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逆耳言 (弘护丛书之五)

  逆耳言 (弘护丛书之五)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腊月三十日大扫除

  弘法护法

  多文多患

  佛生年代缩短

  空腹大佛

  入佛异趣

  知内知外

  契机法言

  人习善恶之今因

  法运兴衰由心向背

  顶蹴栴檀皆染香气

  盗亦有道

  波旬放言

  伪君子辩

  舍利

  佛诞忆妙峰山

  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消极积极辩

  不明教相难言空有

  迷人破法立执

  名之害

  发大心

  教不可变质

  受赞增慢

  以德行护法兼用其他

  学佛先识大本

  斌宗法师仪行

  一士谔谔

  腊月三十日大扫除

  光阴迅速得很,一个年又过去了。区区住在台中,在年前的近几天,听到两种声音,是最刺激心情的。虽然是区区的感觉,却有介绍给大家的必要。

  一、是年关这个月,正是农历十一月,台中莲友历年以来,都是从十一日起,至十七日弥陀圣诞止,结七念佛。恰巧今年圆满的这天,是国历腊月三十日。主七师在第六天讲开示,有这样的几句话:“大家怎么样:只剩明日一天了!”听了这话,我随著一抬头,忽看到壁上挂的日历,书的是十二月二十九,突然触动起“腊月三十日”那话头来。回想到佛七中间,毫无所得,不由的大吃一惊。

  二、是政府下令,新年举行大扫除。在通知单上注明:三十日检查。送通知的人,放下单子,又叮咛了一句“三十日来检查。”从此以后,家家户户,提水桶,扬扫帚,忙个不休。却有几个莲友,知道区区是没办法的,来替帮忙。自然要谦让推辞,大家说““明天就是三十日”,若不打扫清净,是要招麻烦的。”这几句又触起那话头来了。我辈二惑具足,三业未净,真的“腊月三十日”来临,怎么了呢?不免倒抽了一口凉气。

  总算徼幸,糊糊涂涂,年关闯过去了。但是每天晚间,念的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试问是年已过,命当如何?还不是将来总有个“腊月三十日”教命过不去。往者难谏,来者可追。在这接迎新岁以后,是要振作一番的。

  《受新岁经》中记载,世尊在新岁之日,令击楗槌集众,公开检讨自己的过失。有这么两句话:“我今欲受新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世尊何等之人,对于光阴都这样警惕,德业都这样精进,我辈生死凡夫,前途一团黑漆,岂可再放逸懈怠,听凭“腊月三十日”来临,自招手忙脚乱呢?是应当在新岁开始,重新自己检讨,趁时所作早办,那才是真的聪明人。

  弘法护法

  佛之盛衰,人之盛衰也。道在人弘,非佛法与时合背,而感盛衰。此为明眼人所共认者也。今日佛法景象,岂例外乎?若徒知惊外教之侵凌,或咎魔道之淆混,而不一自反其身,是专务于末矣。假使无外教魔道之来,吾徒所为之种种,便可踌躇满志耶?恐无外教魔道之来,即此今日之景象,或更下之。古哲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知忧患,故不在于外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亟望真缁真素大德长者,痛吾教之板荡,各发大心,以担荷自任,起而直追,亡羊补牢,犹未之晚。

  然事虽万端,举纲则目自张,宜体察时病,先扼乎其要也。所要维何?一切暂取方严而已!弘法必使受弘者知所重,护法必使被护者显其尊。知重则受持必殷,显尊则魔外自退。反求诸己,不徇物情,风行草偃,教不勃兴者,吾不信也。纵教不即兴,亦保存固有之元气。元气存,谓教之不衰也,乌乎不可。

  儒家孝经有云:“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此区区今日之志也。非敢以白衣之卑,而妄发议论,尚希大德长者,共体教艰,悯我赤心,恕我愚诞。

  多文多患

  修道之人,不事多言,受诬不辩;为自利者,尚矣。然恐损于他方,自不得不甘冒不韪,起而辩之,盖为消他方之烦恼,且免各方之疑误也。

  有人问曰:汝焚毁某大师之注经乎?初闻甚忽之,继闻始讶之,三闻无已于言矣。某大师德学皎如日月,余胡为而妄如是。纵为之,是无损于大师,而造罪于己耳,余岂傎乎?或谓余因学派,有慊于大师;余与大师川宁追随,炙教十载,其私谊之雅,更非外人所能知者矣。是言之来,乃好事者,故作滑稽之举,或备四月一日逗趣而已。

  予为树刊作卷头语,实经数人怂恿,而勉写之。其旨仅对初机,作普通之贡献,决不敢攻私人!不料竟招是非,甲来责曰:胡为刺我;乙亦曰:刺我似之;丙又起曰:此真刺我矣。噫!余罪障未尽,大事未明,忏悔之不惶,奚暇别刺我哉。然世虽无杀人之曾参,鸩人之羊叔子,以无德而好言,咎过又何辞焉。今后自当随缘,定行定止,能与管城子绝交,则幸也夫。

  黄州说鬼,本可姑听,然昧之者,信以为真,或致疑于各方大德,则背因果矣。故余曰:“恐损于他,不得不言,不得不辩。”

  佛生年代缩短

  佛生年代,由来争执。古主西周昭王,是距今二千九百余年。欧洲学者,考希腊史及阿育王华表,定佛入灭在西纪元前四八三年。我国学者,又据“众圣点记”,谓佛灭后九七五年,为南齐永明七年。除古说外。中西学者考证,不无有据,佛生距今均主二千五百数十年。今忽退为二千五百,更为世界佛徒公认,吾陋故疑。

  梁任公佛学十八篇,据“众圣点记”,略谓“佛入灭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即西纪元前四八五年。”按本年为西历一九五六年,加前四八五,佛世寿八十,是共为二五二一年,是一说也。

  考各史及新教育研究会,所编本国史年代表,周敬共四三年,依梁之说,退三五年结至周末,尚有三○四年,秦一五,两汉新莽共四二五,三国五四,两晋一五五,南北朝一六九,隋二九,唐二八九,五代五三,宋三一七,元九一,明二七六,清二九八,民今岁四五,加“众圣点记”九七五,佛世寿八十,是共为二五五三年,是二说也。

  再考“众圣点记”,至齐永明七年,为九七五点,自永明七年,算至本年为一四九九,加佛世寿八十,是共为二五五四年,是三说也

  中西学者,所据之“众圣点记”,阿育王华表,可信乎?不可信乎?如谓可信则历代年数井然可考,何至佛生退后?谓不可信,一切之断简残篇,应俱在怀疑之例。二千五百年之说,胡能成定论耶?吾陋故疑。

  空腹大佛

  近年佛教之衰,患不在外,在乎自身之腐也。心未淡泊利名,行故多违务本,知见不正,所以动作乖方也。

  往者无论矣,试看今之碧湖山,造一空腹大佛,内设阶梯,开放登陟,绿女红男,衣履秽臭,钻耳穿眼,踞顶跨肩,嬉笑喧哗,咳唾侮慢,是以佛身为媟狎之所耶?抑以为玩弄之具耶?二者必居其一焉。

  天下事有作者,即有和者,闻彰化八卦山,亦拟仿效。经云:造像有大功德,反之,慢佛当有大罪业。罪以吾言为过乎?请举事以明之。

  国家之旗,可以臀坐乎?家祀木主,可以裤袜加其上乎?古德椅上书佛字,而不敢坐。真修行人,室中供佛,且不袒胸。手捧经时,不向人拜。与出家人同行,必居其后,视其恭敬三宝,果如何耶?兴斯事者,不知与释迦有和冤仇,竟出妙想而侮辱之!

  或问:“废之与止造乎?”曰:“非也”。前不云乎?造像有功德,慢佛是罪业。宜于已成者,立止攀登;正造者,专供瞻拜,系铃解铃,转祸为福矣。

  入佛异趣

  众生根性各异,思想不同,入佛旨趣,亦有别焉。根异者何?概分最上上中下下下诸等也。旨别者何?可分大、小、偏、错、邪诸类也。

  念无边众生,迷惑颠倒,受苦酬业,无有尽时,发大悲心。思与拔救。忻羡佛力,广求智通,以其一切成办,普度他危。发是心归佛门者,名之曰“大”,是最上根人所为者也。

  自痛五盖十缠,牵引六道,头出头没,劫经恒沙。椎心泣血,,谢绝尘缘,誓求出离,住涅槃乐。发是心归佛门者,名之曰“小”,是上根人所为者也。

  不了幻妄,执著欲尘,来喜去悲,患得患失。盛衰之机,信由因果,习善戒恶,冀佛护持。发是心归佛门者,名之曰“偏”,是中根人所为者也。

  恃才傲物,好高喜名,欲借梵典,广其见闻。著述雄谈,眩耀博雅,颠倒经义,逞佞凌人。发是心归佛门者,名之曰“错”,是下根人所为者也。

  私心滔滔,沉迷物欲,不畏因果,百计营求。幻想佛法,可赖敛财,行解俱无,专为享受。发是心归佛门者,名之曰“邪”,是下下根人所为者也。

  发大心者,自无论矣,小心者,亦是正途。即畏祸希福而归佛者,虽云是偏,尚不失为小果。若尔错而邪者,不独贻累佛门之羞,恐终自罹其殃,正可悯也夫。愿初机学人,登途有所择焉。

  知内知外

  圆证一乘,彻了大事,当求诸内,是佛法之正果。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彰于外,皆佛法之正因。正果期众生同证,正因期众生齐修。同证之后,即是佛国庄严;齐修之时,即是人间净土。此佛法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之全体大用也。一而二,二而一,未可使之强分。是以欲了大事,而忽仪行,或只讲仪行,而不究一乘者,皆为纡曲其道也。

  吾辈初机,望大道而多岐,,自当循一标准庶不致堕坑落堑,唐捐时功。其标准宜先知乎内外,内外无所乖,道虽未得,亦近之矣。

  知内者何?一者严持戒律,不破不穿。二者或净或禅,相继不失。三者广研经教,求启智慧。四者守正知见,不徇俗情。五者善恶知识,依教亲远。知外者何?一者威仪具足,貌庄气温。二者护法弘法,不厌不疲。三者众善奉行,厚培福德。四者善巧方便,远离非道。五者众皆为师,平等恭敬。

  此内外五重二法,具有相互之关系,必须排偶玩索,方有省焉。愿学者勿以近而忽之,未始无所助也。

  契机法言

  客问予曰:“向人谈论佛法,何语方为契机?”予应之曰:“逢初机宜说玄妙,遇宿学宜讲因果。”客仰天而哂,似笑予言背也。予固耄,实尚未昏,请申其意。

  今人大都崇拜洋风,视国学久已蔑如,于佛学更不寓目。言偶及之,辄率尔斥谓迷信。成竹横胸,几近阐提,是其心深为骄慢所固蔽。果…

《逆耳言 (弘护丛书之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常礼举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