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彩虹光围绕,以金刚跏趺坐安住中央。
金刚持心间有月垫上青色吽字,放光於面前,有与自己根本上师数目相同之光,光端有至尊弥勒怙主,为广大行(19)传承上师众围绕,於左方有等同甚深见(20)传承上师数目之光,光端有至尊文殊,为甚深见传承上师围绕;放一光於上方,光端有班禅罗桑益西,由其心间放一光,上有金刚持贡秋坚参,其心间放光,上有班禅罗桑阙吉坚参,其心间放光等依此类推,为克珠汤杰耶谢、嘉瓦罗桑敦珠、竹千却多杰、跋索却吉坚参、朶滇蒋巴嘉措、胜者宗喀巴、竹千巴沃多杰、至尊文殊师利、金刚持,其周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直传再传传承上师,如云层密聚安住。
放光照四方,东方密集金刚能依所依(21)坛城、南方怖畏金刚、西方胜乐轮、北方喜金刚及时轮金刚,其外有无上(瑜伽)续之天众,再外有《摄瑜伽真实性》等瑜伽续天众,再外有《毘卢遮那现证》等行续天众,再外《能王三三昧耶庄严》等事续天众围绕,再外则有贤劫千佛等化身诸佛围绕,观其各自面前各有所说正法语教,化现为经卷之相;再外有弥勒、文殊、观世音等菩萨僧伽,其外有十六罗汉等声闻僧伽,再外有十二辟支佛等缘觉僧伽,其外有住二十四境之勇父勇母、再其外是吉祥四臂(22)、六臂智慧怙主(23)等护法、护法母围绕;一切寂静尊众以月轮、忿怒尊众以日轮为垫,彼众之身化身、再化身、更化身等周遍一切世间界。
观资粮田(24)众三处有三种子字,心间吽字放光,勾召周遍虚空一切皈依处,依所修智慧尊之相,各各融入三昧耶尊(25),胜解皆成无余三皈依之自性。
自己周围有等虚空一切有情,胜解皆为离凡庸相执之本尊自性,作念:「轮回涅槃怖畏中,自他一切有情,无诳皈依之处非汝莫属。」於殷殷恭敬信解状态中,诵:「南摩咕噜贝,南摩布达呀,南摩达嘛呀,南摩僧伽呀(26)」尽力作皈依。
复又诵「皈依吉祥上师众」二十一遍,观直传再传诸上师身放光,体性为乐空无别智、形相为不可思议光聚,入於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清净无始生生世世以来所积罪业盖障总体,特别为背弃上师身、违背上师语、扰动上师意等,一切违犯身语意三昧耶皆得还净,身成澄明,具光自性,自相续中生起殊胜证悟及功德,如是作念胜解。
念诵「皈依本尊坛城天众」二十一遍时,观本尊天众之身如前放甘露光聚,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如前,特别清净於本尊手印(27)(观修)未明显、密咒近诵(28)之数断缺等属修本尊之一切罪障。
如是念诵「皈依圆满正等觉」时,化身诸佛身出五色甘露光流,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清净无始以来所积罪障总体;特别为恶心出佛身血、劫夺信财等属佛宝所摄一切罪障;自他一切有情相续中生起教证功德总体,特别为生起皈依佛宝后之殊胜证悟。
「皈依殊胜正法」时,观诸语教经卷放光,清净染食法宝信财,卖法、弃置地上、破正法信财等,总之即属法宝所摄一切罪障。
「皈依圣僧伽众」时,菩萨僧伽、声闻、缘觉众如前放光,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清净无始以来所造罪障总体,特别是破和合僧团、离间、分化、不敬出家相大众,劫夺和合门等属僧宝所摄一切罪障;净治骨肉有形躯体等一切不净后,身成澄明、具光自性,殊胜证悟与胜功德生起於相续(29),自今而后,皈依僧宝之下,作如是念而胜解。
此句后若结合其他(文句),其后加「皈依勇父空行护法护法母众」时,观护法、护法母众身放如火之光,自他一切有情之修法中外内违缘障碍如鸟羽投火般焚烧殆尽,修法中一切顺缘任运自成。
「为利如母有情故,自成上师本尊后,
一切有情悉安置,上师本尊胜果位。」
我为利益如母一切有情故,即生速速现证本初佛上师尊果位。
为度如母一切有情众脱离痛苦,安置於大乐佛地,是故受持甚深道上师尊瑜伽。内供及供物依任何无上(瑜伽)仪轨加持,或略为:嗡啊吽,念诵三遍。
观体性智慧、外相为内供及供物各自形相,作用於六根行境中生起殊胜空乐智,普悉充满一切地上虚空际之三昧耶物赏玩不可思议外内密供养云。
正行是藉讽诵颂偈容易趣入故,心不散逸,如是而诵,观修其义而受持。
念诵之时,由资粮田众各分衍出如其第二尊,融入根本上师,根本上师亦分化出如其第二尊(根本上师)而融入自己,自己由乐空无别智明现上师尊身,心间有世俗菩提心体性之月垫,胜义菩提心体性之青吽字,由其放光,一切器世间转成净土,安置情世间一切有情於上师尊果位,持「具能清净一切情器不净之自性为我」之佛慢。
修四无量之理趣
初先修等舍无量,缘於受亲疏爱憎他力所转之有情,「此受亲疏爱憎他力所牵引之有情,若能住离亲疏爱憎之等舍,何其善哉」;作如是念胜解,是愿无量;思惟作念「愿能安住」,是兴求无量;作念「当安住」是意乐无量;如是「祈由上师尊加持」,猛力祈陈,故以上师为主之资粮田众,身放体性是无漏智、形相为光、具清净作障盖障能力三特点之光,入於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清净生生世世轮回无始以来所积罪障总体,特别是能障碍生起等舍无量之盖障,身澄净成具光明自性,自他一切有情相续中生起离亲疏爱憎之等舍无量,作如是念胜解;以此其余三种无量亦同理类推。
云:「我为利益如母一切有情故,即生速速现证本初佛上师尊果位。」之时,是藉由依止受持道之殊胜命脉——上师尊瑜伽,不滞久时,即生现证本初佛上师尊之果位。更安置如母一切有情,於其果位,是故,受持道之殊胜命脉上师尊瑜伽,作是念,猛力希愿,发起行菩提心,之后器世间(30)众融入情世间(31)有情众,情世间有情明观为天众后亦融入自己,皈依境众如呵气於镜般泯没消融至根本上师之间,根本上师融入智慧萨埵,智慧萨埵融入三摩地萨埵,其亦融入自己后,自之身口意与上师身语意成一味,作如是念,等持须臾。
加持供养物之理趣
依密集、胜乐、怖畏等续部传规而为;
总概言之,於实设、意化诸供物上,观嗡啊吽三字一一相叠,吽字放光,勾召意金刚天众,融入吽字,吽字化光,与供物交融无别故,清净恶色臭味影染(32)恶效一切过失,转成色香味圆满具足,清净如水晶;啊字放光,勾召语金刚天众融入啊,诸供物转化成无漏智甘露体性;嗡字放光,勾召十方一切诸佛身金刚天众融入嗡字,嗡化光后融入诸供物,诸供物增长成为如何受用亦无穷尽;其体性是乐空无别智,形相具供物各别之相,作用献予宾客众心间等各处,令意相续中生起无漏殊胜乐之能力,具此三种特点;口亦诵「嗡啊吽」。
根本章节第二部分:
正行上师瑜伽修习理趣
生起座并明观资粮田、迎入智慧尊及献七支、忆念外内密真如之功德并藉祈请而领受四灌、祈请希愿、最后收摄资粮田后以回向发愿钤印,其中第一:「乐空无别广大虚空普贤供云密布中,枝叶花朵果实端严希欲如意绿树尖,狮子赫盛珍宝座上莲华日月开敷上,具三恩德根本上师一切诸佛之体性,形相穿著僧袍比丘一面二臂熙怡态,右手说法左手等持印托盛满甘露钵,著红花光泽三法衣金班智达冠顶严。」
或,於「一切诸佛之体性」句后,另加「心间遍主金刚持王一面二臂身青色,持铃杵拥界自在母俱生乐空戏欢喜,众妙珍宝饰具庄严穿天质锦缎法衣」;视心意配合,其二者任何均可,词句之后续可复加:
相好庄严千光炽盛五色虹光围绕中,金刚跏趺安住其五蕴清净五如来,四大四佛母入处筋脉关节菩萨实体,身毛二万一千罗汉肢节忿怒明王性,光明守护方位药叉秘密世间足下座,周围依次直传再传上师本尊坛城众,诸佛菩萨勇父空行护法海会围绕住,彼等三门三金刚为饰以吽字光钩相,由自性处迎请智慧尊众无别而坚固。」
其文义是:以自心作为俱生大乐之体性,无自性之空性作为对境后,於乐空无别极广大虚空,圣胜不可思议普贤供养云层会聚之中央,有极乐世界之如意树,枝叶花果等庄严具足,滋生天衣等无余希愿之广大如意树上,有表四无畏之八狮抬托高广珍宝座,座上有表不染轮回过失之种种莲华,其上有表方便智慧之日月垫,其上具三恩德之根本上师与三时一切诸佛体性无别,形相示现著袈裟舞化现之比丘,一面二臂身色白里透红光泽,具欢喜态,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上托盛满甘露之钵,身著具上妙藏红花色泽之三法衣庄严,顶戴金色班智达冠,心间修本师释迦牟尼佛等如皈依时所观。
上师蕴界处(33)修为本尊理趣:三种萨埵之头顶至发际间有白色毘卢遮那佛,三面六臂(普明大日如来),或一面二臂(大日如来)亦可,发际至喉间为无量光佛,喉至心间为不动佛,心至脐间为宝生佛,脐至腿根不空成就佛,诸尊面向前方,胜解与上师五蕴体性无别。
脐间佛眼佛母白色,心间摩摩枳佛母青色,喉间白衣母红色,顶髻度母绿色,面向后方,胜解与上师之四大体性无别;双眼地藏菩萨白色、面向前,双耳大势至菩萨黑色、面向左右,鼻虚空藏菩萨黄色面向前,舌观自在菩萨红色,面向前,心间文殊菩萨红色,位於不动佛后方、面向前;密处除盖障菩萨面向前,胜解彼等与上师六处体性无别;诸关节为三百六十普贤菩萨、度母之顶髻上弥勒菩萨面向前,胜解与上师之诸筋脉体性无别。
眼门色金刚女拥地藏菩萨,双耳声金刚女拥大势至菩萨,鼻门香金刚女拥虚空藏菩萨,舌门味金刚女拥观世音菩萨,杵门触金刚女拥除盖障菩萨,胜解彼等与上师意相续所摄之对境色等体性无别。
上师右手掌中有阎摩敌黑色,左掌慧竟明王白色,口马头明王红色、面向前,密杵甘露漩明王面向前,右肩不动明王,左肩欲帝,右膝蓝杖明王,左膝大力明王,各尊身黑色,与该处无别、面向前,毘卢遮那佛顶髻与上师顶髻体性无别为顶髻转轮明王、面向前…
《上师供养仪轨不共甚深导引 具传承上师口授(修•敦越克珠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