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P15

  ..续本文上一页第六十七问之“自性及与心”。

  “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众生”指前第八十问之“众生生诸趣”。“阴”,为五阴及中阴,指前佛偈答中之“诸阴身往来”。

  【义贯】

  上自菩萨诸地,三昧心,佛所施设之一切法相,一切法之自性,乃至众生往来诸趣,凡此皆为假立之名相,但于世俗名有,真实理地实无,故皆立“非句”以遣之,令离名绝相。最后连此“非句”亦离,则达一真。

  【慧句非慧句(50)。涅槃句非涅槃句(51)。尔焰句非尔焰句(52)。

  外道句非外道句(53)。荒乱句非荒乱句(54)。幻句非幻句(55)。梦句非梦句(56)。焰句非焰句(57)。像句非像句(58)。轮句非轮句(59)。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60)。】

  【注释】

  “慧句非慧句”:“慧”指前第四十七问之“诸智有几种?”及第九十问之“云何智慧佛?”

  “涅槃句非涅槃句”:“涅槃”指前第九十三问之“善逝般涅槃”。

  “尔焰句非尔焰句”:“尔焰”指前第四十六问之“云何尔焰净?”

  “外道句非外道句”:“外道”指前第二十九问之“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荒乱句非荒乱句”:“荒乱”指前第三十七问之“云何国土乱?”及佛偈答中之“荒乱及一佛”。

  “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幻”、“梦”、“焰”、“揵闼婆”指前第三十五问之“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像”,为镜中像。“轮”,为旋火轮,是拿着火把旋转,看起来便成一个火轮一样,其实火并未成轮,只是自心幻相而已。镜中“像”与旋火“轮”为世尊再加进去的譬喻,以加强诸法本无,唯心妄执而有之义。

  【义贯】

  佛智(“慧句”)、凡愚(“尔焰句”、“外道句”)、乃至涅槃、生死(“荒乱句”、如“幻”等“句”),皆情执而有,于理实无,若能忘情,则恢恢如虚空,故皆立“非句”以遣之。最后连“非句”亦遣,方才真实独露。

  【天句非天句(61)。饮食句非饮食句(62)。淫欲句非淫欲句(63)。见句非见句(64)。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65)。戒句非戒句(66)。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67)。

  谛句非谛句(68)。果句非果句(69)。灭起句非灭起句(70)。治句非治句(71)。

  相句非相句(72)。】

  【注释】

  “天句非天句”:“天”指前第五十九问:“诸天有几种?”

  “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此指前第五十五及五十六问:“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见句非见句”:“见”指前第二十四问之“云何见已还?”及第二十八问之“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波罗蜜”指前第四十三问:“几波罗蜜心?”

  “戒句非戒句”:指前第四十八问:“几戒众生性?”

  “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日月星宿”指前第六十问之“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

  “谛句非谛句”:“谛”为真理,谛有三种:(一)、二谛:真谛(胜义谛)、俗谛;(二)、三谛:空谛、假谛、中谛:(三)、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又,法相宗将真谛、俗谛各开为四,合成八谛。

  “果句非果句”:由修圣谛,可证道果,故立“果句”。谛与果是大慧菩萨所没问的。

  “灭起句非灭起句”:“灭起”指前第十五问之“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治句非治句”:“治”,为治病,指前第一○五问:“云何医方论?”唐译作“医方句”。

  “相句非相句”:“相”,此处指前第八十问之“何相何像类?”乃诸趣之形相也。

  【义贯】

  所言“天”、“饮食”、“淫欲”乃至“日月星宿”,以及“波罗蜜”、“戒”、圣“谛”、道“果”等漏与无漏法,皆依缘而起,本无自性,故皆立“非句”以遣之。然于真实理地,并此“非句”,亦不立,斯乃纤尘不著,尔焰方尽。

  【支句非支句(73)。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74)。禅句非禅句(75)。迷句非迷句(76)。

  现句非现句(77)。护句非护句(78)。族句非族句(79)。仙句非仙句(80)。

  王句非王句(81)。摄受句非摄受句(72)。宝句非宝句(83)。】

  【注释】

  “支句非支句”:“支”,为七觉支,指前第三十六问之“何因说觉支?”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此句重出,以显世间人贪著其所“创造”之种种工艺、技术、学问等,所谓世智也,亦以显此等世间学术之繁多。

  “禅句非禅句”:“禅”指前第八问之“何等禅境界?”

  “迷句非迷句”:“迷”,为迷惑,指前第二问之“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现句非现句”:“现”指前第八十四问之“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

  “护句非护句”:“护”指前第五十八问之“云何守护国?”

  “族句非族句”:“族”,为释迦之氏族,指前第八十二问之“何因有释种?”等。

  “仙句非仙句”:“仙”指前第八十三问之“云何长苦仙?”

  “王句非王句”:“王”指前第五十七问之“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

  “摄受句非摄受句”:“摄受”即捕取,指前第七十三问:“云何而捕取?”此句魏译作“捕取见”。

  “宝句非宝句”:“宝”指前第四十九问之“谁生诸宝性?”

  【义贯】

  如来所说之七觉支、如来化现之身及其氏族,贤圣之禅境、凡夫之迷惑、世间之仙人、帝王、珍宝等,此皆依迷而现,悟时一无可得,故皆有“句”之立,以显妙有之境:然妙有之境即是非有,是则真空,故立“非句”以遣之,最后,一真之中,此“空”亦不立,斯则清净,真无所得,名如来地。此则为本节之奥义也。

  【记句非记句(84)。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85)。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86)。

  味句非味句(87)。事句非事句(88)。身句非身句(89)。觉句非觉句(90)。

  动句非动句(91)。根句非根句(92)。有为句非有为句(93)。无为句非无为句(94)。

  因果句非因果句(95)。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96)。节句非节句(97)。

  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98)。】

  【注释】

  “记句”:“记”,记莂、授记,指前第九十三问之“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此为问记莂身后之事。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一阐提”及“女男不男”指前第七十六及第七十七问之“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

  “味句”:“味”指肉味,应前第八十五问“何因故食肉?”盖凡夫执肉味为味中之胜,故因贪味而杀生,今特举“味”以禁,令人勿以贪味而杀生。

  “事句”:“事”为世间之所作,指前第十六问“云何所作生?”唐译作“作句”。

  “身句”:“身”指如来之三身。

  “觉句”:“觉”指前第四十问之“云何觉世间?”

  “动句”:“动”指前第八十问之“众生生诸趣”。盖众生往来即是动。亦是涵摄前第三十四问“云何世不动”之义。

  “根句”:“根”为六根,众生以执持根身为我我所,故有往来诸趣之事。

  “有为句”:“有为”指前第一百问之“云何世俗通?”世俗通为五地菩萨涉世利生之用,故句“有为”。

  “无为句”:“无为”指前第一○一问之“云何出世间?”

  “因果句”:大慧菩萨百八问所问世出世间一切法,大部分是问“何因”、“何故”、“云何”,也就是即果问因。因此可说百八问中最重要的,就是问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因果,因此有“因果句”之立。

  “色究竟句”:“色究竟”指色究竟天,为报佛成佛之所,此为应前第九十二问“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节句”:“节”为时节,指前第七十五问:“云何六节摄?”

  “丛树葛藤句”:“丛树葛藤”指前第七十一问之“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

  【义贯】

  所谓如来授记,及如来所作化世之行(“事句”、“(三)身句”、“觉(世间)句”),佛于色究竟天成佛,与菩萨度生、修证之事(“有为句”、“无为句”),以及众生种种相、种种根性、种种贪著、轮转(“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味句”、“根句”、“动句”),及器世间种种现象(“节句”、“丛树葛藤句”),以及一切凡圣因果,这一切皆因众生翳眼所见故现有,故皆有“句”立。若以净眼观之,则这一切本自非有,翳除则见净,故有“非句”之立,以明第一义谛。然则,“句”与“非句”相待而生,依他无性,若证究竟觉者,则“句”与“非句”并皆不立,权实双泯,乃入如来之无相大涅槃海。

  【杂句非杂句(99)。

  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注释】

  “杂句”:“杂”,为异之义,指前第三十问中“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之“异部”。此句唐译作“种种句”,魏译作“种种见”。

  “说句”:指前第一○八问之“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

  “毗尼句”、“比丘句”:指前第九十七问之“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处句非处句”:“处”指前第十九问中“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之“处”。以如来说法,旨在令人破三有之执,乃究竟度脱三有,故特在此百八句欲结束时,予以总破,而立“非处句”,令达“三有”无有定处,乃在一心。

  “字句非字句”:“字”者,文字言说之义。此对句为诸佛百八句之总结,亦为最精妙深奥之处,亦为总遣一切文字言说,连此百八句,亦一并遣之。盖一切诸法本离言说相,离能所相;然诸佛世尊起于大悲,立种种言说,教修善法,是故众生皆以如来方便言说,依教修行,而得悟入、解脱,故立“字句”。然若执持如来言说之相,则不得究竟,是故立“非字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