: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阿彌陀。又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者。此間衆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豈非有礙耶?

    答曰:礙屬衆生,非光礙也。

  講解:

  《往生論注》的學習我們繼續進行。

  大家在叁寶的加持下,在這個聖山福地,有這麼樣學習淨土教言的一個機會,又能接觸到昙鸾法師,昙鸾法師依止《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樣的機製,來傳播這樣一個淨土法門修持的法則。我們通過一段的學習,逐步對淨土法門的修持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有機會或者說又可以生起一個緣起,來實踐這個法門。因爲這個法能使一切得遇者、信樂者一生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教義甚爲難得難遇,行法甚爲簡單易行,究其普機,不論于凡聖,究其教言來說,不論出家在家,其利益也廣大,方法也簡捷,證得的道業也是不可思議,難以言喻。所以我們有這樣的因緣,就把學習能完整地維持下去,把它的機製有一個健康純熟的認知。

  昨天談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也就是昙鸾法師在淨土法門中所談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今將談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當知此意也。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他這個文字的來源,不是根據自己的思維…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