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名相第六)▪P4

  ..续本文上一页运用,寂光法身者,为自觉自利实休,报化净秽者,为觉他利他妙用。若不明时地人等缘,则为不契机,切勿执一而生误会也。

  问:会四科融七大无非指心物一如,如来藏相妄性真,既如是“认物为己自取轮回”之意,又是何指?(胡正临)

  答:一切唯心造,可知相即是心。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何有自取轮回。

  问:八识田中含有无量色心种子,此诸种子起现行 时,各是何相状?(胡正临)

  答: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即其相状也。

  问:众生身中藏有各种虫类,此诸虫类是否亦有神识,若有,为与其所寄之体,为同一识,为异其识,又此诸虫类何因缘故,寄住众生身内?(胡正临)

  答:一株树,青枝香花甜果,种种不同。试思他得之水气,是一是异。若问何因,寄住众身,千差万别,更难概述。总括一句,有正心有依。

  问:以上九则疑难,除八九二则外,余均后学对楞严经不解理会处,敬祈开示(胡正临)

  答:楞严非初学可解,必般若唯识有研究后,方可看注求悟,仍以听人直解,比较易入。如文学哲学,俱无根底,只在暗中摸索,有损无益。实在说,区区对于此经亦是望文生义,三世佛冤。敝意以为居士暂且搁置,先研性相,有个悟处,再来重看不迟。

  问:普门品内中有句“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癳罗伽”等数位,未悉作何名义,希大德分示以增慧力!(颜宽文)

  答:此四名皆为梵语,一译乐神,二译金翅鸟,三译歌神,四译蟒神。

  问:心经“色即是空”,大概说相有体无,尚易明了。“空即是色”,于空无有处,说他是色,理不易通。希望将此二句,举喻解释为要。(陈晓峰)

  答:“色即是空”,谓凡有相者,其性体空,实所“不变”。犹相显之水,仍似无相之轻养所缘生,可曰水即轻养也。“空即是色”,谓无相空性,于诸有相,而能“随缘”。犹似无相之轻养,是相显之水所待缘,可曰轻养即水也。

  问:空色二句,设喻答覆,当然感激,恐言多难记,倘能喻外再用简单言语解明,使人易记,犹为感激!(陈晓峰)

  答:此言真空妙有,是一非二,不偏之中谛也。森罗色相,仍“不变”真实空性,故曰色即是空。真如空性,能“随缘”幻化色相,故曰空即是色。

  问:一般出家人在名字上多冠姓“释”。此为表明为释尊之法子,但在家之居士,如在法号上亦加此“释”字,未知可否?或只限出家?(颜文曝)

  答:在家人只是近事男女耳,未入僧团,不能滥用。

  问:金刚经内第十四离相寂灭分内云:“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此中之住字作何解释?(颜文曝)

  答:住是安置在兹之意。

  问:“虚空,真空,实相,法界,宇宙”以上五点妙义如何异别敢请分段一一示晓?(吴伦炳)

  答:“虚空”谓此空间,宇谓上下四方,宙谓往古来今,此二字合时空二间而成,乃我国文学上固有名辞。余三皆谓本性,“真空”指体,“实相”指状,“法界”指用,系佛学上之专辞。

  问:俱生我执,及俱生法执,是否与有生俱来之一种我法执同?抑是有法所指(例指:见分相分)?(罗德彰)

  答:既云我法二执,见相二分自括在内。

  问:课诵本的伽蓝赞,首句有的书注“伽蓝主者”,有的书注著「伽蓝圣众”,何句适合修净土法门?(温文瑞)

  答:“主者”,乃称伽蓝神是寺中之主人。“圣众”,因伽蓝神不止一位,故称圣众,又佛家称一人说一众,兹说伽蓝神是圣者之人,亦讲得通。此二称呼,任择一种,皆无不合。

  问:阿弥陀经首句“如果我闻”是谓何位尊者证明的,是阿难尊者不?(温文瑞)

  答:是此尊者。

  问:船若经称以心外无法故,空即是色,以法外无心故,色即是空。“又色不异空,即非有相。空不异色,即非无相”。

  答:此引用他经之语,解释心经空色四句,来问一三两句,是解第二四两句。六八两句,是解第五七两句,然解释之文,理亦甚深,谅非初学所能明白,兹勉为略解。万法皆是心造之幻象,故说“心外无法”,然此幻象,皆是心变,故说“法外无心”。色依他起,并无自体,是“非有相”,空含妙有,是“非无相”。

  问:印光法师说的“阿伽陀药”是什么?(何永丁)

  答:是印土之一种灵药,百病皆治。

  问:“六方分”,“成实大乘”,及三论与三论宗之分别?(蔡明谷)

  答:尊问未指明出处,不能知上下文,自然无从答起,兹以望文生义答之。成实论乃小乘之空宗,其立论颇似大乘,或有人称“成实大乘”。三论指“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三书而言。三论宗者,依此三书治学之宗派也。西土推文殊为初祖,东土推罗什为初祖,亦如依华严治学者称华严宗,依净土三经治学者,称净土宗,同一义也。“六方分”之间,必知接连之文,方可置语。

  问:实报庄严土的佛是微尘相海身,方便圣居土是解脱相严身,西方安乐土是大乘根界身(见灵岩念诵仪规123页,又清净大海众是满分二严身;这几种身的略释如何?乞开示(大宽)

  答:微尘喻多,海喻无边广大,即谓无边微尘数之刹土,佛身尽为包含也,是名微尘相海身。三界九有,无不摄度,是名大乘根界身。福慧二者圆满具足,庄严其身,是名满分二严身。

  问:大忏悔末了有“如是四法广无边”一语,这四法是哪几种?乞示。(大宽)

  答:此即指上文,“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二句而言。谓世界,众生,业,烦恼等四法。此华严行愿品之偈也,其义四法无有尽,菩萨之愿,亦无有尽也。

  问:一、事理无碍法界,二、同时具足相应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因陀罗网微细境界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广狭自在无碍门,八、十世隔法异成门,九、主伴圆明具德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上列十条是不是“大乘教实行的方向”?请解释指教。(高清标)

  答:所问十条,名为十玄门,乃华严宗所立。以华严玄深似海,通此十义,可以得入。确是“大乘方向”,但非初学所能了解,更非外道窥其万一。尚希暂勿谈此高调,恐有好事之徒藉之谬解眩惑众也。按探玄记所载,并无事理无碍法界一条,余九则同,其不同之一,为“秘密隐显俱成门”耳。

  问:“阿鞞跋致”是指根器愚拙是否?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是何解说?(林金莲)

  答:是句为梵语,译华文为“不退转”。即是生到彼界,一切修因,及果位,只有向前进步,决无退转。非如此界修众,进三步退两步者然。下三句是承“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三句而来,乃说已发愿者,业已有往生者;现今发愿者,也有现今往生者;当来发愿者,当来也一定会往生。

  问:何谓“二六时中”?(罗德彰)

  答:一日夜共为十二时辰,分为昼六夜六,故云二六时中。

  问:佛法分藏通别圆,四谛亦分四种,除生灭四谛外另三种请指示并略述其意!(蒋俊义)

  答:四谛四种,除生灭种外,余为“无生,无量,无作”等。因藏通别圆各教,所了之境界不同,故四谛深浅,各见其异。通教了“苦集道”当体皆空,已不见生灭谓之无生。别教了“苦”谛有无量之相;“道”谛有无量差别,修学而断尘沙,谓之无量。圆教已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于“苦灭”二谛,不起造作,谓之无作。此其大略也。

  问:凡做功德之表文,记载一洒天下,南瞻部洲,系指吾中国。是中国以外,包含其他地方否?。“洒”字何解?(张阿隆)

  答:佛学讲宇宙,在假定组织中,四个大洲之一洲,乃称一个天下,玩其文义,当系专指南瞻部洲一天下而言也。此南瞻部洲,即指吾人现居之地球,吾国不过南洲之一部分耳。洒者,以水扬泼之义,表文内或有甘露法雨等字样,故云洒也。

  问:圆觉经下卷第四八页说,若请菩萨以变力无碍,作用断烦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这是何解?“三摩钵提”“禅那”“奢摩他”上这三句华语怎样译呢?(无名氏)

  答:“三摩钵提”汉云“等至”。乃禅定之一种,谓定时心离“昏沉”与“掉举”,得到平等安和,故曰“等至”。“禅那”即是“禅”之全名,汉云“静虑”。静即定的意思,虑是慧的意思;依法而修,能使心身,得到定慧均等的境界。“奢摩他”,亦是禅定之名,汉云“止”,即摄心一处,不使向外攀缘之意。

  问:“沙弥律仪”下篇执作第十一之凡洗菜当三易水者,其“三易水”云何?(姚本洁)

  答:易水;泼去已用之水,另换取新水也。必如此者,虑菜上之微细动物,一次不能去尽,恐伤其生。且亦食不贵美,而贵洁也。再者,此系出家戒律,我辈在家众不必研究。

  问:又下篇随众食第五之,“当一坐食不得食讫离座更坐食,不得食讫以手指刮碗钵食”者,其含义请示?(姚本洁)

  答:此乃重威仪也。世法凡受教育者,尚重礼貌,所谓有礼仪三千,威仪三千。况乎佛家清净三业,律仪自更严格,食讫离坐,复坐再食贪也,手刮碗钵,不庄也。

  问:基津灵泉寺开山,善慧大和尚圆寂之时,有遗偈二首:(一)释子知宿命,有身返有病,叫痛即念佛,昼夜心清净。(二)余今六十五,无迷亦无悟,常行中道理。到处随缘好”。不知第二首,第三句“常行中道理”的解释如何?(李永茂)

  答:此义泛言之,即不偏一方面之谓,具体言之则繁矣。如不落断见,亦不落常见者是。不著于有,亦不著于空者是。再则即事即理,双非双照,乃至定慧均等,行解相应等,皆可称行中道也。

  问:请问何为“无生法忍”,其意义若何,偈云花开见佛悟无生,此无生是否即无生法忍之无生,是则非到菩萨之境地,不能领悟其究竟。乞解!(仲忠英)

  答:涅槃不生不灭,谓之无生,法指…

《佛学问答类编 (名相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