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在,是就一般与显教经论共通的解释方式,如果就密咒的解释方式,是另当别论。这边有稍微加以解释一下十种自在的意思,第一个我们说寿自在,也就是他的寿命任他要住世多久都能够住,第二个就是他的心可以入禅定,不论要入多久都可以,再来第三个就是受用自在,就是他不需要经由一番努力,可以去随意的得到他所需要的这些受用、用品,都具有。下面就是他的身、语、意业可以随他的意愿而去造作,随意去行身、语、意业。下面一个就是随他的愿而去任何一个地方出生。再来胜解信乐就是随他的这种胜解,他可以去做任何事。再来就是他所许下的任何愿望都能够成办。神通,就是他不论要展现任何神通,他可随意而展现。再来下面就是智自在,也就是「康锵玛拉瓦惹耶」,永不衰退。「康锵玛拉瓦惹耶」这是时轮金刚咒语长长那一串,这一串就是永不衰退的意思。下面就是法自在,适合众生的程度应该要开示什么法,他都可以随机的而作开示。可以说他具足了非常善巧与种种的方便可以利益众生了。根据时轮金刚的续来将十相自在咒加以解释,第一个就是外器世间庄严,第二个就是内金刚身的安立,第三个就是别坛城轮,时轮金刚有外、内、别,这边是别坛城轮。下面就是二第道果等,可以宣说二次第的道、果等相应的这些义理。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离彼无始戏论主」,这边的「无始」,也就是指我们的心与法性是无始无终的,心与法性是体性一的,可是它所现出来是繁体一,好象是一体二面那个意思,繁体一就是一体二面的,所以心和法性事实上是体性一的,这是指一体二面的。心和法性都是无自性存在的,这边应该是「无戏论主」,因为心和法性是无自性成立的,所以是无戏论。「真如自性清净主」先讲真如之心,藏文这边是「给心里答」这里是心一个,就是真如主宰或者「清净主」的意思。先解释真如主宰这个意思,就是讲我们的心与法性就像刚才所说的,体性是一的,无始也无终的,无戏论的,可是由于我们的错乱,妄分别心的关系,所以会有二显显现出来,一旦将这种错乱的二显的显现将它去除掉的话,我们的心和体性就呈现出一体,就像是真如的状态一样,所以说是真如主。这个就是指自性清净佛,就是佛的法身当中的一身,就是自性清净身。再来是清净主,清净主也就是他已经远离一切贸然蒙上的这些客尘,已离客尘了,所以是离尘清净的这种法身了。所以我们前面真如自性就是指文殊菩萨的自性清净法身,再来清净主就是指文殊菩萨的离客尘清净的法身。
「言说真实不讳句」就是讲文殊菩萨为众生来说法,文殊菩萨以他的遍智去观照众生,然后依着众生的根器来说谛实语,真实不虚伪的这些言语。「不讳句」的意思也就是讲文殊菩萨他一旦讲出了这些言语,绝不更改,就是他不颠倒说,不会说先前讲这样,后来又讲这样,反反复覆这样子说,不会,他不改变,讲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如其所说而依行」,他怎么说,他就照那样做了。「于无二中说无二」,这边的「无二」就是指对境是空性,有境也就是对境者,这个有境是证空慧,空性还有证空慧二者是无二无别的。在这种了知对境空性以及有境证空慧的这种无二的状态之下,所会有的障碍是极微细的障碍而已,一旦将这种所知障将它去除掉就成佛了。「住于真实边际中」也就是文殊菩萨他安住于那种境界当中,「无我师子具音声 外道恶兽极怖畏」,这边的「无我」就是指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文殊菩萨宣说法无我和补特伽罗无我这个音声把它比喻成如同师子吼的声音,一般的动物如果听到师子的吼声的话,一定拔腿就跑,会吓跑了,所以这边就将外道比喻成为像野兽一样。外道只要听到文殊菩萨发出这种无我师子吼的声音的话,他们会极为怖畏,赶快跑掉,自然他们就会退掉了。「游行一切有义中 速疾犹若如来心 胜及最胜胜怨中」,这边的「游行一切有义」,应该是「有力」,这边的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是顺应着世间的有情,他具有饶益众生的力量,顺应众生有情的所需的这种力量,他具有这个力量。他的心意就快如如来心一样,就表示毫无阻碍的,可以迅速去了知世间的所需。再来「胜及最胜胜怨中」意思也就是他能够战胜所有这些烦恼怨敌。
「于转轮者施大力」,我们知道转轮圣王,婆罗主啊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他可以驾驭四大洲,文殊菩萨他具有这种大势力,如同转轮圣王一般,可以应机为众生说法。「集中之师集中胜」就是说如果这些所化机、这些徒众是属于独觉种性的话,文殊菩萨也能够成为声闻、独觉众中尊那个意思。我们知道声闻、独觉他们是不以宣说佛法来调伏众生的,他们用他们的威仪、行持来调伏众生的,文殊菩萨他可以在声闻、独觉当中,以他的这种威仪,在声闻、独觉众集会当中成为就像他们的师长一样,也就像声闻、独觉众会中的众中尊。「集王集主集自在」这边也就是指他也是大乘弟子众会当中的领袖一样。这边的「集王集主集自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他也是大乘当中的密咒乘当中的所有这些密咒行者众会当中的一个主宰,就如同金刚持一般。这边还说,他具有十种自在可以宣说无上密咒,所以他又像是无上密咒众会中的金刚持一样。「执持爱护大灵验」就是说他具有能大力能够去珍爱一切的众生。「大义不受他恩念」也就是说他做种种方法利益众生,可是他并不寄望他人的回报。
再来就是来称扬文殊菩萨语的殊胜。「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 于彼四谛宣说者」到这边。这边讲说「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可以结合起这边来说,就是一一的意义都能够了知,能够了知每一个意义,就是「句王」的意思,能够一一了知整个意义。下面是「句主」就是他能够真实的了知法的意思,第一个是义,再来是法,第三个就是「能言词」就是他能够真实的一一了知词句,「句中自在」就是辩才。句王、句主、能言词、句中自在到此为止,一个是意义,一个是法,一个是词句,一个是辩才。「句无边」的意思,他可以以众生他各自的语言来宣说。「以真实句说真实」也就是他所说的这些言语,都是真实不虚的。「于彼四谛宣说者」也就是他是一位宣说四谛的一个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这边特别是指声闻众他们的四果而言,声闻众的第一果就是预流、一来、不来,最后是阿罗汉果,所以「不还之中复不还」就是涵盖有声闻的这四果而言。「教如缘觉及独觉」意思也就是说文殊他能够引导(缘觉和独觉是一样的)这些缘觉和独觉众,他们的行持就像犀牛一样,独来独往的,所以这边应该是「教如缘觉犀牛状」比较对。
殊真实名经(四)
这边就是指文殊他可以为这些大乘的行者来阐释出离,从出离当中的出离。安置众生于佛陀的果位当中。「彼诸大中独一因」这边也就是指三乘虽然有不同的果报,可是他们的果报都缘于一个因而已,「独一因」就是指善因。「苾 罗汉即漏尽」这边就是指比丘阿罗汉已经断尽一切漏,也就是他们断尽一切烦恼,所以成就阿罗汉果。「调伏诸根并离欲」就是远离贪欲了同时也调伏他的诸根,就是指入广大道具利根的菩萨而言。「获得安乐无怖畏」也就是指佛他已经断尽了烦恼,出离了三有,也脱离了三有的怖畏,所以他获得了无上安乐。这边的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可以依着不同的根器而展现出不同的相貌来调伏众生、摄受众生,如果众生是声闻、独觉种性的话,他就用声闻、独觉种性相来摄受;如果是大乘菩萨的种性的话,他就用菩萨相来摄受;如果他必须要用佛的相来摄受的话,他就会展现出佛的形相来摄受。所以刚才讲的那一句就是「成满清凉亦无浊」那个意思。「明解及与于神足」,意思也就是像我们在念释迦佛赞的时候,就称佛是明行足那个意思。「明解」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明」,「明」就是三增上学当中的慧增上学,「神足」就是指三增上学当中的戒以及定增上学,所以这一句就三增上学而言。「世间善逝胜明解」。有三种断,第一个是善断,第二个就是断除无遗,第三个是已断除而不再返回。刚才我们是说断,再来说证,断和证的功德。证,第一个他得的证悟是非常的坚固不退转,第二个是善证,善为证得,第三个就是证得一切尽无遗的意思。「善逝」也就是指他已经具足了三断、三证的功德。再来应该是「世间胜明解」这样子调过来会跟藏文比较一样,就是他能够了知情器世间,不但了知情器世间,而且可以在情器世间当中行饶益行。「于我不执不执我」这些所化机他们一向都有我执和我所执,文殊为他们来阐说何为我执?何为我所执?而却不落入于执着我执和我所执。「住于二种谛理中」也就是他安住于世俗谛和胜义谛当中。佛陀所传的教法只有二谛而已,世俗谛和胜义谛,没有第三谛,文殊菩萨也是来阐说这二谛,同时也安住在这二谛当中。我们这一堂就到此。
请各位翻到三十页,我们继续第一行的最后一句「能到轮回之彼岸」这边开始。「能到轮回之彼岸」也就是他超脱了业惑的束缚,脱离了轮回,达到彼岸。「所作已毕住露地」也就是他所作已办,而且安住于,这边「露地」应该是干燥之地。因为我们知道有四大瀑流,这四大瀑流,第一个是欲流,第二个是爱流,第三个是无明之流,第四就是邪见之流。超越了这四流,然后安住于干燥之地,意思就是脱离了三有轮回、安住于无住涅槃,「安住于无住涅槃」的意思就是说不住于小乘的无余涅槃,安住于大乘的无住涅槃,所以这边的「住露地」的那个意思是这样。「于一智中而出现」意思也就是文殊他已经究竟圆满了二资粮,成就了大智慧身,「一智」意思就是智慧身,并非是我们所见到的粗糙之身,在智慧状况当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种身就称为智慧身。「以智慧器破一切」也就是他安住于真实义、真理的状态当中,然后以智…
《文殊真实名经(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