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好!看到这里。五祖大师就叫我去做粗重的工作,「慧能」就是我,那是他的自称,就说「慧能启」,「启」就是启禀,启禀师父,慧能来启禀师父,弟子我「自心常生智慧」,常常都生出智慧,这常生智慧,智慧下面打两点冒号,(就是)常生如是智慧,常常都生出这样的智慧,什么智慧呢?「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样的智慧,就是指众生如果能够不离自性,这样就是福田,这样就是什么福田呢?出世第一福田。好,讲到此为止。
第四集完。
行由品第一
第五集
上节说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弟子」就是说我慧能啦,自心常常生出这样的智慧,什么智慧呢?「不离智慧,即是福田」。这字很简单,但是很深,什么是不离自性呢?这「不离」是「念念不离」,念念都没有离开,一直都是常见自性。常现在前,叫做「不离自性」。这是一个假设句,「若」或是如果众生能够不离自性,即是出世第一福田,就是出世间的第一福田,这个「福田」是出世间的,不是世间的。「福」怎么会是「田」呢?「福田」的意思,这是个比喻。要讲的主要意思是说那个福,不是那个田,那个田只是个比喻词,那你行这个行所得到的福跟田一样,因为你如果修一个福,那它只是有这么多福,譬如说五万块的福了,那就是五万块,那就没有了,但是你这五万块如果是说拿去生利息,那就不止了,对吗?所以「福田」的意思是能生的意思,可以生。因为田你若撒一粒稻种下去,它就能生出多少粒米啊!很多很多,对不对?不可数啦。所以你修的福,修一点小福能得到很大的福,那这种福就好象田一样,那个福能够生长,而且生长的倍数不只是十倍百倍千倍那种,乃至于万倍都有,这就好象一粒稻种,结籽以后那个稻穗有多少颗的米啊!那就不可数了,是不是?那这一种福,就叫做「福田」。那这个就不止只是一本万利了,所以若或作生意的人,就会作这种生意最好,一本十万利啊!所以你若是会打算盘的人,现在就是用电算机你稍算一下就会知道,这款的最划算哪!那若讲到这个,大家的嘴都笑嘻嘻,所以这个就是福田。但是那个福有很多种,有的种一得一,有的种一得二啊,那么有的种一得十、得百、得千,但是如果在出世间里面修福的话,那么他所得到的利益呢,不只千倍、百倍、万倍,不可比喻啊,所以只好比喻成福田,那因为是能够得到出世间,什么叫做「出世间」啊?就是解脱的意思,解脱这个世间的生死痛苦,所以叫做出世间,不是离开这个世间的意思呃!就是解脱这个世间的痛苦、生死轮回,如此叫做「出世间」,那若能得到这样的福田啊!那出世间的第一福田是什么?就是「不离自性」。你要得到福的利益,最大的是「不离自性」,念念都不离自性,不离这个真如本性。他就向五祖大师这样自呈境界。古早的人去参善知识的时候,都会这样,这「自呈境界」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求印可」,「求印可」不是「展宝」(炫耀)噢!「师父你看!我这么行」,不是这样,他的意思是说,「师父,我现在修行到这个地步,你看怎么样?」他的意思是这样,因为修行人最苦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自己不知道站在哪里,对否?自己站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修到这个地步,不知对或不对,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明眼人指点,说「嗯!这样对」,这叫做印可。所以这不是展宝,这儿附带讲一下,这很重要,你自己所修行的境界,不可以随便跟人讲,当然不可以很骄傲,到处去展宝,到处去吹虚说「我怎么样」、「昨天我又梦到阿弥陀佛了」、「我昨天观世音菩萨又去跟我说这样、怎样」,不可以这样,你所修的境界只能跟一个人讲,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就是你的师父。那个人是你的师父教你怎样修,告诉你对或不对,对在那儿,不对在那儿,若对,接下去要怎么修。所以六祖大师所讲的,跟五祖大师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呀,不是在展宝的哩。不是说「你看」,现在所有人,我现在所讲的意思就是这样,现在的人不是这样,看哪一位师父很行,就去讲「师父!我现在怎样、怎样」,好似说他很「洋」(自负),很利害。我若遇到哪种人,我都静静地、我都听他讲,我这功夫不错呢!其它的不会,这个还不错,若不要听我讲的,我就听他讲,有时候,呃!很会讲,讲两个钟头久,我也做在那儿听他讲,「噢!对、对」,你要作个好听众,这招不简单噢!这招我是从高中就开始修噢!你现在若要作修行人,你就要这样噢!现在就开始修,若听你讲话,能听进去的人、听得相应的人,你就多说几句,若你听不进去的,你就少说,甚至不要说,甚且要听他说,呕!他就长篇大论一直讲下去,讲得给你耳朵都痛起来。好!所以修行人就要知道「分别」,你是要,何时是听的时候,何时是讲的时候,你不要说,我要度众生,所以我就一直讲啊,若人家不爱听,也拉着一直讲,呕!疲劳轰炸。所以这就是说,你讲的时候,就要有自己有境界才讲,若不是自己的境界,你看书看来的或是听来的,你就少讲点,若不怎么懂的也不要讲,若经文有点懂的,自己不彻底的,也不要太讲,动不动就是什么「如如不动」、什么「真如本性」啦!你若真的有体悟到「真如本性」,你才可以说,但要说,也要有机会呀。我简单一句话说,有的弟子跟我这么久,你何时听我说「真如本性」,不曾对吗?因为这是佛祖最高的法宝啊!所以这不是每天拿来在展览的,所以不要这样说,稍微懂几招。这样好!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接下去,「未审和尚」不知道,这「审」是清楚的意思,、清楚的知道,我不知道师父要叫我做什么事情。「祖云」五祖大师就说,「你这位内山兄根性大利」,你根性很利,就是根器很好。「汝更勿言」你不要再讲了,你有没有看到五祖大师,他也没对他讲「你这样对」或是「你这样不对」或是怎样。「著糟厂去」,「著」是「令」,叫他去糟厂,「糟厂」是马房,饲马的所在。「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行者」就是带发修行的人,叫做行者。一般的人所知的行者,都是看西游记的孙行者,孙行者意思就是孙居士的意思,带发修行的人,居士。「差慧能」就叫我去劈柴,「劈柴」因为这间寺院有一千多人,以前劈柴要劈很多柴。「踏碓」就是舂米,舂米是很粗重的事情,舂米是将糙米把米糠给舂掉,这是很粗重的。
经文:〖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政治家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到此为止,翻回来。这六祖大师就劈柴舂米,经过八个多月。有一天,五祖大师忽然间看到慧能,就是看到我,就跟我讲,我因为想你的这个见,「见」就是「见地」,你的见地「可用」,「可用」就是可以,你的见地可以,你所修的可以,但是「恐有恶人害汝」恐有坏人害你,「遂不与汝言」所以就不跟你讲话,「汝知之否?」你知道否?慧能就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意思,所以不敢走到堂前那边去,所以令大家都不知不觉,没人知道,没人知道说我修的不错,也没人知道师父看得起我,这样的意思。「祖一日唤诸门人」五祖大师有一天叫所有的门人弟子都来,这个「总」就是全,全部都来,下面就是五祖大师给大家讲的话。「吾向汝说」我向你们讲,「世人生死事大」世间人生死这个事情是很大的的事情啊!「汝等」你们大家,「终日」整日,只会求「福田」,求什么福田啊?求世间的福田,求世间的福田是什么?总说就是名利,出家人也有求名利的呀!有呀,怎么没有。出家人的名利和一般人有时相同,有时候不同,有的较世俗化的出家人,他所求的跟世间人没有什么差别,对吗?求发财,求名啊,什么的!若再说再较高个点的出家人,那他所求的,以名来说呀,种种的虚名啊,要出名啊,要求知名度啊,求庙大个点啊,求弟子多一点啊,或是庙再多一点呀!道场多啊,等等,求弟子多,供养多,这都是出家人所求的,若这样,这都是福。你说出家人庙较大,这样不对吗?这样对啊,怎么不对,这样有福啊,但是你若是用求来的,那样就不好啊,这样知道吗?你若是自己的修行自然感得而来的,这种的好啊,怎么不好,否则大家都去住在山洞里面,这样好吗?这样也不好,所以若是由自己的修行自然感得的福,那是很多了呀!那因为自己的修行感得很多弟子,那也是很好啊,但是若是去求来的,心有所求,这样子就不好了,这样知道吗,但是有人不是,一天到晚就想着,现在我要度一百个人或是度一万人,或是度多少出家,在家要多少,现在我要盖几间寺,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些,也没想修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空心思去做各种事情,这样就不对了,对吗?譬如说广钦老和尚,那他老人家就座在那儿,而弟子一大堆噢,那是好好啊!而你不是,到处去奔波,作广告,这样来的,对吗!所以如果是自己修行的德啊,「福德所感」、「自德所感」这样是很好,那如果是求的,那样就不好,所以福田不要用求的,用什么呀?用修的。你在修的当下,你不作有福田想,这样才是,而且不以得到这些福为荣为乐,这样听得懂吗?得到这些福,也不要说「我好高兴」,因为我有很多福,我的庙这么大间,我的寺这么大,我的弟子多少多少,这样,所以很高兴,甚至以此骄人,骄傲啦!这样子就不对呀!这样子就变成邪…
《六祖坛经义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