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三章 止的训练▪P2

  ..续本文上一页贪执平息。不去迷眼斜视,将视线导至鼻尖前四指处,并且舌抵牙龈,风大的根本气导入中脉,慢心平息,觉识变得明晰。

  再者,根本气是心依赖的重要因素,脉是根本气依赖的重要因素,眼睛是脉依赖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的凝视方法是重要的。

  如此,由于身体有五个或七个静虑特质,五毒自然平息,而且根本气与心念,自然的导入中脉。之后,所有观念营造自然止息。你会觉得舒适、自在、明朗,并且证悟快速生起。所以,身体的姿势是重要的。

  下行清除根本气的正常功能是排除大小便。在做这个姿势时,眼视的引导是须要强调的。掌控这一点是替大圆满的最高修法“顿超”做好准备,因为在“顿超”里,眼视非常重要。

  红教宁玛派系《天藏》传承,极强调中脉,其他传承也许有更复杂的修法,以及观想很多不同的脉轮,但是在《天藏》传统里,你只是集中在中脉上,因为那包含修法的要点:把根本气收入中脉,如此就能降伏烦恼。在更复杂的修法内,有更复杂的观想;这个的危险性是,可能会导致根本气走到其他观想的气脉里。

  如果身体不协调或者弯曲,心念会变得翻腾,注意力也会无法集中。如身体向右倾,开始时,明晰虽生起,然后嗔恨会在心中生起;有受到恶灵(梵:grahas, parthivas)的干扰等危险。如向左倾,开始时,会有喜悦感,然后,强烈贪执会出现;龙族与女魔灵(梵:grahas, nagas, matrkas)等会干扰与伤害。如身向前倾,开始时,无概念状轻易生起,但强烈妄念也会接踵而来,有害地灵(梵:ksamapatis)等会加害。”[32]

  特别是,当你看到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谈话时,你可能会认为:“这两人在背后毁谤我。”而感到不快乐等。尚有许多误导护命根本气的问题。如果身姿后倾,开始时,会轻易有空洞感,然后慢心会出现;前述的恶灵伤害念头也会生起。特别是,无法维持注意力,妄念纷纭,身体发青瘦弱,产生精液遗漏之症。

  所以,为了不出问题,并得到所有益处,身姿是要素,正确的身印相当重要。

  喇嘛张解释静虑有五种特性:他说,身姿的五个特色是(一)直如箭;(二)弯如钩;(三)安置如棋盘上的方块;(四)绷紧如镣铐;(五)抓紧如剃刀[33]。

  直如箭:脊椎挺直如箭。这不表示平张,而是你拉直颈项,使喉线看不见与伸张下腰。如此做的目的是,使三脉在原位,中脉变得垂直,脉结解开使根本气容易导入中脉。

  弯如钩:颈子自然微弯,目的是,阻止如鱼张口的左右二脉根本气,以及妄念的散失;如此,证悟会生起。

  安置如棋盘上的方块:双足踝靠紧。这个目的是,金刚盘坐的特征,如此则不被干扰所烦恼。

  绷紧如镣铐:以禅修金刚带等,从膝部处绷紧。这个目的是防止姿势错误。

  抓紧如剃刀:在肛门下放置一个布球,下门窍就紧闭了。目的是使脉和根本气在体内相遇,使乐之暖相迅速、壮丽的生起。

  有关这五个姿势的要点,尊贵的玛尔巴娄扎说:我对姿势五要点的实用教导,比所有西藏实用教导加在一起还要伟大。为什么?由于持有这个姿势的五要素,根本气会导入中脉。由于此,拙火自然从脐内往生燃烧;由于此,菩提明点自然从头顶下降。结果是,喜乐自发生起。因此,不需要刻意阻止概念营造,因为,无概念会不费力的生起。结果是,证觉原本智也跟著生起。

  所以,开始时身姿是重要的,藉著长时间自己熟习这些要点,内在元素达到平衡,你将会长寿;先前存在的疾病将治愈,此后不再犯病;脉、根本气和明点强化;身体上半部的重量不会造成下半部的伤害;由此脉、根本气和明点的结合,即使住留在禅定中几个月或几年,均不会感到不适;由于精气的精华卓越、成熟,觉识自然澄清、且证悟无作的生起。

  熟习坐姿的结果是,你会控制脉、根本气与明点。

  专注训练

  把握姿势的要点,练习专注。伟大的印度大师菩提巴德热的论著《三摩地九集》中,提到有两种“止”:藉著内视达到与藉著向外集中而达到。谈到内视,有集中在身体上与集中在依赖身体的事物上两种。

  而集中在身体上,则有三个方式:(一)专注于身体的神圣面;(二)专注于身体的不美妙面,如骨骼;(三)专注在特别象征上,如卡当卡(三叉戟)。

  培养“止”的其中一个方法是,观想自身为佛身时,注意力就不会离散。在这个修法内,很重要的是,不要观想本尊身为实存的实体,像一张桌子或一个杯子。应该观想他为自性的显现。这是修法的要点。

  在这个教法里,观想自己为男或女本尊,外形美妙和尊严。你也许会开始认为:“嗯,我很特别。”但是,是谁在说:“我很特别?”是心把自己的显相执著为特别。觉察这种执著的态度。

  然后,以不美观相来观想自身。例如,观想自己为骨骼、一堆骨头,甚至是饿鬼,也就是,一个看起来使人厌恶、并一直驻留在挫败与无法满足欲望的境界中的灵。在这个修法里,你也许会对这个自我形象有一种厌恶感。

  执著于某种显相,好像它们会带给你益处,执著于另一些显相,好像又会对你有害,这些对显相的强迫性态度,皆属妄念。有一些大圆满灌顶中强调这一点,也就是,惹人欢喜与憎厌的事物,都在仪式中出现。这是为了引出对一样东西的喜爱,与对另一样东西的厌恶。我们应知道,对显相以如此执著回应,就是我们在束缚自己。

  然后,集中心力在特别的象征,如卡当卡上,这是密乘本尊如莲花生大士与金刚亥母,手挽的戟杖,是密乘圣像学的圣物。

  专注在与身体有关的事物上,有五种方法:(一)专注在呼吸;(二)专注在微细征相上;(三)专注在一个明点;(四)专注在光线的特质上;(五)专注在欢乐与愉悦上。

  向外注视,有两种方法:特别的与普通的。特别的又分为两种:专注在佛身与专注在佛语上。这些都是达到“止”的辅助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止”的修行。同样的,伟大的印度菩萨和诗人寂天(梵:santideva),在他的《入菩萨行》里指出,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静虑---有助于第六度(般若智)的培养。

  尊贵的敦登夏普,谈到维持专注在非纯净事物(如小石子与一根棍子)上的方法,以专注小石子、棍子、油灯或佛法上师做为专注的对象。

  这儿所提到的不同东西,没有什么特别;它们只是做为修“止”的普通对象。例如,你也可以用手表、钻戒,甚至男朋友或女朋友的照片都可以,但是这些东西如果带出欲望与贪爱的话,反而会有害处。集中心力在根本上师身上,一位你对他有信心与虔敬的上师,是特别有益处的。你可以从祈祷文开始,然后集中心力在观想的形象上,不要过度执著。你可以把这个修法,当成前行法中的上师相应法来修。这是非常有益的方法。

  以上纯净和不纯净禅修对象的区分,符合二元相对的分别心。你也能集中心力于一座雕像、棍子、小石头、莲花、佛身、金刚萨垛或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上,并且也可以集中心力于化身、报身或法身,不在任何物象上。

  好比集中在化身释迦牟尼佛身上,观想他约为四指宽高度。你首先集中在他的额头、然后他的心际、然后他面前的空间(他可以被许多金刚杵环绕)。第四个阶段是集中在整个身体上。所以,你一步一步做下去,直到能够立刻观看到整个身体。

  当你专注在佛的形象时,忆起佛身的特别品质,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还有环绕佛身的金色光。忆起这些特征,会有助于去除修法上的障碍。

  美国人习惯问很多于修法上的细节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哪一种形象适合做为禅修的对象?其实,不同形象的佛都可以,包括以黏土、石头、金子或珍宝做的。它可以是平面的,如画像,或以木头做的雕像。任何这些都是适合的。

  不管你如何在心中观想这个形象,学习观它纯为光体。这个净观慢慢会出现。以无分别的方式观想,它只是一个显相、是无自性或实质的。如此修法是生起次第的准备、也是圆满次第的准备。在这两个密乘修法内,你不视自身为一个实质的东西。

  在“止”的修法中,如果有时你感到些微怠惰,或者你的心变得昏沈,就要暂时放下主要禅修的所缘,花一些时间思索佛的殊胜品质。这会激发你的心,并使之有生气。你也可以想到佛法的美好品质,与让人感佩的佛法行者。这一切都应该会激发你的心。另一个对治昏沈的方法是,集中心力在佛的头顶上。你也可以把观想的位置提高。

  在修行的其他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心变得相当纷扰或激越(掉举)。在那个状况内,把专注的集中力降低。你可以集顺佛的肚脐、脚或甚至他的宝座上。同时,也把观想的位置降低。基本上,当心是扰乱时,降低观想的位置;当心开始昏沈、感到怠惰时,提高观想的位置。

  最后,另一个对治心的纷扰与激越的方法,是思考“转心四念”中的任何一点,也就是,拥有珍贵的暇满人身、无常、轮回之苦与业力的本质。

  在报身观想修法里,修“止”的对象,建议是金刚萨垛。观想金刚萨垛穿戴报身服饰与珠宝。除此之外,它的程序与化身观想完全一样。你从上细看到下,然后从下细看到上。你也可以单只忆想金刚萨垛的品质,来鼓舞自心。

  很重要的是,你要视观想的对象为无自性的显现。把他视为只是无任何实质、实体或自性的显相。

  “止”的修行,不应该被视为最终的修法,但是它对所有不同的修法来说,不管是小乘、大乘、密乘里的玛哈瑜伽与阿努瑜伽等,是很重要的。它是可以增进其他修法的一个重要步骤。

  上述的化身与报身观想修法是,把注意力导向外。另一种修法,是把注意力导向内。此处,观想金刚持在自心中,蓝色,大小如大拇指关节、金刚坐于莲花月…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三章 止的训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